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柴立梅

鎖定
柴立梅,祖籍安徽壽縣。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書法篆刻專業。先後從事了宣傳、教學、編輯工作。國家二級美術師、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訪問學者,現為中國書協會員 [1] ,安徽省書協第四、第五屆理事 [3]  ,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3]  ,安徽省女書協副主席,蚌埠書協副主席,蚌埠市女書畫家協會首任會長 [1]  [3]  。先後出版了隨筆《梅齋清吟》《梅齋夜話》,書畫集《柴立梅的視界》 [2] 
中文名
柴立梅
國    籍
中國
民    族
職    業
副主席
主要成就
安徽省第二屆青年“十佳”書家等

柴立梅藝術成就

參加活動情況:
1987年3月,行書作品《愛蓮説》入展中國書協舉辦的“首屆中日婦女書法交流展”;
2000年10月,參加安徽省羣文系統美術書法攝影作品展,榮獲一等獎;
2002年10月,入展中國書協舉辦的“全國第三屆婦女書法篆刻展”;
2002年11月,入選中國美協、中國書協等部門舉辦的“北京城建杯”全國職工書法美術作品展;
2002年12月,書法作品參加《書法報》“黃鶴獎”書法篆刻大賽,獲優秀獎;
影像記錄
2003年8月,入展中國書協舉辦的“敦煌杯”全國書法大賽;
2003年8月,入展中國書協舉辦的“第二屆全國行草書法大展”;
2003年11月,參加安徽省文化廳“羣星獎”安徽省美術書法攝影作品展獲得二等獎;
2003年12月,入展《書法導報》創刊15週年“全國百名書家寫《蘭亭》”活動,入編《全國百名書家寫蘭亭作品集》;
2004年11月,獲江蘇省人民政府舉辦的“林散之獎·南京書法傳媒三年展”佳作獎;
2004年11月,入展《書法導報》“國際書法篆刻大展”;
2005年3月,書法作品刊登於《中國文化報》翰墨風華專版美術週刊版;
2006年2月,參加安徽省青聯、安徽省青年書協主辦評選活動,獲得安徽省第二屆“十佳”青年書法家稱號;
2006年9月,入展中國書協舉辦的“全國第四屆婦女書法篆刻展”;
2006年9月,參加《書法》雜誌社評選活動,入圍2006年中國書壇青年“百強榜”;
2006年10月,作品入選西泠印社國際藝術節組委會舉辦首屆扇面書法展;
2006年10月,作品入選西泠印社國際藝術節組委會舉辦首屆手卷書法展;
2006年12月,入展中國書協舉辦的“全國首屆草書大展”;
2008年1月24日,參加中國書協在梅地亞舉行的新春聯誼會,並演唱京劇《釣金龜》選段;
2008年,積極參與捐贈作品和款項活動,支持安徽希望工程事業、支持四川、玉樹災區人民;
2008年,參加中國書協舉辦的“全國千人千作展”;
2009年2月,策劃“淮上之春京劇盛典”,並與安徽徽京劇院聯袂演出京劇《遇皇后》《打龍袍》劇目;
2009年4月,藝術隨筆《梅齋清吟》,由安徽美術出版社出版ISBN978-7-5398-1276-2;
參加2009年度《書法報》“蘭亭諸子”評選活動,榮獲提名獎;
2009年9月,參加《中國書畫報》舉辦的“新中國六十華誕全國名家書畫篆刻大展”;
2010年9月25日,在安徽蚌埠舉辦《柴立梅書法展》;
2010年10月1日,藝術隨筆《那雙手不地洗…》,刊登於《人民日報》海外版第11版文藝版;
2010年11月,書畫集《柴立梅的視界》,由中國民族藝術攝影出版社出版(ISBN978-7-5122-0087-6);
2010年12月6日,徐州市文聯主辦,在李可染藝術館舉辦了“柴立梅書法展”;
2011年5月28日,參加江蘇鹽城舉辦的“全國首屆手卷展暨名家邀請展”;
2012年7月,受邀參加北師大舉辦“第四屆啓功書法學國際研討會”,提交《論圓美》文章;
2014年4月,參加由中國文聯、中國書協、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聯合主辦的“功德天品----全國書法名家向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捐贈書法作品展”;
2014年9月,藝術隨筆《梅齋夜話》,由中國民族藝術攝影出版社出版;
2015年5月,策劃“藝苑同行”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2014級美術學系訪問學者結業彙報作品展並組織實施等活動;
2016年4月10日,策劃並組織實施“蚌埠市首屆婦女書法展覽”。

