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查哈陽灌區

鎖定
查哈陽灌區查哈陽灌區位於嫩江支流諾敏河右岸的甘南縣境內,屬墾區齊齊哈爾分局查哈 陽農場管轄,灌區總面積58.12千公頃,設計灌溉面積38.9千公頃,2005年實灌面積34.7 千公 頃。黑龍江省最大灌區,與遼寧省的盤錦、吉林省的梨樹和前郭共稱東北四大灌區。灌區水源 主要是引諾敏河的水,其次是由修建在黃蒿溝上游的太平湖水庫補充。
1999年5月農墾勘測設計院在1992年已批覆的初步 設計基礎上進行了補充初步設計,對灌區灌溉面積進行了調整,設計水田灌溉面積達到了48.5 萬畝(其中農場42萬畝,地方6.5萬畝),旱田灌溉面積調整到17.0萬畝,設計總灌溉面積65.5 萬畝。至此查哈陽灌區工程建設日趨完善,灌溉面積穩定發展,2005年水田灌溉面積已達37.7 萬畝。 [1] 
中文名
查哈陽灌區
外文名
Chhar irrigated area
位    置
嫩江支流諾敏河右岸的甘南縣境內
總面積
58.12千公頃

查哈陽灌區位置境域

查哈陽灌區,為大(Ⅱ)型灌區,位於嫩江支流諾敏河右岸的甘南縣境內,屬墾區齊齊哈爾分局查哈陽農場管轄,灌區總面積58.12千公頃,設計灌溉面積38.9千公頃,2005年實灌面積34.7 千公頃。黑龍江省最大灌區,與遼寧省的盤錦、吉林省的梨樹和前郭共稱東北四大灌區。灌區水源主要是引諾敏河的水,其次是由修建在黃蒿溝上游的太平湖水庫補充。 [1] 

查哈陽灌區灌區工程

其灌區工程包括:

查哈陽灌區渠首樞紐

指建於諾敏河中游的引水渠首樞紐工程;渠首引水樞紐包括右岸6孔總寬30米渠首進水閘、渠首9孔泄洪閘、 主河牀堆石壩、固灘工程和四方山以東土堤等主要工程。
渠首工程位於甘南縣查哈陽鎮東北,諾敏河中游,是引諾敏河水進行灌溉唯一的三級工程。它由進水閘、泄洪閘、主河牀石壩、固灘,四方山以東土壩組成;中等乾旱年(P=80%)可從諾敏河(年徑流為123立方米/秒,總水量為39億立方米)引入查哈陽灌區40立方米/秒。
進水閘:建於日偽時期,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全長42米,共6孔,每孔高3米,寬5米,閘門用鋼板製成,用電力或手搖均可起閉。按遠景規劃,確定利用5孔,每孔最大引水流量為72立方米/秒;設計每孔引49立方米/秒。現僅利用4孔可引196立方米/秒根據工程設計情況,保證率在80%,中等乾旱年可引入40立方米/秒。 泄洪閘:在日偽時期遺留的2孔(未完)、9孔基礎上續建成9孔泄洪閘。每孔寬8米,閘寬3.8米,每孔泄量為180立方米/秒,9孔為1620立方米/秒,閘門高度為9.2米,閘全長96米,公路橋寬5米,工作橋寬4米,按五十年一遇洪水設計,為5,500立方米/秒,按二百年一遇洪水校核為7,500立方米/秒。
主河牀石壩:壩長209.1米,堤頂作公路,堤結構中間填砂礫石,堤坡用塊石護砌。
固灘工程:為泄洪水用。結構為鋼筋混凝土沉箱型,壁厚0.6米,高3米,寬3.5米,中間填砂礫石,上部鋼筋混凝土頂厚1米。固灘迎水面幹砌面6米。固灘全長725米。當出現二百年一遇洪水時,固灘泄量為5.480立方米/秒;當諾敏河洪水達到1,000立方米/秒時,固灘就開始過水;當超過5,480立方米/秒時,最大水深可達2米。
四方山以東土堤:主要作用是防止河道變遷。全長3.460米;上寬3米,兼作公路;道坡為1:2——2:5,迎水面有草筏子護坡;堤高平均3——4米。 [2] 

