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株萍鐵路

鎖定
株萍鐵路自江西萍鄉安源煤礦礦區連至湖南株洲,全長約89公里,為江西省境內第一條鐵路。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七月開工 [1]  ,主要由詹天佑主持修築 [2]  [3]  1905年12月竣工,通車至株洲站。今屬浙贛鐵路一段,為南昌鐵路局主要管轄。
中文名
株萍鐵路
外文名
Zhuzhou Pingxiang Railway
全    長
89公里
開始時間
1899年1月
竣工時間
1905年11月
定    義
江西省的第一條鐵路

株萍鐵路鐵路建設

江南第一條鐵路
盛宣懷 盛宣懷
近代洋務運動興起之後,張之洞盛宣懷在萍鄉安源創辦了萍鄉煤礦(今安源煤礦)。但是,萍鄉境內的萍水河承載不起煤炭運輸的巨大運量 [4]  。當時戊戌變法失敗後,包括鐵路修建在內的許多事業悄然興起, [5]  鐵路運輸的便利逐漸被人們所認同。 [1]  為了解決萍鄉煤礦的運輸問題,在創建萍鄉煤礦的同時,鐵路總公司督辦大臣兼督辦漢冶萍公司事務盛宣懷就會同湖廣總督張之洞上書光緒皇帝提出在安源修築一條專運煤的鐵路,以降低運輸成本,保證為漢陽鐵廠提供所需的煤焦量。 [3]  [6]  在得到朝廷的同意後,光緒二十五年(1899)一月,盛宣懷等人就開始組織建設的前期工作,此為株萍鐵路之開端。 [1]  [4] 
萍安段建設
建設前,盛宣懷在奏章擬出修築方案,由江西萍鄉縣安源築路至湖南醴陵縣陽三石 [7]  ,稱為萍醴鐵路 [8] 
株萍鐵路安源煤礦段 株萍鐵路安源煤礦段
在得到清廷同意後,鐵路建設繞此展開,修築當時是邊規劃邊建設,根據實際需要和建設進程,先後調整過多次計劃,修築工作也是分段進行的。 [3]  第一段為萍安段,也就是安源至萍鄉水次[查無此地可能為水口]14華里運煤鐵路專用線,於光緒二十五年(1899)七月開工,並很快就築成。 [1]  [4]  [9] 
今安萍段鰲洲萍水河鐵橋 今安萍段鰲洲萍水河鐵橋 [1]
萍醴段建設
光緒二十五年(1899)八月,盛宣懷又委派美國人李治為總工程師,從萍鄉開始勘測修建至湖南醴陵的路線,並在勘測的同時也啓動了鐵路的第二、三段也就是由萍鄉到湘東再到醴陵的建設。 [1] 
詹天佑 詹天佑
1900年京津義和團運動興起,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當年8月底,外籍技術人員撤離萍鄉,萍醴段工程暫停。 [10]  光緒二十七年(1901)七月,工程才又重新啓動。 [1]  [11] 
萍鄉西站 萍鄉西站
1901年7月,鐵路工程師詹天佑受清政府鐵路總公司督辦盛宣懷委派,前來萍鄉協助美國鐵路工程師李治、馬克來修建株萍鐵路萍鄉至醴陵段。 [3]  詹天佑到任研究後,提出萍醴鐵路要使用中國的1.435米的標準軌距,但遭到美國工程師李治和馬克來的反對。李治和馬克極力主張萍醴鐵路使用美國鐵路軌距,雙方為此展開了激烈的爭論。詹天佑認為,採用美國鐵路軌距,無法與已修建好的萍安路段銜接。 [3]  在詹天佑等中國人的強烈要求下,李治和馬克來最後不得不做出讓步,被迫同意改用中國的1.435米軌距。 [12]  但李治和馬克來卻認為,詹天佑修不好這條鐵路,因為萍水湘東河段水面寬、水流急,到頭來還得請他們。於是,李治和馬克來帶着圖紙撤走。詹天佑斷然拒絕盛宣懷再請兩人,主動承擔全部工程任務。 [3]  [12] 
醴陵陽三石車站 醴陵陽三石車站
詹天佑在無圖紙的情況下,利用一個多月的時間,重新進行勘測和設計,並調集人馬立即動工。萍醴鐵路三跨萍水(在醴陵境內稱淥水),分別在萍鄉、峽山口、醴陵三個車站東面設有大橋。湘東[峽山口]大橋橫跨萍水,水面寬130多米,水流湍急。 [3]  詹天佑採用土洋結合的辦法,不到三個月的時間,湘東大橋便鋪上了鋼軌。隨後,他又用同樣的辦法架通了醴陵大橋。
1903年7月,萍醴鐵路竣工通車,全長38公里。 [3] 
株萍段建設
株洲車站 株洲車站
萍醴鐵路建設期間,盛宣懷等人發現淥水[萍水醴陵段]河窄灘多,仍然不能滿足煤炭運輸需要,便又奏請朝廷同意將鐵路延伸修築到株洲。 [1]  [13]  於是,在萍醴鐵路竣工的同時,鐵路的第四段也就是株醴段開工了,整條鐵路也被改稱為株萍鐵路。 [1]  [14] 
株萍鐵路局 株萍鐵路局
1905年12月,株萍鐵路全線竣工,前後耗時6年多,這是江南最早的一條鐵路,總耗資達450萬銀元, [3]  全長89公里,設四個大站即安源、萍鄉、醴陵、株洲和五個小站即峽山口[湘東]老關、板杉鋪、姚家壩、白關鋪。鐵路建成後由萍鄉煤礦的鐵路處代管,屬萍鄉煤礦資產。 [1]  [5]  [13-14] 

