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校園暴力

鎖定
校園暴力是指在校內外發生的,可能造成受害者身體、心理、性等方面傷害的一種攻擊性行為,它的常見表現形式包括身體暴力、情感或心理暴力性暴力欺凌 [1]  。我國多部法律法規都包含對“校園暴力”相關內容的規定,實施校園暴力可能觸犯法律。校園暴力是一個全球性問題,相關國際組織也進行了有關調查,並積極推進預防舉措在各國家和地區的落實。全面性教育中也包含與“校園暴力”相關的學習目標和內容,以期學習者能對校園暴力的相關概念與行為作出合理判斷,並掌握面對校園暴力的應對方式 [2] 
中文名
校園暴力
外文名
school-related violence

校園暴力定義

校園暴力校園暴力的概念

校園暴力是指在教室內外、學校周邊、上下學途中、網絡上發生的,以及在其他所有與校園環境有關的情境下發生的暴力行為。按照施害者和受害者類型,校園暴力可分為:學生之間的暴力、師生之間的暴力、校外人員與校內師生之間的暴力。按照表現形式,校園暴力可以分為:身體暴力(包括體罰)、情感或心理暴力(包括言語暴力)、性暴力(包括強姦騷擾)以及欺凌(包括網絡欺凌) [1] 

校園暴力校園欺凌與校園暴力的關係

首先應明確,校園暴力的範圍大於校園欺凌,校園欺凌是最常見的一種校園暴力 [1]  。其次,校園欺凌具有持續性和反覆性,而不包含偶發的侵害行為;校園暴力則不一定是持續、反覆的行為 [3]  。此外,校園欺凌的行為人不包括校外人員;校園暴力則可能發生在學生之間、師生之間、校內人員與校外人員之間。校園欺凌的受害者是在校學生,校園暴力的受害者極可能是學生,也可能是教師 [4] 
但究其本質,校園欺凌和校園暴力都屬於反社會的攻擊性行為,都會對受攻擊者造成嚴重傷害 [5] 

校園暴力常見類型

校園暴力按表現形式分類

校園暴力的類型(按表現形式分類) 校園暴力的類型(按表現形式分類)
校園中的身體暴力
校園身體暴力又稱軀體暴力,它是指在與校園環境有關的情境中發生的包括推搡、抓奪、擊打、捆綁、踢踹、鞭打或槍擊等蓄意使用體力、包括使用武器來傷害或殘害受害者的行為 [6]  。教師對學生使用體罰屬於身體暴力 [1] 
校園中的情感或心理暴力
校園情感暴力或心理暴力,是指在與校園環境有關的情境中發生的包括限制行動、詆譭、嘲弄、威脅和恐嚇、歧視、排斥和其它非身體形式的敵意對待 [1] 
校園中的性暴力
校園性暴力是指在與校園環境有關的情境中發生的性方面的嘲弄和流言、性騷擾性侵害強姦、性羞辱和/或恐嚇,被迫觀看有關性的行為、圖片、照片或網站等行為 [7] 
校園欺凌
校園欺凌是發生在校園內外、以學生為參與主體的一種攻擊性行為。這種行為往往伴隨着實際或認知到的權力不平衡,會在一段時間內反覆發生或有反覆發生的可能性 [1] 

校園暴力按施害者和受害者類型分類

學生之間的暴力
暴力行為的施害者與受害者均為在校學生,即在校園中發生的同伴間的暴力 [7] 
師生之間的暴力
暴力行為的施害者與受害者分別是教師和學生,既可能是教師向學生實施暴力(例如:體罰學生),也可能是學生向教師實施暴力 [7] 
校外人員與校內師生之間的暴力
暴力行為的施害者和受害者來自於校外人員與校內人員,常發生於校園及其周邊環境 [7] 

校園暴力現狀

我國校園暴力的發生率較高。我國2014年的研究數據顯示,有30%以上的中小學生身邊曾發生過校園暴力;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上半年被媒體公開報道的惡性校園暴力事件多達20餘起;2015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調查數據顯示,38.7%的被訪中小學生偶爾或經常被同學欺負 [8] 
調查顯示,我國校園暴力的表現形式以身體暴力與情感暴力為主,而校園暴力的施暴手段也趨於惡劣,除打罵、羣毆等方式之外,扒衣服、性侮辱、下跪等更加劇烈的惡性暴力日益增多。青少年施暴者或旁觀者常常通過社交軟件等新媒體平台散佈傳播施暴視頻或展開言語攻擊,網絡暴力愈演愈烈 [8] 
在我國已曝光的校園暴力事件中,初中生佔比最高。在2015 年上半年被媒體曝光的40多起校園暴力事件中,中學生佔75.0%(其中初中生佔42.5%,高中生佔32.5%),而大學生(15.0%)、職校生(7.5%)及小學生(2.5%)佔比則相對較低 [8] 
一項針對我國2015~2016年曝光的校園暴力事件的研究顯示,參與校園暴力的中學生中,女生數量多於男生,2015年男生的涉案數為43例,女生為51例,其中,全是男生的涉案數為36例,全是女生的涉案數為44例,男女生共同參與的案例數為7例;2016年,男生涉案數減少為41例,女生涉案數則增至63例,其中全是男生的涉案數為35例,全是女生的涉案數為57例,男女生共同參與的案例則有6例 [9] 
研究同時顯示,校園暴力多為羣體性施暴,單獨施暴者少,一般都是二人以上糾集結夥實施。其中,以2~5人為團體實施校園暴力的比例最大,佔總數的48%,以6 ~10人為團體的所佔比例約為22%,單獨實施校園暴力的案件比例為20%,10人以上共同參與的校園暴力案件數佔總數的9.7% [9] 
關於校園暴力的發生起因,因小過節小矛盾導致的暴力事件數量最多,達到了總案例數的38.4%;因言語不和引起的暴力事件佔總數的24.3%;有組織的團伙活動所導致的暴力事件數量佔總數的10.8%;因感情糾葛引起的暴力事件和因財物引起的暴力比例約為9.7%和8.6% [9] 
關於校園暴力的發生地,校園和教室這兩處相對開放的區域反而暴力事件發生數更高。185起案例中,在校內發生的案件共140例,另外45例發生在校外;在校園(在學校範圍又不在室內的情形)發生的案件最多,達到50例;其次是教室,共有43例;宿舍中發生的案件共有33例;在廁所發生的最少,為14例 [9] 
根據我國最高人民檢察院於2020年6月發佈的《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白皮書》(2014~2019),自2017年納入統計範圍以來,我國未成年人校園欺凌和暴力犯罪數量逐年下降,提起公訴案例由2017年的5926例下降至2019年的2914例,批准逮捕案例由2017年的4157例下降至2019年的1667例 [10]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7年的報告顯示,每年約有2.46億兒童和青少年遭受某種形式的校園暴力與欺凌。其中,LGBT學生經歷校園暴力和欺凌的比例在16%~85%之間,這比非LGBT學生經歷校園暴力和欺凌的比例高出3~5倍 [1]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19年發佈的數據,被調查的96個國家和地區中,36%的學生在過去一年裏與同學發生過至少一次肢體衝突(physical fights),約10%的學生經常與同學發生肢體衝突,10.6%的學生在過去一年與同學發生過2~3次肢體衝突,8.1%的學生則發生過4次甚至更多。31.4%的學生在過去一年遭受過身體攻擊(Physical attacks),9.6%的學生在過去一年遭受過2~3次身體攻擊,9%的學生則遭受過4次甚至更多 [11] 
體罰是教師對學生實施的一種身體暴力,在全球的132個國家中,法律禁止在學校使用體罰,但仍有68個國家允許使用體罰。2017年,一項針對63個國家的調查發現,在9個國家中,在學校受過體罰的學生比例達到90%或更高,在11個國家中,70%~89%的學生遭受過體罰 [11] 
關於校內和學校周邊所發生的性暴力數據非常有限,許多受害者不願意去舉報,因為害怕被羞辱或擔負污名、或者擔心不被別人相信或遭到施暴者的報復 [1]  。現有數據表明,男孩和女孩都可能成為校園性暴力的受害者,而實施性暴力的可能是同學也可能是教師。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七個國家的數據顯示,被同齡人實施第一次性暴力的女學生的比例為6.9%(贊比亞)~15.5%(馬拉維),男學生的比例為8.6%(坦桑尼亞)~26.6%(尼日利亞)。部分國家和地區的數據顯示,被教師實施第一次性暴力的學生比例相對較低 [11] 
在實行一系列校園暴力預防措施下,少部分國家的學生的肢體衝突發生率有所下降;而網絡欺凌在許多國家則成為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7個歐洲國家的數據顯示,遭受過網絡欺凌的11~16歲學生的比例從2010年的7%上升到了2014年的12% [11]  。大多數有關網絡欺凌發生率的數據來自於工業化國家,其中,5%~21%的兒童和青少年受到了網絡欺凌的影響,且女童比男童更容易成為網絡欺凌的受害者 [1] 

