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柯亭竹

(漢語詞語)

鎖定
柯亭竹,漢語詞語,拼音kē tínɡ zhú。
中文名
柯亭竹
外文名
kē tínɡ zhú
別    名
椽之竹
植物界

目錄

柯亭竹解釋

柯亭 為椽之竹。
漢 蔡邕 取以制笛。後借指美笛或比喻良才。
南朝 梁武帝 《詠笛》:“ 柯亭 有奇竹,含情復抑揚。” [1] 
清 黃鷟來 《雜詩》之二:“三嘆 柯亭 竹,獨結 中郎 知。”參見“ 柯亭 ”。

柯亭竹典故

漢朝光和元年,蔡邕奉漢靈帝之命,發表了對國家大事的評説,觸犯了宦官被判罪充軍,流放到千里冰封的遙遠的北國去。不久,朝庭大赦,蔡邕獲釋回家。全家大小離開荒涼的雪原,跋涉來到五原地帶,不料又得罪了當時的太守王智,只好轉道南行,過着無家可歸的流浪生活。沒料到在這流浪時期,竟製作成了兩件流傳於世的古樂器——“柯亭笛”和“焦尾琴”。
蔡邕全家到了會稽高遷。這裏竹子成林,引起了蔡邕的逸趣,想取竹製笛以消除旅途之勞累。一天午後,他獨自到竹林裏挑竹料,可是並沒有找到合適的,只好掃興而歸,不覺來到柯亭,這個小巧玲瓏的竹亭子卻吸引住他。他邁步踏了進去,四邊瞧瞧,忽然對着屋檐下的竹子數了起來,數到第十六根就停住了,睜大眼睛呆呆地看着,好似想到了什麼,馬上搬來了一把梯子爬上去對着那根竹子又看又撫摸,越看越愛,並一邊喊着“王大哥!王大哥!請把這第十六根竹子給我拆下來。”王大不解地説:“亭子昨天才蓋好,拆不得啊!你要竹子,後面竹林有的是,我給你去砍來”。蔡邕着急地説:“我要的並非普通的竹子,而是絲紋細密,又圓又直,不粗不細的竹子。你看這竹子光澤淡黃又有黑色的斑紋,從裏到外都是一根再好不過的制笛材料,林子裏的竹子我都找遍了,就沒有這麼好的,請你還是給我拆下來吧!”王大終於同意了。笛子作成後,果然不同凡響。由於竹子取材於柯亭的緣故,乃取名“柯亭笛”。
又有一次,蔡邕路經吳縣,見一個挑夫在江邊用三根木棍捆成三腳架,掛着一口大鐵鍋燒水。火點燃後,他就去挑水去了。燃燒的木材在噼啪聲中散發出一種梧桐木特有的香味。蔡邕好奇地上前一看,原來一塊老桐木板正着了火在燃燒着。他連忙把這塊木頭抽了出來熄滅了火,雙手捧着,細細端詳,受不釋手。這時燒火的挑夫回來了,責問蔡邕為何抽掉他生火的木材。蔡邕説:“你知道嗎?這是一塊很好的梧桐木,是作琴的好材料,你卻當柴燒了。你肯賣嗎?多少錢?”挑夫説:“既然你有用,就拿去用好了”。蔡邕深深地感謝挑夫。回到住地就動手把它雕成一張七絃琴,因琴尾正好在燒焦的地方,故給它起名為“焦尾琴”。這架“焦尾琴”與齊桓公的“號鐘琴”、楚莊王的“繞樑琴”、司馬相如的“綠綺琴”並列為中國古代四大名琴
---------------------------------------------------------------------------------------
後漢書·蔡邕傳》注引張騭〈文士傳〉:“蔡告吳人曰:‘吾昔嘗經會稽高遷亭,見屋椽竹東間第十六可以為笛,取用,果有異聲。’伏滔〈長笛賦序〉雲:‘柯亭之觀,以竹為椽,邕取為笛,奇聲獨絕也。’”
晉書·桓伊傳》雲:“善音樂,盡一時之妙,為江左第一,有蔡邕柯亭笛,常自吹之。”
柯亭:古地名勝。在今浙江省紹興市西南,一名“千秋亭”,又名“高遷亭”。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