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柳冠中

鎖定
柳冠中,男,1943年9月生,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責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政府津貼學者,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副理事長兼學術和交流委員會主任,香港理工大學榮譽教授中南大學藝術學院兼職教授和博士生導師,廣東工業大學博士生導師等,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工業設計系客座教授,濟南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榮譽院長、濟南大學設計創新研究院院長。 [1]  [3] 
2018年1月,入選清華大學首批文科資深教授 [2] 
中文名
柳冠中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43年9月
畢業院校
中央工藝美術學院 [4] 
主要成就
最著名的工業設計學術帶頭人、光華龍騰獎中國設計貢獻獎金質獎章
性    別
講授課程
《設計事理學方法論》等課程
職    稱
清華大學首批文科資深教授 [4] 

柳冠中人物履歷

1961-1966 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建築裝飾系五年本科
1974-1978 北京市建築設計院研究室
1978-1980 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工業美術系研究生兩年畢業
1980-1999 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師
1981-1984 西德國立斯圖加特設計學院工業設計系訪問學者
1984-1999 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工業設計系主任
1992-1999 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授
1999- 清華大學美術責任教授、博導

柳冠中學術成果

1977年 作為主要設計者完成毛主席紀念堂燈具設計並主持工藝、技術實施
1983年 “節點”設計獲西德國家專利局實用新型專利
1984年 留學回國籌建了國內第一個工業設計系 成為該學科國內學術帶頭人
1989年 “節點”設計獲輕工業部首屆工業設計一等獎
1989年 被世界工業設計協會聯合會名古屋年會邀請大會發言,是中國人第一次登上世界設計最高講壇
1989年 被世界工業設計協會聯合會評為“世界設計名人”之一
1991年 被國家人事部國家教委派授予“歸國留學突出貢獻”獎章
1992年 主持制定的《工業設計教學大綱》獲北京高等教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1994年9月《工業設計概論》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ISBN 7-5064-184-1/TB.17
1996年6月 專著《設計文化論—蘋果集》黑龍江科技出版社出版 獲北方十省優秀圖書二等獎(ISBN7-5388-2979-2/TB.84)
1996年8月《世界成功產品造型設計大詞典》吉林科技出版社出版(ISBN 7-5384-1594-7/J.44)
1996年8月《世界著名展示空間道具設計大詞典》吉林科技出版社出版(ISBN 7-5384-1595-5/J.45)
1996年10月《設計啓示》香港華夏藝術出版公司出版(ISBN 8-77626-264-7)
1997年6月 《工業設計學概論》黑龍江科技出版社出版(ISBN 7-5388-3084-7/TS.161)
1997年 主編並專著《工業設計學系統教材》獲北方十省優秀圖書一等獎
1997年 主持的工業設計專業被輕工業部評為唯一重點二級學科
1997年 主持交通工具造型設計國際研討會並發表主題論文 獲一等獎
1997年至今 多次與德國奔馳“BENZ”前景設計部合作,參加“Car in China”概念設計workshop主持的該系參賽作品獲一等獎一次,2002年參加德國Pfozheim汽車設計競賽入選赴德作品2項,獲品牌創意獎1項:2004年再次獲德國auto motor & sport 主辦的國際汽車設計邀請賽最佳市場策劃獎、最佳汽車內飾
1998年 主持中國首屆工業設計教育研討大會作主題發言 獲一等獎
1998年 被香港理工大學授予“傑出訪問學人”獎並被聘榮譽教授
1999年 主編《中國工業設計協會成立十週年論文集》 論文獲特等獎
1999年 被邀在亞太國際年會上作主題發言
1999年 主持《手機概念設計》獲第9屆全國美展銀獎
1999年 澳門迴歸紀念筆創意設計北京市工業設計大獎
2001年 主編及專著《工業設計學系統教材》黑龍江科技出版社1997年出版(ISBN7-5388-3084-7/TS-161)被評為北京市高等教育優秀成果一等獎及國家教委高等教育優秀成果二等獎
2001年 主持設計的《個人身份確認裝置概念設計》獲經貿委輕工總局主辦的第一屆中國工業設計周“優秀設計大獎”
2001年 主持設計的《移動電話概念設計》獲經貿委輕工總局主辦的第一屆中國工業設計周“優秀設計金獎”
2001年 主持設計的《銀河並行計算機系列機櫃設計》獲經貿委輕工總局主辦的第一屆中國工業設計周“優秀設計金獎”
