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核心板

鎖定
核心板是將MINI PC的核心功能打包封裝的一塊電子主板。大多數核心板集成了CPU,存儲設備和引腳,通過引腳與配套底板連接在一起從而實現某個領域的系統芯片。人們也常常將這樣一套系統稱之為單片機,或者説是嵌入式開發平台。因為核心板集成了核心的通用功能,所以它具有一塊核心板可以定製各種不同的底板的通用性,這大大提高了單片機的開發效率。因為核心板作為一塊獨立的模塊分離出來,所以也降低了開發的難度,增加了系統的穩定性和可維護性。
中文名
核心板
外文名
Armcore

核心板構成部分

核心板CPU

Armcore C20 Armcore C20
CPU是核心板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由運算器和控制器組成,如果把計算機比作一個人,那麼CPU就是他的心臟,其重要作用由此可見一斑。不管什麼樣的CPU,其內部結構歸納起來可以分為控制單元、邏輯單元和存儲單元三大部分,這三個部分相互協調,便可以進行分析,判斷、運算並控制計算機各部分協調工作。 [1] 

核心板存儲器

存儲器是用來存儲程序和數據的部件,對於計算機來説,有了存儲器,才有記憶功能,才能保證正常工作。存儲器的種類很多,按其用途可分為主存儲器輔助存儲器,主存儲器又稱內存儲器(簡稱內存),輔助存儲器又稱外存儲器(簡稱外存)。外存通常是磁性介質或光盤,像硬盤,軟盤,磁帶,CD等,能長期保存信息,並且不依賴於電來保存信息,但是由機械部件帶動,速度與CPU相比就顯得慢的多。內存指的就是主板上的存儲部件,是CPU直接與之溝通,並用其存儲數據的部件,存放當前正在使用的(即執行中)的數據和程序,它的物理實質就是一組或多組具備數據輸入輸出和數據存儲功能的集成電路,內存只用於暫時存放程序和數據,一旦關閉電源或發生斷電,其中的程序和數據就會丟失。 [2] 

核心板平台類型

核心板按平台類型來分主要是按CPU芯片類型來分,流行的主流平台有ARM、三星、INTEL三家。
ARM平台
ARM處理器的三大特點是:耗電少功能強、16位/32位雙指令集和合作夥伴眾多。體積小、低功耗、低成本、高性能;支持Thumb(16位)/ARM(32位)雙指令集,能很好的兼容8位/16位器件;大量使用寄存器,指令執行速度更快;大多數數據操作都在寄存器中完成;尋址方式靈活簡單,執行效率高;指令長度固定。視美泰的Armboard系列產品很好的發揮了ARM平台的這些優點。
三星平台
SAMSUMG S5PV210 SAMSUMG S5PV210
三星平台上的代表芯片是S5PV210又名“蜂鳥”,是三星推出的一塊使用於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多媒體設備的應用處理器,S5PV210採用了ARM CortexTM-A8內核,ARM V7指令集,主頻可達1GHZ,64/32位內部總線結構,32/32KB的數據/指令一級緩存,512KB的二級緩存,可以實現2000DMIPS(每秒運算2億條指令集)的高性能運算能力。
INTEL平台
INTEL平台指的是X86架構平台,x86架構是重要地可變指令長度的CISC(複雜指令集計算機,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字組(word, 4字節)長度的存儲器訪問允許不對齊存儲器地址,字組是以低位字節在前的順序儲存在存儲器中。向前兼容性一直都是在x86架構的發展背後一股驅動力量(設計的需要決定了這項因素而常常導致批評,尤其是來自對手處理器的擁護者和理論界,他們對於一個被廣泛認為是是落後設計的架構的持續成功感到不解)。但在較新的微架構中,x86處理器會把x86指令轉換為更像RISC的微指令再予執行,從而獲得可與RISC比擬的超標量性能,而仍然保持向前兼容。 [3] 

核心板發展歷史

核心板起步階段

最初的起步階段廣泛的説應該是1959年出現的第三代集成電路計算機標誌着最原始的的核心板誕生。嚴格的説是到了1971年在美國硅谷誕生的第一台微處理器,標誌核心板的誕生開創了微型計算機的新時代。

核心板發展階段

2012年3月,英國劍橋大學埃本·阿普頓(Eben Epton)正式發售世界上最小的台式機,又稱卡片式電腦,外形只有信用卡大小,卻具有電腦的所有基本功能,這就是Raspberry Pi電腦板,中文譯名"樹莓派"。樹莓派的誕生也標誌了MINI PC時代的到來,以此同時伴隨而來的也是核心板的繁榮發展,在這發展的過程中也誕生了一個個優秀的公司,包括樹莓派、視美泰 [4]  、cubieboard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