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柳蒿

鎖定
柳蒿是菊科蒿屬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莖直立,也有單立,紫褐色,有縱稜中上部有斜展分枝,被蛛絲狀毛;主根明顯,側根多數,根狀莖略粗;葉無柄,不分裂,全緣或邊緣具稀疏深或淺鋸齒或裂齒,上面呈現暗綠色,初時被灰白色短茸毛,後脱落無毛或近無毛,背面除葉脈外密被灰白色密茸毛;下部葉狹卵形或橢圓狀卵形,花期葉枯萎;中部葉長橢圓形、橢圓狀卵形或線狀披針形;上部葉小,橢圓形或披針形,有齒或全緣,瘦果倒卵形或長圓形,無毛;花、果期8~10月。 [4] 
柳蒿原產地在西伯利亞,現在廣泛分佈在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及河北等地。赤峯部分地區有分佈。柳蒿性喜冷涼濕潤氣候,喜陽光充足,耐肥,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土壤為宜,病蟲害少,多見於低海拔或中海拔濕潤或半濕潤地區的路旁、河邊、灌叢及沼澤地的邊緣。 [4]  柳蒿採用種苗繁育或分株繁殖,也可播種繁殖。 [5] 
在《本草綱目》中記載,柳蒿芽是一種藥食兼用的野菜,味苦、性寒,保健功能強,主治五臟邪氣、風寒濕痹,常食有消炎、解熱、明目、養肝、降壓、健胃、生髮、防癌等功效。柳蒿素有“山野菜之冠”“救命菜”“可食第一香草”等的美譽,其營養價值較全面,超過多數莖葉菜,其嫩葉可供食用清爽宜人,味道鮮美,有利於人體健康。 [4] 
中文名
柳葉蒿
拉丁學名
Artemisia integrifolia Linn.
別    名
柳蒿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桔梗目
菊科
蒿屬
柳葉蒿
亞    綱
合瓣花亞綱
亞    科
管狀花亞科
春黃菊族
亞    屬
蒿亞屬
分佈區域
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蒙古、朝鮮、西伯利亞、遠東

柳蒿植物學史

歷史記載
清吳其浚著《植物名實圖考》記載:柳葉蒿,莖長二尺許,色青心實,不類蒿,葉面青背白,長而狹,有尖齒,頂端葉單似柳,以下葉漸分三歧,或四歧,味清香似艾。生嶽麓山。秋開花如粟。與他蒿同 [2] 

柳蒿形態特徵

柳蒿 柳蒿
多年生草本。主根明顯,側根稍多;根狀莖略粗,直徑0.3-0.4釐米。莖通常單生,稀少數,高50-120釐米,紫褐色,具縱稜,中部以上有向上斜展的分枝,枝長4-10釐米;莖、枝被蛛絲狀薄毛。葉無柄,不分裂,全緣或邊緣具稀疏深或淺鋸齒或裂齒,上面暗綠色,初時被灰白色短柔毛,後脱落無毛或近無毛,背面除葉脈外密被灰白色密絨毛;基生葉與莖下部葉狹卵形或橢圓狀卵形,稀為寬卵形,邊緣有少數深裂齒或鋸齒,花期葉萎謝;中部葉長橢圓形、橢圓狀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4-7釐米,寬1.5-2.5(一3)釐米,先端鋭尖,每側邊緣具l一3枚深或淺裂齒或鋸齒,基部楔形,漸狹成柄狀,常有小型的假託葉或無假託葉;上部葉小,橢圓形或披針形,全緣,稀有數枚不明顯的小鋸齒。頭狀花序多數,橢圓形或長圓形,直徑(2.5一)3-4毫米,具短梗或近無梗,傾斜或直立,有小型披針形的小苞葉,在各分枝中部以上排成密集的穗狀花序式的總狀花序,並在莖上半部組成狹窄的圓錐花序;總苞片3-4層,覆瓦狀排列,外層總苞片略小,卵形,中層總苞片長卵形,背面疏被灰白色蛛絲狀柔毛,中肋綠色,邊緣寬膜質,褐色或紅褐色,內層總苞片長卵形,半膜質,背面近無毛;雌花10一15朵,花冠狹管狀,基部稍寬,檐部具2裂齒,花柱長,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尖;兩性花20一30朵,花冠管狀,檐部外反,花葯披針狀線形,先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基部有短尖頭,花柱與花冠等長,先端2叉,花後外彎,叉端扇形並有睫毛,瘦果倒卵形或長圓形,花果期8-10月 [1] 

柳蒿產地生境

柳蒿原產地在西伯利亞,現在廣泛分佈在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及河北等地。赤峯部分地區有分佈。柳蒿性喜冷涼濕潤氣候,喜陽光充足,耐肥,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土壤為宜,病蟲害少,多見於低海拔或中海拔濕潤或半濕潤地區的路旁、河邊、灌叢及沼澤地的邊緣。 [4] 
柳蒿 柳蒿
柳蒿 柳蒿
柳蒿 柳蒿
柳蒿 柳蒿
柳蒿 柳蒿

柳蒿繁殖方法

柳蒿採用種苗繁育或分株繁殖,也可播種繁殖。 [5] 

柳蒿主要價值

柳蒿藥用

在《本草綱目》中記載,柳蒿芽是一種藥食兼用的野菜,性味苦、寒,保健功能強,主治五臟邪氣、風寒濕痹,常食有消炎、解熱、明目、養肝、降壓、健胃、生髮、防癌等功效。 [4] 

柳蒿食用

柳蒿素有“山野菜之冠”、“救命菜”、“可食第一香草”等的美譽,其營養價值較全面,超過多數莖葉菜,其嫩葉可供食用清爽宜人,味道鮮美,有利於人體健康。 [4] 
柳蒿嫩莖葉(柳蒿芽)可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採摘後,用清水洗乾淨,然後放入開水中略微焯一下,撈出後可涼拌、炒菜。據説柳葉蒿野菜為達斡爾族的“救命菜”,是達斡爾族人民非常喜歡的食品 [3] 
參考資料
  • 1.    柳葉蒿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2.    (清)吳其浚著. 植物名實圖考校注[M]. 2015:343頁
  • 3.    《輕圖典》編輯部著. 中國的野菜輕圖典[M]. 2012:124頁
  • 4.    辛華主編,赤峯山野菜,內蒙古科學技術出版社,2019.03,第78-79頁
  • 5.    賀忠羣主編,甘孜州野生蔬菜資源及其利用,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02,第24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