2001年 主持設計的《“飛向未來”概念航空港與組合飛機系統概念設計》獲經貿委輕工總局主辦的第一屆中國工業設計周“優秀設計金獎”
2001年6月 主持的《多元化城市交通工具系列設計》獲“藝術與科學大展”國際評提名
2000年 論文《人為事物科學——設計方法論》被德國HOCHENHEIM出版社登入“設計師必讀”一書中(SBN 3-89850-018-7)
2003年 被特邀在第6屆亞洲設計大會發言主題為《生活方式形態模型研究》
2003年 主持參加北美國際汽車概念設計邀請賽 獲“院校集體獎”、2004年再次獲兩項Alias優秀獎
2004年 被德國著名“iF”機構聘為中國地區04年iF優秀設計評審委員
2004年 被清華大學評為優秀博士論文一等獎導師獎
2005年 被清華大學評為優秀博士論文二等獎導師獎
2002年—2005年四次被清華大學評為“良師益友”稱號
2005年 主持的《綜合造型基礎》課程被北京市教委評為北京市高等學校精品課程
2005年11月 被評為“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
2006年1月 《事理學論綱》一書由中南大學出版社出版(ISBN 978-7-81105-245-9)(柳冠中編著)
2006年 《裝飾》第2期發表論文《中國古代設計與西方現代設計比較》(柳冠中、李永春)
2006年 《裝飾》第4期發表論文《論工業設計基礎教育課程的組織》(柳冠中、李可巍)
2006年 《新美術》第2期發表論文《輪子與設計》(柳冠中、李永春)
2006年 《藝術百家》第3期發表論文《系統論指導下的知識結構創新型藝術科學人才培養》(ISSN-1003-9104)
2006年6月 《中國工業設計年鑑》(執行主編:柳冠中)(知識產權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ISBN 7-80011-914/Z.440)
2006年6月 在《中國工業設計年鑑》發表論文《工業設計的方法論——產品、商品、用品的統一》
2006年8月 《交通工具造形設計專業教學模式與課程體系》獲清華大學教育成果一等獎(本人排名第二)
2006年9月 被清華大學評為優秀博士論文二等獎導師獎
2006年9月 被評為第二屆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
2006年12月 被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授予“光華龍騰獎——中國設計貢獻功勳人物金質獎章
2006年10月 論文《設計教育機制思考》發表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建院50週年教師論文集》 (湖北美術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 (ISBN 7-5394-1912-1)
2006年10月 《自助式餐飲服務系統》設計發表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建院50週年教師作品集》 湖北美術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ISBN 7-5394-1912-1)
2007年5月 在《中國科技成果》第10期發表論文《試議工業設計教育》
2007年6月15日 在日本東京日本工業設計促進組織(JIDPO)舉辦的《International design Symposium》上作主題為“創新設計思維方法”演講。
2007年6月 在《設計》第6期發表論文《“一切人為事物”的設計》
2007 年8月 獲第三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
2007月9月 在中國科協年會工業設計分會上發表論文《事理學——創新設計思維方法》並刊登在《工業設計與創新產業-中國科協年會工業設計分會論文選集》(柳冠中主編)(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的ISBN 978-7111-22312-2)
2007年10月 《中國古代設計事理學系列研究》(上、下卷)出版(柳冠中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 (ISBN 978-7-04-022958-5)
2007年7月 《科學的藝術與藝術的科學》被選登在《清華藝術講堂》(杭間、張麗娉編)(2007年7月第1版) (ISBN 978-80211-418-0)
2007年12月 在《中國設計史學術年會》上發表論文《事理學——創新設計思維方法》並登載於論文集中
2007年12月 在《設計史研究》發表論文《事理學——創新設計思維方法》(上海書畫出版社ISBN978-7-80725-643-4)
2007年12月 論文《創新的悖論——“製造型工業經濟”的文化現象》發表在《裝飾》2007年第12期(柳冠中、唐林濤
2007年12月 《設計方法論》課程被清華大學評為研究生精品課
2007年12月 論文《事理學——創新設計思維方法》發表在《設計歷史與理論研究——傳承與發展》(重慶出版集團重慶出版社)(2007年12月第一版)(ISBN 978-7-5366-9238-1)
2008年4月 在2008年全國紡織品大賽暨理論研討會發表論文《設計事理學——方法論》 榮獲優秀獎
2008年5月與德國斯圖加特設計學院雷曼教授共同主持Workshop 為廣州大學和佛山大學共30名工業設計專業三年級的學生為期8整天的造型設計基礎和設計創新的實踐
