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核炮彈

鎖定
裝有核戰鬥部的炮彈。核炮彈由火炮發射,射程一般為十幾至幾十千米。
中文名
核炮彈
動力來源
火炮
裝有核戰鬥部的炮彈。核炮彈由火炮發射,射程一般為十幾至幾十千米。按照核戰鬥部類型分為原子炮彈和中子炮彈兩種。原子炮彈裝有裂變型核戰鬥部,威力一般為幾百至幾千噸梯恩梯當量,主要用來摧毀敵方機場、橋樑、部隊集結地等目標。中子炮彈裝有增強中子輻射型核戰鬥部,威力約1千噸TNT當量,主要用於殺傷部隊集結地和集羣坦克中的人員。核炮彈具有體積小、重量輕、便於在戰場上靈活使用等特點。20世紀50~60年代,美、蘇兩國開始廣泛部署核炮彈,除本土外,還擴展到西歐、東歐地區。70年代,核炮彈的性能有很大改進,彈體內裝入了定時器和存儲器、引信部件、電源、電子程序裝置、目標探測器和火箭助推器等裝置,使核炮彈性能更好、射程更遠。80年代,在炮彈結構設計上做了改進,使它在戰場上能由裂變型核戰鬥部改換成增強輻射型核戰鬥部。例如,美國80年代生產的W79核炮彈,就具有這種能力。80年代末,美國已裝備3500多門能發射核炮彈的火炮,約有5000枚核炮彈(其中大部分部署在西歐);蘇聯已裝備6700門能發射核炮彈的火炮,約有2000枚核炮彈(其中一部分部署在東歐)。90年代初,隨着冷戰結束,美、俄兩國曾各自宣佈削減和逐步取消核炮彈的部署。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