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核輻射監測

鎖定
核輻射監測,探測核爆炸早期核輻射與放射性沾染及核事故核輻射,評估核輻射效應的活動。主要監測對象包括人員和環境、裝備、設施等。
中文名
核輻射監測
外文名
Nuclear Radiation Monitoring
按監測對象分為環境監測和人員監測。對能產生輻射危害的受染地域、裝備、水源、物資等進行的核輻射監測,包括早期核輻射環境監測和剩餘核輻射環境監測。主要是對早期核輻射中γ輻射和中子輻射的劑量進行監測,確定受染區域內地面放射性沾染分佈與衰變規律、沾染等級,進而對空氣、水源、食物、武器裝備、工程設施等進行放射性沾染程度的測量與評估。對人體內、外放射性沾染和外照射劑量(累積劑量)的監測,並對監測結果進行評估。主要包括對人員服裝與皮膚表面放射性活度測量、體內攝入的放射性核素測量、人體器官劑量評估。目的是及時採取有效措施,控制人員輻照劑量,防止或減輕急性輻射損傷,為人員分類救治提供劑量學依據,並使遠期輻射損傷(隨機性效應)發生率降低至合理水平。人員外照射劑量監測還包括集體劑量監測,目的是及時掌握部隊受輻射照射情況,控制受輻照的人羣的總劑量。監測方法有劑量測量法、輻射測量法和放射化學分析方法等。按監測對象分為環境監測、工作場所監測、個人劑量監測和羣體劑量監測。對放射性物質操作環境、輻射源設施周圍環境及核爆炸放射性沾染環境進行的核輻射監測。包括對地面、空氣、水體、土壤、各類物體、流出物及生物樣品中的放射性污染物進行的測量。一般分為三類:①本底監測。通過獲得天然輻射本底水平,為制訂常規監測計劃、評價監測結果提供依據。②常規監測。為了解核設施正常工作時的環境情況進行的輻射監測,以確定環境是否被污染或被污染的程度。在確認環境受到污染時,須測定附近居民的集體劑量和集體劑量當量,評估其受到危害的程度。③應急事故監測。根據發生核事故或恐怖事件的事故情況和預先制訂的應急計劃,進行核輻射監測。一般採用簡單快速的測量方法,為採取應急救援措施和減輕(或避免)事故及事件後果提供依據。為提供與人員工作環境及其所從事操作作業有關的輻射水平數據而進行的核輻射監測。又稱區域監測。通常有常規監測、操作監測和特殊監測三種方式。按測量對象分為三類:①外照射監測。按一定週期對工作場所內不同位置進行的外照射輻射水平測定,以隨時評估工作人員的輻射安全程度。②表面污染(沾染)監測。採用表面沾染測量儀器測定各種物體表面的放射性活度,以查明其放射性沾染程度和範圍。③空氣污染監測。通常採用空氣取樣器對空氣進行採樣,測定其放射性體積活度,並對監測結果作出評價。為監測空氣意外污染情況,可使用能連續採樣並具報警功能的監測儀器,當空氣中輻射水平超標時,可自動發出報警信號。對人員個體進行的核輻射監測,用以估算和評價個體的相對生物效應(RBE)加權吸收劑量、有效劑量及放射性物質攝入量(或體內放射性核素的積存量)。通常有常規監測、操作監測、特殊監測和事故監測等方式。按個體受照方式還可分為:①外照射個人監測。採用個人佩戴劑量儀方式,定期測量個體受到的體外照射劑量,並對測量數據進行評價。②體內污染個人監測。對個體的體液、排泄物等進行的核輻射監測,或採用全身計數器直接測量個體體內的放射性水平,對測量結果進行評價,根據測量數據,評價人員所處環境的安全性。當個人監測數據高於劑量限值時,還需要判斷個人輻射損傷程度,並適時分類和救助,為後續的防護措施改進提供依據。對部隊羣體人員進行的輻射監測。通常藉助人員佩戴的直讀式個人劑量儀(又稱戰術劑量儀),在核爆炸戰場或突發核事件(或事故)場所,監測人員所受γ輻射、中子輻射的輻照劑量,估算鄰近範圍內人員受到的輻射劑量,以評估作戰部隊應急作業分隊可能遭受的輻射損傷,為人員防護和救治提供依據。隨着衝擊波彈核電磁脈衝彈等第三代核武器的出現、核與輻射突發事件的現實威脅及核監測技術的進步,核輻射監測內容將更趨豐富,同時也要求核輻射監測技術更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能夠勝任對任何情形下的各種核輻射場進行準確細緻的輻射監測。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