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桀燕

鎖定
桀燕國(911-913年),五代十國時期割據政權,位於今北京和河北北部,都城幽州(今北京)。屬於原燕王、盧龍節度使劉守光割據的勢力範圍劉仁恭、劉守光父子割據時間為894—913年,劉守光稱帝時間為911—913年,僅二年。
後梁乾化元年(911年)八月,劉守光稱帝,國號“大燕”,定都城為幽州,改元應天。後梁乾化三年(913年)十一月,晉王李存勖拔幽州,劉守光出逃,不久被擒,至此,燕國滅亡。 由於劉守光統治期間殘暴不仁,因此燕國又被稱為“桀燕”。 [1-2] 
中文名
別    名
桀燕
時間範圍
911年 至 913年
政治體制
君主制
國家領袖
劉仁恭劉守光
亡    於
晉國後唐前身)

桀燕歷史

桀燕稱霸盧龍

桀燕國的奠基者是劉仁恭(?—914年),劉仁恭本為原盧龍節度使李可舉旗下將領。唐昭宗景福二年(893年),當時的盧龍節度使李匡威為其弟李匡籌所逐,適巧劉仁恭所率部隊已過輪調期日而未還,士兵由於想念家鄉,遂發動兵變,以劉仁恭為領袖,回師攻盧龍都城幽州(今北京市),然為李匡籌軍所敗,因此逃往河東歸附晉王李克用,李克用待之甚厚。劉仁恭至河東後,不斷透過李克用智囊蓋寓遊説李克用攻擊盧龍。
乾寧元年(894年),李克用攻陷幽州。895年,李克用表劉仁恭為盧龍留後,不久,唐政府追認劉仁恭為盧龍節度使,從此劉仁恭獨據燕地,建立起割據政權。劉仁恭任盧龍節度使後,亟思背離李克用。乾寧四年(897年),唐昭宗為鎮國節度使韓建挾持於華州,李克用將欲勤王,向劉仁恭徵兵,而劉仁恭以許多理由搪塞,李克用大怒,親征幽州,未料大敗而還,劉仁恭因此擺脱河東控制。
乾寧五年(898年),劉仁恭敗義昌節度使盧彥威,併吞其轄區,並以其長子劉守文為義昌節度使,因此興起兼併河朔的野心。光化二年(899年)南征時,大敗於宣武朱全忠、魏博羅紹威聯軍,自是實力受創。其後劉仁恭即依違於朱全忠及李克用間,然而隨著朱全忠勢力的擴張,華北最後僅餘河東李克用及盧龍劉仁恭可自保。因此唐哀帝天祐三年(906年),朱全忠大舉攻盧龍,劉仁恭危在旦夕時,李克用基於唇亡齒寒之理,仍不計前嫌營救。
然而劉仁恭本人對於自己因中原處於多事之秋而得以稱雄一隅,志得意滿,遂逐漸驕傲奢侈,荒淫無度。他在幽州的大安山上興築宮殿,富麗堂皇,遴選許多美女居住其中;又與道士煉丹藥,以求長生不死;覆命令人民將銅錢交出,藏於山上,而人民只好用土做錢。

桀燕父子交戰

後梁開平元年(907年),後梁太祖朱温派宣武軍將領李思安攻打劉仁恭,劉仁恭駐軍大安山(位於今北京市房山區),劉守光在外率兵入城擊敗李思安,自稱盧龍節度使。又派李小喜、元行欽率兵攻打大安山,抓捕並幽禁其父劉仁恭。劉守光的哥哥劉守文聽説劉仁恭遭劉守光囚禁,就率兵討伐劉守光,劉守光在盧台(位於今天津)擊敗了劉守文,繼而又在玉田(今屬河北唐山)再敗劉守文,於是劉守文向契丹乞求援軍。 [9] 
開平二年(908年)五月,劉守文率領契丹、吐谷渾軍四萬援軍在雞蘇(今天津薊縣西)打敗了劉守光,劉守文在陣前假裝不忍。這時劉守光部將元行欽認出了劉守文,就飛馬躍過戰陣把劉守文擒拿並囚禁起來。劉守文死後,部將孫鶴、呂兗等擁立劉守文之子劉延祚為首領去抵擋劉守光。 [10] 
劉延祚駐守的滄州被劉守光包圍一百多天,城中糧盡,每斛米的價格達到三萬,人相殺而食,或吃黏土為生,戰馬相互吃掉身上的鬃尾。以至於到了呂兗每日派人殺掉城內饑民來作戰士的食物,被稱為“宰務”。時間久了,劉延祚無力抵抗,只得投降,不久劉守文父子被劉守光所害。 [11] 