2008年6月 主持《綜合造型基礎精品課程建設獲清華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
2008年9月 論文《清華大學》刊載於《中國高校國家精品課程一書》(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編)(ISBN 978-7-301-14192-2)
2007年12月—2010年12月 橫向科研項目《LENS, 關於可持續的學習網絡——基於產品、服務系統可持續設計的亞歐多極》網絡課程發展計劃獲歐盟資助的Asia-Link課題之一
2009年2月20日 論文《設計也是一種藝術》刊載在《中國信息化》2009年第3、4期合刊中
2009年3月《急需重新理解:工業設計的“源”與“元”——由產業鏈引發的思考》刊載在《藝術百家》(2009年第1期)(ISSN-1003-9104)
2009年4月 論文《原創設計與工業設計產業鏈創新》刊載於《創新+設計+管理——2009清華國際設計管理大會論文集》(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40-2156-6)
2009年7月 主編教材《綜合造型設計基礎》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ISBN 78-7-04-026459-3)
2009年8月 《綜合造型設計基礎》獲北京市教學成果一等獎
2009年9月 《綜合造型設計基礎》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9年9月 《綜合造型設計基礎》教學團隊獲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
2009年9月 《綜合造型設計基礎》教學團隊獲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
2010年1月 獲《藝術百家》特別貢獻獎
2010年10月 《設計方法論》再次被評為清華大學研究生精品課
2010年12月 論文《中國工業設計產業結構機制思考》發表在《設計》雜誌(2010年12月)
2010年9月23日、24日 組織與主持的綜合造型設計基礎國際研討會在南京藝術學院召開
2010年11月2日至6日 組織2010清華國際藝術?設計學術月活動並主持中國設計政策產業園區建設峯會與“再定義:突破性產品設計創新論壇”和策劃相關展覽
2010年 論文《設計是人類未來不被毀滅的第三種智慧》發表在《包裝工程》(2010年第3期)(ISSN674-7100)
2011年2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設計方法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ISBN978-7-04-031429-8)榮獲教育部2011年普通高校精品教材獎
2011年1月 論文《設計是人類未來不被毀滅的第三種智慧》發表在《科學與藝術?交叉與融合》2010科學與藝術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人文學院北京數字科普協會合編)(清華大學出版社)(ISBN 978-7-302-24388-5)
2011年 被評為北京市“教育先鋒”
2011年 《MATTEROLOGY——A Sustainable Design Thinking Method of China》(發表)
2011年第1期 《中國設計》發表《設計是人類未來不被毀滅的“第三種智慧”》(ISSN1674-2281)
2011年2月 論文《設計是人類未來不被毀滅的“第三種智慧》發表在《科學與藝術-交叉與融合》論文集
2010年 《科學與藝術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人文學院與北京數字科學協會合編)(2011年2月出版)(ISSN978-7-302-24388-5)
2011年2月 《藝術設計研究創刊號第1期發表論文《設計:人類未來不被毀滅的“第三種智慧”》(ISSN1671-606X CN42-1807/J)
2011年6月 《走進設計 改變生活》發表在《解讀工業設計密碼》 (山西人民出版社)(ISBN978-7-203-07217-1)
2011年8月 在《Proceedings of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發表《Embedding”Design Innovative Mechanisms” is The Top Priority of Business Management》(ISBN978-1-933100-40-1)
2011年8月 《析工業設計、生產關係、產業結構創新》發表在中國美術出版社《包豪斯與東方——中國製造與創新設計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ISBN978-7-5503-4)
2011年 獲北京國際設計三年展組委會年度設計獎“設計促進獎”
2011年 獲2011年度中國工業設計十佳大獎:“教育工作者
2011年11月 論文《適可而止地“棲息”》發表在《持續之道:全球化背景下可持續藝術設計戰略——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 (ISBN978-7-5609-7384-5)
2011年11期 《渭南師範學院學報》發表論文《思維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ISSN1009-5128 CN61-1372/G4)
