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格薩爾三十大將軍靈塔和達那寺

鎖定
格薩爾三十大將軍靈塔和達那寺,位於青海省囊謙縣吉曲、尕水、吉尼賽三鄉交界達那山腰。始建年代不詳,原為苯教寺院,均在南宋時期改奉葉巴噶舉派。現存石木結構的經堂一座,高22米,佔地44平方米,二層,藏平頂式帕摩竹巴靈塔殿一座及葉巴殿、僧舍等建築。經常內供奉一尊高約9米的格薩爾和其部將吉本和賈察塑像,還有傳為格薩爾的氈帽、盾、頭盔、鎧甲等。寺內靈塔即為格薩爾三十大將軍之靈塔。
中文名
格薩爾三十大將軍靈塔和達那寺
現    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位    置
青海省
佔    地
44平方米

格薩爾三十大將軍靈塔和達那寺歷史沿革

達那寺大約始建於公元三四世紀,那時是苯教寺院。最古老的建築是一座叫尕烏拉康的修行宮殿。據説,當年與藏族歷史上第一座宮殿雍布拉康齊名。青海省囊謙縣境內以山峯眾多出名,縣之南部吉曲鄉西、尕永鄉東和吉尼賽鄉南三鄉交接處的崇山峻嶺之中,有一座狀似馬耳的山峯,稱為“達那山”,山腰間有一千年古剎,遠遠望去,猶如懸掛半空,令人膽戰心驚,這就是因與藏族古代英雄格薩爾王英名相連而享譽康區的達那寺。
“達那山”(意即“馬耳山”)下是一片沙土地帶,顆顆沙粒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再下面草坪如茵,相連着茂密的松柏林,寺院即在林間。寺前一片河柳和灌木叢。清澈的麥曲河自山根緩緩流過,這裏山勢極其險峻,但又風光着實迷人,不失為青藏高原一處修心養性、閉關禪定的好去處。為與印度格本日地方的達那寺相區別,此寺也稱“北部達那寺”。達那寺最初為本教寺院,後改宗藏傳佛教葉巴噶舉派。1171年,帕摩竹巴弟子桑結葉巴·伊西則於喀木(昌都地區)建成葉巴寺,從這裏發展出時巴噶舉派。宋淳熙十五年(1188年),伊西則改建達那寺為葉巴噶舉派寺院。從達那寺改宗時間算起,這座寺院迄今也有800餘年的歷史了。當初,達那寺建築規模宏大,僅一座稱為“嘎嘉瑪”的大經堂就有100根柱子,該寺鼎盛時期有寺僧300餘人,還轄有今囊謙縣尕永鄉的嘎扎西寺、吉曲鄉的葉文寺和賽佐強寺等。達那寺經堂裏供奉着高9米高的英雄格薩爾王及其部將的塑像,以及他們用過的戰刀、盔甲和衣物等,還陳列着數萬卷藏族早期的經卷和極其珍貴的其它文物。在離那達寺不遠的達那山岩洞中,建有《格薩爾王傳》中嶺國30員大將的靈塔,塔形均為噶丹式(一種藏式塔)。

格薩爾三十大將軍靈塔和達那寺歷史文化

達那寺位於距玉樹州囊謙縣城150公里的達那山山腰(“達那”,藏語意為馬耳),因為這裏的巖山形狀酷似馬的耳朵而得名。公元1188年由藏傳佛教著名高僧帕竹噶舉創始人帕摩竹巴的高徒桑吉葉巴·意西澤巴創建,迄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屬藏傳佛教噶舉派寺院。經堂裏供奉有9米多高的英雄格薩爾王及其部將的塑像還有他們用過的戰刀、盔甲、衣物和數萬卷藏族早期經卷等。在距離達那寺不遠的一處巖洞中,還保留有《格薩爾王傳》中嶺國30員大將的靈塔。

格薩爾三十大將軍靈塔和達那寺旅遊風光

文革期間,達那寺古建築及文物遭到了嚴重的燒燬和破壞,但仍保留了一部分文物和古建築,尤其是格薩爾王及其三十大將靈塔羣,保存較為完好,靈塔羣造型雄偉,塔內三十多種宋代擦擦精美無比。保存如此良好的早期藏式靈塔羣不僅在青藏地區獨此一處,乃至全國也是極為罕見,該塔羣是青藏地區藏式靈塔中佈局最大的一種“羣組式靈塔”,在建築形式上保留了唐代晚期藏式靈塔營造風格及建築藝術,不僅傳承了印度佛塔的基本規格,又是一種別具風格的古老藏族宗教建築藝術和藏傳佛教建築藝術。達那寺的幾座古佛塔邊,每逢雨後,濃霧瀰漫,佛光或彩虹橫在眼前,似乎觸手可及。
達那寺在藏區很有影響,其所在地靼納山,具有特殊的歷史地位和文化價值,是著名的佛教聖地。達那溝及吉尼賽鄉一帶風景得天獨厚,優美至極,被譽為“九寨溝第二”,是極具誘惑力的旅遊聖地。

格薩爾三十大將軍靈塔和達那寺保護措施

2006年達那寺被列入國務院公佈的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搶救性保護
青海省玉樹州作出安排,將對格薩爾三十大將軍靈塔和達那寺進行搶救性保護。
長期以來,達那寺和靈塔羣由於缺乏必要的修繕保護,寺院和靈塔羣均存在屋面滲漏、櫞木糟朽、樑架歪閃、牆體開裂、地基下沉的問題,個別靈塔殘損嚴重,面臨坍塌的危險。為了切實有效保護這一名勝古蹟,玉樹州積極聯繫聘請具有文物保護規劃編制資質的單位,進行《格薩爾三十大將軍靈塔和達那寺文物保護規劃》、 《格薩爾三十大將軍靈塔和達那寺搶救性工程項目方案》的編制,並儘快向青海省有關部門申請報批,希望能獲得2007年的文物保護專項資金,以及早開展搶救和保護工作。
遵循“修舊復舊,恢復原貌”的原則,規劃編制包括整體文物保護維修工程方案和消防、安防、避雷工程方案。玉樹州相關單位已着手開展前期準備工作,囊謙縣政府也已劃定初步的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帶,確保文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