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栽培型茶樹

鎖定
栽培型茶樹是指人類通過對野生茶樹進行選擇、栽培,創造出的茶樹新類型,具有其它茶樹所不具有的特徵或不在同一種植物上的特徵。它是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的產物。
中文名
栽培型茶樹
拉丁學名
Cultural type tea plant
植物界
茶種

目錄

栽培型茶樹特徵

特徵:灌木小喬木樹型,樹姿開張或半開張,嫩枝有毛,稀見無毛;葉革質或膜質,長6~15釐米,側脈6~10對,葉面平或隆起,葉緣有細鋭齒,有毛或無毛;越冬芽鱗片2~3個;花l~2朵,腋生或頂生;花梗長3~8毫米,苞片2~3個,早落;萼片5~6片,無毛或有毛;花冠徑2.5~4釐米,花瓣5~8瓣,白或微綠色,偶微紅色,無毛;雄蕊100~330枚,成2~3輪,下部連成管狀;子房有毛或無毛,柱頭以3裂為多,偶有2或4裂,心皮3~4室,全育;果徑2~4釐米,果皮厚0.1~o.2釐米,較韌,果軸較短細,呈三稜或四稜形,種隔薄小;種子棕褐或棕色,無毛,光滑,球形或半球形,種脊無稜;茶多酚、咖啡鹼、氨基酸、兒茶素俱全,茶多酚含量可達30%~40%,氨基酸達3%~6%,
製茶品質優;酯酶同工酶9條基本譜帶分別為2、3、8、9、10、12、1 4、16和17;萜烯指數多在0.7以下;花粉近球形或球形,極面觀3裂,外壁紋飾為粗網狀,萌發孔為溝狀,極赤軸比小於0.8;葉片柵欄細胞多為2~3層,無石細胞,偶見短柱形。
在分類上多屬茶種,普洱茶變種,代表類型有鳩坑種南糯山大葉茶等。

栽培型茶樹名茶介紹

最古老最粗大的栽培型古茶樹-香竹箐古茶 最古老最粗大的栽培型古茶樹-香竹箐古茶
“錦秀茶祖”——香竹箐古茶生長在鳳慶縣小灣鎮錦秀村香竹箐自然村—農户承包土地的坎上,海拔為2245米。經國內茶葉專家多次鑑定和北京農業展覽館王廣志教授以及日本茶業專家實地考察,這棵大茶樹的樹齡已達3200年以上,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古老最粗大的栽培型古茶樹。它的樹高10.6米,樹幅11.1×11.3米,胸徑1.85米,圍粗5.82米。 [1] 
2005年5月至8月,鳳慶縣對境內的古茶樹資源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普查表明,鳳慶古茶樹資源豐富,其中,直徑1米以上有3株,0.5以上有2000多株,0.5米以下有12000多株。栽培型古茶樹羣落3100畝,民國以前人工栽培的古茶園21300畝,加上野生古茶樹羣31600畝,古茶樹資源共計56000畝。
“錦秀茶祖”——是見證歷史的活化石。它是祖先留給後人不可多得的歷史財富,又是茶樹起源地中心和悠久茶歷史的有力佐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