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

鎖定
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俄語:Гео́рги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Жу́ков;英語:Georgy Konstantinovich Zhukov [4]  ,1896年12月1日-1974年6月18日),蘇聯傑出的軍事家戰略家蘇聯元帥 [1-3] 
朱可夫生於卡盧加省的農民家庭。1915年應徵參加沙俄騎兵部隊。1918年參加紅軍。1919年加入俄共(布)。1939年在諾門坎戰役指揮對日軍作戰,後參加蘇芬戰爭。1941年任蘇軍總參謀長,同年指揮保衞莫斯科戰役。1942年任國防委員會副人民委員和副最高統帥,參與制訂或執行蘇聯多數重大戰役的計劃。同年指揮斯大林格勒戰役。1943年,指揮突破列寧格勒之圍,晉升元帥。此後相繼指揮天王星行動第聶伯河戰役科爾孫-舍甫琴科夫斯基戰役白俄羅斯戰役柏林戰役等,將德軍逐出蘇聯,並攻入德國本土。1945年代表最高統帥部接受德國無條件投降,並暫管駐德蘇軍與德國蘇佔區。翌年任國防部副部長兼陸軍總司令。後被外放為敖德薩軍區司令員,至赫魯曉夫時升為國防部長,進入蘇共中央主席團 [14]  後被免職退休。1974年在莫斯科逝世,享年77歲,葬於克里姆林宮牆下。 [19] 
朱可夫善於治軍,具有組織指揮大兵團作戰的卓越才幹;在訓練與作戰中深入實際,作風果斷。他在二戰後期具體指揮蘇軍,為打敗法西斯德國作出重大貢獻,被公認為是二戰中最優秀的將領之一 [15]  ,也被視為俄羅斯(蘇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100位軍事領導人之一 [20]  。有回憶錄《回憶與思考》等軍事著作傳世。 [19] 
中文名
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
外文名
俄語:Гео́рги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Жу́ков;英語:Georgy Konstantinovich Zhukov
國    籍
蘇聯
民    族
俄羅斯人
出生日期
1896年12月1日(俄歷11月19日) [25] 
逝世日期
1974年6月18日
畢業院校
伏龍芝軍事學院
職    業
軍事家,戰略家 [1] 
主要成就
蘇德戰爭中指揮斯大林格勒戰役、列寧格勒戰役、柏林戰役,屢挫德軍
諾門坎戰役擊潰日軍
四次榮膺蘇聯英雄榮譽稱號
出生地
俄羅斯帝國-卡盧加省-特列爾科夫卡村 [3] 
信    仰
共產主義
代表作品
《回憶與思考》
《在保衞首都的戰鬥中》
《在柏林方向上》等
軍    銜
蘇聯元帥

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人物生平

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貧苦出身

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於1896年12月1日(俄歷11月19日)出生在莫斯科西南部的卡盧加省(今俄羅斯卡盧加州)特列爾科夫卡村(後改名朱可夫卡區)的一個貧苦家庭裏。 [3]  [25] 
朱可夫的父親康·安德烈維奇是鞋匠,母親是烏·阿爾捷耶芙娜,在農場幹活。他有一個姐姐,全家四口只有一間房屋,家中的房子小得幾乎無法容納一家四口同時居住。朱可夫曾自嘲説:“擠死總比凍死強。”後因父母早亡,由在莫斯科當工人的祖父撫養。 [3] 
1903年,朱可夫在離家不遠的維利奇科沃村的一所教會小學學習,成績優良,1906年小學畢業。 [3]  [15] 

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脱穎而出

  • 一戰期間
一戰前的朱可夫
一戰前的朱可夫(2張)
小學畢業後,朱可夫在11歲時離家去莫斯科,在舅舅皮利欣的毛皮作坊裏當學徒。工作很累,但他堅持自學,夜間湊近廁所裏的暗淡的電燈做功課。1913年,他參加市立中學全部課程考試,取得合格的成績。 [3]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朱可夫在1915年8月應徵入伍,進入騎兵部隊。他在前線和德國人打了近兩年的仗,被提升為下士,獲得兩枚格奧爾吉十字勳章,一枚是因為俘虜了一名德國軍官而得,一枚是由於身負重傷而得。
一戰前的朱可夫圖冊參考資料 [2]  [15] 
  • 國內革命期間
年輕時的朱可夫 年輕時的朱可夫 [12]
十月革命勝利後,朱可夫復員回到故鄉。1918年蘇俄內戰爆發,他參加紅軍,在莫斯科第1騎兵師第4團服役,在米哈伊爾·瓦西利維奇·伏龍芝的指揮下作戰。1919年他加入布爾什維克黨 [3] 
1920年1月,朱可夫被派到梁贊第一騎兵訓練班學習。同年7月結業,成為一名軍官,又被送到莫斯科深造。不久,他同許多學員一道被派到獨立騎兵第14旅,參加肅清烏拉卡伊白衞軍殘部的戰鬥。朱可夫在第1團任排長。他帶領士兵在海邊同白軍殘餘部隊作戰,出色地完成了任務,被提升為該團第2連連長。他和烏拉爾河流域的哥薩克白軍作過戰,同安東·伊萬諾維奇·鄧尼金亞歷山大·瓦西裏耶維奇·高爾察克的白軍交過手。隨後,朱可夫所在部隊調至沃羅涅日省坦波夫省等地,參加肅清德米特里·安東諾夫匪幫和平息富農叛亂的戰鬥。 [3]  他在察裏津戰役中左腳和左肋受傷。在捷普娜婭火車站一戰中受到嚴重震傷。 [7] 
1922年8月31日,蘇維埃共和國軍事委員會第183號命令,宣佈授予朱可夫紅旗勳章 [15] 
  • 逐步升遷
蘇俄內戰結束後,朱可夫先後任謝苗·康斯坦丁諾維奇·鐵木辛哥所部第三騎兵營任營長,在薩馬拉騎兵第7師第40團任副團長。 [3] 
1923年4月,年僅26歲的朱可夫被晉升為布祖盧克騎兵第39團團長兼政治委員。當紅軍組建第一批坦克團時,他所在的部隊首先被選中。 [3] 
20世紀20、30年代的朱可夫
20世紀20、30年代的朱可夫(2張)
1924年7月,朱可夫以優異成績考入列寧格勒高等騎兵學校,獲得進修深造的機會。朱可夫在騎兵團任職近七年,兩度參加高級指揮人員訓練班,系統地學習政治理論和軍事知識。 [3]  他以“狂熱的求知慾”投入學習。無論是在室內進行圖上作業,還是在野外進行戰術演練,他總是兢兢業業,刻苦鑽研。他還利用節假日踏勘列寧格勒附近地形。結業時,他不坐火車,騎馬返回部隊,歷時7晝夜,行程963公里,對列寧格勒至明斯克一帶的地形進行了勘察。
1925年,朱可夫自列寧格勒高等騎兵學校指揮員訓練班畢業。 [3]  旋即又進入著名的莫斯科伏龍芝軍事學院高級進修班深造。在此期間認識了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諾維奇·羅科索夫斯基伊萬·赫里斯託福羅維奇·巴格拉米揚安德烈·伊萬諾維奇·葉廖緬科等人,結下了深厚友誼。 [15]  巴格拉米揚後來回憶道:“格奧爾基·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在我們這個聽課小組中被認為是最有才能的人之一。他在當時就以意志堅定、思維獨特而出眾。在騎兵的戰術課上,朱可夫不只一次地以某種出人意料的東西使我們大家吃驚。他的辦法總會引起很大爭論,但他通常總是以很強的邏輯性來捍衞自己的觀點。” [7] 
1930年1月,朱可夫擔任薩馬拉騎兵第7師第二旅旅長。1931年自伏龍芝軍事學院畢業,1932年2月被任命為紅軍騎兵總監部副總監,1933年3月任頓河哥薩克騎兵第4師師長(1936年該師改稱伏羅希洛夫紅旗第4頓河哥薩克師)。1935年,因在校閲中表現上佳,訓練成績優異,蘇聯政府授予朱可夫指揮的第4師以最高獎勵——列寧勳章。1936年,西班牙內戰爆發,曾任駐西班牙軍事顧問。1937年任第3騎兵軍軍長,半年後調任哥薩克第6騎兵軍軍長。1938年在中國任短時間軍事顧問。1938年7月至1939年6月,任白俄羅斯特別軍區副司令員。 [3]  [15]  [19] 
(20世紀20、30年代的朱可夫圖冊參考資料 [2] 

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揚名遠東

主詞條:諾門罕戰役
蒙古領導人喬巴山(中)到哈拉哈河前線視察,並會見朱可夫(右) 蒙古領導人喬巴山(中)到哈拉哈河前線視察,並會見朱可夫(右) [16]
1939年5月,日軍在哈拉哈河地區進行武裝挑釁,遠東形勢緊張。此時,朱可夫應召赴莫斯科,7月被任命為蘇聯駐遠東(外蒙)部隊的第1集團軍司令,指揮對日作戰。 [3]  他到任後,整肅了軍紀,在短時間內製定了作戰計劃,決定先發制人,於8月20日晨對日軍主動發起進攻。24日蘇軍在正面74千米、縱深20千米的諾門坎地區圍殲日軍,至31日基本結束戰鬥。朱可夫以相對較小的傷亡,使日偽軍付出沉重的代價(關於傷亡人數的爭議見諾門罕戰役詞條)。日本史學家稱這場戰爭為“日本陸軍史上最大的一次敗仗”。 [16]  隨後,日本被迫簽訂《蘇日停戰協定》。 [7] 
在這一仗中,朱可夫初露鋒芒,表現出他高超的指揮才能和組織能力。他善於協調步兵、炮兵、坦克兵航空兵的行動,大膽實施迂迴包圍,出敵不意地殲滅敵軍主力。他的集中使用坦克的理論也在實戰中受到印證。朱可夫凱旋莫斯科,受到舉國讚揚,榮膺“蘇聯英雄”稱號。 [7] 
諾門罕戰役(哈拉哈河行動)示意圖 諾門罕戰役(哈拉哈河行動)示意圖