2011年12月12日 《設計方法論》被教育部高教司評定為2011年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2011年12月 《綜合造型設計基礎》(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ISBN 978-7-04-026459-3)獲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2012年1月 論文 《美化?造型?還是設計?》登載《裝飾》(2012年第一期)(ISSN 0412-3662)
2012年4月 《設計的本源就是創新》登載《裝飾》(2012年第4期)(ISSN 0412-3662)
2012年5月 《設計是人類未來不被毀滅的第三種智慧》獲中國工業設計發展十年優秀論文“會長獎”、“金獎”
2012年5月 《讓歷史告訴未來》獲中國工業設計發展十年優秀論文《理論貢獻獎》
2012年6月 《一種超聲波和旋轉結合的內衣洗護設備》獲《實用新型專利》
2012年8月 論文《對學科定位的研究與思考》在《高校教師的教學視野》(2012年8月 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ISBN-978-7-5656-0698-4)刊登
2012年8月 《基於思維與實踐並行的綜合造型設計基礎課程羣建設》獲2012年清華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
2012年9月 獲2012年度中國工業設計十佳大獎:《推廣傑出人物》
2012年9月 《象外集》(柳冠中著)(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ISBN 978-7-112-14621-5)
2012年10月 《工業設計在發展方式轉型中的意義與價值—2011年中國工業設計應用理論博士研討會論文集》(寧波出版社出版)(ISBN-978-7-5526-0398-9)
2013年1月 《基於思維與實踐並行的綜合造型設計基礎課程羣建設》獲2012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2013年2月 《美術觀察》刊登論文《中國製造業企業創新機制的探索》(2013年第2期)(ISSN 1006-8899)
2013年5月 論文 《從“造物”轉為“謀事”的思維方式》刊載在《城市 空間 設計(Uban Flux》(2013年第2期國內統一刊號:CN11-3909/J、國際標準刊號:ISSN 1008-2832)
2013年4月 《一種擊打式波輪洗衣機》獲《發明專利
2013年6月19日 《發明專利證書》—《一種擊打式波輪洗衣機》(發明人:柳冠中、候英、向智利、傅彧、侯明、黎瑞垣)
2013年9月 《用數據來看發展——基於中國工業設計園區基礎數據統計的分析》發表在《設計 》第9期出版,刊號 ISSN 1003-0069 國內刊號CN11-5127/TB;
2013年9月 獲清華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獎
2013年11月 獲中國版權保護中心頒發的龍騰獎—第八屆(2013)中國創意產業年度大獎:“傑出貢獻獎”
2013年12月23日 主持的《綜合造型設計基礎》獲《第三批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立項項目》
2014年1月 《設計是人類未來不被毀滅的第三種智慧》刊載於《名師談教學——專業篇》(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一版)(ISBN 978-7-01-012613-5)
2014年2月 論文LeNS(Learning Network on Sustainability)出版《PRODUCT SERVICE SYSTEM DESIGN FOR SUSTAINABILITY》Greenlerf Peblishing 出版(ISBN-978-1-906093-67-9)(2007年12月——2010年12月的橫向科研項目:LENS, 關於可持續的學習網絡——基於產品、服務系統可持續設計的亞歐多極網絡課程發展計劃(歐盟資助的Asia-Link課題之一)發表論文:2011年《MATTEROLOGY——A Sustainable Design Thinking Method of China》
2014年1月 百位國家級名師高校教育精品講座論文集《名師談教育》專業篇登載論文《設計是人類未來不被毀滅的第三種智慧》(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主編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一版)(ISBN 978-7-01-012613-5)
2014年4月28日 《設計是人類未來不被毀滅的第三種智慧》登載2014年第2期《機械工程導報》(路甬祥主編)2014年7月 《造型基礎》 被授予“清華大學精品課程(本科)”稱號
2014年7月 《基於思維與實踐並行的綜合造型設計基礎課程羣建設》獲教育部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柳冠中 邱松蔣紅斌 劉新 唐林濤)
2014年9月 《基於思維與實踐並行的綜合造型設計基礎課程羣建設》獲教育部《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柳冠中 邱松蔣紅斌 劉新 唐林濤)
