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柴泊湖

鎖定
柴泊湖,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陽邏街,與武漢陽邏國際深水港碼頭相鄰。湖泊中心地理座標為東經114°34'21.9",北緯30°41'29.1”。地面高程一般為18.88—26.22米。區域地貌屬長江Ⅱ級階地。 [1] 
柴泊湖屬於城郊湖泊,區域兩棲類動物、鳥類、維管束植物、野生植物、魚類資源豐富。湖泊中部有鮎魚山,山體植被豐富,濱湖濕地植物種類較多。 [1] 
中文名
柴泊湖
地理位置
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陽邏街
面    積
3300 畝
流經地區
陽邏新城
地理座標
東經114°34'21.9",北緯30°41'29.1”
氣    候
季風氣候
地面高程
18.88—26.22米
所屬水系
長江水系

柴泊湖名稱由來

柴泊湖
柴泊湖(6張)
1949年以前,因湖中蘆草甚多,每年秋冬枯水季節,附近羣眾紛紛下湖打柴而得名。 [1] 

柴泊湖位置境域

柴泊湖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陽邏街,與武漢陽邏國際深水港碼頭相鄰。湖泊中心地理座標為東經114°34'21.9",北緯30°41'29.1”。 [1] 

柴泊湖水文特徵

1959年前,柴泊湖與長江相通,承雨面積14平方千米。當湖水位21.5米時,湖泊面積4.2平方千米,容積525萬立方米;當湖水位22.4米時,該湖水與武湖連成一片。
20世紀80年代,當水位19.12米時,湖泊面積2.8平方千米,相應容積341萬立方米。
柴泊湖最低水位17.26米,最高水位18.86米。2012年,湖泊水面面積2.87平方千米,容積420萬立方米,岸線長度11.93千米。因周圍建有陽邏電廠、陽邏水泥廠,湖水受到嚴重污染,水質為劣V類,湖水排入長江。 [1] 
2023年1月,武漢市開展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柴泊湖因湖泊整治未監測。 [2] 

柴泊湖湖區水系

柴泊湖排水系統匯水面積14平方千米,包括平江路以北、陽光大道以西地區。柴泊湖水系地區雨水在汛期經柴泊湖調蓄後往南通過陽邏電廠和陽邏水廠之間的排水明渠(黃泥港)及柴泊湖泵站抽排進人長河,非汛期雨水通過自排閘自排,經長河入江。 [1] 

柴泊湖流域概況

柴泊湖地理

柴泊湖地面高程一般為18.88—26.22米,沿線分佈有陽邏一中、陽邏三中、天琴灣小區及陽邏廣場以及農田、魚塘及水溝。區域地貌屬長江II級階地。陽邏地處倉陽崗南端,境內大丘小山頗多,地勢自東北向西南傾斜,東部為起伏跌宕的丘崗,西部為武湖平原和濱江平原,丘崗與平原面積參半,最高點為淘金山海拔90.9米,最低點在武湖二墾區的蝦子溝海拔16.5米。 [1] 

柴泊湖氣候特點

柴泊湖湖區屬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的季風氣候區,冬寒春暖,夏熱秋涼,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997小時,年平均氣温為16.9℃。 [1] 

柴泊湖湖區物產

柴泊湖屬於城郊湖泊,區域兩棲類動物、鳥類、維管束植物、野生植物、魚類資源豐富。湖泊中部有鮎魚山,山體植被豐富,濱湖濕地植物種類較多。
由於柴泊湖四周為崗地,是當地農田灌溉的主要水源。沿湖修建20多處提水埠頭,有近萬畝農田受益。湖中多蓮藕,水質適合養魚。
1960年,建成柴泊湖漁場,60年代成魚最高產量為91噸,年均產魚46噸。20世紀80年代最高年產量86噸,年均產量55噸。湖內還產蓮子、貝類等。柴泊湖管理權屬陽邏水產中心,由陽邏漁場負責湖泊經營管理與保護,養殖面積3.3平方千米,主產鰱魚、鱅魚。 [1] 

柴泊湖治理開發

柴泊湖湖區治理

1959年,築堤3.2千米,隔斷江水,將柴泊湖與長江、武湖分開,成為獨立湖泊。 [1] 
為確保柴泊湖的合理開發和利用,武漢市新洲區環保局要求陽邏開發區在開發建設的同時,在該湖常年最高水位線以上構築截污暗渠,保證承雨面的雨水對柴泊湖水源的補充,確保周邊各種污水沿環湖暗渠排向指定的納污水域進行處理。同時對柴泊湖周邊污染企業特別是水污染企業進一步加強治理,實現外排污水達標排放。在柴泊湖周圍的迎水面範圍內嚴禁新建水污染項目,對已建的水污染項目必須限期治理達標後才能投人使用。加強對柴泊湖周邊地區及湖面的固體廢棄物管理,確保水體不受污染。 [1] 

柴泊湖經濟開發

21世紀後,位於柴泊湖東南的陽邏港在現代物流經濟的拉動下,進入快速發展的新時期,啓動武漢陽邏經濟開發區建設。
武漢陽邏經濟開發區地處長江中游北岸武漢市新洲區陽邏街,距武漢中心城區20千米,是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着帶動和促進武漢東北地區經濟發展的重任,是湖北省、武漢市重點對外開發區,是新世紀武漢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點。開發區規劃面積35平方千米,分為港口物流區、工業園區和綜合生活配套區,其發展定位為:華中地區重要物流中心、現代港口、工業新城。
武漢陽邏經濟開發區的遠景目標是建成輻射華中,面向全國的區域型港口經濟產業區和現代工業新城,即武漢東部地區的綜合新城,現代港口和物流樞紐、重要製造業基地。根據武漢市新一輪總體規劃,陽邏地區是東部新城的核心組團,遠期總規劃面積約100平方千米,規劃人口60萬人。未來發展主要以“一帶、一心、雙軸”的總體功能結構拓展。“一帶”,以深水港區為依託,以武鋼、武船、亞東水泥等大型產業項目為基礎,發展長達12千米的沿江產業帶;“一心”,以柴泊湖為中心,完善行政、商業.教育培訓、居住等綜合服務功能,構成陽邏新城的核心區;“雙軸”,陽邏新城構成“十”字形發展軸,沿外環公路、平江路延長線形成產業拓展軸,是未來重型工業產業主要發展方向,同時依託漢施公路現有良好的基礎設施條件向東適度推進,建設輕工(塑化)、輕紡產業園區。 [1] 

柴泊湖歷史文化

涂長望(1906-1962年),湖北武漢人,中國共產黨黨員,氣象學家,社會活動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涂長望1929年畢業於上海滬江大學;1932年畢業於英國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獲氣象學碩士學位 ;1934年任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研究員;1939年任教於浙江大學;1942年任教於中央大學;1949年12月任中央軍委氣象局局長;1954年8月—1962年任中央氣象局局長;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62年6月9日逝世,享年56歲。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