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柳玭

鎖定
柳玭(?-約894年),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 [3]  兵部尚書、太子太保柳公綽之孫, [4]  唐朝名臣、書法家柳公權之侄孫, [5]  天平軍節度使柳仲郢之子,中國唐朝官員。 [3] 
柳玭明經及第,補秘書正字。書判拔萃,累官左補闕。鹹通末年(874年),為昭義節度副使,入為刑部員外郎。乾符年間(874年-879年),柳玭為嶺南節度副使。黃巢佔廣州後,柳玭逃歸長安,除起居郎。中和初年(881年),至成都行在,歷中書舍人、御史中丞。光啓三年(887年)、四年(888年),柳玭以尚書右丞權知禮部貢舉,放鄭谷、崔塗等及第。文德元年(888年),以吏部侍郎修國史,拜御史大夫。景福二年(893年),柳玭坐事貶瀘州刺史。約乾寧元年(894年),柳玭去世。 [3] 
柳玭有文學,工楷書。著有《續貞陵遺事》一卷,又著《柳氏敍訓》一卷,亦不存。 [3]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出生地
京兆華原
出生日期
9世紀
逝世日期
895年
主要成就
御史大夫
本    名
柳玭

柳玭人物經歷

柳玭應兩經舉,始任秘書省正字。因書判拔萃,高湜闢為度支推官
逾年,拜右補闕。高湜任昭義節度使,奏為節度副使。入為殿中侍御史李蔚襄陽,闢為掌書記。高湜再次出任昭義節度使,復為節度副使。
入為刑部員外郎。高湜為亂將所逐,貶高要尉,柳玭三上疏申理。高湜見疏本嘆曰:“我自辨析,亦不及此。”
尋出嶺南節度副使。次年,黃巢攻陷廣州,郡人鄧承勳以小舟載柳玭得以脱難。召為起居郎
廣明二年(881),黃巢攻陷長安,柳玭為刃所傷,出奔行在,隨唐僖宗逃亡至成都,歷諫議給事中、御史中丞
光啓元年(885),遷尚書右丞
文德元年(888),以吏部侍郎國史,拜御史大夫。柳玭直清有父風,唐昭宗欲倚以相,中官中傷柳玭煩碎,非廊廟器(不能擔負重任),乃止。坐事貶為瀘州刺史
乾寧二年(895),卒於北歸途中,葬於安居縣太平裏(今重慶市銅梁縣平灘鎮)。
光化初年(898),唐昭宗還都,詔復官爵。 [1-2] 

柳玭軼事典故

柳玭貶職為瀘州刺史時,渝州(今重慶)有位秀才姓牟,是都校牟居厚的兒子,他的文采並不高,卻拿着自己的作品上門拜見。柳玭很殷勤地誇獎勉勵他,但家人認為這樣太過分了。柳玭説:“巴蜀一帶多豪傑之士,而這押衙的兒子獨愛好文學,如果不誘導獎勵他,他將失去這種志趣。因為我的稱讚,別人必定以他為榮,因此能減少三五個亂民,不是很好嗎 ?”

柳玭親屬成員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第五代
柳正禮(邠州士曹參軍)
柳子温(丹州刺史,配崔氏,繼娶薛氏)
柳公綽(兵部尚書,河東節度使,追贈太子太保)(夫人韓氏,韓皋女)
柳仲郢(天平軍節度使)(娶宰相韋貫之女)
柳璞(著作郎)
柳珪(進士)
柳璧(進士)
柳玭(御史大夫)
柳氏(嫁楊堪)
柳道娘(女)

柳愔愔(女,有墓誌)

柳老師(女,有墓誌)

柳公權(大書法家,太子太保,河東郡公)
柳仲憲
柳瑗
柳知微

柳公諒(南鄭縣令)