2014年10月 《設計是人類未來不被毀滅的第三種智慧》刊載於《新興實踐》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4年第一版 ISBN 978-712-17280-1
2014年10月 論文《論重總資源、知識結構創新的創造方法論——事理學》載入《設計進化論》(2014年10月電子出版社 ISBN 978-7-121-24369-1)
2014年10月30日 《擊打式洗衣機》、《飛向未來》、《總參超級計算機1、2》刊載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工業設計系30年設計作品選》(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ISBN978-7-112-17335-8)
2014年10月30日 論文《教育的目的,提升生命品質》刊載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工業設計系30年學術會議論文集》(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ISBN 978-7-112-17326-5 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檢索
2014年10月 《設計思維—構建科技創新的系統邏輯》(柳冠中、李昂)發表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工業設計系30年學術會議論文集》(建築工業出版社)(ISBN978-7-112-17326-5)
2014年10月 《從“造物”轉為“謀事”的思維方法》刊載於《裝飾》雜誌(2014年第10期ISSN 0412-3662 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檢索)
2014年12月 《2011-2013年度中國工業設計園區發展指數統計白皮書》(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年11月第一版)(ISBN 978-7-302-38407-6)
2015年1月 《刊首語》刊載於《設計》雜誌(2015年第1期 ISSN1003-0069)
2015年1月 《設計的目的:提升生命品質》刊載於《設計》雜誌(2015年第1期ISSN1003-0069)
2015年4月 《中國工業設計斷想》發表在2015年第4期《山東工業技術》雜誌(山東省經信委主管《2014(淄博)醫療、環保及相關產業設計創新國際論壇論文集》)刊號:ISSN1006-7523國內統一刊號:1222-T)
2015年4月 《設計思維——構建科技創新的系統邏輯》(柳冠中、李昂)發表在2015年第4期《山東工業技術》雜誌(山東省經信委主管 (2014(淄博)醫療、環保及相關產業設計創新國際論壇論文集)刊號:ISSN1006-7523,國內統一刊號:1222-T)
2015年4月 《急需重新理解:工業設計的“源”與“元”由產業鏈“引發的思考”》2015年發表在第4期《山東工業技術》雜誌(山東省經信委主管 刊號:ISSN1006-7523,國內統一刊號:1222-T)
2015年4月 《走中國當代設計之路》發表在2015年第4期《山東工業技術》雜誌(山東省經信委主管 刊號:ISSN1006-7523,國內統一刊號:1222-T)
2015年4月 《從造物到謀事的思維方法》刊載於《深圳大學城新論 名家講座》(第一輯)(哈爾濱大學出版社出版)(ISBN 978-7-5603-5248-0)
2015年12月 論文《設計思維的框架——以一個原型創新設計研究為例)(柳冠中、傅彧合作》(A framework of design thinking: illustrated by anempirical case of prototype innovation) 2015年12月發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sign》(設計工程國際期刊)(ISSN 1751-5882)
2015年7月21日 論文《Cross-over Study of Time Perception and Interface Design》發表在《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計算機科學LNCS第9169卷P.105-116)(柳冠中、張慧忠合作)(ISSN 0302-9743 EI)(工程索引)
2016年3月 論文《住宅促進家庭交往的環境條件可供性研究》發表在《家居與室內裝飾》(柳冠中、張慧忠合作)2016年第3期ISSN 1006-8260
2016年10月 論文《提升交互過程時間體驗的實驗研究》發表在《包裝工程》第37卷20期,(柳冠中、張慧忠合作)(ISSN 1001-3563 CSCD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
2016年9月 獲得世界綠色設計組織頒發的“綠色設計國際貢獻獎”
2016年10月 《悠遊驛》獲山東省首屆省長杯銀獎
2016年12月 論文《服務設計宣言》發表在《觸點---服務設計的全球語境》(王國勝主編)(中國工信出版集團人民郵電出版社)2016年 12月出版ISBN 978-7-115-44173-7)
2016年12月 獲得《求是》雜誌“2016中國全面小康傑出貢獻人物”
