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核安全峯會

鎖定
核安全峯會(Nuclear Security Summit)是旨在倡導核安全和打擊防範核恐怖主義的全球性峯會。
首屆於2010年4月在美國華盛頓舉行,主題為“通過加強國際合作來應對核恐怖主義威脅”,峯會就核恐怖主義威脅以及通過多邊合作採取應對措施等進行了討論。第二屆於2012年3月26日至27日在韓國首爾舉行,此次峯會主要議題包括應對核威脅、安全保衞核原料和設施、防止非法核走私、強化放射性物質的管理等。第三屆於2014年3月24日在荷蘭舉行,以“加強核安全,防範核恐怖主義”為主題,與會各方就全球核安全體系建設、國際原子能機構作用、核材料、放射源、核安全與核能安全等問題展開了廣泛討論。第四屆核安全峯會於2016年3月31日至4月1日在華盛頓舉行。
中文名
核安全峯會
外文名
Nuclear Security Summit
首    屆
2010年4月在美國華盛頓舉行
緣    於
奧巴馬布拉格的演説

核安全峯會峯會背景

全球核安全峯會緣於奧巴馬2009年4月5日在布拉格的演説:“美國政府將致力於建立一個‘無核世界 ’……作為世界上的核大國和唯一在實戰中使用過核武器的國家,美國在銷燬核武器問題上負有‘道義責任’。”奧巴馬在演講時承諾將由美國主辦一個核安全峯會。 [1] 
全球核保護存在着一定的不安全性,核材料與核技術有被濫用的危險。數據顯示,世界現存大量可用於製造核武器的核材料,這些材料足以製造出超過十萬枚核炸彈。然而在許多地區,核材料和核技術缺乏有效的保護,這些物資一旦落入恐怖主義分子之手,可能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2] 
全球核安全峯會正是為應對這一威脅而召開的。會議將凝聚國際社會共識,加強各國在核安全領域的合作。 [3] 

核安全峯會召開意義

核安全峯會的召開,反映了國際社會對核恐怖主義現實威脅的共識。核安全峯會是國際社會通過多邊合作尋求共同安全的重要嘗試。 [4] 
2010年4月,首屆核安全峯會通過公報,確認各國願共同行動防範核恐怖主義。會議還發表了一份指導各國加強核安全建設並開展相關國際合作的工作計劃。這些高級別會議及其重要成果,既構築了國際社會對日益嚴峻的核恐怖主義威脅的政治共識,也為各國強化核安全措施和行動指明瞭方向,併為開展相關國際合作奠定了基礎。 [5] 

核安全峯會歷屆召開

核安全峯會第一屆

2010年4月13日,首屆核安全峯會在華盛頓舉行。會議發表了公報工作計劃,承諾通過負責任的國家行動和持續有效的國際合作,以及強有力的安全措施,減少核恐怖主義威脅。包括中國在內的47個國家的領導人或代表以及聯合國、國際原子能機構和歐盟等國際和地區組織負責人出席此次專門就核安全問題舉行的多邊峯會。 [2] 
核安全峯會確認《制止核恐怖主義行為國際公約》作為應對核恐怖主義威脅的一項重要的有法律約束力的多邊文書的重要性;《核材料實物保護公約》作為針對用於和平目的的核材料的實物保護問題的唯一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多邊協議的重要性,及其2005年修訂案在加強全球安全方面的價值。 [6] 

核安全峯會第二屆

2012年3月27日,第二屆核安全峯會在韓國首爾舉行,本次峯會以加強核材料和核設施安全為主題。會議通過了《首爾公報》,內容涉及全球核安全體系、國際原子能機構作用、核材料、放射源、核安全與核能安全、運輸安全、防止不法交易、核檢查、核安全文化、情報安全、國際合作等11個領域,共提出了13項非約束力承諾或鼓勵措施。53個國家和4個國際組織領導人或代表與會。 [4]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出席首爾核安全峯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全面闡述中國在核安全領域的政策主張、所做努力和重要舉措。 [7] 

核安全峯會第三屆

2014年3月24日,第三屆核安全峯會在荷蘭舉行。此次核安全峯會以“加強核安全、防範核恐怖主義”為主題,53國領導人或代表,以及國際組織負責人將應邀與會。 [2] 
會議通過《海牙公報》,內容涉及全球核安全體系、國際原子能機構作用、核材料、放射源、核安全與核能安全、運輸安全、打擊非法販運、核分析鑑定、信息安全、國際合作等10餘個領域,共提出6項非約束力承諾或鼓勵措施。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並發表重要講話。介紹中國核安全措施和成就,闡述中國關於發展和安全並重、權利和義務並重、自主和協作並重、治標和治本並重的核安全觀。 [8] 