柳公器
柳仲遵
柳璨(末年宰相)
注:柳子華可能為柳正禮所生,也可能是柳正禮侄兒。

柳玭文學作品

一、《舊唐書》柳玭嘗著書誡其子弟曰:
可恃夫門地高者,可畏不可恃。可畏者,立身行己,一事有墜先訓,則罪大於他人。雖生可以苟取名位,死何以見祖先於地下?不可恃者,門高則自驕,族盛則人之所嫉。實藝懿行,人未必信;纖瑕微累,十手爭指矣。所以承世胄者,修己不得不懇,為學不得不堅。夫人生世,以無能望他人用,以無善望他人愛,用愛無狀,則曰“我不遇時,時不急賢”。亦由農夫鹵莽而種,而怨天澤之不潤,雖欲弗餒,其可得乎!
以孝予幼聞先訓,講論家法。立身以孝悌為基,以恭默為本,以畏怯為務,以勤儉為法,以交結為末事,以氣義為兇人。肥家以忍順,保交以簡敬。百行備,疑身之未周;三緘密,慮言之或失。廣記如不及,求名如儻來。去吝與驕,庶幾減過。蒞官則潔己省事,而後可以言守法;守法而後可以言養人。直不近禍,廉不沽名。廩祿雖微,不可易黎氓之膏血;榎楚雖用,不可恣褊狹之胸襟。憂與福不偕,潔與富不併。比見門家子孫,其先正直當官,耿介特立,不畏強禦;及其衰也,唯好犯上,更無他能。如其先遜順處己,和柔保身,以遠悔尤;及其衰也,但有闇劣,莫知所宗。此際幾微,非賢不達。
夫壞名災己,辱先喪家。其失尤大者五,宜深志之。其一,自求安逸,靡甘澹泊,苟利於己,不恤人言。其二,不知儒術,不悦古道:懵前經而不恥,論當世而解頤;身既寡知,惡人有學。其三,勝己者厭之,佞己者悦之,唯樂戲譚,莫思古道。聞人之善嫉之,聞人之惡揚之。浸漬頗僻,銷刻德義,簪裾徒在,廝養何殊。其四,崇好慢遊,耽嗜曲糵,以銜杯為高致,以勤事為俗流,習之易荒,覺已難悔。其五,急於名宦,暱近權要,一資半級,雖或得之;眾怒羣猜,鮮有存者。茲五不是,甚於痤疽。痤疽則砭石可瘳,五失則巫醫莫及。前賢炯戒,方冊具存,近代覆車,聞見相接。
夫中人已下,修辭力學者,則躁進患失,思展其用;審命知退者,則業荒文蕪,一不足採。唯上智則研其慮,博其聞,堅其習,精其業,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苟異於斯,豈為君子? [1] 
二、《新唐書》柳玭嘗述家訓以戒子孫曰
夫門地高者,一事墜先訓,則異它人,雖生可以苟爵位,死不可見祖先地下。門高則自驕,族盛則人窺嫉。實蓺懿行,人未必信;纖瑕微累,十手爭指矣。所以修己不得不至,為學不得不堅。夫士君子生於世,己無能而望它人用,己無善而望它人愛,猶農夫鹵莽種之而怨天澤不潤,雖欲弗餒,可乎?餘幼聞先公僕射言:立己以孝悌為基,恭默為本,畏怯為務,勤儉為法。肥家以忍順,保交以簡恭,廣記如不及,求名如儻來。蒞官則絜己省事,而後可以言家法;家法備,然後可以言養人。直不近禍,廉不沽名。憂與禍不偕,絜與富不併。董生有云:"吊者在門,賀者在閭。"言憂則恐懼,恐懼則福至。又曰:"賀者在門,吊者在閭。"言受福則驕奢,驕奢則禍至。故世族遠長與命位豐約,不假問龜蓍星數,在處心行事而已。
昭國裏崔山南琯子孫之盛,仕族罕比。山南曾祖母長孫夫人年高無齒,祖母唐夫人事姑孝,每旦,櫛縰笄拜階下,升堂乳姑,長孫不粒食者數年。一日病,言無以報吾婦,冀子孫皆得如婦孝。然則崔之門安得不大乎?東都仁和裏裴尚書寬子孫眾盛,實為名閥。天后時,宰相魏玄同選尚書之先為婿,未成婚而魏陷羅織獄,家徙嶺表。及北還,女已逾笄。其家議無以為衣食資,願下發為尼。有一尼自外至,曰:"女福厚豐,必有令匹,子孫將遍天下,宜北歸。"家人遂不敢議。及荊門,則裴齎裝以迎矣。今勢利之徒,舍信誓如返掌,則裴之蕃衍,乃天之報施也。餘舊府高公先君兄弟三人,俱居清列,非速客不二羹胾,夕食,齕卜瓠而已,皆保重名於世。
永寧王相國涯居位,竇氏女歸,請曰:"玉工貨釵直七十萬錢。"王曰:"七十萬錢,豈於女惜?但釵直若此,乃妖物也,禍必隨之。"女不復敢言。後釵為馮球外郎妻首飾,涯曰:"為郎吏妻,首飾有七十萬錢,其可久乎!"馮為賈相國餗門人,賈有奴頗橫,馮愛賈,召奴責之,奴泣謝。未幾,馮晨謁賈,賈未出,有二青衣齎銀罌出,曰:"公恐君寒,奉地黃酒三杯。"馮悦,盡舉之。俄病渴且咽,因暴卒。賈為嘆息出涕,卒不知其由。明年,王、賈皆遘禍。噫,王以珍玩為物之妖,信知言矣,而不知恩權隆赫之妖甚於物邪?馮以卑位貪貨,不能正其家,忠於所事,不能保其身,不足言矣。賈之奴害客於牆廡間而不知,欲始終富貴,其得乎?舒相國元輿與李繁有隙,為御史,鞫譙獄,窮致繁罪,後舒亦及禍。今世人盛言宿業報應,曾不思視履考祥事歟?夫名門右族,莫不由祖考忠孝勤儉以成立之,莫不由子孫頑率奢傲以覆墜之。成立之難如昇天,覆墜之易如燎毛。
餘家本以學識禮法稱於士林,比見諸家于吉凶禮制有疑者,多取正焉。喪亂以來,門祚衰落,基構之重,屬於後生。夫行道之人,德行文學為根株,正直剛毅為柯葉。有根無葉,或可俟時;有葉無根,膏雨所不能活也。至於孝慈、友悌、忠信、篤行,乃食之醢醬,可一日無哉? [2] 