桀燕依附後梁

劉守光平時昏庸愚昧,攻滅劉守文之後更加驕奢。做鐵籠、鐵刷,令犯錯或犯罪之人坐到籠中,從外面用火燎,或用鐵刷刷剔人的皮膚使其在痛苦中死去。燕地將士為求避禍紛紛逃走。劉守光身穿赭黃衣服對將吏説:“我穿此衣面南而坐,可以成帝王之事嗎?”部將孫鶴為此力諫,認為萬萬不可。 [12] 
開平四年(910年)冬,後梁攻打趙國,趙王王鎔向劉守光求救,孫鶴説現在趙國沒有過錯,梁無端討伐,諸侯中最先去救趙國的必然會稱霸,恐怕不等我軍出動而晉王李存勖已攻破梁軍,所以我們不要錯失機會,請快速出兵。劉守光認為趙王王鎔曾經結盟,後來背棄,現在危急之時又來求救,不可援救。而且現在二虎相鬥,可以等待觀察他們的動向。於是不肯出兵救趙。 [13] 
開平五年(911年)正月,晉王李存勖果然出兵救趙,在柏鄉(今河北邢台柏鄉縣)大敗梁軍,掠奪邢、洺二州,屯兵黎陽。劉守光聽説晉王李存勖以傾國之力深入梁朝境內,就實行戒嚴,派人去煽動鎮、定二地,説燕有精兵三十萬,率二鎮歸附晉王,然而誰當盟主呢?晉國為此憂慮,認為以前夫差在黃池之會上爭當盟主,而越王勾踐卻乘此機會滅吳;項羽貪圖利益討伐齊國,漢王乘機打敗了楚。現在我們遠行千里去討伐梁,而燕在後方,這是心腹之患。就因此而班師。 [14] 
劉守光自以為各藩鎮害怕他的強盛,就暗示各藩鎮推他為尊。於是晉王李存勖率領天德宋瑤、振武周德威、昭義李嗣昭、義武王處直、成德王鎔等人用墨筆制冊,尊奉劉守光為尚書令、尚父。劉守光派人告訴後梁朝廷,請授自己為河北兵馬都統,以便討伐鎮、定、河東等藩鎮。後梁派閣門使王瞳授給劉守光河北採訪使。有司報告劉守光,尚父受冊,採用唐朝冊封太尉的禮儀,劉守光問道:“這個禮儀為什麼不祭天改元?”後梁説:“這是天子之禮,尚父雖然尊重,但還是臣子。”劉守光發怒説:“我當尚父,誰當皇帝呢?況且現在天下四分五裂,大者稱帝,小者稱王,我有燕地二千里,難道不能稱帝一方嗎?”下令把梁、晉使者押進監獄,在庭中設斧鑕等刑具,下令説:“有膽敢提出異議的人必死!”孫鶴諫阻説:“滄州失敗,臣感謝大王不殺的大恩,可是現在的事,我不敢不諫。”劉守光發怒,將孫鶴推到斧鑕上,命令軍士割他的肉吃。孫鶴大叫説:“不出百日,周邊藩鎮討伐的兵馬一定會到!”劉守光命令軍士塞住他的口,並將其剁成肉醬。 [15] 
乾化元年(911年)八月,劉守光自稱大燕皇帝,建立大燕政權,史稱桀燕。劉守光稱帝后,改元應天,任用王瞳、齊涉為左右丞相。當時晉王李存勖派太原少尹李承勳來祝賀劉守光被冊封為尚父,到燕時劉守光已經稱帝。劉守光逼迫李承勳稱臣,李承勳不肯,用列國交聘之禮入見,劉守光大怒將他殺死。 [16] 

