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柳昌銀

鎖定
柳昌銀,男,朝鮮族,吉林龍井人,1937年出生于吉林省延吉縣。196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2年擔任延邊州農業科學研究所副所長。 [1] 
中文名
柳昌銀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朝鮮族
籍    貫
吉林龍井
出生日期
1937年 [1] 
逝世日期
2010年2月27日 [1] 

柳昌銀人物經歷

1937年出生于吉林省延吉縣依蘭鄉春興村一個農民家庭。1954年9月的一個早晨,柳昌銀從學校回家,看到一場秋霜,把大片稻田還沒成熟的稻子打死了。但是他發現了一個奇異的現象,在一片夭折了的“原子二號”品種的水稻田中,卻活着一片已經成熟了的稻子,這些稻子是偶然夾種在田裏的“改良北海道”品種。這個現象使柳昌銀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如果能培育出一種既早熟又高產的品種,這對無霜期短的延邊地區來説,水稻產量將會產生多麼大的變化啊!於是他默默地立下了誓言:將來中學畢業了一定回鄉生產,把水稻品種改良好。1956年,柳昌銀高中畢業後,回到家鄉安圖縣新興大隊參加農業生產。在中學時期,他把整個延吉圖書館朝文農業科學技術書籍都讀了一遍,還自學了《遺傳學》《水稻栽培學》等大學課本。回到家鄉後,他一方面向農民請教,認真總結他們的生產經驗,一方面翻閲專業書籍,將理論和實際結合起來,制定了自己的試驗計劃。經過反覆試驗,成功總結出“長催芽”育苗新方法,可以提前十天插秧,每垧水稻的產量可達到六千斤左右,比過去提高一倍,1960年這種方法在當地得到了大面積推廣。柳昌銀先後培育出了“萬寶6號”、“萬寶11號”等優良水稻品種,為延邊州水稻增產、農民增收作出了很大貢獻。 [1] 
1976年,柳昌銀被調到延邊州農業科學研究所工作。柳昌銀和同事們研究推廣了“高寒山區水稻強壯芽水直播栽培技術”,在敦化的低窪澇地上開發出了延邊地區面積最大的稻區,使敦化的水田面積由原來的0.4萬公頃發展到1.6萬公頃,水稻年總產量由平均1萬噸增加到6萬多噸,1983年到1988年,當地農民開發新稻區增加收入達4600萬元。 [1] 
1991年退休後,仍關注“三農”工作,到農村開展技術培訓和指導工作,為延邊州的農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2010年2月27日,柳昌銀因病逝世。 [1] 

柳昌銀主要貢獻

柳昌銀是全國著名的農民育種學家 [1]  。1956年起,先後培育出適應高寒山區的“長豐”、“萬寶11”、“萬寶17”、“萬寶21”、“萬寶22”等水稻良種,研究出“強長芽水直播”水稻栽培技術,為延邊州水稻增產、農民增收作出了很大貢獻。

柳昌銀所獲榮譽

柳昌銀的科研成果獲吉林省重大科技成果獎3項,榮獲全國吉林省特等勞動模範、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1]  。1965年被中國科協授予農村科學實驗先進工作者稱號,1978年獲科技戰線先進工作者稱號,1989年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