柳玭後世紀念

乾寧二年(895),卒於北歸途中,葬於安居縣太平裏(今重慶市銅梁縣平灘鎮)。
曹學佺蜀中廣記》卷十八《安居縣》雲:“志雲:縣太平裏有唐柳玭墓。玭在景福間刺渝州,遷瀘州,道卒,葬於安居也。”清道光《重慶府志》卷一輿地·陵墓記載:“柳玭,銅梁縣安居鄉人,墓葬在縣西南羅市鎮(今平灘鎮羅市村)側。官瀘州刺史。明安居知縣劉讓璵有碑記。”清道光《銅梁縣志》安居知縣劉讓璵所撰《唐柳玭墓碑》記載:“安居邑之太平裏有唐刺史柳公諱玭之墓焉。安居為重慶支邑,重慶古渝州之地也。公始謫於渝而遷於瀘,二州鄰壤也。豈遂歿於瀘而反葬於渝,抑豈因官於是遂家焉,而令其後無傳者,輿顛末罔所究,但據唐史昔嘗撫卷於公而起敬者焉,適官於是而關有公之墓而無情孚哉。將請於朝,特立廟……皇制允郡縣名宦通祠之……安居有邑自成化庚子……新祠遂奉公祀焉。”即柳玭無後人,官當到哪裏家安在哪裏,貶官流放到重慶支邑安居太平裏,復官瀘州,因瀘州離安居較近,沒有隨官遷家,故亡後歸葬於安居太平裏。
當時安居未置縣,明成化十八年(1482)置縣後請示朝廷修祠建廟,柳玭第一個進入了安居祠。清《四庫全書》亦有此記載。
參考資料
  • 1.    舊唐書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02-23]
  • 2.    新唐書卷一百六十三 列傳第八十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02-23]
  • 3.    周祖譔主編.中國文學家大辭典,唐五代卷.北京:中華書局.1992.第572頁
  • 4.    《羣書治要續編》編輯委員會編;郝時晉,梁光玉,蕭祥劍主編,羣書治要續編,全注全譯,3[M],北京:團結出版社,2021.01.第52頁
  • 5.    樓含松主編,中國曆代家訓集成,1,漢-唐編,宋元編一[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7.11.第9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