株萍鐵路重建與變革

株萍鐵路解放前

浙贛鐵路 浙贛鐵路
1908年3月漢冶萍公司成立,株萍鐵路被劃歸清政府郵傳部管轄,脱離了萍鄉煤礦。1912年後,又歸湖南省交通司管轄,以湖南往東劃分方向,故改名稱為株萍鐵路。 [1]  [6] 
民國十九年(1930)二月,浙江政府動工建造杭江鐵路,自東向西分四段進行(杭州—金華—玉山—南昌—萍鄉)。民國二十六年(1937),杭江鐵路與株萍鐵路在萍鄉站內接軌。從此,杭州至株洲1004公里全線貫通,定名為浙贛鐵路,自此原粵漢鐵路所屬株萍鐵路劃歸浙贛局管轄。 [1-2]  [14] 
如今鰲洲鐵橋附近鐵路旁廢棄的舊軌 如今鰲洲鐵橋附近鐵路旁廢棄的舊軌
1939年3月底,國民政府為阻止侵華日軍西進,將浙贛鐵路南昌至萍鄉段、萍鄉站至安源站間的鐵路專用線全部拆除。抗日戰爭期間,各種破壞使株萍境內鐵路幾乎癱瘓[其中株洲醴陵遭日軍轟炸],直到民國三十六年(1947)秋,這段鐵路線才先後被修復恢復通車。 [10]  [15] 

株萍鐵路解放後

1949年5月,江西解放,鐵路工人全力以赴修復了抗戰期間被炸燬的橋樑及各種設施。
1950年3月,萍鄉在北部重新建了站房,建築面積為600個平方。
1979年12月,新建的萍鄉站投入使用,原萍鄉西站供貨運使用,老線作“滬昆聯絡甲線”。
萍鄉站 萍鄉站
今萍鄉(西站)老站 今萍鄉(西站)老站
新萍鄉站 新萍鄉站
1995年5月30日,江西境內浙贛線複線鋪通,萍鄉同年12月25日複線通車。
2006年3月 萍鄉站電氣化工程完成。[老站和聯絡線隨從電化]
1949年:醴陵站進行擴建。
1971年:醴陵站再次擴建,站房面積增至1241平方米。1982年2月20日:醴陵站升格為三等站。
1984年10月20日:醴陵站升格為二等站。
1995年至10月26日:醴陵站外2.6公里處新建站房建成啓用,陽三石車站作醴陵東站貨運使用。
2005年12月20日:醴陵站成為電氣化車站。[醴陵東站及聯絡線未電化]
興建後的株洲站 興建後的株洲站
2007年5月10日:鐵道部決定醴陵站的管轄局由廣州鐵路(集團)公司轉為南昌鐵路局。
新醴陵站 新醴陵站
1949年9月,將株洲4站合併統稱株洲車站,屬廣州鐵路局管轄。
1950年11月1日撤銷原株洲東站。
1956年五里墩車站劃歸該站管理,為四等中間站。
1974年起鐵道部興建株洲新客站(原址改建),1985年竣工。

株萍鐵路影響和意義

安源工人俱樂部成立者於株萍鐵路合影 安源工人俱樂部成立者於株萍鐵路合影
湖南境內開天闢地以來的第一條鐵路。 [6]  它不僅在溝通交通運輸、促進經濟發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有着光榮的革命鬥爭歷史。 株萍鐵路是專為漢冶萍公司運輸而修建的。漢冶萍公司為中國和德、英、日合股經營的鋼鐵企業,鍊鋼廠設在湖北漢陽,而生鐵出在湖北大冶,鍊鋼需要的焦煤則由江西萍鄉的安源煤礦供給。株洲-萍鄉(安源)鐵路的歷史意義十分重大,一來實現了贛湘兩省之間交通更加便利的夙願,二來催生出了江西乃至中國重要的工業城市--萍鄉市和湖南乃至全國最重要的樞紐城市--株洲市。 [5] 
株萍鐵路的建成,便利了萍鄉的交通,促進了萍鄉工業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帶來了社會觀念和生產關係的變更。 [1]  安源的路礦工人們從建礦、築路的那天起,就不斷地為反抗壓迫和剝削而進行鬥爭。從1901年到1919年,安源工人先後進行了七次大規模的反抗鬥爭。19世紀末20世紀初,萍鄉煤礦和株萍鐵路在湘鄂贛三省和長江中下游的社會經濟政治中具有極重要的地位,毛澤東也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選擇了萍鄉煤礦作為工人運動的策源地。 [1-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