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衞國戰爭

朱可夫曾參加1939年至1940年的蘇芬戰爭。1940年5月,他被提前晉升為大將,不久被任命為蘇聯最大的軍區—基輔特別軍區司令員。 [3] 
自擔任高級指揮員以後,朱可夫認真研究軍事科學,探討戰略戰役問題。他認為,使用新式武器,運用現代戰術,是克敵制勝的重要保證,主張以大量坦克配合摩托化部隊協同作戰。他的主張在蘇德戰爭中被採納,獲得成功。 [3] 
1941年1月11日,朱可夫出任蘇聯國防委員會副人民委員兼總參謀長(至同年7月)。在1941年2月召開的聯共(布)第18次代表會議上,朱可夫當選為黨的候補中央委員。2月23日,為紀念蘇軍建軍23週年,朱可夫在《真理報》上撰文,強調人員、武器、軍事思想是軍隊的三個重要組成部分。 [3]  這時國際局勢已趨緊張。朱可夫遵照蘇共中央的指示,着手進行蘇軍的改編工作,改進軍事訓練,加強備戰。 [28] 
1941年的朱可夫 1941年的朱可夫
1941年6月22日,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出動550萬軍隊入侵蘇聯。德軍分三路進攻,北進列寧格勒,中進莫斯科,南進基輔。蘇軍倉促應戰,損失慘重,德軍3周內推進300至600公里。7月下旬,南進德軍距基輔僅15至20公里。斯大林下令死守基輔。朱可伕力主放棄基輔,將西南方面軍撤到第聶伯河對岸,以避免被德軍合圍,保存實力,再圖反攻。斯大林拒不接受朱可夫的建議,解除了他的總參謀長的職務,降任他為預備隊方面軍司令員。 [15]  兩個月後,西南方面軍被德軍合圍於基輔地區,斯大林方認識到朱可夫的主張是正確的,但是為時已晚,西南方面軍66萬眾被圍殲,基輔陷落。 [28] 
  • 重返前線
主詞條:列寧格勒戰役
朱可夫是在1941年7月31日接手指揮預備隊方面軍的。這時,中路德軍已攻佔斯摩稜斯克(參見詞條斯摩稜斯克戰役),切斷明斯克—莫斯科公路,完成對蘇軍第16、第20和第19三個集團軍共12個師的全部合圍。蘇軍增調20個師,從羅斯拉夫利和別雷發動進攻,欲圖奪回斯摩稜斯克,未獲成功。蘇第16、第20集團軍突圍也未成功。蘇軍最高統帥部將朱可夫的預備隊方面軍投入斯摩稜斯克會戰,命令朱可夫奪回葉利尼亞突出部。朱可夫用第24集團軍的10個師於8月30日發起進攻,9月8日收復葉利尼亞突出部,並向西推進了25公里。這是斯摩稜斯克會戰中蘇軍唯一取勝的一次戰役。此役之後蘇軍三個方面軍全部轉入防禦。斯摩稜斯克會戰告一段落。 [18] 
斯大林對朱可夫在葉利尼亞突出部取得的勝利十分滿意。他召見朱可夫,問他有何打算。“重返前線!”朱可夫回答。斯大林命令他立即前往陷入德軍重圍的列寧格勒,接任列寧格勒方面軍司令員,指揮部隊全力保衞列寧格勒。 [18] 
1941年9月10日,朱可夫飛往列寧格勒。一下飛機,他便徑直趕往列寧格勒方面軍軍事委員會所在地斯莫爾尼宮。朱可夫的到來打斷了方面軍軍事委員會會議,人們正在討論列寧格勒一旦失守將怎麼辦。朱可夫同原司令員伏羅希洛夫的指揮權交接沒用上什麼特別手續。朱可夫只是將斯大林的便條交給了伏羅希洛夫。便條寫道:“把方面軍司令部交給朱可夫,您本人馬上飛回莫斯科。”朱可夫隨即用專線電話向最高統帥部報告;“我已經接管了司令部。” [15]  [18] 
朱可夫領導下的方面軍軍事委員會作出的第一個決定是:即使戰至最後一人,也要守住列寧格勒。朱可夫的口號是:“不是列寧格勒懼怕死亡,而是死亡懼怕列寧格勒。永遠不要考慮列寧格勒一旦失守怎麼辦,列寧格勒不能失守!”朱可夫迅速調整了部署,採取了種種有效的防禦措施。他將高炮部隊調到烏里茨克—普爾科沃等高地,用高炮打坦克。他還將包括艦炮在內的各種大炮集中在關鍵地區,統一使用。1941年9月14日,朱可夫用專用電話向莫斯科報告:“截至今天傍晚,我軍在敵人前進道路上構置了炮火系統,其中包括艦炮、高射炮和其他大炮。我們正把迫擊炮也集中起來。我想明天早晨,我們可以在主要方向形成密集的炮火屏障以便與步兵協同。步兵已在今天部署在上述防線……。” [18] 
此時德軍認為列寧格勒已唾手可得。柏林的戰報宣稱:“列寧格勒的包圍圈越縮越緊,該城的攻陷指日可待。”弗蘭茨·哈爾德在9月12日的日記中寫道:“‘北方’集團軍羣進攻列寧格勒取得了巨大成功。敵人被削弱……。”但列寧格勒的保衞者擋住了德軍的猛烈進攻,美國政論家索爾茲伯裏在其《九百天》一書中對朱可夫指揮列寧格勒方面軍的那一時期寫道:“如果德國人被阻滯,那就達到了目的,為他們放了血。在那9月的日子裏,他們有多少人被炸死,任何人任何時候也説不清。烏里茨克附近流着一條溪流,被德國兵的鮮血染紅了數日”,“是朱可夫的意志阻擋了德國人嗎”,“在9月的日子裏,他是可怕的,沒有別的詞彙,只能用‘可怕的’一詞來形容他。”朱可夫和列寧格勒的保衞者們完成了最為艱鉅的任務,他們守住了列寧格勒,使城市面臨的直接威脅得以消除。 [18] 
朱可夫後來在一篇文章中寫道:“我們所有參加9月保衞列寧格勒戰鬥的人,都經歷了許多艱難的日子。但我們的部隊終於粉碎了敵人的計劃。由於蘇聯士兵、水兵和基層軍官史無前例的堅韌不屈和羣眾性的英雄主義,由於指揮員和政工人員的堅韌性和堅定性,敵人在攻打列寧格勒的道路上遇到了不可逾越的障礙。到了9月底,我們方面軍所有地段上的戰鬥激烈程度都明顯減弱,整個戰線穩定下來。”1941年10月6日晚,斯大林給朱可夫打電話,詢問列寧格勒的情況。朱可夫報告説,德軍的進攻已被遏止,因傷亡慘重而轉入防禦。朱可夫還報告説,德機械化部隊和坦克部隊正在由列寧格勒往南大規模運動,顯然是被調往莫斯科。聽完朱可夫的報告,斯大林沉默了一會兒,然後説道,莫斯科方向,特別是西方面軍正在出現嚴重局勢。他對朱可夫説:“你將列寧格勒方面軍交給參謀長霍津將軍。然後乘飛機來莫斯科。” [18] 
  • 守衞莫斯科
《時代週刊》封面上的朱可夫 《時代週刊》封面上的朱可夫
1941年10月7日黃昏,朱可夫飛抵莫斯科。他立即前往克里姆林宮。斯大林獨自一人在辦公室裏。他同朱可夫打過招呼後,便指着地圖開門見山地説:“你瞧,這裏的情況很嚴重,而我又無法得到西方面軍的真實情況的詳細報告。我們不知道敵人進攻的地點和兵力,也不知道我軍的狀況,因此難以做出決定。你馬上到西方面軍司令部去,弄清戰局,隨時給我打電話,我等着。”此時局勢確實十分嚴重。德軍已開始實施進攻莫斯科的“颱風”作戰計劃。在9月底,德軍北翼圍困了列寧格勒,南翼佔領了基輔,中央攻佔了斯摩稜斯克,距莫斯科僅300公里—400公里,德軍統帥部制定了“颱風”作戰計劃。德軍企圖從北、西、南三個方面分割圍殲蘇軍主力於維亞濟馬和布良斯克地區,然後從南北兩個方面向莫斯科迂迴,入冬前攻下莫斯科。為此,德軍集結了“中央”集團軍羣所轄3個集團軍和3個坦克集羣,以及第2航空隊,共78個師,180萬人。希特勒在給各部隊的命令中説:“進行最後一次打擊的條件終於成熟。這一打擊應在冬季到來前致敵於死命。”蘇軍最高統帥部在莫斯科以西建立了縱深300公里的三道防線。進行防禦的是西方面軍、布良斯克方面軍和預備隊方面軍所轄的15個集團軍和1個戰役集羣共125萬人。 [18] 
9月30日,古德里安的第2坦克集團軍首先向布良斯克方面軍實施突擊。10月2日,德軍主力在維亞茲馬方向發起進攻。在戰鬥開始後一星期內,德軍突破蘇軍第一道防線,將布良斯克方面軍編成內的3個集團軍合圍在布良斯克地區,將西方面軍和預備隊方面軍編成內的4個集團軍合圍在維亞茲馬地區。蘇軍多次實施突圍,但除一小部分突圍成功外,大部被圍殲。據德軍稱,兩地區蘇軍損失65萬人(參見詞條維亞濟馬—布良斯克戰役)。朱可夫奉斯大林之命於10月7日深夜到達西方面軍司令部瞭解戰況。他很快摸清情況。10月8日深夜2時半,他向斯大林報告,主要危險在防禦薄弱的莫扎伊斯克一線,敵人的坦克可以突然衝往莫斯科,必須儘快往這一線調集部隊。10月9日晚,斯大林決定將西方面軍和預備隊方面軍合併,由朱可夫指揮。10月10日,朱可夫被任命為新整編的西方面軍司令員。朱可夫清楚地認識到,“實際上,擔負着保衞莫斯科的歷史重任的是重新組建的西方面軍”。朱可夫將已被沖垮而各自為戰的西方面軍各部集結起來,據守呈弧形的圖爾吉諾夫—沃洛科拉姆斯克—多羅霍夫—納羅福明斯克—謝爾普霍夫一線,頑強抵抗德軍的突擊。德軍的進攻速度急劇下降。11月1日,斯大林問朱可夫,形勢是否允許莫斯科舉行十月革命節閲兵式。朱可夫作了肯定的回答,表示閲兵式和遊行可照例舉行,同時建議從鄰近方面軍抽調大批戰鬥機加強首都防空。11月7日清晨,在朱可夫的精心部署下,紅場上舉行了隆重的閲兵儀式,全副武裝的紅軍威武地走過紅場,直接開赴前線。這次閲兵式大大地鼓舞了蘇聯的民心士氣,在國內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5]  [18] 
  • 挫敗德國野心
主詞條:莫斯科會戰
朱可夫
朱可夫(4張)
1941年11月中旬,德國中央集團軍羣再次向莫斯科發起大規模進攻。德軍兩個快速集團軍分別從北面的克林和南面的圖拉對莫斯科採用深遠的迂迴突擊,企圖在莫斯科以東完成合圍。同時,德軍在正面繼續實施強攻,以圖在莫斯科以西殲滅西方方面軍主力。北路德軍於11月23日佔領克林,12月初進抵距莫斯科西北郊不到30公里的亞赫羅馬。11月底和12月初,蘇軍以3個集團軍的兵力多次進行反擊,終於挫敗北路德軍的進攻,使之轉入防禦。南路德軍於12月初進攻圖拉,也被蘇軍擊退。在西方方面軍的正面,德軍進攻受阻,被迫退至庫賓卡以北、納羅福明斯克以南一線。德軍三路進攻均受挫折。由於補給線拉得太長,運力不足,人員和武器裝備供應不上,且無嚴寒條件下的作戰準備,部隊大量減員,士氣下降,德軍處於十分被動的地位。而蘇軍則越戰越強,轉入反攻的條件日益成熟。1941年11月5日,加里寧方面軍開始對北路德軍實施突擊;6日,西南方面軍開始對南路德軍實施突擊。1941年12月6日,朱可夫的西方方面軍開始對正面之敵實施攻擊。進攻發展順利。德軍遭受嚴重打擊。1941年12月8日,希特勒下令在包括莫斯科方向在內的整個蘇德戰場,全線轉入防禦。但是德軍已無力堅守防線,被迫向西退卻。12月13日,蘇聯宣佈,紅軍粉碎了德軍包圍莫斯科的企圖。蘇聯各報刊紛紛登載前線勝利的消息和指揮作戰的蘇軍將領的照片。朱可夫的照片被排在報紙頭版最顯著的地方。1942年1月8日,蘇軍實施總攻。至4月20日,蘇軍向西推進了100至350公里,解放了莫斯科州、加里寧州、圖拉州全部和奧廖爾州一部分地區,殲敵50餘萬。此後德軍轉入防禦。莫斯科會戰以蘇軍的勝利而告終。 [15]  [18]  [28] 
蘇軍在莫斯科會戰的勝利,宣告了希特勒“閃擊戰”的破產,扭轉了蘇德戰場的形勢,給蘇聯人民和各國人民以巨大的鼓舞。朱可夫在莫斯科會戰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勳。英國軍事史家西頓在其《莫斯科會戰》一書中稱讚朱可夫是一個“天賦極高,精力極旺盛的人物”。斯大林在1945年5月25日的一次慶祝宴會上説:“祖國和黨永遠不會忘記蘇軍部隊指揮員們在我們衞國戰爭中所起的作用。這些贏得勝利、拯救祖國的將軍們的名字,將永遠銘刻在歷史在這些戰場上樹立的記功碑上。在這些戰場中,有一個戰場特別重要,這就是蘇聯首都莫斯科大會戰的戰場。朱可夫同志的名字將作為勝利的象徵,不可分割地和這個戰場聯繫在一起。” [18] 