校園暴力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文件

我國許多法律都包含對“校園暴力”相關內容的規定,這些法律文件從人權、未成年人保護等角度出發,對“校園暴力”可能涉及的方面進行了規定和要求。

校園暴力《刑法》(2019修正)

第二百三十四條 故意傷害罪;組織出賣人體器官罪
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第二百四十六條 侮辱罪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通過信息網絡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12] 

校園暴力《民法典》(2020)

第一百一十條
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權利。
第九百九十一條
民事主體的人格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害。
第九百九十五條
人格權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權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規定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第一千零二條
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自然人的生命安全和生命尊嚴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權。
第一千零三條
自然人享有身體權。自然人的身體完整和行動自由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害他人的身體權。
第一千零四條
自然人享有健康權。自然人的身心健康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害他人的健康權。
第一千零五條
自然人的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受到侵害或者處於其他危難情形的,負有法定救助義務的組織或者個人應當及時施救。
第一千零一十條
違揹他人意願,以言語、文字、圖像、肢體行為等方式對他人實施性騷擾的,受害人有權依法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
機關、企業、學校等單位應當採取合理的預防、受理投訴、調查處置等措施,防止和制止利用職權、從屬關係等實施性騷擾。
第一千零一十一條
以非法拘禁等方式剝奪、限制他人的行動自由,或者非法搜查他人身體的,受害人有權依法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
第一千零二十四條
民事主體享有名譽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侮辱、誹謗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譽權。
名譽是對民事主體的品德、聲望、才能、信用等的社會評價。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條
侵權行為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等侵權責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八條
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九條
教唆、幫助他人實施侵權行為的,應當與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
教唆、幫助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侵權行為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該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未盡到監護職責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條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營養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輔助器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13] 

校園暴力《未成年人保護法》(2020修正)

第二十七條
學校、幼兒園的教職員工應當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人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
第三十條
學校應當根據未成年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進行社會生活指導、心理健康輔導、青春期教育和生命教育。
第三十五條
學校、幼兒園應當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對未成年人進行安全教育,完善安保設施、配備安保人員,保障未成年人在校、在園期間的人身和財產安全。
第三十九條
學校應當建立學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對教職員工、學生等開展防治學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訓。
學校對學生欺凌行為應當立即制止,通知實施欺凌和被欺凌未成年學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蔘與欺凌行為的認定和處理;對相關未成年學生及時給予心理輔導、教育和引導;對相關未成年學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給予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導。
對實施欺凌的未成年學生,學校應當根據欺凌行為的性質和程度,依法加強管教。對嚴重的欺凌行為,學校不得隱瞞,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教育行政部門報告,並配合相關部門依法處理。
第四十條
學校、幼兒園應當建立預防性侵害、性騷擾未成年人工作制度。對性侵害、性騷擾未成年人等違法犯罪行為,學校、幼兒園不得隱瞞,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教育行政部門報告,並配合相關部門依法處理。
學校、幼兒園應當對未成年人開展適合其年齡的性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防範性侵害、性騷擾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對遭受性侵害、性騷擾的未成年人,學校、幼兒園應當及時採取相關的保護措施 [14] 

校園暴力《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12修正)

第十四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和學校應當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為:(一)曠課、夜不歸宿;(二)攜帶管制刀具;(三)打架鬥毆、辱罵他人;(四)強行向他人索要財物;(五)偷竊、故意毀壞財物;(六)參與賭博或者變相賭博;(七)觀看、收聽色情、淫穢的音像製品、讀物等;(八)進入法律、法規規定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營業性歌舞廳等場所;(九)其他嚴重違背社會公德的不良行為 [15] 

校園暴力我國各部委相關教育類文件

校園暴力作為暴力的常見形式之一,在教育中往往會從安全保護意識培養、法制觀念的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等角度進行呈現。我國各部委發佈的相關教育類文件中,《中國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釋義(2018版)》強調了青少年接受和參與全面性教育的重要性,《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性綱要》從事件預防和自我保護的角度強調了針對校園暴力行為開展安全教育的必要性,《中小學法制教育指導綱要》從法律角度強調了法制教育的必要性,《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小學健康教育規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南》、《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和《普通高等學校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從心理健康、情緒調節和社會適應等角度強調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這些都是全面性教育中的重要內容。

校園暴力《中國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釋義》

七、掌握正確的生殖與性健康知識,避免過早發生性行為,預防艾滋病等性傳播疾病。
(一)接受和參與全面性教育,可提升青少年對性與生殖健康的認知水平,提升保護自身、尊重他人身心健康的責任意識。
(六)過早發生性行為、早孕或人工流產,會對青少年身心造成極大傷害。不安全性行為可帶來艾滋病、梅毒、淋病等性傳播疾病的感染。青少年要避免過早發生性行為,拒絕性騷擾、性誘惑和性暴力 [16] 

