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柳瘤大蚜

鎖定
柳瘤大蚜,別名:柳大蚜,,大蚜科。拉丁名為:Tuberolachnus salignus (Gmelin);異名為:Lachnus salignus (Gmelin);英文名為:giant willow aphid;large willow aphid。
中文名
柳瘤大蚜
外文名
Tuberolachnus salignus
異    名
Lachnus salignus
同翅

柳瘤大蚜物種簡述

別名:柳大蚜,,大蚜科。拉丁名為:Tuberolachnus salignus (Gmelin);異名為:Lachnus salignus (Gmelin);英文名為:giant willow aphid;large willow aphid。
中名:柳瘤大蚜
科名:Aphididae
亞科中名:大蚜亞科
亞科名:Lachninae
屬名:Tuberolachnus
亞屬名:Tuberolachnus
種名:salignus
作者:Gmelin
年代:1790
國內分佈:北京、河北、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河南、四川、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台灣
國外分佈:印度,日本,朝鮮,伊拉克,黎巴嫩,以色列,土耳其,埃及,歐洲,非洲及美洲
寄主:白柳、毛柳、垂柳
保護級別:非保護
公約級別:普通
瀕危級別:非瀕危
中國特有:否 [1] 

柳瘤大蚜危害特徵

大量發生時,所分泌的蜜露如下微雨,地面上有層褐色黏液。若蚜和成蟲多羣集在幼枝分杈處和嫩枝上危害,吸食枝液,分泌蜜露,常引起煤污病發生,盛夏較少,形成春季和秋季兩個發生盛期。

柳瘤大蚜寄生範圍

白柳、毛柳、垂柳、爆竹柳、青岡柳、光滑柳、朝鮮柳等多種柳樹。

柳瘤大蚜地理分佈

朝鮮、日本、印度、中亞、土耳其、埃及、歐洲、北美;北京、吉林、遼寧、內蒙、河北、山東、河南、陝西、寧夏、上海、江蘇、浙江、台灣、福建、雲南;酒泉、嘉峪關、張掖、武威、金昌、白銀、蘭州、臨夏、慶陽(鎮原)。

柳瘤大蚜形態特徵

有翅蚜體長4毫米左右,體灰黑色,被有細毛,翅透明,翅痣細長。腹管扁平,足暗紅褐色,後足特長。無翅蚜體長4毫米左右,體灰黑色,被有細毛,後足特長。腹部肥大,第五腹節背中央有錐形突起瘤,腹管扁平圓錐形,尾片半月形 [2] 
無翅孤雌蚜體卵圓形。活體深褐色。玻片標本頭部灰黑色,胸部、腹部淡色。觸角節I、II黑色,其它節黑褐色,喙節II端部及節IV+V有灰黑色斑;胸部各節、腹部背片I、II有緣斑,背片I-VI各有小型中側斑,背片VIII有橫帶;背片V、VI有骨化背中瘤,頂端尖黑色。股節端部前足、中後足、脛節基部及端部、跗節黑色,其餘深褐色;腹管、尾片、尾板及生殖板深褐色至灰黑色。體表較光滑,微顯不規則瓦紋及網紋。節間斑明顯深褐色。氣門圓形黑色,關閉或稍開放月牙形,氣門片大型隆起骨化黑色。中胸腹岔長柄。體背毛密長,尖鋭,背毛排列整齊。額瘤不顯,額圓頂形,額中稍下凹,頭背有明顯頭蓋縫至後頭緣部。觸角光滑,節III、IV有圓形次生感覺圈。喙長大,超過後足基節,鈍粗;節IV+V有次生長毛。足粗長。腹管截斷狀,位於多毛灰褐色的圓錐體上,有明顯緣突。尾片月牙形,有小刺突構成瓦紋,有粗長毛和細短毛。尾板半圓形,粗糙有小刺突。生殖板骨化半圓形 [1] 

柳瘤大蚜生活習性

該蚜一年發生10多代,以成蟲在主幹下部的樹皮縫隙內越冬。翌年春季開始向上部活動,4-5月大量繁殖盛發,形成災害。樹葉由於有層蜜露,太陽照射後,反光刺眼。樹葉常有煤污病發生,樹下黏液一層。7-8月高温多雨,蟲口密度明顯下降。9-10月再度猖獗為害,11月下旬開始潛藏越冬。

柳瘤大蚜防治方法

1、發生個別受害柳梢時,剪除並燒燬。
2、安置黃色膠版或黃色燈光誘殺。
3、噴灑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煙草水50—100倍液,每週一次,連續噴2-3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