  • “天王星”作戰
莫斯科會戰以後,希特勒被迫放棄全面進攻的計劃。1942年夏集結重兵於蘇德戰場南部,向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實施重點進攻,企圖攫取石油、煤、糧食等重要經濟資源,切斷伏爾加河水運幹線,進而北取莫斯科。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方向投入了“B”集團軍羣,共71個師。蘇軍保衞斯大林格勒的是新組建的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編成內有9個集團軍。 [18] 
7月17日,德軍保盧斯上將的第6集團軍首先發起進攻。7月23日、26日,德軍北、南路先後開始進攻,8月17日攻佔頓河西岸全部地區,蘇軍退至斯大林格勒外圍組織防禦。8月18日,保盧斯的部隊已進抵該城接近地。斯大林格勒在危機中。8月27日,斯大林將在波哥烈洛耶·哥羅迪舍指揮作戰的朱可夫召回莫斯科,告訴他南方形勢很糟,德軍有可能攻佔斯大林格勒。斯大林通知他,國防委員會已決定任命他為最高統帥部副統帥,並派他到斯大林格勒。8月29日中午,朱可夫到達小伊凡諾夫,與斯大林格勒方面軍領導一起研究和制定了當前的防禦和以後的反攻計劃。9月12日,蘇軍全部退守市區圍廓,外圍防禦地帶喪失殆盡,戰線離市區只有2至10公里。9月13日,德軍突入市區。蘇軍與德軍展開逐街逐房的戰鬥,德軍每前進一步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斯大林格勒軍民苦戰三個月,消滅了大量敵軍,始終控制了市區三塊被分割的陣地,為轉入反攻贏得了時間。 [15]  [18] 
這時,朱可夫和參謀長亞歷山大·米哈伊洛維奇·華西列夫斯基大將向最高統帥部提出一個反攻計劃,主張將德軍的進攻集團緊緊地鉗制在斯大林格勒城下,在其兩翼實施強大突擊,建立起對德軍斯大林格勒集團合圍的對內正面,和保障消滅被圍集團的對外正面。計劃代號為“天王星”。此後的兩個月,朱可夫極度緊張,親自抓“天王星”作戰的準備工作,同時參與保衞斯大林格勒的指揮工作。9月末,斯大林格勒方面軍改稱為頓河方面軍,朱可夫推薦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諾維奇·羅科索夫斯基中將接替瓦里西·尼古拉耶維奇·戈爾多夫中將任司令員。 [18] 
1942年11月13日,蘇軍最高統帥部批准實施“天王星”計劃。蘇軍西南方面軍頓河方面軍從謝拉菲莫維奇和克列茨卡亞一線,斯大林格勒方面軍(新組編)從薩爾平斯耶湖一帶先後發起進攻,於11月23日在卡拉奇以東的蘇維埃村會師,合圍了德軍第6集團軍全部和坦克第4集團軍部分兵力共22個師,約33萬人。希特勒為解救被圍德軍,臨時組成了科捷利尼科夫斯基和托爾莫辛兩個突擊集團,企圖從西南方向打開一條通路,未獲成功。1943年1月10日,蘇軍對被圍德軍發起總攻。1月25日,蘇軍進攻部隊衝進市區,與堅守城區的蘇軍會師。2月2日,被圍德軍全部被殲。 [15]  斯大林格勒會戰以蘇軍的輝煌勝利而告結束。這場戰役使人們稱他為“斯大林在二戰戰場上的救火英雄”。 [18] 
由於自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和列寧格勒戰役中所取得的勝利,1943年1月18日,蘇聯最高統帥部決定授予朱可夫蘇聯元帥軍銜。朱可夫因此成為蘇德戰爭爆發後第一位晉升為元帥的蘇軍將領。 [3]  他同時獲得了第一枚一級蘇沃洛夫勳章,並被譽為具有高度天才的勇敢的領導人。 [15] 
朱可夫在這場規模宏大的會戰中所顯示的統帥才能聞名天下。美國研究人員索爾茲伯裏在《朱可夫指揮的幾次大會戰》一書中寫道:“在生死攸關的時刻,斯大林再次求助於朱可夫。斯大林格勒的命運繫於一髮,甚至連全體蘇聯人的命運都寄託在朱可夫一人身上。此前,莫斯科會戰已經使朱可夫成為民族英雄……斯大林格勒戰役之後,誰也不再懷疑,蘇聯由朱可夫作自己軍隊的統帥,終將戰勝德國。” [18] 
  • 庫爾斯克大戰
主詞條:庫爾斯克戰役
晉升蘇聯元帥的朱可夫
晉升蘇聯元帥的朱可夫(2張)
1943年夏,德軍企圖在庫爾斯克地區消滅蘇軍主力,奪回失去的戰略主動權,進而佔領頓河、伏爾加河流域,攻取莫斯科。7月初,德軍在別爾哥羅德地段和奧廖爾區域集中了17個坦克師、三個摩托化師和18個步兵師,配備兩千多架飛機和“虎式”“豹式”坦克以及“斐迪南”式重型強擊火炮,總兵力有90萬人左右。沃羅涅日方面軍司令員羅科索夫斯基請示朱可夫;根據被俘德軍供稱,敵人再過一小時將發起進攻,朱可夫鑑於情況緊急,當機立斷,指示羅科索夫斯基立即組織蘇軍對已進入進攻出發陣地的德軍實施猛烈的炮火反準備。遭受意外襲擊的德軍進展緩慢,不久轉入防禦。 [3]  [15] 
7月12日,朱可夫指揮西方面軍和布良斯克方面軍從北、東、西三面向敵軍陣地的樞紐奧廖爾發起反攻。15日,中央方面軍從南向北開始反攻。蘇軍以三面夾擊打退北路之敵。8月初,解放了奧廖爾。在南面,沃羅涅什方面軍和草原方面軍同時解放了別爾哥羅德。草原方面軍繼而南下,在23日解放了哈爾科夫,贏得了庫爾斯克戰役的勝利。在這次戰役中,德軍損失50餘萬人,3000門火炮,3500架飛機,約1500輛坦克。 [3]  此後,德軍失去了發動戰略進攻的能力,被迫轉入戰略防禦。朱可夫因其在庫爾斯克會戰中的出色指揮,再次獲得了專門授予戰略指揮員的一級蘇沃洛夫勳章。 [15] 
  • 展開反擊
主詞條:第聶伯河戰役
1943年8月25日,庫爾斯克會戰結束的第二天,朱可夫被斯大林召回莫斯科,研究下一步如何在廣闊的戰線上展開全面進攻。最高統帥決心不給德軍以喘氣之機,迅速解決左岸烏克蘭、頓巴斯之敵,奪取第聶伯河右岸各登陸場。蘇軍參戰部隊有6個方面軍。9月6日,朱可夫指揮尼古拉·費多羅維奇·瓦圖京大將的沃羅涅日方面軍伊萬·斯捷潘諾維奇·科涅夫大將的草原方面軍,迅速前出到第聶伯河中游並奪取了登陸場。瓦圖京的部隊於9月22日突進到大布克林地域,佔領了登陸場,並於11月6日解放了基輔,然後乘勝西進,追擊逃敵。科涅夫的部隊於9月23日攻佔了波爾塔瓦,9月29日解放了克列緬楚格,並在第聶伯河右岸奪取了幾個登陸場。其他幾個方面軍也進展順利。蘇軍在第聶伯河會戰中重創德軍“南方”集團軍羣主力和“中央”集團軍羣一部,收復了重要地區,並在第聶伯河和普里皮亞季河上奪取了25個登陸場,為下一步全線進攻創造了條件。 [28] 
12月中旬,朱可夫被召回最高統帥部,彙報自己對目前形勢和下一階段作戰部署的個人意見。斯大林要求在新的一年裏把德軍全部逐出蘇聯領土,將戰爭推到國外。為此,蘇軍最高統帥部制定了連續實施大規模戰略性進攻戰役的計劃,並確定了各方面軍的任務。 [15] 
朱可夫負責協調瓦圖京指揮的烏克蘭第1方面軍和科涅夫指揮的烏克蘭第2方面軍的行動。朱可夫與瓦圖京1943年12月25日下令實施日托米爾—別爾迪切夫戰役。烏克蘭第1方面軍於12月31日攻佔了日托米爾,次年1月5日解放了別爾迪切夫。1月7日,朱可夫來到烏克蘭第2方面軍,次日該方面軍攻佔了基洛夫格勒。隨後朱可夫又返回烏克蘭第1方面軍,着手研究科爾孫-舍甫琴科夫斯基戰役。朱可夫計劃由烏克蘭第1、第2兩個方面軍共同實施這一戰役。1月24日和26日,科涅夫和瓦圖京的部隊先後發起進攻,於28日完成了對科爾孫一舍甫琴科夫斯基德軍集團的合圍,2月17日實施圍殲,殲敵7.3萬人,重創德軍15個師。至2月底,烏克蘭第1方面軍右翼已攻佔盧茨克,舒姆斯科耶、舍彼托夫卡等地域,烏克蘭第2方面軍佔領了經烏曼向莫吉廖夫實施突擊的出發地域。2月29日,瓦圖京遇襲,不久犧牲。3月1日,朱可夫臨時擔任烏克蘭第1方面軍司令員。3月4日,烏克蘭第1方面軍按既定部署展開進攻,包圍德軍曼施坦因的坦克集羣。從3月7日起,“這裏展開了一場庫爾斯克會戰後從未見過的最殘酷的戰鬥”。經一週激戰,朱可夫的坦克部隊突破曼斯坦因的防線,向縱深推進。3月中旬,朱可夫指揮烏克蘭第1方面軍攻佔了杜勃諾、克列門涅茨、莫吉廖夫。 [3]  在3月26日的蘇聯《紅星報》題為《烏克蘭第1方面軍光輝的勝利》的社論內,科爾孫-舍甫琴科夫斯基戰役的勝利被描述為“我軍勇敢精神和軍事藝術的勝利”。 [17]  [28] 
英國一位軍事理論家在其著作《第二次世界大戰》一書中寫道:“朱可夫指揮的左翼部隊在南方捷爾諾波爾地區給予敵人以新的打擊。這一打擊組織得非常及時……俄國人先是進行了一場防禦戰,粉碎了敵人的進攻,旋即又跟蹤追擊潰逃之敵……俄國軍隊以雷霆萬鈞之勢向前挺進……。” [17]  接着,朱可夫挺進到喀爾巴阡山,解放了切爾諾夫策城,從這裏到捷爾諾波爾,打開了一個長達358公里的大缺口。為了堵住這個缺口,德軍統帥部不得不從其他戰線,乃至西歐戰線,調來大批軍隊。蘇聯新聞局發表特別公報指出,在朱可夫指揮的28天中,烏克蘭第1方面軍解放了2.6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和57個市鎮,並繼續向西南挺進,進抵捷克斯洛伐克和羅馬尼亞邊境。為了紀念這一勝利,莫斯科於4月8日用320門禮炮齊鳴24響,向烏克蘭第1方面軍致敬。一週後,朱可夫攻下被希特勒稱作“堡壘”的捷爾諾波爾。莫斯科再次鳴響禮炮。朱可夫因戰功卓著而第一個被授予蘇聯最高軍功勳—勝利勳章 [28] 
朱可夫(前排中)與二戰中蘇軍的主要指揮官 朱可夫(前排中)與二戰中蘇軍的主要指揮官
1944年5月初,朱可夫將烏克蘭第1方面軍交給科涅夫,自己回最高統帥部着手準備白俄羅斯戰役。殲滅白俄羅斯的德軍是蘇軍1944年夏季最主要的任務。5月30日,最高統帥部大本營批准了代號“巴格拉季昂”的白俄羅斯戰役計劃。參戰蘇軍部隊是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面軍、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和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總兵力240萬人。德軍白俄羅斯境內戰線位於小波洛茨克、維捷斯克、奧爾沙、莫吉廖夫、博布魯伊斯克以東一線,並沿普里皮亞季河一直伸到科韋利,配置了6個集團軍,共120萬人。朱可夫負責協調白俄羅斯第1、第2方面軍的行動,華西列夫斯基負責另3個方面軍的協調。 [3]  [15] 