桀燕亡於晉國

乾化二年(912年),晉王李存勖派周德威率領三萬人會合鎮、定軍攻打桀燕,從岐溝關進入燕境,澶、涿、武、順各州都聞風而降。劉守光被圍一年多,屢戰屢敗,才派客將王遵化送信給晉將周德威説:“我得罪晉王,迷不知返,現在患病,請替我向晉王解釋原因。” [17]  周德威對王遵化説:“大燕皇帝還沒有到南郊祭天,怎麼到這個地步?我受晉王之命討伐僭亂的人,其他的事一概不知道。”劉守光從此更加睏乏,又獻出絹千匹、銀千兩、錦百段,派部將周遵業對周德威説:“我王以實情告訴你,富貴成敗,人之常理;記住別人的功勞,寬恕別人的過錯是稱霸者的胸襟。劉守光去年狂妄,妄自稱天子,本意是不願在朱温之下而已,哪裏料到晉王的大軍來包圍一年多,如今知道自己的過錯,請求晉王能寬免。”周德威不許。 [18]  劉守光無奈之下登城對周德威喊道:“你是三晉的賢士,難道不能想到別人的危難嗎?”派人用自己的馬交換周德威的馬而去,告訴説:“等晉王到了之後我就投降。”李存勖就自己到軍中,劉守光登城見李存勖,李存勖問他準備怎麼辦。劉守光説:“我現在是砧板上的肉,任憑王處理吧!”劉守光有個寵幸的人叫李小喜勸他不要投降,劉守光請求等待幾天。當晚,李小喜叛降晉軍。次日晨,晉軍攻破幽州城,捉拿劉仁恭家族三百人。 [19] 
劉守光和妻子李氏、祝氏,兒子劉繼珣、劉繼方、劉繼祚等南走滄州,之後不慎迷路,走到燕樂縣境內,幾日都得不到飯食,劉守光派妻子祝氏到農家乞食,農家感到奇怪,詢問情況,祝氏卻以實相告,於是劉守光一行就被擒住送往幽州。 [20] 
晉王李存勖正在犒賞三軍,客將把劉守光押到晉王李存勖陣前,李存勖戲弄劉守光道:“你作為此地之主為何急着逃避客人?”劉守光向李存勖叩頭請死,李存勖命人用刑具隨軍押送劉守光及其父劉仁恭。 [21]  李存勖大軍路過趙王王鎔的轄地,趙王王鎔會見晉王李存勖,大設酒宴。喝得正高興時,王鎔請求見一見劉仁恭、劉守光父子。晉王李存勖命人帶劉守光父子前來坐下。劉仁恭、劉守光父子飲食如常,毫無一絲慚愧的意思。 [22] 
晉王李存勖回到太原,把劉仁恭、劉守光父子捆在一起,獻於晉國太廟。劉守光將死之時,哭着説:“我死了沒有遺憾,然而勸我不投降的人是李小喜,如今罪人不死,我到了地下也不會安生。” [23]  李存勖派人召李小喜,李小喜側目而視、斥責劉守光説:“你囚父殺兄,姦淫父妾,也是李小喜叫你做的嗎?”晉王李存勖大怒,命令先斬李小喜。 [24]  劉守光知道不能免死,大叫道:“晉王要恢復唐室,成就霸業,為什麼不赦免臣讓我為你效勞?”他兩個妻子在旁罵道:“事已至此、活着還能有什麼作為?我們願意先死!”於是劉守光的妻子家人被李存勖所殺。晉王李存勖派李存霸把劉守光之父劉仁恭押到雁門,破腹取心祭奠先王李克用,然後斬殺劉守光。 [25] 

桀燕影響

劉仁恭父子為藩鎮幽州之最後的統治者,其政權共存在了19年。劉仁恭父子可以説是五代割據軍閥中的一個突出代表,其統治階段可以説是幽州史上最黑暗的時期。劉仁恭父子為維持龐大的軍隊,滿足自己的奢欲,殘酷剝削勞動人民,致使田地荒蕪,人民紛紛逃亡,社會經濟嚴重倒退,其自身也便失去了存在的基礎。劉仁恭父子之兵敗身亡,雖是亡於晉,實是亡於己。桀燕滅,幽州人士分別流向後唐及契丹政權:而晉滅燕獲益甚多,其從此有了較為穩定的後方,幽州的人役、兵將、財賦皆為其所用,且其諸鎮盟主的地位也更為鞏固,晉開始具有了與後梁相抗衡的實力,從此沙陀人竟在不數年內,徵河朔,滅後梁,終成一代霸業。五代後唐政權一度統一北方、在政治上大有作為(莊、明二宗時期),這種成就的取得與其他藩鎮流入的人才的貢獻密不可分,而幽州就是這類人才最重要的來源之一;劉守光囚父自立後,契丹不但屢犯境內,還直接干預劉守文與劉守光的內爭,幽州於契丹的防禦能力大為降低,多屬被動防禦。 唐末五代之幽州於契丹之影響甚大,“初,唐末藩鎮驕橫,互相吞併鄰藩,燕人軍士多亡歸契丹,契丹日益強大”,如是遼代契丹族“既盡得燕中人士,教之文法,由是漸盛”。 [3-8] 

