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桂勇

(復旦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鎖定
1973年生,江西修水人。1996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社會學系。1999年、2002年先後於復旦大學社會學系、經濟學系獲得社會學碩士學位、經濟學博士學位。2004~2005年任美國哈佛大學人類學系訪問學者。現為復旦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系副主任,上海市曙光學者
中文名
桂勇
籍    貫
江西修水
出生日期
1973年
畢業院校
復旦大學社會學系

目錄

桂勇研究領域

主要研究領域為經濟社會學、城市基層社會變遷、草根抗爭,社會資本與社會網絡等,著有《社會學視野裏的經濟現象》(1998)、《產權改造與城市基層社會變遷》(2003)、《經濟社會學導論》(朱國宏、桂勇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1月)、《私有產權的社會基礎——城市企業產權的政治重構(1949-1956)》(立信會計出版社2006年1月)和《鄰里空間——城市基層的行動、組織與互動》(上海書店出版社2008年11月)等著作,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
社會網絡
社會資本
抗爭與社會運動
經濟社會學
城市社區

桂勇論文

2005,“私有產權的社會基礎:歷史的啓示——以對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為例”,《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期(總第44卷)
2005,“從社會資本到人力資本:勞動力匹配機制的市場化變遷問題——以上海市失業羣體為例”,載《城市治理與公共權力:邊界、責任與合法性》(復旦公共政策評論第一輯),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5,“政治強制性變遷的限度:大躍進時期企業中的經濟民主問題”,載《執政的邏輯:政黨、國家與社會》(復旦政治學評論第三輯),P165-183,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5,“城市‘社區’是否可能?——關於農村鄰里空間與城市鄰里空間的比較分析”,《貴州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6期(總第137期)。
2005,“城市鄰里研究:‘國家—社會’範式及一個可能的分析框架”,載《復旦社會學論壇》(第一輯)。
2006, “Cultivation of Grass-Roots Democracy: A Study of Direct Elections of Residents Committees in Shanghai”, China Information, volume 20, no. 1,pp7-31
2006, “Job Referral in China: the Advantages of Strong Ties” , Human Relations, volume 59, no. 6,pp847-872
2006,“城市社區:共同體還是‘互不相關的鄰里’”,《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6期(總第45卷)。
2007,“村民異質性與農村社區的信任——一項對農村地區的實證研究”,《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第2期。
2007,“社區建設中的城市鄰里:復興抑或重構”,《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第6期。
2007,“鄰里政治:城市基層的權力操作策略與國家—社會的粘連模式”,《社會》第6期。
2007,“和諧社會視角下的社會資本與城市社區治理”,《復旦學報》增刊。
2008,“維護房屋財產權利: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公權’?”,《探索與爭鳴》第1期。
2008,“鄰里政治:城市基層的權力操作策略”,《中國社會科學文摘》第3期。
2008,“社區社會資本測量:一項基於經驗數據的研究”,《社會學研究》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C4《社會學》第8期全文轉載。
2008,“從控制到治理——社會轉型與城市基層組織框架的變遷”,《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5期。
2008,“城市社區研究中的國家—社會視角:侷限、經驗與發展可能”,《學術研究》第11期。
2008,“社會資本對城市居民心理健康的影響:一項多層線性模型分析”,《世界經濟文匯》第6期。
2009,“互聯網與業主集體抗爭——一項基於定性比較分析方法的研究”,《社會學研究》第5期。
2010,“社會網絡規模的影響因素——不同估計方法的比較”,《社會學研究》第4期 [1] 
2011,“集體性社會資本對社區參與的影響 基於多層次數據的分析”,《社會》第6期。 [2] 
2011,“地產低迷與貨幣超發的市場性政策矛盾”,《上海城市管理》第6期。 [3] 
2013,“互聯網對社會資本的影響:一項基於上網活動的實證研究”,《江海學刊》第1期。 [4] 
2013,“為什麼跨小區的業主組織聯盟存在差異 一項基於治理結構與政治機會(威脅)的城市比較分析”,《社會》第5期。 [5] 
2014,“政府投資驅動型增長模式的社會學分析——一個能力論的解釋框架”,《社會學研究》第3期。 [6] 
2014,“微博空間組織間網絡結構及其形成機制 以環保NGO為例”,《社會》第3期。 [7] 
2014,“自媒體時代的數字不平等:非政府組織微博影響力是怎麼形成的?”,《公共行政評論》第4期。 [8] 
2015,“.多渠道強幹預、框架與抗爭結果——對40個拆遷抗爭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社會學研究》第5期。 [9] 
2015,“.網絡極端情緒人羣的類型及其政治與社會意涵 基於中國網絡社會心態調查數據(2014)的實證研究”,《社會》第5期。 [10] 
2016,“社會衝突中的“政治化”現象分析——以業主維權為例”,《理論與改革》第1期。 [11] 
2018,“網絡左翼的三重面向:基於個案觀察和大數據的探索性研究”,《社會》第3期。 [1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