6月23日,就在西方盟軍在諾曼底登陸並向東發展進攻的時候,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協調指揮4個方面軍在寬大正面上同時突破德軍防禦,發起了白俄羅斯進攻戰役。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面軍協同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在右翼發起進攻,於6月27日解放了維帖布斯克和奧爾沙。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在左翼發起進攻,6月29日攻克了博布魯伊斯克。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於6月28日解放了莫吉廖夫。朱可夫指示這兩個方面軍高速向白俄羅斯首府明斯克進擊,7月3日解放該城,隨即在其東部圍殲德軍10萬餘人(參見詞條明斯克戰役)。至7月5日,蘇軍向西推進225公里—280公里,解放了白俄羅斯大部領土。蘇軍迅速擴大戰果,13日解放了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20日進入了波蘭國境。24日,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解放了盧布林,27日,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解放了交通樞紐比亞威斯托克。8月29日,蘇軍到達葉爾加瓦、多貝萊、奧古斯托夫,那累夫河和維斯瓦河,勝利結束了白俄羅斯戰役,殲敵54萬人,向西推進500公里—600公里,解放了白俄羅斯全部領土和立陶宛部分領土,並解放了波蘭東部,逼近東普魯士的華沙 [15] 
在這次戰役中,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協調4個方面軍在寬大正面上同時突破敵軍防禦,圍殲敵軍重兵集團,並在寬大縱深高速進擊退卻之敵,表現出卓越的指揮才能。為此,二人再次獲得勝利勳章。11月7日,斯大林在慶祝十月革命27週年時宣佈,將由朱可夫指揮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攻打柏林。 [15] 
  • 推進德國本土
朱可夫像(1944年) 朱可夫像(1944年) [2]
1944年底和1945年初,戰爭開始向德國本土推進。斯大林決定讓朱可夫指揮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主攻柏林。部署在柏林方向上的共3個方面軍:羅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朱可夫的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科涅夫的烏克蘭第1方面軍。朱可夫居中,右方是羅科索夫斯基,左方是科涅夫。 [3] 
從維斯瓦河至奧得河是蘇軍西進柏林的捷徑。蘇軍最高統帥部將進攻柏林的戰略主突方向定在這一線。1945年1月12日,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和烏克蘭第1方面軍發動了維斯瓦河—奧得河戰役。此戰,蘇軍出動180個陸軍師,相當該線上德軍的三倍。朱可夫指揮的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和科涅夫元帥指揮的烏克蘭第一方面軍擔任主力部隊。南側由烏克蘭第四方面軍協助,北邊由白俄羅斯第二、第三方面軍配合。繼烏克蘭第一方面軍予1月12日在維斯瓦河西岸的散多梅希開始進攻之後;14日朱可夫率領的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從華沙以南的馬格努舍夫和普拉維發起進攻。次日,其右翼部隊從華沙以北發動攻勢,並渡過維斯瓦河,對華沙形成包抄態勢。編入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的波蘭第一集團軍,也在16日從東面向華沙進攻。整個戰役進行了20多天,蘇軍西進570公里,粉碎了德國整編“A”集團軍羣,消滅敵軍35個師。僅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和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就俘虜敵人官兵14萬7400人,繳獲敵人1360架飛機和1377輛坦克,以及大量的火炮和其他軍用物資。 [3]  此役解放波蘭大部分領土,打開了通向柏林的道路。 [28] 
此時,進至奧得河的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和正在東普魯士作戰的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之間的東波美拉尼亞地區出現一個百餘公里的空隙地帶。德軍統帥部緊急調來海因裏希·希姆萊的“維斯瓦”集團軍羣,企圖消滅進至奧得河的蘇軍,固守該地區,扭轉柏林方向上的不利形勢。蘇軍統帥部抽調白俄羅斯第2、第1方面軍的部隊圍殲了“維斯瓦”集團軍羣,佔領了東波美拉尼亞,消除了進攻柏林的蘇軍側翼的威脅,為攻佔柏林創造了有利條件。 [28] 
  • 攻佔柏林
主詞條:柏林戰役
戰場上的朱可夫 戰場上的朱可夫
1945年4月1日,斯大林召集蘇軍高級將領研究對德國的最後進攻。談到進攻柏林的問題,科涅夫表示他的烏克蘭第1方面軍將採取一切措施,保證攻克柏林。朱可夫也請戰説,他的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離柏林近,已作好充分準備,鋒芒直指柏林。 [15]  最後,斯大林要他們兩人準備好各自的作戰計劃,兩天後提交最高統帥部定奪。4月3日早晨,斯大林召開最高統帥部會議,聽取朱可夫和科涅夫的彙報。他站起來,用筆在牆上的掛圖上,劃了一條長線,作為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和烏克蘭第1方面軍的分界線,線的終點是柏林東南60公里處的呂本。他對兩位元帥説,如果敵人在柏林的東接近地上進行頑強抵抗,使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的進攻受阻,烏克蘭第1方面軍則應準備以各自的坦克集團軍從南面突擊柏林。這一決定,實際上是暗示兩位元帥進行比賽。 [28] 
在柏林受到蘇軍直接威脅的情況下,希特勒企圖負隅頑抗,從2月份起,動用大批人力在柏林以東構築了3道防禦陣地,在城周圍築起了3層防禦圈,將柏林市區劃成9個防禦區,壁壘森嚴,重兵防守。
為了打好柏林戰役,朱可夫進行了異常周密的準備,航空偵察兵對柏林地區進行了6次空中拍照,製作了柏林地區的精確模型,繪製了極詳細的作戰要圖,進行了協同動作演練,調動部隊和運輸作戰物資採取了極其嚴格的保密措施。為了出奇制勝,朱可夫打破常規,決定不在黎明時分發動進攻,而是天亮前2小時實施夜間出擊。4月16日凌晨3時,朱可夫在庫什欽登陸場的一個小山頂上下達了向德軍進攻的命令,柏林戰役打響。朱可夫用18000門各式大炮實施炮火準備,20分鐘內向敵陣傾瀉了5萬噸炮彈。同時,轟炸機對敵重要目標進行了猛烈轟炸。火力準備之後,天空中突然出現數千發彩色信號彈,地面上134部探照燈霎時間大放光明。朱可夫在回憶錄中寫道:“一千多度電光照亮了戰場,使人目眩眼花,將我軍坦克和步兵衝擊目標從黑暗中暴露無遺。這是一個給人留下異常強烈印象的場面,可以説,我一生從未有過類似的感覺……。”隨着信號彈的升起,在數百架飛機和密如織網的炮火支援下,朱可夫的突擊集團向德軍陣地迅猛地撲去,一小時後突破德軍第一陣地,向縱深推進了1.5至2公里,到中午突破了德軍的第一防禦地帶。德軍退守以澤勞弗高地為依託的第二防禦地帶後,蘇軍進攻受阻。當日直到晚上蘇軍只前進了6至3公里,幾次強攻未能拿下澤勞弗高地火力樞紐。斯大林對朱可夫未能突破前進障礙極為不滿。朱可夫向最高統帥保證次日日終前突破澤勞弗高地防禦。朱可夫集中250門大炮猛轟澤勞弗高地30分鐘。隨後蘇軍奮不顧身地連續向高地衝去,終於在中午拿下號稱“柏林之鎖”的澤勞弗高地,突破德軍第二防禦地帶。19日,朱可夫突破德軍第三防禦地帶。德軍奧得河地區整個防線崩潰。此時,16日於尼斯河畔發起進攻的烏克蘭第1方面軍也突破德軍三道防禦地帶,逼近柏林防禦圈。 [10]  [15] 
蘇聯士兵將軍旗率先插上國會大廈圓頂 蘇聯士兵將軍旗率先插上國會大廈圓頂
4月20日,朱可夫的部隊在柏林接近地突破德軍防線,炮兵開始對柏林市區轟擊。4月21日,朱可夫的3個集團軍從東、北面突入市郊,科涅夫的部隊突進列距柏林南郊30公里處,兩個方面軍從4個方向衝向柏林,於24日在柏林東南會合,25日又在柏林以西會合,合圍德軍20萬人,隨即以多路向心突擊戰術,強攻市區。不斷縮小包圍圈。27日,蘇軍突入市中心,一天之內摧毀300個街頭據點,逐街逐屋進行爭奪戰。接着朱可夫的部隊開始攻打處於其作戰範圍內的德國國會大廈。30日,希特勒在總理府地下室自殺。當晚9時50分,戰士康塔利亞和葉戈羅夫將軍旗率先插上國會大廈圓頂。5月2日下午,德國海軍上將卡爾·鄧尼茨代表德國政府宣佈無條件投降,停止一切抵抗;柏林衞戍司令黑爾姆特·魏德林率守軍殘部向朱可夫的部隊投降,攻克柏林的戰役勝利結束。 [3]  [10]  [15] 
  • 接受德國投降
柏林戰役前後的朱可夫
柏林戰役前後的朱可夫(5張)
1945年5月8日,德軍元帥威廉·凱特爾代表納粹德國在柏林以東卡爾斯霍斯特鎮的一所軍事學校的會議廳裏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 [3]  5月9日0時,朱可夫代表蘇軍,英國空軍上將阿瑟·威廉·特德、美國空軍上將卡爾·安德魯·斯帕茨和法國陸軍上將加布裏埃·塔西尼代表盟國遠征軍,接受了德軍的投降。 [15]  柏林戰役結束,德意志第三帝國就此滅亡,蘇德戰爭和歐戰結束。
6月5日,蘇、美、英、法四國共同簽署了接管德國最高權力的宣言,同時成立四國對德國管制委員會,成員包括蘇聯代表朱可夫。 [15] 
朱可夫在勝利大閲兵中
朱可夫在勝利大閲兵中(3張)
因柏林戰役所建立的殊勳,朱可夫被授予第三枚“金星”獎章,第三次榮膺“蘇聯英雄”稱號。在6月24日的“勝利閲兵式”中,朱可夫作為閲兵首長,騎着戰馬,走在隊伍最前列,檢閲了蘇聯紅軍陸,海、空三軍。這時候的朱可夫,達到了人生事業的頂點。 [15]  同月,朱可夫任駐德蘇軍集團軍總司令和蘇佔區最高軍事行政長官。 [3]  [15] 
在那些勝利的日子裏,《紅星報》寫道:“德寇投降後,我們在柏林街頭到處可以看到朱可夫元帥。他視察廢墟,也觀看具有浮誇的普魯士風格的塑像,見到那些阿諛逢迎,服服貼貼的德國人時,元帥的目光流露出輕蔑……這天,元帥參加了柏林戰役中犧牲的烈士們的葬禮,在墓前發表了激動人心的演説:‘為了祖國和自由與獨立而犧牲的英雄們永垂不朽……’他抓起一把泥土,撒進墳墓裏,接着又朝軍旗走去,吻了吻它的一角。” [28] 