桀燕帝王世系

諡號
名稱
年份
燕昭王
-
-
-
應天(3)
911-913
參考資料
  • 1.    卷一百三十五 僣偽列傳二_舊五代史(宋)薛居正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05-25]
  • 2.    卷三十九 雜傳第二十七_新五代史(宋)歐陽修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05-25]
  • 3.    遼金時期中原漢人外遷與東北女真人內聚淺探  .知網[引用日期2021-04-16]
  • 4.    契丹統治下的漢人來源與分佈  .知網[引用日期2021-04-16]
  • 5.    唐末五代入遼漢人羣體研究  .知網[引用日期2021-04-16]
  • 6.    遼金時期劉仁恭家族研究  .知網[引用日期2021-04-16]
  • 7.    略論幽州人才向後唐的轉移  .知網[引用日期2021-04-16]
  • 8.    唐末五代幽州劉仁恭政權及其與契丹關係研究  .知網[引用日期2021-04-16]
  • 9.    《新五代史·卷三十九·雜傳第二十七》:梁開平元年,遣李思安攻仁恭,仁恭在大安,守光自外將兵以入,擊走思安,乃自稱盧龍節度使,遣李小喜、元行欽以兵攻大安山,執仁恭而幽之。其兄守文聞父且囚,即率兵討守光,至於盧台,為守光所敗,進戰玉田,又敗,乃乞兵於契丹。
  • 10.    《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七》:劉守文頻年攻劉守光不克,力大發兵,以重賂招契丹、吐谷渾之眾,合四萬屯薊州。守光逆戰於雞蘇,為守文所敗。守文單馬立於陳前,泣謂其眾曰:“勿殺吾弟!”守光將元行欽識之,直前擒之,滄德兵皆潰。守光囚之別室,栫之藂棘,乘勝進攻滄州。滄州節度判宮呂兗、孫鶴推守文子延祚為帥,乘城拒守。
  • 11.    《新五代史·卷三十九·雜傳第二十七》:明年,守文將契丹、吐渾兵四萬人戰於雞蘇,守光兵敗,守文陽為不忍,出於陣而呼其眾曰:“毋殺吾弟!”守光將元行欽識守文,躍馬而擒之,又囚之於別室,既而殺之。守文將吏孫鶴、呂兗等,立守文子延祚以距守光,守光圍之百餘日,城中食盡,米斛直錢三萬,人相殺而食,或食墐土,馬相食其駿尾,兗等率城中饑民食以麴,號“宰務”,日殺以餉軍。久之,延祚力窮,遂降。
  • 12.    《新五代史·卷三十九·雜傳第二十七》:守光素庸愚,由此益驕,為鐵籠、鐵刷,人有過者,坐之籠中,外燎以火,或刷剔其皮膚以死,燕之士逃禍於佗境。守光身衣赭黃,謂其將吏曰:“我衣此而南面,可以帝天下乎?”孫鶴切諫以為不可。
  • 13.    《新五代史·卷三十九·雜傳第二十七》:梁攻趙,趙王王鎔求救於守光,孫鶴曰:“今趙無罪,而梁伐之,諸侯救趙之兵,先至者霸,臣恐燕軍未出,而晉已先破梁矣,此不可失之時也。”守光曰:“趙王嘗與我盟而背之,今急乃來歸我;且兩虎方鬥,可待之,吾當為卞莊子也。”遂不出兵。
  • 14.    《新五代史·卷三十九·雜傳第二十七》:晉王果救趙,大敗梁兵於柏鄉,進掠邢、洺,至於黎陽。守光聞晉空國深入梁,乃治兵戒嚴,遣人以語動鎮、定曰:“燕有精兵三十萬,率二鎮以從晉,然誰當主此盟者?”晉人患之,謀曰:“昔夫差爭黃池之會,而越入吳;項羽貪伐齊之利,而漢敗楚。今吾越千里以伐人,而強燕在其後,此腹心之患也。”乃為之班師。
