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柳河村

(北京市西城區牛街街道柳河村)

鎖定
柳河村又名牛街。牛街清真寺,始建於遼代。其地古稱柳河村。
中文名
柳河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北京市西城區牛街街道
著名景點
牛街清真寺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進士戴璐輯著《藤陰雜記》中,在記述牛街清真寺附近的聖安寺、崇效寺時説:“崇效寺在柳湖村西”。該書還引名流詩詠道:“柳湖古寺市南頭,芳草間房處處幽。”柳湖村是柳河村的別稱。據文獻説,此處曾是金代的柳堤。古時確曾有過垂柳河湖。幽靜的古剎,清清的河水,垂柳成蔭,風景十分優美。後來,這裏才逐漸形成了街道,住上稠密的居民。柳樹、河湖、清泉也逐漸消失了。 柳河村易名為牛街,多半是從清代開始的。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的碑文中,稱牛街清真寺為牛街寺,可見,那個時候,柳河村就已易名為牛街了。 牛街,位於廣安門內大街路南,是本市最古老的街道之一,如今是回族同胞聚集之地。每逢回族同胞過開齋節,宣武區牛街清真寺真個是熱鬧非常。如今牛街一帶已是一處人煙相當稠密的地區,一有羣眾集會活動,就顯得街道狹窄,不敷應用了。
牛街,位於廣安門內大街路南,是本市最古老的街道之一,如今是回族同胞聚集之地。每逢回族同胞過開齋節,宣武區牛街清真寺真個是熱鬧非常。如今牛街一帶已是一處人煙相當稠密的地區,一有羣眾集會活動,就顯得街道狹窄,不敷應用了。
據《古教西來歷代建寺源流碑總序略》載:牛街清真寺,原為魯定君之寺。牛街原名為柳河村。如今牛街清真寺內有兩座古墓,墓主人一名阿哈默德·邛拉尼,一名爾麻頓的尼·阿禮。這是兩位阿拉伯人,他們是元初來中國的大都(即今北京)傳教的。這兩人,在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和二十年(1283年)相繼去世,先後葬於柳河村的魯定君之寺,如今在他們的墓前,尚有兩方阿拉伯文的石碑,這是我國最早的用阿拉伯文刻制的墓碑。
牛街清真寺,始建於遼代。其地古稱柳河村。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進士戴璐輯著《藤陰雜記》中,在記述牛街清真寺附近的聖安寺、崇效寺時説:“崇效寺在柳湖村西”。該書還引名流詩詠道:“柳湖古寺市南頭,芳草間房處處幽。”柳湖村是柳河村的別稱。據文獻説,此處曾是金代的柳堤。古時確曾有過垂柳河湖。幽靜的古剎,清清的河水,垂柳成蔭,風景十分優美。後來,這裏才逐漸形成了街道,住上稠密的居民。柳樹、河湖、清泉也逐漸消失了。
柳河村易名為牛街,多半是從清代開始的。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的碑文中,稱牛街清真寺為牛街寺,可見,那個時候,柳河村就已易名為牛街了。
如今,在牛街居民中,信仰伊斯蘭教者居多,政府十分重視民族政策,尊重少數民族的生活習慣。這一帶的清真飯店、清真小吃店、清真糕點店、牛羊肉供銷店等生意十分興隆。牛街北口有回民中學。牛街南口有回民醫院。牛街東測有伊斯蘭教協會。一些信仰伊斯蘭教國家的政府要人來我國訪問時,大多要到牛街清真寺朝聖。牛街是一條富有聲望的街。
北京的回民,歷史上曾為北京的興旺發展作出過重大貢獻。他們中大部份人為軍士、工匠,商人、宗教職業者,還有少部分為政界人士和學術界人士。回族同胞向來善於經營商業,會屠宰,長於飲食業。東安市場的東來順飯莊,宣武門內的烤肉宛,什剎海銀錠橋畔的烤肉季,著名中外,都是回民創辦經營的清真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