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格脈蕨

鎖定
格脈蕨是真蕨植物葉化石的一種,存活於晚三疊世至中侏羅世,廣泛分佈於亞洲、歐洲及北美,在中國上三疊統發現的化石很多。
中文學名
格脈蕨
拉丁學名
Clathropteris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
雙扇蕨綱
時    期
晚三疊世至中侏羅世
分    佈
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等
植物屬性
古生物

格脈蕨形態特徵

似網脈蕨,但葉柄頂端左右分叉後向外彎曲,羽片着生於其內側(凸面)成掌狀。羽片較寬,且分裂較淺,二級側脈常連接成長方形的大網眼,網眼內又有細網脈及盲脈。孢子囊羣着生於背面細網孔內。 [1] 

格脈蕨存活年代

格脈蕨存活於晚三疊世至中侏羅世,其中以晚三疊世最盛。

格脈蕨地域分佈

廣泛分佈於亞洲、歐洲及北美洲等,其中在中國上三疊統發現的化石很多。
它們主要分佈在盆地湖沼地帶及溝谷水分充足,氣候温濕地區,代表近海的熱帶、亞熱帶濕熱氣候環境下的植被。 [2] 

格脈蕨研究意義

地質時期植物區系的形成和演變與地球變遷和古環境變化有必然聯繫,地理環境的急劇變化,引起了古植物的巨大發展。對格脈蕨植物羣的研究已經表明,廣東植物區為典型的華夏植物區系的性質,是晚古生代華夏植物區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另外,還證明了川滇古陸是我國西南地區多種熱帶亞熱帶植物的起源中心,並導致這些植物從東喜馬拉稚向東延伸,穿過整個中國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向南擴至雲貴。 [3] 
參考資料
  • 1.    金建華,廖文波,彭少麟. 廣東省地質時期植物區系的形成與演變[J]. 生態環境,2006,(04):831-837.
  • 2.    王全偉,闞澤忠,劉嘯虎,梁斌,朱兵. 四川中生代陸相盆地孢粉組合所反映的古植被與古氣候特徵[J]. 四川地質學報,2008,(02):89-95.
  • 3.    鍾章成 ,秦萬成 ,徐茂其. 四川植被地理歷史演變的探討[J]. 西南師範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79,(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