校園暴力《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性綱要》

小學1~3年級
模塊一:預防和應對社會安全類事故
· 認識與陌生人交往中應當注意的安全問題,逐步形成基本的自我保護意識。
模塊五:預防和應對影響學生安全的其他事件
· 與同學、老師友好相處,不打架;初步形成避免在活動、遊戲中造成誤傷的意識。
小學4~6年級
模塊一:預防和應對社會安全類事故或事件
· 認識社會安全類突發事故或事件的危害和範圍,不參與影響和危害社會安全的活動;
· 自覺遵守社會生活中人際交往的基本規則以及公共場所的安全規範;
· 學會應對可疑陌生人的方法,提高自我防範意識;
· 瞭解應對敲詐、恐嚇、性侵害的一般方法,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模塊二:預防和應對公共衞生事故
· 初步瞭解青春期發育基礎知識,形成明確的性別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模塊四:預防和應對網絡、信息安全事故
· 初步認識網絡資源的積極意義和了解網絡不良信息的危害;
· 初步學會合理使用網絡資源,努力增強對各種信息的辨別能力。
模塊六:預防和應對影響學生安全的其他事件
· 形成和解同學之間糾紛的意識;
· 形成在遇到危及自身安全時及時向教師、家長、警察求助的意識。
初中年級
模塊一:預防和應對社會安全類事故或事件
· 不參加影響和危害社會安全的活動,形成社會責任意識;
· 理解社會安全的重要意義,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 學會應對敲詐、恐嚇、性侵害等突發事件的基本技能。
模塊六:預防和應對影響學生安全的其他事件
· 學會克服青春期的煩惱,逐步學會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抑制自己的衝動行為;
· 學會在與人交往中有效保護自己的方法,構築起堅固的自我心理防線。
高中年級
模塊二:預防和應對公共衞生事故
· 基本掌握和簡單運用突發公共衞生事件衞生應急的相關技能,進行自救、自護。有報告事件的意識和了解報告的途徑和方法;
· 學習健康的異性交往方式,學會用恰當的方法保護自己,預防性侵害。當遭到性騷擾時,要用法律保護自己。
模塊五:預防和應對影響學生安全的其他事件
· 樹立正確的安全道德觀念,在關注自身安全的同時,去關注他人的安全,並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 [17] 

校園暴力《中小學法制教育指導綱要》

小學生法制教育
· 初步瞭解未成年人權利的基本內容,瞭解憲法規定的公民基本權利的內容,知道生命健康權、人身自由權、姓名權、受監護權、休息權、隱私權、財產權、繼承權、受教育權等基本權利應當受到保護,增強權利意識;
· 掌握初步的自我保護方法,知道權利受到侵犯時如何尋求法律保護,瞭解尋求法律保護的渠道。
初中生法制教育
· 瞭解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有關內容,知道違法和犯罪的含義,認識違法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為容易導致違法犯罪,違法犯罪會受到法律的懲罰。抵制不良誘惑,養成遵紀守法的習慣。懂得未成年人要在保證自身安全的條件下見義勇為,知道揭發檢舉、及時報警、正當防衞等是同犯罪作鬥爭的有效手段;
· 懂得未成年人權益應當受到國家保護,知道未成年人保護法關於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的主要內容,掌握自我保護和維權的方法,學會採用訴訟或者非訴訟方式維護合法權益 [18] 

校園暴力《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

水平五(高中階段)
心理健康
· 合理宣泄與傾訴的適宜途徑,客觀看待事物;
· 人際交往中的原則和方法,做到主動、誠懇、公平、謙虛、寬厚地與人交往;
· 緩解壓力的基本方法 [19] 

校園暴力《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

水平三(5~6年級)
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
· 正確對待體育活動中的相對較弱者。如在體育活動中不歧視並能幫助比自己運動技能水平差的同學和其他弱勢羣體(如肥胖生和學困生等)。
水平四(7~9年級)
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
· 在體育活動、比賽和日常生活中表現出良好的道德行為。如表現出公平、誠實、友愛、禮貌、尊重等行為 [20] 

校園暴力《中小學健康教育規範》

水平一(小學1年級~2年級)
安全應急與避險
· 學會自救互救,發生緊急情況會撥打求助電話(醫療求助電話:120,火警電話:119,匪警電話:110)。
心理健康
· 培養溝通能力,學會使用基本的禮貌用語,與同學和睦相處。
水平二(小學3年級~4年級)
心理健康
· 關心尊重他人;
· 正確對待殘疾同伴。
水平四(初中階段)
預防疾病
· 不歧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與患者。
心理健康
· 認識不良情緒影響健康;
· 學會調控情緒的基本方法。
水平五(高中階段)
預防疾病
· 不歧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與患者。
心理健康
· 學會宣泄,學會傾訴,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客觀的看待事件;
· 正確處理人際交往中的衝突,做到主動、誠懇、公平、謙虛、寬厚地與人交往 [21] 

校園暴力《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南》

小學學段
人際交往教育
· 樂於與身邊的同學、老師溝通、交往,不膽怯,不封閉,能傾聽別人的談話,能在活動中與人合作,尊重夥伴,初步掌握與人交往的基本規則;
· 學會從他人角度想問題,能對他人同情、諒解;
· 學會自己處理與同學交往中的矛盾與挫折。
社會適應教育
· 對自己解決不了的困難有向師長求助的意識,形成初步的自我保護能力。
性心理教育
· 認識本年齡階段正確的性角色內容和性角色的行為規範;
· 學習適合本年齡段與異性交往的方法與禮儀;
· 識別性騷擾與性侵犯行為,提高預防意識,初步掌握防範性騷擾及保護自己的方法。
中學學段
人際交往教育
· 培養良好的自我意識,悦納自己;
· 認識到人際關係對人生的重要意義,瞭解成功的人際交往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掌握建立和保持良好人際關係的途徑與方法,排除社交恐懼等心理問題。
社會適應教育
· 正視現實,正確對待生活中的人和事;
· 增強自制力;
· 樹立樂觀向上,不斷進取的積極人生態度。
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教育
· 瞭解青春期性生理的變化過程,認識性成熟和性心理活動的生物學和社會學意義,掌握與異性交往的方式,理解性別角色和性別差異;
· 初步瞭解性倫理、性道德。
大學學段
情緒管理教育
· 認識情緒的功能,瞭解情緒變化特點,學會體察自己和他人的情緒/情感,形成良好的情緒控制能力;
· 能對自己的情緒進行檢測、評估、調整;學會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困難和挫折,克服自卑、焦慮、抑鬱、恐懼等不良情緒;
· 掌握科學地調控情緒能力,合理疏泄消極情緒,避免心理失衡;
· 培養積極的情緒狀態,適應自身、環境及社會的各種變化。
人際交往教育
· 掌握人際交往的特點、基本規範和技巧;
· 善於在羣體中發揮自己的才幹,達到自我價值的實現;
· 能夠正確認識自己,客觀評價他人和社會。
戀愛心理教育
· 加強性道德、性審美教育,指導戀愛心理適應,掌握異性交往的有關知識與技巧,正確處理好異性矛盾與挫折 [22] 

校園暴力《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

小學高年級
· 開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導學生進行恰當的異性交往,建立和維持良好的異性同伴關係,擴大人際交往的範圍;
· 幫助學生克服學習困難,正確面對厭學等負面情緒,學會恰當地、正確地體驗情緒和表達情緒;
· 積極促進學生的親社會行為,逐步認識自己與社會、國家和世界的關係。
初中年級
· 積極與老師及父母進行溝通,把握與異性交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 鼓勵學生進行積極的情緒體驗與表達,並對自己的情緒進行有效管理,正確處理厭學心理,抑制衝動行為;
· 逐步適應生活和社會的各種變化,着重培養應對失敗和挫折的能力 [23] 

