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核盤菌屬

鎖定
核盤菌屬,菌核由黑色的外層和白色的髓部組成,不含寄主組織殘餘物;子囊盤自菌核上產生,具柄、漏斗形、盤狀或中央稍突起;外囊盤被為矩胞組織或角胞組織,細胞壁薄,無色或帶褐色;盤下層為交錯絲組織,菌絲壁薄,無色;子囊具8個子囊孢子,近圓柱形,孔口在碘液中呈藍色;子囊孢子橢圓形,無色,單細胞,具油滴。小分生孢子在子實層表面和培養中形成。菌核在寄主組織上和培養中形成。 [1] 
中文名
核盤菌屬
外文名
Sclerotinia
定 名 人
Fuckel
編 號
8414
參考文獻
Jahrb. Nass. Vereins Naturk. 23-24: 330, 1870. [1] 

目錄

  1. 1 討論

核盤菌屬討論

模式種: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
核盤菌屬
核盤菌屬(3張)
Sclerotinia Fuckel包括的種大都是植物病原菌(Kohn,1979;Willetts & Wong,1980;王崇仁等,1995),歷史上,在北美洲、歐洲、亞洲和大洋洲都造成過嚴重的經濟損失。此屬成員遍佈於全世界,尤以温帶地區更為普遍(Willetts & Wong,1980)。核盤菌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是中國最早發現的盤菌之一(戴芳瀾, 1979)。該屬用於分種的主要特徵是外囊盤被的組織結構,子囊和子囊孢子的形狀、大小,菌核的形態、大小,以及寄主範圍。劉萬仁等(1988)和 Kohn et al.(1988)曾將可溶性蛋白和同工酶電泳以及RFLP技術作為分類的輔助手段,研究結果與現有種的概念相符合。Kohn (1979)第一次對此屬做了世界專著性研究,她在清理了一百多年來置於該屬下的259個名稱後,只承認了其中的3個種;其後,Baral(1989),Holst-Jensen & Schumacher(1994),Graf & Schumacher(1995)陸續發表3個種,中國學者王崇仁和吳友三(1983)、王崇仁等(1995)又發現寄生於細辛和人蔘上的兩個種。
Sharma & Thind(1983)發表了 Sclerotinia himalayensis,該種的外囊盤被為矩胞組織,而不是角胞組織,子囊孢子具有一個分隔,這些特徵與該屬現有的其它種有差別,其分類地位有待進一步確定。中國存在4種,三葉草核盤菌 Sclerotinia trifoliorum Erikss. 在中國存在的可能性很大,但還沒有見到對子囊盤形態的描述。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