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戰後沉浮

  • 免職風波
1946年4月10日,朱可夫回國擔任蘇聯國防部副部長兼陸軍總司令。 [15]  此時,他所享有的聲望僅次於斯大林本人。而以國家安全部(克格勃前身)部長維克托·謝苗諾維奇·阿巴庫莫夫為首的一幫人誣衊朱可夫圖謀發動軍事政變。6月,由於科涅夫、羅科索夫斯基和華西列夫斯基主持正義,堅決駁斥了關於朱可夫有陰謀企圖的説法,斯大林才沒有決定逮捕朱可夫。雪上加霜的是調查又發現朱可夫家裏有不少德國弄來的財物,對此朱可夫寫信承認了錯誤。6月9日,根據羅織的罪名,斯大林簽署命令,指責朱可夫:“不謙虛,過於傲慢,把戰爭期間取得所有重大戰役勝利的決定作用歸功於己。”指出“朱可夫元帥懷着仇恨,準備網羅一些失意者、被撤職的司令員,從事反對政府和最高統帥部的活動”。7月,朱可夫擔任的三個要職被撤銷,從黨中央委員會中被開除,被降職處分,貶往敖德薩軍區任司令員,後又被調到烏拉爾軍區任司令員。 [3] 
1952年10月,朱可夫當選為蘇共中央候補委員。 [3]  據説斯大林在去世之前,曾將朱可夫召來,但沒來得及對他講些什麼就去世了。
  • 東山再起
1953年3月,朱可夫出任蘇聯國防部第一副部長。7月,當選為蘇共中央委員 [3]  。在此期間曾負責東歐諸國之間的軍事協調工作 [10] 
斯大林去世後,朱可夫參與了對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兼內務部長拉夫連季·巴夫洛維奇·貝利亞的逮捕。朱可夫利用他烏拉爾軍區的人事關係,調來兩個師的兵力以增援,因為莫斯科軍區的軍隊有可能與貝里亞勾結。依照赫魯曉夫回憶錄的説法,在1953年6月26日的蘇共中央部長會議主席團和中央委員會主席團聯席會議上,是朱可夫把手槍指着貝利亞,並率幾名士兵將他拘捕。由於這一功勞,蘇共遂給予武裝部隊一種特殊的地位。 [10] 
1955年2月,朱可夫升任蘇聯國防部部長,至1957年10月。 [3] 
在朱可夫擔任國防部長期間,蘇聯的國防建設重點放在對原子武器的研究。朱可夫還領導了1954年夏天在哈薩克斯坦荒漠附近的託茨克靶場舉行的使用原子武器訓練。他還發起了對軍事藝術和軍事科學的討論。他認為蘇聯十分必要建立一支現代化的、用核武器裝備的地面部隊。他主張削減軍費,限制司令員人數,削減某些軍官的薪金。他提出,新的軍區司令員年齡不能超過50或55歲。這些主張得到當時的蘇聯領導人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曉夫的讚賞。 [3]  朱可夫提倡專業化,反對黨政介入軍事。他也指責政工人員專做宣傳,而忽視軍事實務。 [10]  此外,朱可夫還在事實上領導了1956年秋天對匈牙利革命的鎮壓(參見詞條匈牙利十月事件)。朱可夫不僅僅是執行交給他的命令,他本人就是鎮壓起義的積極擁護者(也有研究者認為他心中不願這樣做 [26]  )。 [7] 
1957年6月11日,蘇共中央主席團召開會議,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格奧爾基·馬克西米連諾維奇·馬林科夫等七人要求赫魯曉夫辭去第一書記的職務。赫魯曉夫不接受,要求召開黨中央全體會議來決定他的去留。朱可夫支持赫魯曉夫,命令國防部用軍用飛機和火車將中央委員火速接到莫斯科。6月19日,300多名中央委員、候補委員及檢查委員陸續到達莫斯科並召開全會,大多數委員表示支持赫魯曉夫,使其得以集中足夠的中央委員的支持,把持了蘇聯的黨政大權。馬林科夫等人被解除職務,朱可夫則晉升為蘇共中央主席團委員。 [3] 
朱可夫在大會上對馬林科夫等人進行了猛烈的批判,説他們也要為20世紀30年代參與血腥清洗紅軍指揮人員承擔罪責。被指責的人辯稱:“當時誰都不得不在逮捕文件上簽名表示同意,你朱可夫本人也很清楚,如果翻一翻當時的文件,大概也可以找到由你朱可夫簽字的文件。”在主席台上的朱可夫突然轉過身回答説:“沒有,您找不到,您去翻吧!由我簽字的這類文件您是絕對找不到的!” [24] 