校園暴力《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

水平五
表現出調控情緒的意願與行為
· 懂得不良情緒對健康的危害;
· 瞭解自己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的情緒變化特徵;
· 努力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自覺運用適宜的調控情緒的方法。
水平六
具有幫助同伴調控情緒的意願與行為
· 幫助同伴選擇調控情緒的適宜方法 [24] 

校園暴力《普通高等學校健康教育指導綱要》

心理健康
· 維護良好人際關係與有效交流的方法;
· 心理諮詢與服務利用,常見心理問題或危機的辨識與求助;
· 珍愛生命 [25] 

校園暴力國際應對

2017年1月17~19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韓國首爾舉辦“從證據到行動:校園暴力與欺凌國際研討會”,併發布《校園暴力與欺凌:全球現狀報告》(School violence and bullying: global status report)。該報告介紹了校園暴力與欺凌的範圍、程度、影響等相關問題,並從領導力、校園環境、能力、合作伙伴、服務與支持、數據監測與評估、實例等方面介紹了當前對於校園暴力與欺凌的國際應對舉措 [1] 
201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佈《數據背後:終止校園暴力與欺凌》(Behind the numbers: Ending school violence and bullying)報告,提供了關於校園暴力和欺凌的最新證據,其中包括校園暴力與欺凌在全球144個國家和區域的發生率和趨勢,影響校園暴力和欺凌的因素,以及校園暴力與欺凌的後果 [11] 
聯合國擬將每年11月第一個星期四設立為“反對校園暴力和欺凌包括網絡欺凌國際日”(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Violence and Bullying at School Including Cyberbullying),並在2020年啓動首個國際日。聯合國將呼籲所有會員國、聯合國系統各組織、其他相關國際和地區組織以及民間社會,包括非政府組織、個人和其他利益攸關方,宣傳、慶祝並協助開展“反對校園暴力和欺凌包括網絡欺凌國際日”紀念活動 [26] 

