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格言詩

鎖定
格言詩,藏語裏稱為“勒諧”,意為“善言”。其主要是宣揚人的處世哲理。作者利用這種格言詩的形式,敍述社會生活中的道德標準和求學精神以及待人接物應有的態度等。寫法上也是採用了四行一段的民歌體,每行七言(民歌為六言),也是兩句為喻,兩句指實(民歌比喻在前,格言比喻在後)。突出的特點是,為了陳述主題,採用了極為豐富的比喻、推理手法,使作品很富有哲理性。所使用的比喻,均是為人們所熟悉的。除了魚蟲花草、日月山川等外,還使用了許多民間典故、諺語,因而深受羣眾的喜愛,不少格言詩廣為羣眾背誦、引用。
中文名
格言詩
藏語名
勒諧
類    別
藏族文化
文學體裁
民歌
文學性質
宣揚人的處世哲理
寫作特點
比喻、推理

格言詩文化背景

藏族格言文化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常以格言詩的形式出現,它既是不朽的藏族文學作品,又是具有廣泛研究價值的社會學著作。藏族格言文化從萌芽到成熟,經過了漫長的歷史發展時期,最早可追溯到吐蕃松贊干布時期。雄奇蒼茫的青藏高原是藏族格言文化賴以生存的土壤,豐富多彩的藏族人文地理環境是藏族格言文化形成和發展的源泉。 [1] 

格言詩寫作特點

在藏族文學中,為了把原本枯燥乏味的哲理,説得引人入勝,作者要熟悉各種神話、傳説和重要典故,善於採用各種比喻,用心觀察周遭環境與日常事物,如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花草樹木、飛禽走獸、及其與人之間的關係等等,使敍事析理更生動活潑、通俗易懂。因此,格言詩既可以當做雅俗共賞的警世箴言,也可以作為詩歌欣賞,研究其寫作風格、藝術構思、語言技巧;也可以作為學術研究,探討某一階段的西藏哲學、宗教、政治思潮、道德規範、社會現象。 [2] 

格言詩代表作品

西藏最著名的格言詩有:《薩迦格言》、《格丹格言》、《水樹格言》等。 [3] 

格言詩作品簡介

格言詩薩迦格言

共九章:1.觀感學者品,2.觀察上等人品,3.觀察愚人品,4.觀察賢愚混雜品,5.觀察惡行品,6.觀察自性品,7.觀察不當行為品,8.觀察事物品,9.觀察教法品。內容十分豐富。有對統治階級兇狠本性的揭露,有對自私、虛偽、貪婪、愚昧行為的諷刺和抨擊,有對如何求知識和做學問的勸告等等。所有對生活是非曲直的看法,自然是根據作者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和立場,難免帶有種種階級偏見和時代的侷限。
作者是薩班·貢嘎江村(1182年~1251年)。他從小跟隨父兄受嚴格的釋典、經學教育。以後漫遊西藏和印度各地,拜名流為師,攻讀梵文,研究佛經,成為西藏佛教薩迦派的著名大師,號稱班智達。著作除《薩迦格言》外,還有哲學著作《明因藏論》及佛教律部著作《三儀律差別論》,等等。63歲時,應闊端邀請赴涼州(今甘肅武威),商請歸附“隨土納賢”,為祖國的統一做出過重大貢獻。70歲病逝於涼州。

格言詩格丹格言

全書一百二十五首。內容均是辨別智愚的論述。每兩首為一組,以對比的手法談論智者和愚者的差別。所用標準,與《薩迦格言》相同,都是以佛教教義為立足點的,自然抹殺了階級的本質。
作者是索朗扎巴(1478年~1554年),系安多地區人,從小出家為僧,此後專攻因明學,曾在拉薩哲蚌寺榮獲一等格西學位,52歲擔任甘丹寺的“色赤”(法王),76歲去世。

格言詩水樹格言

與《薩迦格言》一樣,同是藏族文學史上有着深遠影響的作品。《水樹格言》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從水引伸出來的,叫《水喻格言》,一百三十九首;另一部分是從樹引伸出來的,叫《樹喻格言》,一百首。共二百三十九首。思想內容上,有對暴君和壞人的揭露和抨擊,有對正直純潔美德的讚揚,以及求學、待人接物的應有態度,等等。但也有不少內容是直接宣揚宗教迷信的。寫法上與《薩迦格言》相同,也是採取四句七言的形式,藝術上也有不少獨到之處。
作者是貢唐丹白準美(1717年~1786年),他生於安木多地區(今甘南藏族自治州),是拉卜楞寺的大活佛,即貢唐第三世。是一位才華出眾的藏族學者,著作很多,輯有《貢唐丹白準美全集》。 [3] 