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失意而逝

晚年的朱可夫
晚年的朱可夫(4張)
赫魯曉夫上任之初對朱可夫優禮有加,但等渡過政治危機後,他就開始對位高權重的朱可夫放心不下。1957年10月26日,赫魯曉夫利用朱可夫在南斯拉夫訪問的機會,在蘇共中央全會上指控朱可夫陰謀奪權,突然免去其國防部部長職務。11月2日,朱可夫被指控在軍隊中培植對自己的“個人崇拜”,被取消了黨中央主席團成員和中央委員的資格。 [3] 
朱可夫自知他的政治生涯就此結束。他鐵青着臉回到家中,然後一連幾天睡覺,始終沉默,幾乎不和人交流。 [27]  在家鄉靜居半個月後,他向黨中央提出療養的要求。1958年3月,朱可夫正式退休,回到了莫斯科郊外的別墅中,專心撰寫回憶錄。 [3]  當時冒着風險與朱可夫保持深厚友誼的只有巴格拉米揚、華西列夫斯基和羅科索夫斯基等幾位元帥。也就在這時,朱可夫認識了比他小30歲的加林娜,並與之結為夫婦。 [12]  [23] 
1964年10月,赫魯曉夫被解除職務,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上台,為遭貶黜的軍政領導人恢復名譽,其中包括朱可夫。 [15]  1966年,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授予他列寧勳章,以表彰其對軍隊的貢獻。 [3]  但對他的竊聽卻仍然繼續下去。 [23] 
圖冊主要參考資料 [2]  [4] 
朱可夫紀念碑 朱可夫紀念碑
據朱可夫生命最後9年的主治醫生格奧爾基回憶,朱可夫雖然疾病纏身,但仍然身形挺拔。他不苟言笑,甚至有些自我封閉。對醫生有關病情的詢問,朱可夫回答得極為簡單,一派標準的軍人作風。1969年起,朱可夫罹患中風,癱瘓在牀。 [15] 
1970年左右,朱可夫當選了莫斯科州蘇共代表大會代表,應邀出席蘇共第二十四次代表大會。但在會議召開前一天,這個邀請被撤銷了。 [21] 
1973年底,加林娜因乳腺癌病逝,這對朱可夫產生了巨大的打擊,使其病情在數月後更加惡化。先是心肌梗復發,隨後是心臟停跳出現醫學上的臨牀死亡。他的心肌被注入特殊藥劑後,心臟恢復跳動,但腦供血卻沒有恢復。戴着人工呼吸器的朱可夫毫無知覺地走完了生命的最後5天。
1974年6月18日,朱可夫在莫斯科溘然長逝,享年77歲(未滿78)。葬於莫斯科克里姆林宮牆下。 [3]  [4] 

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主要影響

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軍事活動

朱可夫於1915年應徵加入俄羅斯帝國軍隊,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參加蘇俄紅軍,在蘇俄國內戰爭時期,參加平息白衞軍叛亂的戰鬥。 [19] 
在諾門坎事件中,朱可夫組織指揮蘇蒙聯軍反擊日軍,圍殲日軍重兵集團。 [19] 
中文書籍中的部分朱可夫傳記
中文書籍中的部分朱可夫傳記(3張)
蘇德戰爭初期,朱可夫作為大本營代表,同西南方面軍首長一起組織數個機械化軍在布羅德市(今屬烏克蘭利沃夫州)地域實施反突擊,把德軍坦克兵團阻滯在羅夫諾和杜布諾地區。1941年8至9月任預備隊方面軍司令,領導實施葉利尼亞戰役,擊潰德軍突擊集團。這是蘇軍自開戰以來實施反擊和進攻的第一個成功戰例。9月11日在列寧格勒(今聖彼得堡)處境危急之際,任列寧格勒方面軍司令,率方面軍與波羅的海艦隊共同作戰,並組織民眾積極支援,粉碎德軍奪取該城的企圖。10月調任西方面軍司令,參與指揮莫斯科會戰,經過艱苦奮戰,阻滯了德軍向莫斯科接近地的進攻;爾後轉入反攻,與加里寧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協同作戰,將德軍擊退100至250千米。1942年8月起任第一副國防人民委員和最高統帥部副最高統帥,積極參與制訂最高統帥部的戰略計劃,並在前線直接組織實施一系列重大戰役:先後協調參加突破對列寧格勒的封鎖作戰、庫爾斯克會戰第聶伯河會戰的各方面軍行動,指導、參與制訂並監督實施這些戰役的計劃。1944年3至5月任烏克蘭第1方面軍司令。同年在組織實施白俄羅斯戰役時,負責協調白俄羅斯第2和第1方面軍的作戰行動,與負責協調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和波羅的海沿岸第1、第2方面軍作戰行動的大本營另位一代表華西列夫斯基一起,為粉碎德軍中央集團軍羣和解放白俄羅斯作出重大貢獻。1944年11月起任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司令,翌年初指揮該方面軍與烏克蘭第1方面軍協同作戰,共同實施維斯瓦河—奧得河戰役,殲滅德軍“A”(中央)集團軍羣,解放波蘭大部地區,攻入德國境內。1945年4至5月指揮該方面軍與烏克蘭第1方面軍和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協同作戰,殲滅德軍重兵集團,攻克柏林。5月8日夜,代表蘇軍最高統帥部接受法西斯德國投降。 [19] 
由於朱可夫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具體指揮蘇軍,為打敗法西斯德國的侵略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故有“傳奇將軍”“常勝將軍”之稱,也是戰場上的“消防隊長”“救火英雄”和“戰場救星”。 [1]  [19]  他與亞歷山大·瓦西裏耶維奇·蘇沃洛夫米哈伊爾·伊拉里奧諾維奇·庫圖佐夫等一同被視為俄羅斯(蘇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100位軍事領導人之一 [20] 

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軍事思想

朱可夫善於運用豐富的實踐經驗訓練軍隊,具有組織指揮大兵團作戰的卓越才幹;在訓練與作戰中深入實際,作風果斷,深得官兵擁戴。他思想敏鋭,善於分析判斷敵情。其所組織指揮的重大戰役,較好地體現了蘇聯的軍事學術原則,如正確選擇主要突擊方向,在主突方向上集中使用大量兵力兵器,以坦克兵團實行迂迴穿插、分割合圍,迅速粉碎敵軍主要集團等。此外,朱可夫勇於創新,大膽地破除死板的傳統作戰方法;着眼全局,照顧局部,巧妙地協調各個方面軍和各軍、兵種的協同動作,卓有成效地組織了後勤保障。 [1]  [19] 

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歷史評價

1930年,時任第7薩馬拉騎兵師師長、軍事委員的羅科索夫斯基在第2驗兵旅旅長朱可夫的鑑定書上寫道:“意志堅定,果斷,富有主動精神並善於將其用於實際,遵守紀律,對人和對自己要求嚴格;性格稍嫌冷漠和同情心不足,甚倔強,自尊心過強……。”這份鑑定書可以説概括了朱可夫的基本品質。 [7] 
蘇聯領導人斯大林將朱可夫視作“勝利的象徵” [8]  ,並曾稱讚道:“朱可夫是我的麥克萊倫,和麥克萊倫一樣,他總是要求多給些人,多給些槍炮,還多給些飛機。他總覺得不夠。但他從來沒打過敗仗。” [28] 
莫斯科紅場上的朱可夫的騎馬閲兵雕塑 莫斯科紅場上的朱可夫的騎馬閲兵雕塑 [27]
曾與朱可夫在最高統帥部共事的華西列夫斯基對朱可夫極為推崇,在為朱可夫的回憶錄《回憶與思考》作序時,他説:“我認為,Г.К.朱可夫具有卓越的統帥天賦。他生來就是從事軍事活動的,就是從事軍事戰略活動的。在戰勝法西斯德國軍隊的享有榮譽的蘇聯統帥中,朱可夫是最傑出的。……在戰爭的各個階段,解決戰略、戰役或組織問題時,Г.К.朱可夫元帥原則性強、智慧過人、頭腦冷靜,能夠正確判斷情況,正確預見事態的發展,正確確定對敵實施決定性突擊的時機。在定下最重要決心時,Г.К.朱可夫表現出驚人的沉着和清醒的頭腦。他是一個勇敢過人、泰然自若的人。在最困難甚至最危險的時刻,我從沒有看到過他惶惶不安或灰心喪氣。相反,在這種時刻,他總是精力充沛、全神貫注、意志堅定。” [22] 
英國陸軍元帥理查德·邁克爾·鮑威爾·卡弗認為:“在蘇聯整個軍事組織中,幾乎沒有任何人能和他(朱可夫)比擬。他以身作則表現出專業精神、軍事技巧,並把蘇聯的成就與俄羅斯悠久的軍事傳統合而為一。儘管戰時損失慘重,但他的勝利在戰後和平時代仍常為人所回憶。因此,他也已經變成俄羅斯軍事傳統之一部分,朱可夫的大名將與蘇沃洛夫、魯緬採夫、庫圖佐夫、伏羅希洛夫等人的大名聯合起來代表俄國軍事經驗和領導的典型。” [10] 
俄羅斯的Ю.Н.盧布欽科夫所著《俄羅斯最著名的統帥》稱:“正如現在大多數歷史學家所寫的,戰爭對於朱可夫來説就是一首詩,他似乎就是為戰爭而生的。但是對於和平時期的司令官來説,需要的完全是另種品質——政治家的品質,這在朱可夫身上是完全沒有的。” [7] 
美國軍事史學家戴維·M.格蘭茨《庫爾斯克會戰》:“華西列夫斯基的戰略眼光能縱覽全局,性格平和、思維敏捷的他同朱可夫形成互補,整場戰爭期間,他們兩人珠聯璧合,成為大本營最可靠組合。” [11] 
中國歷史學者徐隆彬在《朱可夫大傳》中認為,朱可夫屬於蘇俄進入和平建設時期後“看到了世界先進國家軍事水平的迅猛發展,把目光瞄向了未來戰爭,並因此認識到了自己知識和能力的不足,千方百計地想通過自學和進入軍事院校深造來充實和提高自己”的一批人中代表性的人物。 [9] 