2017年3月 論文《The Effect of Red Light Decreasing on the Duration Estimation and Emotional Experience》Guanzhong Liu 1,2, Huizhong Zhang 1,Yong Gong3發表在《EI- Boletin Tecnico》雜誌 (刊號:Access NO.20173604125463)
2017年12月 《紅燈信號漸消方式對時距估計和情緒體驗的影響》發表在《包裝工程》24期(與張慧忠合作)CSCD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ISSN 1001-3563)
2017年 論文《B2C型共享汽車服務系統設計研究初探——以北京為例(Product Service System Design Research of B2C Carsharing Based on Beijing)》在香港《Hong Kong Design Management Academy Conference 2017》發表(柳冠中 趙穎合作)
2017年1月 《中國標準化(海外版)》刊載論文《適可而止地“棲息”》(ISSN 1672-5700)
2017年12月 《科技導報》刊載論文《設計與國家戰略》
2017年11月 論文《設計與國家戰略》刊載於《科技導報》(設計科學專題)(2017年11月第35卷 第22期 總第532 期)(ISSN 1000-7857)
2017年12月 論文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嗎?》刊載於2017年總202期 《包裝&設計》PACKAGE & DESIGN (ISSN 1007-4759)
2017年 獲得中國公益時報頒發的“2017年度公益人物”
2017年《Product Service System Design Research of B2C Carsharing Based on Beijing》論文發表在國際會議《Design Management Academy Conference 2017》(柳冠中 趙穎)
2018年1月 入選清華大學首批文科資深教授 [2] 
2018年4月 專著《中國工業設計斷想》由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出版(書號:ISBN 978-7-5580-3386-5)
2018年2月 在《包裝工程》發表與趙穎合著的論文《事理學在產品服務系統模式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2018年4月21日 榮獲第二屆世界工業設計大會頒發“TIA設計貢獻人物獎”
2018年5月 《裝飾》第301期發表與趙穎合著的論文《基於B2C型共享汽車服務系統的車內空間限定性設計研究》
2018年5月10日 獲得由中國建築裝飾協會和中國設計品牌組委會授予的“中國設計終身成就獎
2018年5月 《基於B2C型共享汽車服務系統的車內空間限定性設計研究》(柳冠中、趙穎)發表在《裝飾》雜誌(2018年第5期ISSN 0412-3662)
2018年6月 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設計40年:經驗與模式”文獻選集》(擔任學術顧問)並發表論文《“事理學”——創新設計思維方法》(ISBN 978-7-5310-6203-5)
2018年6月24日《光明日報》第6版發表論文《工業設計:打造我們自己的中國方案》
2018年9月 《中國工業設計斷想》發表在的《中國設計報告》叢書(杭間主編)《理論研究分冊》(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出版)(ISBN 978-7-5503-0941-8)
2018年9月 中國建築裝飾協會授予“2018 創新中國——十大設計新聞人物”
2018年10月 擔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高質量發展目標要求與戰略重點:工業設計提高製造業發展質量》課題組顧問
2018年10月 主編的《全國高等院校綜合設計基礎教學論壇論文集》出版(2018年10月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 IBSN 978-7-5580-5396-2)
2018年10月 論文《綜合設計基礎概述》發表在《全國高等院校綜合設計基礎教學論壇論文集》(IBSN 978-7-5580-5396-2)
2018年12月12日 獲得光華設計基金會頒發的“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設計四十人特別獎”
2019年1月 《事理學方法論》(珍藏本)(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ISBN 978-7-5586-0975-6)
2019年1月 論文《事理學在產品服務系統模式設計中的應用》(柳冠中、趙穎)發表在《包裝工程》第40卷第2期(2019年1月)(ISSN 1001-3563)
2019年3月 《商業設計不等於工業設計》發表在珍藏限量版《大國之才——中國材料界六十八位院士專家實錄》
2019年8月 《設計改變為來——柳冠中專訪《設計是創造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刊載於《人文清華講壇實錄III-守望與探索》 (清華大學出版社2019年8月出版)(ISBN 978-7-302-53200-2) [3] 