柴立梅名家評價

質樸、清純、雋秀——讀柴立梅散文 
雷抒雁(著名作家、詩人)
認識柴立梅,算得上是一段傳奇。
一九八七年春天,我和夫人赴皖探親返京,從蚌埠上火車,巧遇一位女子同時登車赴京,隨另倆人同於上中下鋪。閒談中,得知那姑娘是位書法愛好者,是去參加“首屆中日婦女書法交流展”,也許是第一次參加這樣重要的活動,姑娘十分亢奮,恰好車上寂寥,大家便天空海闊地聊起來。我平日善於寫作和編務,樂於與作者聊起文字之事,這一路自然説了不少話。但年隔月疏,具體談些什麼,也多不記得了,説一些刻苦努力,爭取成功之類的鼓勵話應是難免的。姑娘的名字卻始終記得:柴立梅。
一別就是二十年,期間也到過幾回蚌埠,遺憾的是當時未問起姑娘的電話和住址。想想世事蒼茫,許多事也許就此淡出記憶。相識於江湖,亦相忘於江湖。
孰料忽一日,有一封從蚌埠寄來的信件,幾經輾轉,到了我手中。因為,我工作多次變動,早離開了二十年前的單位,拆信一看,“柴立梅”三個字立即映入眼簾,勾起了往事回憶。
二十年,一個姑娘變成少婦,一個書法愛好者至今仍沒有停止對藝術的追求,這真是可貴。
此後,我讀了柴立梅不少書法作品。很愛看她的小楷,行書,看得出是下過功夫的,不像一些書法家信筆寫來,無規無矩,令人眼花繚亂,不忍讀。在那字裏行間,柴立梅又滲透着一種女性的雋秀與清淡,彰顯出自己的個性色彩。
幾年來,習書之餘,柴立梅又寫了不少散文與隨筆,今次,將其薈集一冊,實在難得。
書法與文章相異,一種在形,一種在意,但俱是人心性體現。故有“文如其人”、“書如其人”之論。柴立梅的文章,多是隨意之作。許多日常事,身邊事,信手拈來,落筆成文,保持着事件的鮮活模樣,且不雕不琢。不刻意造景賦情,文字質樸,純情,讀來一如清風溪流,蕩入肺腑。這種不經意而成佳作,應是文章中的至品。
我為柴立梅所取得的筆墨與文字成就而喜悦。能想見她日日筆耕硯耘的辛勞,這是一切成果之因是必不可少的。希望她永遠保持她的風格:質樸、清純、雋秀。
二00七年十月七日於北京
熱愛傳統藝術的人----柴立梅
陳新亞
柴立梅是一個非常熱愛傳統藝術的人。正如她説的,“書法、繪畫、篆刻、戲曲、文學、音樂,藝術滋養着我,讓我充滿着愉悦。”尤其是近幾年,於報刊總能看到她的文字與筆墨。曾收到好幾種她的書法作品集、生活隨筆集等,還常看到她參與京劇演出的報道,讓人感到其精力的無比充沛,及其生活於藝術中的無比愉悦,令人欣羨。
柴立梅的書法,涉及的書體也廣,於甲骨大篆、簡牘隸書、行楷、草書等,都曾有用心,但作品較多以行草面世,應是她用功較多的書體。
用筆振迅勁爽,是其本色,不落於女兒嬌柔;即使臨習鍾繇小楷書,也是以勁爽出之。小行草書中,落筆的敲擊與斬切,每每表現出一份果敢。其草書一個明顯特色是筆鋒緊而構字松,看去感到其書寫時的思緒既冷峭又活絡。可見她筆下經驗不薄,頗能信手,心氣亦較近於自然。其草書體構之松活不拘,有時彷彿明代的楊維楨,似乎含有一種自覺不自覺的縱狂。她的另一種款式,即行楷中偶出一二草字的寫法,如陸柬之書《文賦》,節奏清新靈動,效果亦佳。
在作品章法上,縱不失態,松而不脱,一張一弛,動靜相生。即使作楷書,也毫不板刻,韻律感甚好。或許這與她長期唱京戲,諳於調氣行腔有關吧。總之,柴立梅很善於學習與借鑑運用前人的、別人藝事的好處。
當然,就我一己之見,未盡善處也有。如毛筆鋒杪的變化豐富性還可以足之,草書筆線的圓韌温潤度,亦可多注意料理;而作者的精力似乎也可以更集中於行草書中,不必過於兼理諸體,以免無謂損耗心神也。
讀柴立梅諸隨筆,感覺她很善於自覺省悟,於學戲、學書,於辦展、出書,以至與人交往、應對家務,皆能適時三省焉。這是一種極好的素質,對從事藝術者尤為重要。或許,隨着歲月的增長,她會漸漸刪繁就簡,將目下之眾多熱愛沉澱沉澱,打成捆,做成樁,鋪墊一個寬闊基礎,將書法架上去;再用篆書楷書印章作鉚焊,將行草堆高,堆高……

柴立梅作品賞析

作品圖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