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核電源

鎖定
核電源一般均由熱源、換能器(熱電轉換器)和散熱器三部分組成。
中文名
核電源
外文名
Nuclear power

核電源航天核電源

航天使用的核電源有放射性同位素温差發電器、核反應堆温差發電器和熱離子發電器。一般均由熱源、換能器(熱電轉換器)和散熱器三部分組成。

核電源能量轉換

同位素温差發電器的常用熱源(又稱燃料)為放射性同位素鈈 238或它的氧化物,它衰變時產生α粒子,不需要厚的屏蔽物。為防止發電器再入大氣層時燒燬而造成污染,熱源外盒由特種石墨材料製成。換能器的主要部分是温差電偶,由碲化鉛、碲銻鍺銀四元合金或鍺硅合金的p型和n型等半導體元件組成。多對電偶經串聯和並聯構成電堆,熱端靠近熱源盒,冷端連接散熱器。
散熱器由導熱良好的金屬製成,使冷端温度儘量低,以增大温差,提高熱電轉換效率。發電系統總的熱電轉換效率為4.2%~6.6%,比功率為 1.3~4.2瓦/千克。這種發電器系統簡單、可靠、熱源工作期長,但鈈238難於大量生產,價格高,電功率小(1千瓦以下),比功率和熱電轉換效率都低。1961年美國發射“子午儀”號導航衞星首次使用同位素温差發電器,電功率為2.7瓦,比功率約為1.3瓦/千克。核反應堆温差發電器的熱源為鈾235,衰變產生的熱用鈉鉬熱管導至温差電堆的熱端。
鈾 235衰變後產生大量快中子和γ射線,會嚴重影響航天器上電子器件的功能,須用厚鉛層屏蔽。1965年發射的SNAP-10A衞星上採用了這種電源,電功率為560瓦,燃料11千克,工作43天。熱離子發電器將鈾 235衰變產生的熱傳到熱離子二極管的發射極,使之加熱產生熱離子,這些熱離子通過電極間的銫蒸汽傳至收集極而得到電能。一種實用的熱離子發電器的發射極温度為1773K,收集極温度為773K。每台發電器備燃料50千克,功率3~5千瓦。這類發電器使用的鈾235價格較低,供應容易,但發電器的可靠性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