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柴莉

鎖定
中文名
柴莉
國    籍
中國
職    業
語文教師
性    別
政治面貌
羣眾
語    種
普通話

目錄

柴莉榮譽

1979年參加教育工作,1987年第一次評職稱時被評為一級語文教師,1999年評為高級語文教師,2007年評為“特級教師”。貴州省第一批“省級骨幹教師”;“林城優秀園丁”;“貴陽市優秀班主任”、“示範班主任”、“教育名師”和“貴州省優秀班主任”;貴陽市語文學會理事。
第一次參加教師普通話水平測試獲得了二甲的好成績,教書以來一直堅持用普通話教學,參加三筆書法比賽獲得三等獎,參加講故事比賽獲二等獎,所教連續三屆學生參加學校美育節體育比賽都獲一等獎,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行為規範課題研究,寫了大量研究性的文章。曾在省級刊物《初中生輔導》、《貴陽教育》、全國教育科學“九五”規劃國家級重點課題研究成果《整體構建初中階段養成教育體系研究與實踐文集》上發表多篇文章。論文《構思巧妙的語文課》獲貴陽市課改論文評比三等獎,《課程改革下的教育教學反思》獲貴陽市“整體構建學校德育體育深化研究”成果三等獎,《文學即人學》二等獎。也是學校的文體活躍分子,學校組織的一切文體活動都有她的身影。還多次參加省教育出版社、省科技出版社和省人民出版社教材編寫,常在省級刊物上發表文章。常參加全國教輔資料編寫工作,獲得了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創新寫作教學研究與實驗課題組”資格證書。“十五”課題獲一等獎。作為15年的教研組長,她還組織了全校參加了全國“創新閲讀大賽”獲得了可喜的成績,所教的學生就獲得若干獎項,擔任課題組長在她的鼓勵下許多教師參加全國創新作文教學錄象大賽,獲得若干一等獎,二等獎。1994年研究一種可操作性的隨筆教學,隨後許多教師也採用此方法,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1987、1988擔任畢節地區普通話競賽評委;1989年曾擔任“評好課”評委;多次任貴陽市“優秀論文”,省“教學設計”評委,2005、2008年兩次參加了語文中考命題工作。獲得“貴陽市中學教師系列專業技術職務高級評審委員會專家評委”證書。
多年來受貴陽市民盟、貴陽市政協、貴州省教育出版社、貴陽市教科所、貴州省教育廳等單位的邀請,到烏當區、花溪區、修文縣、普定縣、平塘縣、麻江縣、遵義縣、仁懷縣、丹寨縣、貴陽市等地進行新教材培訓或專題講座,作中心發言人,主要內容有“改變觀念、大膽創新”、“新課標、新任務、新要求”、“閲讀課的教學”、“閲讀題的設計”、“新課程教學案例與評析”、“以校為本,做足文章”、“大愛無聲”、“如何處理班級人際關係”、“做一個幸福的教師”、“如何開展班團隊活動”、“以身示範”、“提高作文教學質量”等,得到了大家一致好評,贏得了在貴陽市教育界較高的聲譽。

柴莉作品

課改初期她就提倡教案改革,要求教師改變教案形式,注重課後反思,許多教師的反思教案在全國許多刊物上得以發表,從而也推動了全市的語文課改。作為一個語文教師她關注的不僅僅是自己的語文教學,或者是該學校的教學,還關注整個貴陽市的教學,時常把自己對語文教學的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寫成文章,拿來與學校的老師甚至和貴陽市教研員一起探討,提高了課程改革的教研氛圍,為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作了許多思考。只要有想法就把它寫成文章,這些文章並不是為了發表,只把它作為她的思想的記錄,如《感染 感嘆 感慨》、《多媒體教學的利與弊》、《名師》、《陣痛》、《我的柏拉圖精神世界》、《教師的類型》、《做一個稱職的教師》、《視聽能取代閲讀嗎》、《有效教學行為》、《如提高寫作質量》、《教育能改變》、《曲高和寡》等,這些沒拿去發表的文章都是對教育或教學以及人生的探討,為她的教育教學提供了反思的平台。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