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核戰略

鎖定
核戰略,籌劃和指導國家核力量建設與運用全局的方略。按方式分為核威懾戰略、核實戰戰略、核防禦戰略、核力量建設發展戰略以及核軍備控制戰略;按性質分為進攻性核戰略和防禦性核戰略等。主要任務是研究和解決核力量建設和運用的方針、原則;分析核戰爭爆發的可能性及條件,核戰爭的特點、樣式和作戰方法;研究核打擊目標的選擇和運用,核力量的指揮與控制,以及對核戰爭的心理準備,核軍備控制等。核戰略受政治、軍事、經濟、科學技術、地理和文化等因素的制約明顯,從屬於國家戰略和軍事戰略並受其指導,是同時具有國家戰略、軍事戰略和軍種戰略特性的三位一體的特殊戰略類型,在軍事戰略中具有核心與基石的作用。 [1] 
中文名
核戰略
定    義
籌劃和指導國家核力量建設與運用全局的方略
所屬分類
軍事戰略

核戰略形成發展

因核武器的誕生而逐步形成,並隨着核軍事鬥爭形勢的演變而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蘇聯兩個核大國首先開始了對核戰略問題的研究。美國先後推出了大規模報復戰略、靈活反應戰略、相互確保摧毀戰略、現實威懾戰略、戰略防禦倡議、彈道導彈防禦計劃等,本質上都是以導彈核武器為主要手段的“威懾與實戰”相結合的核戰略。蘇聯針鋒相對地提出了準備全面打贏核戰爭的“火箭核戰略”、火箭核武器威懾戰略、全球進攻戰略、均勢威懾戰略等。進入21世紀,俄羅斯進一步強化了核威懾戰略。英國、法國等中等核國家,針對世界核戰略形勢的變化,相繼提出並確立了“最低限度核威懾”戰略和“有限核威懾”戰略,印度也提出了“地區性有限威懾”戰略等。核戰略理論因此得到不斷的豐富和發展。 美國原子武器控制中心   

核戰略基本特徵

具有全局性、對抗性、謀略性和超前性。要素主要包括:
①核戰略目標。是制定和實施核戰略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是確定核戰略的基本依據,決定核戰略的方向和性質。是根據國際戰略形勢和國家的安全利益需要確定的,其核心目的是為了實現和達成國家、民族的根本利益。
②核戰略方針。是指導核軍事行動與建設的綱領和制定戰略計劃的基本依據。在分析國際戰略格局和敵對雙方戰爭諸因素基礎上制定,用以確定核戰略任務、核戰略力量建設的重點、主要的核突擊方向和核力量的部署與運用等問題。
③核戰略力量。由國家核作戰實力和核戰爭潛力構成,以各軍種的核作戰力量為核心,以綜合國力為後盾,是核戰略運用的物質基礎和支柱。
④核戰略環境。包括國際核戰略格局、核軍事鬥爭形勢、有核國家的核力量結構以及世界核力量對比等,是研究確立核戰略的重要前提,也是實施核戰略決策和採取核戰略行動的主要依據。⑤核戰略手段。是貫徹國家核戰略、準備和實施核戰爭的重要途徑,主要包括實現核戰略目的的方法、措施和謀略等,是連接戰略力量與戰略目標之間的橋樑和紐帶。   

核戰略類型特徵

主要是根據核武器未來可能運用於戰爭的情況,參照一般戰爭的規律和原理,結合核導彈部隊訓練、發射、演習的經驗,運用現代科學研究手段和方法進行研究。
①進攻性核戰略是立足於率先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主動攻擊對方的方略。主要特徵是:建設上追求核優勢,運用上堅持首先使用,目標上追求霸權擴張,為了強權利益不顧政治和道義上的後果,企圖以恐怖的核威脅與“先發制人”的核進攻謀求最大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利益。
②防禦性核戰略是立足防範並抗擊對方核進攻的方略,又稱反擊型核戰略。主要特徵是:核力量數量規模有限,主張自衞防禦、後發制人,強調通過有限的核反擊,對敵實施有效報復,以維護和保證本國的安全。   
新華社北京7月24日電(記者 孟玉哲、任垚媞)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4日發表的《新時代的中國國防》白皮書指出,中國堅持自衞防禦核戰略,目的是遏制他國對中國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確保國家戰略安全。白皮書説,中國始終奉行在任何時候和任何情況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無條件不對無核武器國家和無核武器區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的核政策,主張最終全面禁止和徹底銷燬核武器,不會與任何國家進行核軍備競賽,始終把自身核力量維持在國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