校園暴力全面性教育中校園暴力的相關教學內容

校園暴力學習目標

在聯合國《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中,與“校園暴力”相關的學習目標主要出現在核心概念4“暴力與安全保障”下的第1個主題“暴力”、第2個主題“許可、隱私及身體完整性”和第3個主題“信息與通信技術(ICTs)的安全使用”,核心概念3“理解社會性別”下的第1個主題“社會性別及其規範的社會建構”、第2個主題“社會性別平等、刻板印象與偏見”和第3個主題“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核心概念5“健康與福祉技能”下的第2個主題“決策”和第5個主題“尋求幫助與支持”。內容貫穿5~8歲、9~12歲、12~15歲、15~18歲以上四個年齡段 [2] 
核心概念4:暴力與安全保障
主題1:暴力
學習目標(5~8歲)
要點:能夠識別欺凌和暴力,並認識到這是錯誤行為,這一點非常重要
學習者將能夠:
► 定義取笑、欺凌和暴力(知識);
► 明白來自家庭成員或其他成年人的欺凌和暴力是錯誤的,且欺凌和暴力並非受害者的過錯(態度);
► 示範如何安全應對同伴間的欺凌或暴力(技能) [2] 
要點:能夠認識到父母或親密伴侶之間的暴力是錯誤的,這一點非常重要
學習者將能夠:
► 識別可能發生在父母或親密伴侶之間的暴力類型(例如:身體傷害,惡毒的言語,或強迫做某些事)(知識);
► 認識到父母或者親密伴侶之間的暴力是錯誤的(態度);
► 描述當在家庭中目睹這種暴力時將如何向可信賴的成年人尋求支持(技能) [2] 
學習目標(9~12歲)
要點:親密伴侶之間的暴力是錯誤的,在目睹這種暴力時,尋求幫助非常重要
學習者將能夠:
► 定義親密伴侶暴力(知識);
► 列舉親密伴侶暴力的例子(知識);
► 認識到親密伴侶暴力是錯誤的,兒童在目睹這種暴力時主動尋求幫助將對他們有益(態度);
► 示範如果在家庭中經歷這種暴力,將如何向值得信賴的成年人尋求支持(技能) [2] 
學習目標(12~15歲)
要點:性虐待、性侵害、親密伴侶暴力和欺凌是對人權的侵犯
學習者將能夠:
► 比較和對比欺凌、情感暴力、身體暴力、性虐待、性侵害和親密伴侶暴力(知識);
► 認同遭受由成年人、年輕人或權威者實施的性虐待、性侵害、親密伴侶暴力和欺凌並非受害者的過錯,並認同這些行為是對人權的侵犯(態度);
► 示範如何舉報性虐待、性侵害、親密伴侶暴力和欺凌等現象(技能);
► 示範如何向可信賴的成年人和機構尋求幫助,以防止性虐待、性侵害、親密伴侶暴力和欺凌的發生,併為倖存者提供支持(技能) [2] 
學習目標(15~18歲以上)
要點:每個人都有責任倡導人人享有健康與福祉並且不受暴力影響
學習者將能夠:
► 分析有效減少身體暴力、情感暴力和性暴力等暴力行為的成功範例(知識);
► 體會到公開反對所有場合下(包括學校、家庭、網絡和社區)的暴力和侵犯人權的行為非常重要(態度);
► 倡導創建安全環境,以鼓勵每個人都能獲得尊嚴和尊重(技能) [2] 
主題2:許可、隱私及身體完整性
學習目標(15~18歲以上)
要點:瞭解是哪些因素在影響人們解讀或給予許可的能力
學習者將能夠:
► 討論在決定是否發生性行為時,聽取和尊重他人的許可意味着什麼(知識);
► 比較和對比在認同或表達性許可方面的成功和失敗的事例(知識);
► 分析可能影響表達和認同許可的能力的因素(比如酒精和其他物質、社會性別暴力、貧窮、權力關係)(知識);
► 認識到規避可能損害性許可有效性的因素很重要(態度);
► 展現出表達許可和拒絕的能力(技能);
► 展現出認同別人的許可或拒絕的能力(技能) [2] 
主題3:信息與通信技術(ICTs)的安全使用
學習目標(15~18歲以上)
要點:色情媒介可能導致對性行為、性反應和身體外表不切實際的想法
學習者將能;
► 評估色情媒介如何導致人們對男性、女性、性行為、性反應和身體外表產生不切實際的想法(知識);
► 認同認識到色情媒介可能會強化有害的社會性別刻板印象,並使暴力或非意願性行為正常化(態度);
► 反思色情媒介中對男性、女性和性行為的不真實的描述如何對人的自我形象、自信、自尊以及對他人的看法造成負面影響(技能) [2] 
核心概念3:理解社會性別
主題1:社會性別及其規範的社會建構
學習目標(15~18歲以上)
要點:恐同和恐跨會對具有不同性傾向和社會性別身份的人造成傷害
學習者將能夠:
► 定義恐同和恐跨(知識);
► 分析導致恐同和恐跨的社會規範及其後果(知識);
► 認識到所有人都應該能夠愛他們所愛的人,而不必受到暴力、強迫或歧視(態度);
► 展示對受到恐同和恐跨傷害的人表示支持的方法(技能) [2] 
主題2:社會性別平等、刻板印象與偏見
學習目標(15~18歲以上)
要點:社會性別不平等、社會規範和權力差異會影響性行為,並可能增加性脅迫、性虐待和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的風險
學習者將能夠:
► 説出社會性別不平等和權力差異如何影響性行為,以及性脅迫、性虐待和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的風險(知識);
► 認同社會性別不平等和權力差異會影響性行為,並影響人們做出安全選擇和採取安全行為的能力,例如使用安全套、獲取性與生殖健康服務等(態度);
► 當自己或他人遭受性脅迫、性虐待,或社會性別暴力時,主動尋求支持或幫助他人尋求支持(技能) [2] 
主題3: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
學習目標(5~8歲)
要點:瞭解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和尋求幫助的途徑非常重要
學習者將能夠:
► 定義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並認識到它在許多場所都可能發生(如學校、家庭或公共場所)(知識);
► 瞭解社會性別觀念和社會性別刻板印象會影響我們對待他人的方式,包括歧視和暴力(知識);
► 認同所有形式的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都是錯誤的(態度);
► 如果自己或認識的人正在經歷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包括在學校內或學校周邊發生的暴力,描述在這種情況下該如何找到一個值得信賴的成年人並向其訴説該遭遇(技能) [2] 
學習目標(9~12歲)
要點:所有形式的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都是錯誤的,是對人權的侵犯
學習者將能夠:
► 舉例説明什麼是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例如:欺凌、性騷擾、情感暴力、家庭暴力、強姦、女性生殖器損毀/切割、童婚、早婚和強迫婚姻、恐同暴力),並説出社會性別暴力可能發生的場所,包括學校、家庭、 公共場所或網絡(知識);
► 認同所有形式的性暴力都是對人權的侵犯(態度);
► 如自己或認識的人正在經歷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或擔心可能會遭遇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展示在這種情 況下如何識別值得信賴的成年人並向其訴説相關經歷(技能) [2] 
要點:社會性別刻板印象可能是暴力和歧視的根源
學習者將能夠:
► 解釋社會性別刻板印象如何導致欺凌、歧視、虐待和性暴力(知識);
► 解釋性虐待和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是源於權力和支配慾望的犯罪,並非由於一個人沒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性慾望(知識);
► 認識到社會性別不平等和社會性別角色刻板印象會導致性暴力(態度);
► 展示如何主張社會性別平等、反抗社會性別歧視或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技能) [2] 
學習目標(12~15歲)
要點:任何形式的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都是對人權的侵犯,無論施暴者是成年人、青少年還是權威人士
學習者將能夠:
► 瞭解性虐待和社會性別暴力,包括來自性伴侶的暴力和強姦都是源於權力和支配的犯罪,並非由於性慾控制能力低下(知識);
► 為發現和減少社會性別暴力制定具體策略(知識);
► 認識到暴力行為的旁觀者和目擊者可以採取安全措施干預暴力行為,並且也可能受到暴力的影響(知識);
► 認識到社會性別暴力永遠是錯誤的,且施暴者可以是成年人、當權者或青少年(態度);
► 展示如何與預防社會性別暴力和提供社會性別暴力受害者支持的可信賴的成年人和服務機構取得聯繫(技能) [2] 
學習目標(15~18歲以上)
要點:親密伴侶之間的暴力是有害的,如遇到這種暴力可以尋求相應的幫助
學習者將能夠:
► 認識到親密伴侶之間的暴力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形式(例如在心理層面、身體層面、性層面)(知識);
► 認識到親密伴侶之間的暴力是錯誤的,並且可以擺脱這種虐待關係(態度);
► 展示在自己經歷此類暴力時如何向一個值得信賴的成年人尋求支持(技能) [2] 
要點:每個人都有責任倡導社會性別平等,並公開反對侵犯人權的行為,包括性虐待、有害行徑和其他形式的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
學習者將能夠:
► 分析在倡導促進社會性別平等和減少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方面的一些成功案例(知識);
► 意識到在公共和私人空間,包括在網絡上公開反對侵犯人權和社會性別不平等的重要性(態度);
► 倡導社會性別平等,消除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技能) [2] 
核心概念5:健康與福祉技能
主題2:決策
學習目標(12~15歲)
要點:有些因素會增加做出理性性行為決策的難度
學習者將能夠:
► 識別一系列對性行為決策產生影響的情感因素(知識);
► 描述酒精和毒品如何影響理性的性行為決策(知識);
► 解釋貧窮、社會性別不平等以及暴力如何影響性行為決策(知識);
► 理解在眾多影響性行為決策的因素中,有一些是不可控的(態度);
► 展示如何評估和管理影響性行為決策的情感因素(技能) [2] 
主題5:尋求幫助與支持
學習目標(12~15歲)
要點:對服務機構和媒體等提供的幫助和支持進行評估非常重要,這有助於獲取優質的信息和服務
學習者將能夠:
► 列舉提供性與生殖健康及權利方面的幫助和支持的個人或機構(知識);
► 描述提供良好的支持和幫助的個人或機構的特徵(包括保密性和隱私保護)(知識);
► 理解人們可以從一些機構獲取有關性與生殖健康服務(例如:進行性傳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諮詢、測及治療;現代避孕、性虐待、強姦、家庭暴力和社會性別暴力,人工流產和人工流產後護理,以及污名與歧視等方面的服務)(知識);
► 列舉能提供幫助和支持的可靠的媒體資源(例如:網站)所具有的特徵(知識);
► 意識到對健康和支持來源進行批判性評估的重要性(態度) [2] 

校園暴力關於預防與應對校園暴力的教育建議

根據公共衞生學的三級預防理論,我們應教育學生在校園暴力發生的不同時間(暴力發生前、暴力發生的即刻、暴力發生後)採取相應舉措 [27] 
一級預防:在校園暴力發生前的有效預防
(1)避免容易引起校園暴力發生的情境。校園暴力行為往往是在特定情境中發生的,比如在擁擠人多的場所,狹小密閉的場所或偏僻無人的場所等。教育者應向學生説明特定場所的危險因素,並提醒學生應儘量避免身處於易發生暴力行為的情境。
(2)教育者應教學生識別有意侵害和暴力傾向,當發現施暴者有施暴傾向時,應及時遠離現場。為了預防暴力行為的侵害,應儘可能避免在那些易發生暴力行為的情境中滯留、談話或進行其他的活動。
(3)如果學生由於種種原因處在不利情境中,並且在這種情境中遇到暴力行為的發生時,應學會選擇恰當的方式儘快離開 [27] 
二級預防:在校園暴力發生時的沉着應對
(1)在校園暴力發生的即刻,應學會主動調節心態,保持冷靜與沉着,避免完全被恐懼心理支配而喪失了理智。
(2)盡己所能保護自身的生命安全,與施暴者智鬥周旋而不可衝動莽撞,將傷害儘可能降低。教育者應提前教給學生與施暴者智斗的策略和保護自身生命安全的知識(例如:保護頭部、胸部等要害部位等),以備不時之需。
(3)根據校園暴力發生的場所特點發出求救信號。在人多的場所或者當有人經過時,可大聲呼救以爭取他人的幫助;在僻靜無人的場所則不可莽撞大喊,以免激怒施暴者從而遭遇更嚴重的暴力,而應儘可能在不讓施暴者察覺的前提下,利用周圍物體發出求救信號 [27] 
三級預防:在暴力發生後主動尋求幫助
(1)教育者應教育學生,在遭遇身體暴力或性暴力後,應儘快前往醫院檢查、治療,儘可能減輕暴力帶來的損傷,並及時存取遭遇暴力的證據。
(2)學生可撥打110報案,尋求法律援助與解決。
(3)學生可向信任的人傾訴,獲得心理援助與其他支持。
(4)學生可以尋求專業人士與相關機構的支持和幫助。教育者應向學生普及相關機構與專業人士的聯繫途徑,以便學生的主動求助 [27] 

