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柴湾
- 别 名
- 小西湾
- 地 点
- 筲箕湾以东的地区
地理位置
播报编辑
位夜请充敬夜请阿戒照于香港东您棕区,连邀朵柴湾是市区的一隅,一向以来都给人一个隔涉遥远的印象。据说以前中巴某位董事,虽然家住香港岛,但协旬愉因为嫌柴湾太偏远,宁愿租用中环的酒炼匙碑店作办公室,也不愿每天走到中兰牛赠巴的柴湾总部上班。这可见柴湾以前在不少人眼中是一个偏僻的地方。
地名起源
播报编辑
过去柴湾亦被称为西湾,但这是由于当时的英文名称误写作Sai Wan,才出现这个错误地名。可是,虽然柴湾的地名已被纠正,但柴湾以东的小海湾“小柴湾”就一直被称为“小西湾”。
1950年代,香港政府开发柴湾。部分人士认为柴湾的名称不吉利,提倡改为翠湾,但最后却没有成事,只得翠湾邨弃用柴湾而用翠湾。
历史背景
播报编辑
1843年,英军曾于柴湾设立军营,但因军人纷纷感染热病,故其后将军营迁至高地,即现时鲤鱼门度假村之处,并于附近设立炮台作为海防用途,即现时香港海防博物馆之处。到了1925年,香港童军于现时柴湾公园附近兴建香港首个童军营地。
1951年,香港政府设立柴湾平房区,即现时兴华邨的前身。1959年,柴湾原有的乡村被清拆,改建成27座徙置大厦。1968年,柴湾人口已增至80000人。1970年代,柴湾兴建大量工厂大厦,使柴湾变成了新兴工业区。
居住环境
播报编辑
不少人对柴湾的居住环境未感满意,因为柴湾的地区分布格局,是住宅大厦位处在坟场和工厂大厦的中间。大厦的景观比较逊色,所以柴湾的私人住宅升值潜力一直较差。不少在柴湾买楼自住的人,宁愿选择坟景都不愿选对著工厂大厦的单位,因为工厂大厦的空气污染颇为严重。
巴士车厂
播报编辑
柴湾拥有香港岛最大规模的巴士车厂。以前柴湾是中巴最重要的地盘,整个公司的重心基本上都在柴湾,即使中巴失去了二十六条线,柴湾这个中巴基地依照未受动摇。到中巴专营权结束后,大部分柴湾巴士线都改由新巴接手,而新巴也与中巴一样在柴湾建立其大本营。
著名地点
播报编辑
鲤鱼门度假村
东区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
交通
播报编辑
到了1960年代,随著柴湾区开发,巴士公司开办一些往来柴湾与香港岛北岸各地的巴士路线。
学校
播报编辑
○中学
明爱柴湾马登基金中学
福建中学 (小西湾)
文理书院 (香港)
卫理中学
宝血女子中学
○小学
慈幼学校
柴湾信爱学校
柴湾天主教海星小学
救世军韦理夫人纪念学校
东华三院李志雄纪念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