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格雷戈里奧·德爾·皮拉爾

鎖定
19世紀末菲律賓抗美戰爭期間革命軍中最年輕的將軍—格雷戈里奧·皮拉爾
中文名
格雷戈里奧·德爾·皮拉爾
外文名
Gregorio del Pilar
國    籍
菲律賓
出生日期
1875年11月14日
逝世日期
1899年12月1日
畢業院校
阿特尼奧學校
職    業
軍人
出生地
菲律賓布拉幹省的布拉幹

格雷戈里奧·德爾·皮拉爾人物簡介

格雷戈里奧·德爾·皮拉爾 [1]  (Gregorio del Pilar),菲律賓革命和美菲戰爭時期的菲律賓革命武裝力量中最年輕的將軍之一。1875年11月14日生於菲律賓布拉幹省的布拉幹。1896年在馬尼拉市阿特尼奧學校獲文學士學位畢業。同年8月反對西班牙統治的革命爆發後,他毅然參加了由安德烈斯·波尼法秀領導的革命軍。因作戰勇敢,很快就晉升為中校。

格雷戈里奧·德爾·皮拉爾主要經歷

1896年12月14日,已篡得革命領導權的原甲米地馬格達洛委員會的領導人埃米利奧·阿奎納多與西班牙籤訂了結束戰爭的《比阿克納巴託條約》(又稱“破石洞條約”)後,皮拉爾於同月29日隨自願流亡的阿奎納多前往香港。1898年4月美西戰爭爆發後,他即在香港秘密購得一批槍支彈藥,於5月隨全體流亡者乘美國軍艦返回國內。之後被任命為布拉幹省與新怡詩夏飯西班牙革命軍領導人,並參加了6月12日在卡維特鎮舉行的宣佈菲律賓獨立與頒佈憲法等活動。成為菲律賓獨立的元勳。
1899年2月4日的“聖胡安橋事件”後不久,美菲戰爭即爆發。此時,皮拉爾繼續追隨阿奎納多領導的第一共和國政府。在率部解放了布拉幹省後被晉升為准將,並被任命為該省的陸軍司令。因當時他才剛滿23歲,故在軍中得“孩兒將軍”暱稱。在後來的圍攻馬尼拉戰役和4月23日解放布拉幹附近的坤誇戰役中更是屢建奇功,打敗了由富蘭克林·貝爾上校指揮的美國志願兵團,並擊斃了美國第6騎兵團上尉約翰·斯托岑伯格。
1899年11月底,阿奎納多總統向北呂宋撤退時,皮拉爾指揮後衞部隊進行掩護。12月1日,在大部隊橫越南伊洛科斯省的提拉德山口後,他率60名狙擊手在高達1,371米的山口設防固守,抗擊尾隨追剿的美軍第33步兵團。翌日拂曉,約300名美軍向山口發動猛攻,但很快就被他們擊退。之後,部分美軍由另一條僻徑爬上山口的背面,對他們進行前後夾擊。他與所有官兵雖奮力抵抗,但因寡不敵眾,最後全部陣亡。犧牲時年僅24歲。遺體在戰後被美軍搶走掩埋,直至1930年才根據當時參戰的美軍中尉丹尼斯·昆欄提供的線索被發現並重新厚葬。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