校園暴力全面性教育中與校園暴力相關的內容

幼兒園性教育中與預防和應對校園暴力有關的內容
根據《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給出的學習目標,幼兒階段關於校園暴力的性教育主要集中在理解和尊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上。北京師範大學劉文利教授主編的《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全9冊)中,《我們的身體》《我愛我家》《多彩的幸福》三冊中都涉及理解和尊重差異的內容 [28] 
《我們的身體》一冊帶領幼兒瞭解不同性別的人的差異與共同點,認識不同膚色、不同髮色的人,殘疾人。不論是什麼人都值得尊重,都能夠成為好朋友 [29] 
繪本《我們的身體》 繪本《我們的身體》
《我愛我家》一冊主要幫助幼兒瞭解各種不同的家庭類型,不因為其他幼兒來自於單親家庭或其它不常見的家庭類型而對其進行差異對待 [30] 
《多彩的幸福》一冊中,幼兒則會了解到各種不同的職業,不同的生活方式。每一種生活方式都能夠活出自己的精彩,也都值得尊重 [31] 
繪本《多彩的幸福》 繪本《多彩的幸福》
小學性教育中與預防和應對校園暴力有關的內容
小學性教育中與預防和應對校園暴力相關的內容覆蓋了多個主題,貫穿了一至六年級。
在“家庭與朋友”單元,設計了“珍視朋友”“友誼是常青藤”“寬容、接納和尊重”“認識人際關係”“建立並增進健康的友誼”“消除歧視”等主題;在“生活與技能”單元,設計了“尋求幫助”“學會交流”“學會拒絕”“正確對待同伴影響”“認識自己與他人”“認識價值觀”“瞭解社會規範”等主題;在“性別與權利”單元,設計了“性別”“性別平等”“社會性別”“兒童權利”“兒童性權利”“預防兒童性侵害”“應對兒童性侵害”“性傾向”等主題;在“身體發育”單元,有“不同與平等”“外貌形象”“身體關注和接觸”等主題。這些內容設計,都是以人權、平等視角培養學生尊重差異、珍愛朋友的態度,擁有和他人和諧相處的技能,瞭解友誼的美好和個體外貌、種族、性別、性傾向等的平等。
讀本作為全面性教育的讀本,在裏面涉及到了如下內容:①不同家庭都可以幸福,都需要受到尊重,無論是單親家庭、重組家庭還是領養家庭;②身體健全學生與殘障學生都是平等的,彼此之間可以建立真摯的友誼,都有平等受教育的權利;③不同種族、不同民族的學生都是平等的,可以成為好朋友,都有平等受教育的權利;④不同性傾向都是正常的,不同於傳統性別表達的他人也是正常的,應該受到尊重、理解和平等對待;⑤性別是平等的,不同性別的人都可以實現自己的擇業理想,不應被區別對待,都有平等學習、交友的權利。讀本中這些平等的觀念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都有講述,平等寬容的理念也從許多插圖中得以體現。
初中性教育中與預防和應對校園暴力有關的內容
初中階段的性教育會結合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進一步深入講解“校園欺凌與暴力”這一話題,並且由此延伸到對於其他暴力類型的討論。初中生會對友誼、權利、溝通交流等有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思考,並且掌握更多預防和應對校園暴力,甚至是倡導“零暴力”社會的技巧 [32] 

校園暴力相關研究

校園暴力校園暴力的影響因素

依照布朗芬·布倫納(Urie Bronfenbrenner)的生態系統理論,可將校園暴力的影響因素劃分為外層系統(新技術與大眾媒介環境)、中間系統(家庭環境和養育方式、學校環境與資源)和微觀系統(個人身心狀況及成長經歷)。
外層系統(新技術與大眾媒介環境)
在社會轉型期,違反社會規範的色情文化、拜金文化、暴力文化、幫夥文化極易乘機而入,這些消極“亞文化”同時也會催生扭曲、消極的價值觀,而身心發展尚不成熟的青少年學生極易受其影響,並由此出現校園暴力等行為 [33] 
隨着網絡技術的不斷髮展,社交媒體平台已然成為滋生網絡暴力的土壤,嚴重影響學生的健康發展。近幾十年來,電影、動漫和電子遊戲中暴力與色情信息越來越多,研究者們發現,這將會對青少年產生極端的想法和行為,引發敵意具有深刻影響 [34] 
社會對未成年人犯罪的懲罰力度不足、針對校園暴力的專門法律和政策的缺乏等情況使得青少年敬畏感缺乏,外部規訓難以對其產生震懾作用,從而導致校園暴力的多發 [33] 
中間系統(家庭環境和養育方式、學校環境與資源)
專制型家庭教養方式易導致孩子的逆反心理,使他們偏向於按照違背父母意願的方式行事,並享受越軌行為帶來的快感,實施校園暴力便是其逆反行為的一種極端表現 [33]  。溺愛型家庭教養方式則不能及時規範孩子的行為習慣,導致孩子的不良習氣愈演愈烈,最終發生校園暴力 [35] 
家庭中父母的暴力行為也會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孩子從家庭習得暴力的處事方式後,在學校也更可能出現暴力傾向 [34] 
非原生家庭(例如:單親家庭、重組家庭)較於原生家庭來説,可能會造成孩子更缺愛,從而形成孤僻、偏執、反叛的性格,也更易導致孩子成為校園暴力的主角 [34] 
學校普遍重視應試教育而忽視對學生的道德教育,缺乏對新時代背景下的教育問題的及時應對;一些教師採取簡單粗暴的打罵方式教育學生,可能導致學生從教師的行為中習得暴力的處事方式,也可能激起學生的反抗,最終發展成校園暴力 [36]  。教師對部分學生的偏心、冷落、忽視、歧視等態度也可能引發學生的暴力行為 [34] 
學校缺乏完善的校園暴力預警和應對機制,對校園暴力的施暴學生通常採取事後勸導的方式進行教育,對受害者的心理關懷不足,這可能助長校園暴力的滋生蔓延 [35] 
微觀系統(個人身心狀況及成長經歷)
青少年處於自我意識形成、易衝動、希望被當作大人、自尊意識強烈等特殊心理發展階段,這使得他們可能通過實施校園暴力來獲取成就感、滿足虛榮心,而 部分青少年心理脆弱、自我保護意識不強,這使得他們極易遭受校園暴力,而他們的忍氣吞聲也會助長校園暴力的滋生蔓延 [33] 
青少年心理發展不成熟,好模仿、自控能力差、缺乏判斷能力差等特點也使他們易受不良環境和社會亞文化的影響,模仿暴力行為,產生暴力傾向。青少年的不良嗜好(例如:沉迷電子遊戲)也可能使他們為了錢財而去進行校園暴力 [36] 
學業表現欠佳的“差生”和“輟學生”在學校時可能受到學業和社交的雙重打擊,沉重的學業負擔和頻繁的考試打擊他們的學業自信,而來自同學甚至老師的歧視則會加重他們的心理負擔,這些學生可能出於自我保護或者復仇的目的,用暴力手段對付同學、老師和學校 [33] 
沉重的學業負擔和激烈的社會競爭可能會使心理承受能力差、不適應社會競爭的學生通過暴力手段將壓力轉移給同學和老師,從而發生校園暴力 [36] 