格言詩文化鑑賞

藏族格言文化鑑賞》通過賞析和研究認為藏族格言詩一般是正面讚揚,反面批評,使用筆墨不多,藝術效果顯著。它既具有佛理的深奧意趣,又貼近常人的普通生活,具有一定的實踐性和羣眾性。藏族格言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的雄渾豪放,汪洋恣肆;有的大膽抒發,語言潑辣;有的含蓄藴籍,一往情深;有的比喻精彩,深入淺出。格言詩作者們不僅具有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和淵博的文化知識,而且對佛經故事、歷史典故、神話傳説、山川地貌、民俗風情等了如指掌,甚至對動物的活動特點、植物的生長特徵、日月星辰的運動規律、金木水火土的屬性結構、人與人之間的複雜關係,都觀察入微,塑造了許多栩栩如生,感人至深的藝術形象。
藏族格言文化鑑賞》由李鍾霖、星全成、李敏3位教授合著,青海民族學院出版發行。描述了藏族格言文化千餘年的發展史,堪稱解讀藏族格言文化的一把鑰匙。 [1] 

格言詩哈塔克詩歌

格言詩詩歌全文

生前品德高尚的人,
死後被人們深深懷念,
那些沒有善行的人,
只好生前死後兩茫然。
即使是敵人來求和,
也應該不計前嫌,
寬宥勝於報復,
仁慈能以德報怨。
喋喋不休的誓言,
想必是欺人之談。
講真話何須指天畫地:
誓言本身就是説謊的破綻。
無尊長的年輕人,
處處被人瞧不起。
勸君要及早改正,
以免未來後悔莫及。 [4] 
(董振邦譯)

格言詩詩歌鑑賞

這首《格言詩》藴涵着深邃的哲理,每一節基本上獨立成篇,涉及不同的話題,是人生經驗和智慧的結晶,也是當時道德準則的一個縮影。
該詩第一節論及的是人的品行。在胡什哈爾·哈塔克看來,人的一生,品行最為重要,品德高尚的人,生前被人尊崇,死後也會被人們深深地懷念。胡什哈爾·哈塔克本人就是這樣的一個詩人,他曾為哈塔克部族酋長,被尊稱為“胡什哈爾汗”,領導過人民反抗佔領阿富汗的莫卧爾帝國。胡什哈爾,哈塔克用普什圖文和波斯文寫了不少具有愛國主義精神的詩篇,所以,他死後有人整理了《胡什哈爾·哈塔克詩集》出版,體現了人們對他的深深的懷念。
第二節談到的是寬宥和仁慈。回想起人類的紛爭,哪一次不是缺乏寬宥和仁慈所致?如果人類相互關愛,以和為貴,“不計前嫌”,甚至“以德報怨”,那麼,我們所生存的社會一定會變得和諧美好。可見,胡什哈爾·哈塔克雖然以普什圖文和波斯文創作了不少具有愛國主義思想的詩篇,但他的愛國主義思想是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的,更多地表現出了深厚的人類博愛思想和人道主義思想。尤其是“寬宥勝於報復/仁慈能以德報怨”這樣的警句,勝過許多人道主義思想家的説教。
接着,胡什哈爾·哈塔克所涉及的是人類日常行為中一個更為具體的話題:誠信。美國現代詩人龐德曾對中文象形文字的“信”字作出了這樣的闡釋:“一個人站在自己所説的話語旁邊。”誠信不是靠豪言壯語,更無須“指天畫地”,只要求樸實地説出真話,並且簡單地“站在自己所説的話語旁邊”。
這首《格言詩》最後涉及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個時常提及但並非重視的話題:尊敬長者。從胡什哈爾·哈塔克的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出,三百多年以前,阿富汗人是如何充分認識到尊老愛幼這一美德的重要意義的。如果一個人缺少這一品德,那麼就會處處被人瞧不起的。在現代社會,我們更應該弘揚這樣的尊敬長者的精神,讓人性的光輝普照我們的家園。
可見,胡什哈爾,哈塔克是一個具有崇高精神境界的詩人,他在詩中所論及的種種品行,對我們如今的日常行為和處世原則而言,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導價值和現實意義。 [4] 

格言詩作者簡介

胡什哈爾,哈塔克是阿富汗的主要語言普什圖語的著名詩人,被譽為“普什圖語文學之父”,也是17世紀世俗詩歌的主要代表。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