  • 15.    《新五代史·卷三十九·雜傳第二十七》:守光益以為諸鎮畏其強,乃諷諸鎮共推尊己,於是晉王率天德宋瑤、振武周德威、昭義李嗣昭、義武王處直、成德王鎔等,以墨制冊尊守光為尚書令、尚父。守光又遣告於梁,請授己河北兵馬都統,以討鎮、定、河東。梁遣閣門使王瞳拜守光河北採訪使。有司白守光,尚父受冊,用唐冊太尉禮儀,守光問曰:“此儀注何不郊天改元?”有司曰:“此天子之禮也,尚父雖尊,乃人臣耳。”守光怒曰:“我為尚父,誰當帝者乎?且今天下四分五裂,大者稱帝,小者稱王,我以二千里之燕,獨不能帝一方乎?”乃械梁、晉使者下獄,置斧釒質於其庭,令曰:“敢諫者死!”孫鶴進曰:“滄州之敗,臣蒙王不殺之恩,今日之事,不敢不諫。”守光怒,推之伏釒質,令軍士割而啖之。鶴呼曰:“不出百日,大兵當至!”命窒其口而醢之。
  • 16.    《新五代史·卷三十九·雜傳第二十七》:守光遂以梁乾化元年八月自號大燕皇帝,改元曰應天,以王瞳、齊涉為左右相。晉遣太原少尹李承勳賀冊尚父,至燕,而守光已僭號。有司迫承勳稱臣,承勳不屈,以列國交聘禮入見,守光怒,殺之。
  • 17.    《新五代史·卷三十九·雜傳第二十七》:明年,晉遣周德威將三萬人,會鎮、定之兵以攻燕,自祈溝關入,其澶、涿、武、順諸州皆迎降。守光被圍經年,累戰常敗,乃遣客將王遵化致書於德威曰:“予得罪於晉,迷而不復,今其病矣,公善為我辭焉。”
  • 18.    《新五代史·卷三十九·雜傳第二十七》:德威謂遵化曰:“大燕皇帝尚未郊天,何至此邪?予受命以討僭亂,不知其佗也。”守光益窘,乃獻絹千匹、銀千兩、錦百段,遣其將周遵業謂德威曰:“吾王以情告公,富貴成敗,人之常理;錄功宥過,霸者之事也。守光去歲妄自尊崇,本不能為朱温下耳,豈意大國暴師經年,幸少寬之。”德威不許。
  • 19.    《新五代史·卷三十九·雜傳第二十七》:守光登城呼德威曰:“公三晉賢士,獨不急人之危乎?”遣人以所乘馬易德威馬而去,因告曰:“俟晉王至則降。”晉王乃自臨軍,守光登城見晉王,晉王問將如何?守光曰:“今日俎上肉耳,惟王所為也!”守光有嬖者李小喜,勸其毋降,守光因請俟佗日。是夕,小喜叛降於晉軍。明旦,晉軍攻破其城,執仁恭及其家族三百口。
  • 20.    《新五代史·卷三十九·雜傳第二十七》:守光與其妻李氏、祝氏,子繼珣、繼方、繼祚等,南走滄州,迷失道,至燕樂界中,數日不得食,遣其妻祝氏乞食于田家,田家怪而詰之,祝氏以實告,乃被擒送幽州。
  • 21.    《新五代史·卷三十九·雜傳第二十七》:晉王方大饗軍,客將引守光見,晉王戲之曰:“主人何避客之遽也?”守光叩頭請死,命械守光並其父仁恭以從軍。
  • 22.    《新五代史·卷三十九·雜傳第二十七》:軍還過趙,趙王王鎔會晉王,置酒,酒酣請曰:“願見仁恭父子。”晉王命破械出之,引置下坐。飲食自若,皆無慚色。
  • 23.    《新五代史·卷三十九·雜傳第二十七》:晉王至太原,仁恭父子曳以組練,獻於太廟。守光將死,泣曰:“臣死無恨,然教臣不降者,李小喜也,罪人不死,臣將訴於地下。”
  • 24.    《新五代史·卷三十九·雜傳第二十七》:晉王使召小喜,小喜真目曰:“囚父弒兄,蒸其骨肉,亦小喜教爾邪?”晉王怒,命先斬小喜。
  • 25.    《新五代史·卷三十九·雜傳第二十七》:守光知不免,呼曰:“王將復唐室以成霸業,何不赦臣使自效?”其二婦從旁罵曰:“事已至此,生復何為?願先死!”乃俱死。晉王命李存霸執仁恭至雁門,刺其心血以祭先王墓,然後斬之。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