校園暴力校園暴力的危害

危害學生身心健康
校園暴力可能對受害者造成軀體損傷,也可能造成性及生殖方面的健康問題,還可能對受害者的健康產生長期影響。
校園暴力也可能導致受害者產生認知障礙,或導致受害者產生情緒障礙(例如:抑鬱、焦慮、感到羞愧和內疚、過度興奮等),還可能造成創傷後應激障礙等心理疾病 [27] 
校園暴力還可能使被害者產生反社會心理,甚至成為下一個施暴者,導致暴力行為的不斷增多;暴力行為也可能導致人(既包括受害者也包括施暴者)的價值觀扭曲,導致社會崇尚暴力、蔑視法律的不良風氣 [37] 
降低學校教育質量
校園暴力中的受害者和及旁觀者可能會畏懼上學,或者產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正常參與學校活動等情況。這會導致這些學生學習效果下降、學業成績下滑,並且影響他們未來的學習與工作,學校的整體教育質量也會因此下降。
校園暴力產生的不安情緒和學生安全感的缺乏還會影響校園整體氛圍,使校園氛圍變得緊張、壓抑、不安全,學生會認為教師無法控制局面、確保學生安全,而這種不良氣氛也會進而降低全體學生的受教育質量 [1] 
造成醫療負擔與經濟損失
校園暴力對受害者造成身體傷害與精神傷害,社會不得不提供大量的醫療資源對受害者的身體與精神損傷進行治療,醫療負擔加重;同時,對校園暴力的處理會消耗大量資源,並且會消耗學校和社會大量的勞動力成本,造成經濟損失;而就醫及其他保健工作中的花費所產生的直接成本、司法系統運轉和其他機構運轉所產生的間接成本都會帶來巨大的財政負擔。校園暴力的施暴者與受害者還可能存在長期性的社交與人際交往困難,出現反社會或犯罪行為、低成就、不易獲得社會幫助等方面的風險提高,從而給社會造成極大的經濟損失 [27] 

校園暴力如何預防和應對校園暴力

政府層面
第一,政府應通過立法形式明確傳達反對校園暴力的信號,為干預和打擊暴力行為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據。
第二,政府應聯合相關行政部門制訂干預校園暴力的專項政策,促使對校園暴力的干預工作的有效實施。同時,各行政部門管理者應確定適應於自身的校園暴力干預制度和行為準則,確保持續懲處因校園暴力而違規的行為,表達堅定的反校園暴力立場。
第三,相關行政部門應建立暢通的、適合校園暴力受害者年齡和性別特點的上報機制,讓受害者確信,相關人員在知曉此類事件後會採取積極行動並保護,且受害者不會遭到報復。
第四,有關政府機構等應做好持續的數據收集工作,應用精確可信的數據為校園暴力制訂合理的干預機制 [38] 
社會層面
社會相關機構應基於各方的合作,營造共同反對校園暴力的社會氛圍;同時,社區與社會組織應為校園暴力的受害者提供幫助,為他們打造安全有效的求助通道,向他們提供心理關懷、專業援助等服務 [37] 
學校層面
學校作為專門的教育機構,在預防校園暴力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
學校應構建和諧、温馨、健康的校園環境。一方面,學校應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通過生命教育、人格教育、安全自護教育、生活指導教育、法治教育等課程與活動,培養學生的良好品格,杜絕校園暴力的發生;另一方面,學校應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並主動組織教職工進行專項培訓與學習,提高其對校園暴力本身及其背後原因的認識,促進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的形成,減小校園暴力事件的發生。同時,學校應確保校園安保措施,強化安保威懾作用,並推進司法進校園工作,為學生提供有力的法律武器,建立良好的外部環境和制度環境。
學校還應不斷完善校園管理制度,制訂明確的規章制度,劃分教職工在預防、應對校園暴力方面的責任;健全應急處理預案,設立資料組、外聯組、法律組、心理諮詢組,做好事前預防、事中處理和事後干預工作 [36] 
家庭層面
父母應主動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為孩子提供温馨愉悦的家庭環境,讓孩子在家庭環境中習得陽光、積極的處事方式;非原生家庭的父母應更加註意關心孩子的身心發展情況,為孩子提供適時適宜的指導;家長應採取合理的教養方式,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表現出對孩子的關愛與尊重,並注意疏導孩子的不良情緒,幫助孩子保持開朗、樂觀的心態 [39] 
個人層面
個人應加強對校園暴力相關知識的學習,提高對校園暴力及其原因的認識,掌握識別與應對校園暴力的合理方法。一方面,個人應加強自我保護,使自己免受校園暴力傷害,如果不幸成為校園暴力的受害者,應學會尋求他人或機構幫助;另一方面,個人應培養自身情緒管理能力,在遭遇與他人摩擦或衝突時,採取積極溝通的方式,和平解決矛盾 [38] 

校園暴力典型案例(殷建華故意傷害罪案)

校園暴力基本案情

2018年4月28日下午,汪某糾集王某1、王某2、劉啓容到西寧市第二十一中學找殷曉有,要求殷曉有給周欣雨道歉,如殷曉有不道歉,汪某等人就要毆打殷曉有。當天18時許,汪某、王某2在西寧市××園內對殷曉有進行毆打,殷曉有離開學校打電話向其父殷建華求助,汪某、王某1、王某2、劉啓容跟隨殷曉有到了西鋼新村美食城東門,被告人殷建華趕到本市西鋼新村美食城東門處,將被害人王某1、王某2打傷。殷曉有打電話報案,110民警出警進行處置。
經青海省正信司法鑑定所鑑定:王某1系右側下頜骨骨折,面部多發性軟組織挫傷,損傷程度屬輕傷二級。王某2面部軟組織挫傷、牙齒缺損,損傷程度屬輕微傷 [40] 