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軼事典故

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幼時個性

在童少年時期,朱可夫就有着極強的上進心和正確的榮辱觀,有着常人難以想象的吃苦耐勞精神以及敢作敢當、不畏強暴的性格,且已初步顯露了軍事天賦。有以下數件事可以體現:
  1. 年僅7歲的朱可夫在與父母一起做農活時,兩隻手起了血泡,他默不作聲,直到血泡磨破也沒有停止勞動。 幾天後,雖手掌仍隱隱作痛,但他仍與小夥伴一起進行了割草比賽,併為自己手傷未愈而割在前頭自豪不已。
  2. 10歲的朱可夫在捱了父親的猛揍後,打算離家出走。但他沒有匆忙離開,而是先勘察好隱藏地點,接着又做通了姐姐的工作,讓她按時地、偷偷地到隱藏地送水送飯。一切準備停當後,朱可夫才溜進他的隱藏地———鄰居大麻地裏的一個地方,並在那裏安然度過三天三夜。直到鄰居在無意中發現了朱可夫,被兒子折騰得幾乎崩潰的父親才長舒了一 口氣。自此以後,朱可夫的父親再也不敢對兒子動粗。
  3. 朱可夫做徒工時,他的老闆手下的一名掌櫃秉性兇狠,動輒毒打徒工。面對這種情況,其他徒工都選擇了忍氣吞聲,朱可夫則在一次捱打時抄起一根橡木槓子向這個掌櫃的頭上猛砸去。事後朱可夫雖受到處罰,但那名掌櫃卻再也不敢對他耍橫。 [9] 

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刻苦學習

朱可夫的元帥禮服 朱可夫的元帥禮服
朱可夫從12歲起開始遠離父母,到莫斯科當學徒。他每天做十多個小時的苦力,過着非人的日子,但仍保持着驚人的求知慾。朱可夫先是哄着與他年齡相仿的老闆的兒子把課本借給他學習,繼而考上了教育程度相當於市立中學的文化夜校。由於白天做工、晚上讀夜校,他不得不在夜間到唯一亮着燈的廁所門口寫作業。最終,朱可夫以優異的成績畢業 。 [9] 
朱可夫的勤奮好學還表現在他自學軍事理論的方面。他在回憶錄中作過這樣的交代:“國內戰爭以後,我曾加緊學習所有可能得到的軍事書籍,特別是戰術方面的書籍。當時,我覺得自己在實際工作方面比在理論問題上強,因為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我就受過不錯的訓練。我很熟悉軍事訓練的方法,而且很喜歡這一套。而在理論方面,我知道,我落後於生活本身對我這個團長的要求。經過思考我得出結論:必須抓緊時間頑強學習。可是,團的工作呢?在團裏事事都得管,一晝夜必須花上12個小時。出路只有一個:在每天的工作日程上再加上3至4個小時自學,至於睡覺和休息,那沒有關係,可以在獲得知識後再休息。”由於平時的工作業績非常突出,朱可夫所帶領的連隊總能在考核中拿到第一,所以他屢屢被領導推薦到軍校深造。 [9] 
正是這份求知的精神,使朱可夫得以在戰爭藝術的研習上不斷進步,最終成長為蘇聯傑出的軍事統帥。

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意志堅定

據華西列夫斯基回憶,1941年10月,德軍已經位於莫斯科城下,斯大林和朱可夫之間曾進行過一次重要的談話。斯大林問:“你堅信我們能夠守住莫斯科嗎?我懷着內心的痛苦在問你這個問題,希望你作為共產黨員誠實地回答。”朱可夫馬上回答:“毫無疑問,我們一定能夠守住莫斯科,但是,至少還需要增加兩個集團軍和200輛坦克。”據此可見作為一位軍事統帥,朱可夫堅定頑強的意志力。 [22] 

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多情故事

1922年,朱可夫在騎兵第三十八團當連長時,結識並愛上了該團的文書、年輕貌美的少女亞歷山德拉·季耶芙娜。那時的朱可夫年輕英俊、勇猛無比,這使他在女性的心目中的影響非常好。他們很快相愛,並在當年結為伉儷。 [12] 
婚後,作為軍人的朱可夫經常調動,亞歷山德拉坐着馬車,不管去哪裏都跟着丈夫,因為常年顛簸,他們失去了第一個孩子,是個男孩。因為身體太過虛弱,醫生建議不要孩子了。但亞歷山德拉並沒有聽從勸告。後來,亞歷山德拉還是生育了兩個女兒,大女兒艾德拉和小女兒埃拉。 [12] 
朱可夫給妻子起了個別名,叫舒莉(愛稱叫舒莉克),而且一直這樣親切地稱呼她。戰爭年代,朱可夫南征北戰,席不暇暖,轉戰在最艱苦和最危險的戰線。少之又少的家信中有三封保留了下來,都是寫給妻子的。 [12] 
朱可夫一家人 朱可夫一家人
雖然不能長時間陪伴在女兒的身邊,朱可夫也非常關心她們的學習和進步。大女兒艾德拉1947年考入大學後,朱可夫定期給她打長途電話,詢問她的學習情況,瞭解她交往的朋友和愛好興趣,甚至還了解她喜歡讀什麼作品,有些什麼想法、思考什麼問題,詢問得十分仔細。當他知道女兒有了男朋友以後,並沒有粗暴干預,只是勸她不要因為交朋友而影響學業:“要集中精力,抓住重點,切不可因為交朋友而偏離重點,那將是得不償失。” [12] 
朱可夫還經常從繁忙的工作中擠出時間來認真檢查女兒的作業,並且還儘可能抽時間教女兒游泳、射擊、打獵、騎馬。更值得一提的是,他想盡一切辦法爭取參加學校召開的家長會。別的家長去參加家長會,通常只是為了走走形式,而他非常認真,聽老師對孩子的評價,看老師在孩子作業本上寫的評語,積極發言,並主動給校方提出合理化建議,得到校方的稱讚。後來,大女兒艾德拉後來獲得了法學博士學位,和華西列夫斯基之子結婚。埃拉也學有所成,後來和伏羅希洛夫的孫子結婚。 [12] 
朱可夫一生多情,先後有過4段感情,生下了4個女兒。1950年,他在烏拉爾軍區司令員任上,健康狀況一度不佳,軍醫加林娜·亞歷山大羅夫娜被派來照顧他。比朱可夫小31歲的加林娜為人正直,善良熱情,又年輕漂亮,朱可夫很喜歡她,常常與加林娜談話,瞭解她的家庭和經歷。二人逐漸產生感情。1957年,他們有了女兒瑪莎。 [12]  [23]  [27] 
亞歷山德拉通過向組織寫信等辦法,試圖將丈夫爭取回家,但遭遇了失敗。1965年,朱可夫和亞歷山德拉離婚。1967年12月,亞歷山德拉罹患中風,並於次年去世。 [27] 
而加林娜與朱可夫共同生活了24年,的確做到了甘苦與共,使長期處於逆境中的朱可夫甚感欣慰。 [12]  [23] 

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出版波折

1965年,法國巴黎的世界通訊社擬出版蘇聯二次大戰領導人回憶叢書,約稿名單中自然少不了朱可夫。 [23] 
朱可夫同意出版自己的回憶錄,不過他要求該書首先在國內出版,然後才在國外出版。朱可夫在1966年3月按合同規定的期限,將全部手稿交給出版社,共1430張打字紙。 [23] 
《朱可夫元帥戰爭回憶錄》(《回憶與思考》中譯版) 《朱可夫元帥戰爭回憶錄》(《回憶與思考》中譯版)
然而,編輯、出版工作卻耗時3年之久。朱可夫的回憶錄嚴格説來算是一本舉足輕重的軍事史鉅著,需要軍事專家參與編輯工作。然而,儘管出版社領導和編輯們付出了極大的努力,現役的有關軍官們,不論是軍史研究所或軍事出版社內的軍人們,沒有人願作這部著作的編輯。在朱可夫未公開平反的情況下,這些軍事出版社的軍人們怕因此影響自己在軍隊中的前途。 [23] 
最終,新聞出版社得到上面的暗示:蘇共總書記勃列日涅夫同意出版,但希望朱可夫在回憶錄中能提到他,戰爭時期,勃列日涅夫作為上校軍官,在18集團軍任政治部主任。但問題是朱可夫在戰時從沒見過這位名不見經傳的上校。怎麼辦?出版社終於找到一個辦法,在書中杜撰了朱可夫在戰時視察第18集團軍時,想見見政治部主任勃列日涅夫,但是他不在,他到最前沿去了。就這樣,勃列日涅夫的名字總算出現在朱可夫戰爭回憶錄的手稿中。 [23] 
1969年4月,朱可夫所寫的《回憶與思考》歷經磨難,終於在莫斯科出版。 [3]  [23] 