核安全峯會第四屆

2016年3月31日至4月1日,第四屆核安全峯會在華盛頓舉行,本次峯會以“加強國際核安全體系”為主題,重點討論如何確保核材料和核設施安全、如何有效防範和打擊核恐怖主義等議題。 [9]  共有52個國家的領導人或代表,以及國際組織負責人與會。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並發表題為《加強國際核安全體系,推進全球核安全治理》的重要講話,圍繞構建公平、合作、共贏的國際核安全體系,全面闡述中國政策主張,介紹中國在核安全領域取得的新進展,宣佈中國加強本國核安全並積極推進國際合作的舉措。 [10] 
會議通過2016年核安全峯會公報 [11]  ,與會國家和國際組織領導人就加強核安全和減少核恐怖主義威脅議題達成重要共識。2016年華盛頓核安全峯會的閉幕,標誌着全球核安全峯會進程落下帷幕。 [12] 

核安全峯會各國立場

核安全峯會美國

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核武庫,而且美國國會至今仍未批准《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奧巴馬上台後對美國核戰略作出調整,其根本方針是重塑美國在核不擴散、軍控和裁軍領域的全球領導地位,與此同時,“以不製造任何新式核武器的方式”更新並升級美國的核武庫。2010年4月7日,美國防部發布了《核態勢報告》,明確了美國核戰略的首要目標,即阻止核恐怖主義與核擴散的威脅。同年5月13日,美國政府公佈戰略核武器部隊的結構調整目標,根據與俄羅斯達成的新核裁軍條約對美軍裝備的陸基核導彈、潛射核導彈與戰略轟炸機數量作出修正。 [13] 

核安全峯會俄羅斯

俄羅斯的核武庫規模僅次於美國。在美俄核裁軍談判中,俄羅斯堅持將核裁軍與東歐反導問題掛鈎。2009年9月,美國宣佈暫停部署東歐反導系統後,俄方表示將繼續“沿着以可驗證和不可逆方式削減核武器的道路穩步前進”。與此同時,俄羅斯主張維持美俄進攻性戰略武器均勢;嚴格管制核材料和核技術出口,推動原蘇聯地區無核化;主張維護並完善現有國際核不擴散體系。 [13] 

核安全峯會中國

中國主張全面禁止和徹底銷燬核武器,堅決反對核武器擴散,積極推進和平利用核能進程,切實加強核安全。中國堅決奉行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同時無條件承諾不對無核武器國家和無核地區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中國還主張締結全面禁止和徹底銷燬核武器的國際法律文書,同時大力促進核能的和平利用和國際合作。 [13] 

核安全峯會英國

在美俄進一步裁減核武器的情況下,英國“將準備參與並實施”未來的核武器削減協議,並維持最低限度的核威懾水平。為防止核武器落入恐怖分子之手及其帶來的核擴散風險,英國還極力主張核武國家和非核武國家達成一項“全球性的妥協方案”:非核武國家必須保證未來不發展核武器;英國將向願意放棄核武計劃的國家提供民用核電技術;所有核武國家必須削減核武器 [13] 

核安全峯會法國

法國主張維持最低限度的核威懾力量,並使核打擊力量向精幹和精確方向轉型。在推進國際防核擴散進程方面,法國總統薩科齊曾代表歐盟向聯合國提出一系列建議,其主要內容包括:世界各國普遍批准《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建立有關核實機制,儘早通過公開、透明的方式拆除所有核試驗裝置;儘早無條件開始談判一項關於禁止用於核武器的核裂變材料生產的國際條約,同時儘早暫停生產上述核裂變材料;將減少和銷燬有關國家擁有的戰術核武器問題納入全球核軍控與核裁軍進程等。 [13] 

核安全峯會區分方法

華盛頓核峯會 華盛頓核峯會
2010年4月12日到13日,世界核峯會在美國華盛頓召開,2009年9月份聯合國安理會也召開過核峯會。 [14] 
兩次核峯會有明顯的不同:
一是發起者不同。2009年的核峯會是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的,而這次華盛頓核安全峯會是由美國總統奧巴馬倡導的,美國組織召開的,有40多個國家的政要出席。
二是目的和內容不同。2009年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的核峯會強調核不擴散和核裁軍,核心是通過聯合國安理會實施的一項帶有約束力的核秩序安排。而這次華盛頓的核峯會主要關注核材料的安全、核武器的保護以及國際核秩序等問題,核心還是核大國通過自我限制來尋求對核問題的治理秩序。
三是會議具體議題不同。上次峯會主要就防止核擴散與核裁軍的普遍性,達成了原則性共識。此次核峯會主要關注核材料的安全管制、核不擴散、打擊核走私與地下核市場,以及關於國際核秩序,特別是伊朗和朝鮮的核問題等。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