校園暴力法律裁定

青海省西寧市城北區人民法院認為,被告人殷建華故意傷害他人身體健康,致一人輕傷,一人輕微傷,其行為已觸犯刑律構成故意傷害罪,應予懲處。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王某1、王某2實施校園暴力,於本案的發生有過錯責任,應給予被告人殷建華酌情從輕處罰。被告人殷建華自歸案後認罪態度較好,積極賠償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經濟損失,可酌情從輕處罰。辯護人基於上述觀點的辯護意見予以採納。本案案發後,殷曉有向110打電話報警,辯護人關於被告人殷建華具有自首的辯護意見不予採納。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一款,第七十二條,第三十六條第一款,《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之規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人殷建華犯故意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二年(緩刑考驗期自判決確定之日起計算)。
二、被告人殷建華賠償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王某1醫療費9907.38元,住院伙食補助費980元,陪護人員誤工費2623元,交通費1000元,鑑定費1080元,以上共計15590.38元。被告人殷建華賠償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王某2醫療費8235.83元,住院伙食補助費980元,陪護人員誤工費1867元,交通費1300元,鑑定費1080元,以上共計13463.83元 [40] 

校園暴力教育意義

當學生受到校園暴力威脅時,應向老師、學校、家長及時求助,而不可以暴制暴、以牙還牙。老師和學校接收到學生的求救時,應主動介入校園暴力事件進行干預,並啓動學校的校園暴力應急方案;家長在發現孩子正在遭受或有可能遭受校園暴力威脅時,應聯繫校方對施暴者進行行為的干預和雙方的溝通調節,而不可私自採取暴力手段進行干預。應對校園暴力,各方應秉持溝通、理解的原則,將對雙方的傷害儘可能降低,而不可單方面採取暴力手段進行威脅和處理 [40] 

校園暴力相關影視作品

校園暴力《蚯蚓》(2017)

劇情簡介:得了腦癱的父親李元術和女兒李子若相依為命,住在江華島。李元書為女兒考上首爾的貴族藝術高中興奮不已,和女兒開心搬家到首爾。不料噩夢也就此開始。子若因為在唱詩班長大,音域很高,很快在學校嶄露頭角,也因此被以惠善為首的女同學們嫉恨。子若堅強好勝,反抗着校園暴力,卻不斷遭到更加殘酷的回擊,最後受不了無休止地折磨而自殺。父親元術為查明事情的真相,在社會各界伸冤,但這個社會不理會弱者的呻吟,於是元術決定用自己的方式懲治了這些欺負過女兒的人們 [41] 
影片反映出毆打、辱罵、強姦、輪姦、強迫賣淫等極端殘酷的校園暴力對一個人的摧毀,人們不禁思索:遭受如此殘暴的性暴力的受害者為何保持沉默?在階級等級差異巨大的社會,應建立怎樣的機制才能使正義得到伸張、使邪惡的施暴者得到應有的懲戒?處於社會底層的人除了以命相搏,是否還有其他的方式爭取正義與權利?在階級差異巨大的國家,校園暴力問題通常相當嚴峻,這時對上述問題的思考與迴應對於干預校園暴力問題來説就顯得尤為關鍵 [41] 
參考資料
  • 1.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校園暴力與欺凌:全球現狀報告[M].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7:9-48
  • 2.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M]. 巴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2018: 33-114.
  • 3.    Olweus D. Bullying at school: What we know and what we can do[M]. Oxford, UK: Cambridg-e,MA: Blackwel, 1993.
  • 4.    郭凌風, 劉文利. 性少數羣體校園暴力與欺凌的危險和保護因子[J]. 中國學校衞生, 2019, 40(1): 156-160.
  • 5.    任海濤. “校園欺凌”的概念界定及其法律責任[J]. 華東師範大學學報: 教育科學版, 2017(2).
  • 6.    聯合國.改進關於兩性問題的數據統計工作:測量婦女遭受暴力行為侵害的程度[C].曼谷,2008:6-15.
  • 7.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建立校園文明關係:預防校園性別暴力[M].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8:2-23
  • 8.    陸士楨,劉宇飛.我國未成年人校園暴力問題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17(03):100-104
  • 9.    但未麗.對185起校園暴力案件的觀察與分析[J].人民檢察,2017(10):33-36
  • 10.    最高人民檢察院.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白皮書(2014~2019)[Z].2020-06-01.
  • 11.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Behind the numbers: ending school violence and bullying[R]. Paris: UNESCO, 2019: 16-70.
  • 12.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2019修正)[M]. 北京: 中國法制出版社, 2019.
  • 13.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Z]. 2020-05-28.
  • 14.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2020修正)[M]. 北京: 中國法制出版社, 2020.
  • 15.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12修正)[M]. 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 2012.
  • 1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 中國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釋義(2018版)[Z]. 2018-09-25.
  • 17.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性綱要[Z]. 2007-02-07.
  • 18.    中共中央宣傳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 全國普及法律常識辦公室. 中小學法制教育指導綱要[Z]. 2007-07-24.
  • 19.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Z]. 2008-12-01.
  • 20.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Z]. 2011.
  • 2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衞生部,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中小學健康教育規範[Z]. 2011-12-30.
  • 2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衞生部,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南[Z]. 2012-12-31.
  • 2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Z]. 2012-12-07.
  • 2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驗)[Z]. 2017.
  • 25.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普通高等學校健康教育指導綱要[Z]. 2017-06-14.
  • 26.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反對校園暴力和欺凌包括網絡欺凌國際日[C]. 巴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2019: 2-6.
  • 27.    世界衞生組織. 世界暴力與衞生報告[M]. 日內瓦: 世界衞生組織, 2002: 36.
  • 28.    劉文利主編.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全9冊)[M].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8.
  • 29.    劉文利主編.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之我們的身體[M].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8.
  • 30.    劉文利主編.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之我愛我家[M].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8.
  • 31.    劉文利主編.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之多彩的幸福[M].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8.
  • 32.    劉文利主編. 珍愛生命——初中生性健康教育讀本(全6冊)[M]. 未出版.
  • 33.    季成葉.預防校園暴力:一項值得高度關注的公共衞生課題[J].中國學校衞生,2007(03):193-196.
  • 34.    李俊傑. 校園欺凌基本問題探析[J]. 上海教育科研, 2017(4): 5-9, 15.
  • 35.    張旺.美國校園暴力:現狀、成因及措施[J].青年研究,2002(11):44-49.
  • 36.    汪宇峯.校園暴力成因分析及教育對策[J].當代青年研究,1999(04):29-32.
  • 37.    王志祥.驅散校園暴力的陰霾[J].人民教育,2017(08):42-45.
  • 38.    羅怡,劉長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校園暴力和欺凌干預的建議及啓示[J].教育科學研究,2018(04):16-19.
  • 39.    陳伊婷,葉運莉,李鑫,鄒豔莉,常豫紅,遊光富,劉熹潤,方泉,張容.家庭與個人因素對小學生實施校園暴力行為影響[J/OL].中國公共衞生:1-5[2020-04-28].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1.1234.R.20200110.1405.018.html.
  • 40.    殷建華故意傷害罪一審刑事判決書  .中國裁判文書網[引用日期2020-12-28]
  • 41.    蚯蚓  .豆瓣電影[引用日期2020-12-2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