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栽秧花

鎖定
栽秧花(Hypericum beanii N. Robson)灌木,為金絲桃屬的植物。分佈於貴州西南部,雲南中部及中南部。生於海拔1500-2100米的疏林或灌叢中、溪旁、以及草坡或石坡上。該種根、芽、葉可入藥。 [1] 
中文名
栽秧花
拉丁學名
Hypericum beanii N. Robson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3] 
金虎尾目
金絲桃科
金絲桃屬
栽秧花
分佈區域
分佈於貴州西南部,雲南中部及中南部
命名者及年代
N. Robson,1970

栽秧花形態特徵

植株
栽秧花
栽秧花(5張)
灌木,高0.6-2米,叢狀,有直立或拱彎的枝條。 [1] 
莖紅至橙色,初時具4稜及兩側壓扁,最後呈圓柱形;節間長0.5-4(-5)釐米,短於或長於葉;皮層紅褐色。 [1] 
葉具柄,葉柄長1-2.5毫米;葉片狹橢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至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5-6.5釐米,寬1-3.5釐米,先端鋭尖或具小尖突至鈍形或有時圓形,基部楔形至圓形,邊緣平坦,堅紙質至近革質,上面綠色,下面淡綠或蒼白色,主側脈(2-)3-5對,全部分離或上部1對形成1條局部波狀的近邊緣脈,中脈在上方分枝,第三級脈網稀疏而模糊,腹腺體密生,有時只見於近中脈處,或無腹腺體,葉片腺體,點狀及短至稍長的條紋狀。 [1] 
栽秧花
栽秧花(15張)
花序具1-14花,自莖頂端第1節生出,近傘房狀,通常其下方有側生的花枝;花梗長0.3-2釐米;苞片葉狀至狹披針形,宿存。 [1] 
花直徑3 4.5釐米,星狀至杯狀;花蕾卵珠狀圓錐形至寬卵珠形,先端鋭尖至具鈍的小尖突。萼片分離,在花蕾及結果時直立至開張,卵形至長圓狀卵形或寬卵形,等大或近等大,長0.6-1.1(-1.4)釐米,寬0.3-0.65 (-1)釐米,先端鋭尖或具小尖突至鈍形,邊緣透明,全緣或上方有細小齒,中脈明顯,多少凸起,小脈稀明顯,腺體約10-14,線形,上方多少間斷。 [1] 
花瓣金黃色,無紅暈,開張至較深的內彎,長圓狀倒卵形至近圓形,長1.5-3.3釐米,寬1-3釐米,長為萼片的2-4.5倍,邊緣全緣至具不規則的齧蝕狀小齒,無腺體,有側生至近頂生的小尖突,小尖突先端鈍形至圓形。雄蕊5束,每束有雄蕊40-55枚,最長者長1-1.5釐米,長約為花瓣的1/2-7/10,花葯金黃色。子房卵珠狀角錐形至狹卵珠狀圓柱形,長6-9毫米,寬4-5毫米;花柱長4-9毫米,長為子房的3/5至與其相等離生,近直立,近頂端外彎;柱頭狹頭狀至截形。 [1] 
蒴果狹卵珠狀圓錐形至卵珠形,長1.5-2釐米,寬0.8-1.1釐米。種子深紅褐至深紫褐色,狹圓柱形,長1-1.5毫米,有寬的龍骨狀突起和淺的線狀網紋。 [1] 
花果期
花期5-7月,果期8-9月。 [1-2] 
染色體
染色體數目2n=36。 [1] 

栽秧花生長環境

生於疏林或灌叢中、溪旁、以及草坡或石坡上,海拔1500-2100米。 [1] 

栽秧花分佈範圍

產貴州西南部(貞豐),雲南中部(昆明、路南)及中南部(蒙自)。模式標本採自種植於英國邱園的植株,其種子來源可能採於雲南蒙自。 [1] 

栽秧花主要價值

根、芽、嫩葉、葉(黃花香):苦,寒。清肝利濕,解毒散瘀。用於肝炎。 [2] 

栽秧花近種區別

本種為一多變異的種,一方面顯示出與貴州金絲桃H. kouytchense Levl.有親緣,另方面與北栽秧花H. pseudohenryi N. Robson也有親緣。這種情況主要表現在自北方居羣向南方居羣變異的傾向上:北方居羣的葉為橢圓形,先端鋭尖,有長的腺條紋,花為星狀至淺杯狀,而雄蕊及花柱卻相當長;南方居羣的葉為卵形,先端鈍形至圓形,有短的腺條紋和腺點,花為深杯狀,而雄蕊及花柱卻相當短。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