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人物榮譽

憑藉舉世公認的赫赫戰功,朱可夫屢受蘇聯黨和政府的表彰,四次榮膺蘇聯英雄稱號(1940年,1944年、1945年、1956年),是僅有的4次榮膺蘇聯英雄榮譽稱號的兩人之一。此外,他一生中共榮獲15枚蘇軍最高級勳章,多個/枚榮譽稱號、勳章或獎章。堪稱是蘇軍歷史上,甚至是世界軍史上榮獲勳章、獎章和稱號最多的人。據説,在朱可夫胸前佩戴的勳章和獎章共計有41枚,加上第一個紐扣上佩戴的帥星,總計42枚。 [12]  具體情況如下:
  • 蘇聯方面授予勳章/獎章等
名稱/頭銜
授予時間
獲勳原因
1922年8月31日
參與肅清安東諾夫白衞軍
1944年11月3日
——
1949年6月20日
——
1936年8月16日
在西班牙前線完成特殊使命
1939年8月29日
——
1945年2月21日
——
1956年12月1日
朱可夫六十歲生日
1966年12月1日
朱可夫七十歲生日
1971年12月1日
朱可夫七十五歲生日
紅軍建軍二十週年獎章
1938年1月24日
1938年2月23日仍在服役
1940年8月29日
在諾門坎戰役獲勝
1944年7月29日
——
1945年6月1日
——
1956年12月1日
朱可夫六十歲生日
1942年12月22日
參與列寧格勒保衞戰
參與斯大林格勒保衞戰
蘇沃洛夫勳章(一級)
1943年1月28日
——
1943年7月28日
——
1944年4月10日
——
1945年3月30日
——
1944年5月1日
參與莫斯科保衞戰
保衞高加索獎章
1941—1945年偉大衞國戰爭戰勝德國獎章
1945年5月9日
參與衞國戰爭戰勝德國法西斯
解放華沙獎章
1945年6月9日
參與華沙解放
攻克柏林獎章
參與柏林戰役
1945年9月30日
直接參與反對日本戰鬥
紀念莫斯科市建成八百週年紀念章
1947年9月20日
在戰時與和平時期服務於莫斯科市
蘇維埃陸軍海軍三十週年獎章
1948年2月22日
1948年2月23日仍在服役
列寧格勒市建城二百五十週年紀念章
1957年5月16日
在戰時與和平時期服務於列寧格勒市
蘇聯武裝力量四十週年獎章
1957年12月18日
1958年2月23日仍在服役
1941-1945年偉大衞國戰爭勝利二十週年獎章
1965年5月7日
二戰中參加蘇聯武裝力量者
蘇聯武裝力量五十週年獎章
1967年12月26日
1968年2月23日時在蘇軍任職20年以上但退休的元帥
1968年2月22日
蘇軍建軍五十週年
帶有金色蘇聯國徽的榮譽武器(劍)
——
紀念列寧誕辰一百週年獎章
1969年11月5日
在蘇聯社會主義運動中的優秀服務
表格主要參考資料 [12] 
  • 外國授予勳章/獎章等
名稱/頭銜
授予時間
授予國家
紅旗勳章
1939年
1942年
戰勝日本獎章
1945年
1968年
1969年
1971年
蒙古人民共和國英雄
1969年
哈爾金·高爾勝利三十週年獎章
“蒙古人民革命50週年”獎章
1970年
“蒙古人民軍建軍50週年”獎章
——
一級白獅勳章
——
白獅軍事勳章
——
戰爭十字勳章 1939–1945
——
波蘭軍事功勳十字勳章(一級)
——
波蘭復興勳章(二級)
——
波蘭復興勳章(三級)
——
格倫瓦爾德十字勳章(一級)
——
1939-1945華沙獎章
——
奧德河尼斯河和波羅的海獎章
——
保加利亞人民軍二十五週年獎章
——
格奧爾基·季米特洛夫誕辰九十週年獎章
——
1956年
加里波第游擊隊之星
大十字功績勳章
埃及共和國
自由勳章
法國榮譽軍團勳章(大軍官勳位)
1945年
法蘭西共和國
1939-1945年英勇十字勳章(棕櫚樹)
巴斯勳章(爵級大十字勳章)
功績勳章(總司令級別)
1946年
表格主要參考資料 [12] 

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主要作品

朱可夫著有《回憶與思考》(中譯名亦作《朱可夫元帥戰爭回憶錄》)、《在保衞首都的戰鬥中》、《庫爾斯克突出部》、《在柏林方向上》、《在頓河、伏爾加河及斯大林格勒地區殲滅德軍》等軍事著作。 [1] 
在這些著作中,其中《回憶與思考》着重敍述蘇聯衞國戰爭期間的戰爭全景,提供了蘇軍建軍作戰、特別是蘇聯最高統帥部戰時活動方面的重要資料,系統介紹了蘇聯軍事思想、戰略統帥經驗,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這部書在蘇聯曾兩次大量發行,發行量達360萬冊,並被譯成17種文字,在26個國家發行,被華西列夫斯基贊為“一部優秀的蘇聯軍事回憶錄”。 [22] 

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人際關係

關係
姓名與生卒年
簡介
父親
康斯坦丁·安德烈維奇
(1844-1921)
鞋匠。
母親
烏斯季尼婭·阿爾捷耶芙娜
(1860-1944)
在農場幹活。
戀人
瑪麗婭·尼古拉耶芙娜·沃羅霍娃
(1897-1983)
1919年與朱可夫相戀,生一女瑪加麗塔·格奧爾基耶芙娜·朱可娃。
原配
亞歷山德拉·基耶芙娜(季耶芙娜)·祖伊科娃
(1898-1968)
生有兩個女兒:艾德拉、埃拉。後因感情淡化而離異。
繼室
加林娜·亞歷山大羅夫娜
(1927-1973)
1965年正式登記結婚。生有一女瑪莎。
女兒
瑪加麗塔·格奧爾基耶芙娜·朱可娃
(1929-2010)
出版有關朱可夫的著作。
艾德拉(艾拉)·格奧爾基耶芙娜·朱可娃
(1928-)
法學博士,畢業於國立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曾在俄羅斯科學院工作。和華西列夫斯基之子結婚。
埃拉(艾列拉)·格奧爾基耶芙娜·朱可娃
(1929-2010)
和伏羅希洛夫的孫子結婚。
瑪莎(瑪麗亞)·格奧爾基耶芙娜·朱可娃
(1957-)
在東正教文學出版社工作。曾出版有關朱可夫的著作。
表格參考資料 [3]  [12]  [23]  [27]  [29] 

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後世紀念

1956年創辦的朱可夫防空軍事指揮學院以其名字命名。 [14] 
1995年5月,俄羅斯人民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週年之際,朱可夫的大型青銅塑像被豎立在莫斯科紅場附近的馬涅什廣場俄羅斯政府為參加過衞國戰爭的老兵頒發朱可夫勳章。時任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為塑像揭幕儀式剪綵。 [13]  [23] 
1995年,為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週年,獨聯體發行了朱可夫紀念幣一枚。正面圖案為莫斯科紅場;背面圖案為朱可夫在紅場檢閲部隊。2005年,中國上海造幣廠發行“二戰名將系列紀念章”,其中一枚是紀念朱可夫的紀念章。正面為朱可夫頭像和主題文字;背面圖案是朱可夫騎在馬上指揮戰鬥。 [6] 

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影視形象

年份
作品名稱
飾演者
劇照
1990年
米哈伊爾·尤里亞諾夫
《東方戰場》中的朱可夫 《東方戰場》中的朱可夫 [5]
2016年
東方戰場 [5] 
不詳
參考資料
  • 1.    卜延軍、唐復全.將帥傳略 鐵馬金戈的戰爭舞者:藍天出版社,2011-04-01:393-396
  • 2.    Георги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Жуков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управление в России в портретах[引用日期2021-12-03]
  • 3.    朱庭光 主編.外國曆史名人傳 現代部分 下(“朱可夫”條目編者為王顯力):重慶出版社,1984-12:33-40
  • 4.    Georgy Zhukov Facts  .Britannica[引用日期2022-01-02]
  • 5.    東方戰場62(見本集24:24)  .樂視視頻[引用日期2022-03-05]
  • 6.    王宗舜 著.錢幣上的軍事文化 上:中國商業出版社,2015-08:91
  • 7.    [俄]盧布欽科夫 著;莫明 譯.俄羅斯最著名的統帥: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1-01:688-703
  • 8.    常玢.功過自有評説——《朱可夫大傳》序[J].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2014(01):91-92
  • 9.    牛鍾順.朱可夫何以能在衞國戰爭前實現從奴隸到將軍的跨越——讀徐隆彬新著《朱可夫大傳》[J].西伯利亞研究,2014(04):91-92
  • 10.    [英]麥克·卡佛 編;鈕先鍾 譯.歐美名將評傳:崑崙出版社,1999-04:125-128
  • 11.    [美]戴維·M.格蘭茨,[美]喬納森·M. 豪斯;孫渤,趙國星,張峻鳴 譯.庫爾斯克會戰:台海出版社,2019-04:47
  • 12.    《時刻關注》編委會 編.世界著名將帥傳奇:中國鐵道出版社,2015-03:67,73-75
  • 13.    《郵票上的金磚國家》編寫組 編.郵票上的金磚國家:廈門大學出版社,2017-08:71
  • 14.    丁祖永等 譯.蘇聯百科詞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6-08:1606
  • 15.    [俄]亞歷山大·熱列茲尼科夫 原著;邱劍敏 編譯.朱可夫:中國鐵道出版社,2019-08:1-16
  • 16.    鮮為人知的諾門罕戰役  .人民政協網.2014-09-18[引用日期2023-04-24]
  • 17.    [蘇]尼·雅科夫列夫(Н.Яковлев) 著;李桅等 譯.朱可夫元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03:193
  • 18.    劉漢全等 編譯.第二次世界大戰功勳名將: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5-09:4
  • 19.    朱可夫  .中國社會科學詞條庫[引用日期2023-07-01]
  • 20.    Полководцы - Сто великих полководцев России. Проект "Сто великих полководцев. Герой дня"  .俄羅斯軍事歷史學會[引用日期2023-08-01]
  • 21.    Spahr, W. J. (1993). Zhukov: The Rise and Fall of a Great Captain. Novato: Presidio Press. p. 411.
  • 22.    [蘇]Г.К.朱可夫 著;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外國軍事研究部 譯.朱可夫元帥回憶錄.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4-07:再版説明3頁+原書序言7-12頁
  • 23.    劉洋,陳浩 編著.莫斯科保衞戰:遠方出版社,2005-08:309-312
  • 24.    [蘇]康·西蒙諾夫,尼·雅可夫列夫 著;朱大榮等 譯.朱可夫外傳:中國物資出版社,1988-10:33-34
  • 25.    [蘇]雅科夫列夫(Яковлев,Н.) 著;張鐵鋼等 譯.朱可夫元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12:1
  • 26.    徐隆彬 著.朱可夫大傳:山東人民出版社,2013-08:4
  • 27.    “軍神”朱可夫之女:解職後父親幾乎沒了朋友-  .新華網.2015-07-27[引用日期2023-08-02]
  • 28.    劉漢全等 編譯.第二次世界大戰功勳名將: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5-09:1-23
  • 29.    呂志英.朱可夫與他的“第四個”女兒[J].軍事史林,2011(12):4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