柳冠中人物成就

柳冠中 柳冠中
1984年創建了我國第一個“工業設計系”。多年來勤奮耕耘、為人師表,奠定了我國工業設計學科的理論基礎和教學體系,已成為我國最著名的工業設計學術帶頭人和理論家。其教學、學術和設計實踐活動遍佈大江南北,培養了大批該專業的教學和設計精英、骨幹;其“生活方式説”、“共生美學觀”、“事理學”等理論方法在國內乃至國際設計界都產生了導向性影響,形成了中國自己的設計理論體系
其“生活方式説”、“共生美學觀”、“事理學”等理論方法在國內乃至國際設計界都產生了導向性影響,形成了中國自己的設計理論體系。  教學教改和學術成果獲國家級二等、銀獎,省部級一等、二等獎和中國工業設計協會特等、一等獎、金獎以及國際評委提名獎等;設計成果獲西德專利局“實用新型”專利;設計理論被德國出版界刊登;教學思想、理論、方法被國內絕大多數院校相關專業和企業採用、推廣;培養的學生已在國際著名企業(如奔馳、西門子飛利浦、大發、大眾等)作為設計骨幹。作為內容教師,每年都超額1——2倍完成教學工作量。除了帶研究生、博士生外,還為本科一、二年級上基礎課,為高年級上專業設計課;同時承擔了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還頻繁地主持、參加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和橫向研究課題,帶領學生參加國際設計競賽,並頻頻獲獎。
創立了“方式設計説”、“事理學”理論、“設計文化”學説、“共生美學”、“人為事物科學”、“設計學”、“系統設計思維方法”等理論,被世界先進國家該學科理論界承認及引用。併成為中國設計學科的學術帶頭人。
由於具有較高學術造詣,在高等職業教育工作中貢獻突出,2007年8月22日,柳冠中榮獲國家教育部授予的第三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

柳冠中名師心得

設計是創造一種健康合理的生存方式。強調“創造”——使人類生活更健康、合理、有節制,要與大多數人“和諧”;要與大自然“和諧”。設計是諧調人類需求、發展與生存環境條件限制的關係,這稱之為適可而止、因勢利導的可持續發展之理。設計的對象表面是“物”,而本質是“事”。研究“事”與“情”的道理,即“事理”。“事”是“人與物”關係的中介,不同人或同一人在不同環境、不同時間、不同條件下,即使為同一目的,他所需要的工具、方法、行為過程、行為狀態都是不同的,使用的工具、產品乃至造型、材料、結構等當然也不同,所以把“事”弄明白了,“物”的概念就顯現出來了。設計就是把“事理”研究清楚,其“定位”就是選擇原理、材料、結構、工藝、形態、色彩的評價依據。這就是把實現目的之外部因素限制與可能——“事”作為選擇、整合實現“物”的內部因素依據,即為實現目標系統去組織整合“物”的設計理論和方法。“實事求是”是“事理學”的精髓,也是設計的本質。重在“事”的研究,從實現目的之外部因素入手,建立“目標系統”和“新物種”的概念。設計的結果是“物”,但設計的出發是“事”。我們提倡“創造”,不滿足模仿,必須從研究“事”入手,研究實現目的之外部因素限制,從而深入理解“事”的本質,進而創造“新物種”。這就是中國傳統觀念的精華——“超以象外,得其圜中”。

柳冠中名師寄語

研究當代中國人的衣食住行用等問題,從中國的資源、所處國際環境,探索自己的生存方式,選擇自己的可持續發展道路。這樣的設計自然是“當代的民族化”,而不是“博物館”式的傳統形式,更不是“西方式”的文明。我們的祖先就是這樣不斷地創造了歷史和中國民族傳統和風格。歷史對於來説是“昨天”,而今天對於未來也是“歷史”,因此,我們不要從歷史的現象出發,那是祖先當時的“事”和當時的生活方式的物化。從中國當代實際出發,不斷創造“新的民族傳統”才是設計的首先任務。創造中國的“今天”,就是創造中華民族“明天的歷史”。

柳冠中名師名言

注重需求目標系統而不是功能;
注重事而不是物;
注重物的外部因素而不是內部因素;
注重結構關係而不是元素;
注重整體而不是局部;
注重過程而不是狀態;
注重理解而不是解釋;
注重祈使而不是敍述;
注重設計師與用户的“主體間性”;
因勢利導,適可而止;
超以象外,得其圜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