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漢字)

鎖定
柯,漢語漢字,二級字 [1]  ,讀作kē,最早出自金文 [2]  ;本義是服徭役的人砍伐樹木使用的斧頭的把,既斧柄;引申義有法則等。
(基本信息欄主要參考資料: [3] 
中文名
字    級
二級(4141) [1] 
漢語拼音
注音字母
ㄎㄜˉ
偏    旁
字形分析
左右結構
筆畫數
9
筆順編號
123412512
統一碼
基本區 U+67EF
異體字
𣝺、舸、牁
平水韻部
五歌平聲 [4] 

字源演變

字源演變 字源演變
形聲字。篆文從木,表意,可聲。篆文形體像棵樹,表示斧的柄用樹木做成;可表聲,“可”像口和斧子,表示柯是斧柄。本義指斧柄。《説文》:“柯,斧柄也。”《詩·豳風·伐柯》:“伐柯如何? 匪斧不克。”又:“伐柯伐柯,其則不遠。”又指樹枝。晉陶潛《歸去來兮辭》:“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園籬》:“交柯錯葉 [5-6]  。”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斧柄
axe-handle;helve
柯,斧柄也。——《説文》
柯,柄也。——《廣雅》
今若大其柯。——《國語·晉語》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詩·豳風·伐柯》。毛傳:“柯,斧柄也。”
柯斧、柯長三尺
古長三尺之稱。引申為法則
rule
柯,法也。——《爾雅》
樹枝
branch
橫柯上蔽。——《藝文類聚·吳均·與朱元思書》
柯屬植物的泛稱
pasania cuspidata


碗,盂一類的器物
bowl
故魯人以榶,衞人用柯,齊人用一革。——《荀子·正論》
盂,宋、楚、魏之間或謂之碗,碗謂之盂……盂謂之柯。——《方言》第五

同“閜”。大耳杯



古地名。春秋齊地。在今山東省東阿縣與陽穀縣之間

冬,公會齊侯,盟於柯。——《春秋·莊公十三年》

古地名。春秋衞地。在今河南省內黃縣東北

叔孫豹會晉士丐於柯。——《春秋·襄公十九年》




參考資料: [3]  [7]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六】【木部】古俄切
斧柄也。從木可聲 [3] 

説文解字注

斧柄也。
見豳風毛傳。考工記曰。一欘有半謂之柯。注云。伐木之柯。柄長三尺。又廬人注曰。齊人謂柯斧柄為椑。按柯斧者、大斧也。柯之假借為枝柯。
從木。可聲。
古俄切。十七部 [3] 

康熙字典

《唐韻》古俄切《集韻》《韻會》《正韻》居何切,𠀤音歌。《説文》:斧柄也。《詩·豳風》:伐柯伐柯,其則不遠。《周禮·冬官考工記》:柯長三尺。
又《倉頡篇》:柯屬,槍梢也。
又《爾雅·釋詁》:柯,法也。
又枝也。謝靈運《鄴中集詩》:傾柯引弱枝。
又草莖也。張衡《西京賦》:濯靈芝以朱柯。
又《方言》:盂謂之柯。
又木名。《廣志》:柯木出廣南山谷閒,波斯家用為船舫。
又齊地名。《春秋·莊十三年》:公會齊侯盟於柯。
又姓。《韻會》:吳公子柯隆之後。
又葉於希切,音衣。《黃庭經》:丹靑紫條翠靈柯,七蕤玉籥閒兩扉。蕤原字上從八作,不從艸 [3] 

方言集匯

◎ 客家話:[梅縣腔] ko1 [海陸腔] ko1 [客英字典] ko1 [沙頭角腔] ho1 [客語拼音字彙] ko1 [台灣四縣腔] ko1 [寶安腔] ko1
◎ 粵語:o1
◎ 潮州話:ko1(kho) <姓>gua1(kua)
◎ 贛語:hoe(ghoe2)柯樹
◎ 韓語:KA 가 [8]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書寫演示

“柯”字書寫演示 “柯”字書寫演示

書法欣賞

篆書 [9] 
隸書 [10] 
楷書 [11] 
行書 [12] 
草書 [13] 

韻書集成

字頭
韻書
聲調
韻目
字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全清
古俄切
集韻






居何切

韻略






居何切

增韻






居何切

中原

陰平
歌戈



全清

中州

平聲
歌戈





岡何切

洪武



全清
居何切
ko
參考資料: [1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