查哈陽灌區太平湖水庫

太平湖水庫,位於嫩江支流黃蒿溝上游,原名黃蒿溝蓄水池,水庫控制面積683 平方公里, 總庫容15333 萬立方米,是一座防洪、灌溉為主,兼顧養魚及旅遊等綜合利用的大(Ⅱ)型水 庫。水庫樞紐工程由土壩、溢洪道和輸水洞三部分組成,工程規模原按100 年一遇洪水設計, 500年一遇洪水校核,現按100 年一遇洪水設計,2000年一遇洪水校核標準,工程為二等二級。是查哈陽灌區興利防洪的控制性工程,是灌區安全渡過渴水期的保證水源,灌 區枯水期可補水灌溉水田10.4萬畝。水庫保護下游耕地43.2萬畝,草原22.9萬畝,3 個鄉鎮, 77個自然村屯,4.77萬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2] 

查哈陽灌區灌排渠系

灌區內灌排渠系和 配套建築物等三大部分組成。 [1] 
灌區系統由六級渠系組成,即:總乾渠、乾渠、支渠、斗渠、農渠、毛渠。工程總計為6,188條,總長度為5,186公里。
排水系統由五級渠系組成,即:乾溝、支溝、鬥溝、農溝、毛溝。
總乾渠:1條,全長28.5公里。
乾渠:4條,全長共75.4公里。
幹排:3條,全長共76.5公里。
支渠:67條,全長共437公里。
其它:斗渠153條、農渠668條、毛渠5,292條,合計4,569公里。
乾渠以上基本狀況尚好;支、鬥、農三級一般可使用,但因斷面狹小,淤積嚴重,有的已不能使用;田間末級渠系,只有水田狀態良好,灌排自如,其餘的均已排灌不暢,不能使用。 [2] 

查哈陽灌區各類構造物

水源及乾渠以上構造物101座,工程基本配套;支、鬥、農、毛四級構造物1,133座,已不配套,其中有不少毀壞嚴重。 [2] 

查哈陽灌區灌區水系

諾敏河,嫩江西岸支流。下游位於甘南縣東北部。古稱“屈利水”、“越河”。發源於大興安嶺東側內蒙古自治區境內,下游流經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和黑龍江省甘南縣,在甘南縣輝龍圖附近注入嫩江。全長466公里,兩省區交界流長54公里。河寬60—170米,水深1.5—3米。流域總面積25966平方公里,黑龍江省境內流域面積1666平方公里,水資源豐富。 [3] 
黃蒿溝,嫩江西岸支流。位於甘南縣北部。發源於內蒙古自治區阿榮旗岔子山,流經孤山子,越過金代東北路界壕進入甘南縣境,流經寶山鄉北境,通過查哈陽農場,在東陽鎮東北注入嫩江。全長100公里,河寬4—28米,水深0.4—2.5米,流域面積683平方公里。上中游為山溪性河流,中游建有大型太平湖水庫,總庫容1.16億立方米。在20年一遇洪水時,保障下游18萬畝耕地免除澇災。下游進入平原農業區,河道經過開挖已成排水乾渠。每年11月上旬至次年4月中旬為結冰期。 [3] 

查哈陽灌區建設維護

查哈陽灌區始建於日偽時期的1939年,日本侵略軍為解決東北“百萬關東軍”的軍糧,從日本向查哈陽地區殖入10 個集團性“開拓團”和1個“勤勞奉士”隊,又從東北、山東和河北抓來10餘萬名中國“勞工”,在諾敏河和阿倫河之間,開拓建立水稻基地,開始修建查哈陽灌區。到1945 年日本投降,灌區已建的工程有黃蒿溝貯水池(今太平湖水庫屬病險庫)、渠首6孔進水閘(只有5孔能運行)、9孔泄洪閘只完成2孔、灌區的總乾渠1條(長28.5公里)、乾渠3條和支斗渠50 餘條、各類配套建築物70座。解放後,嫩江省政府一直重視查哈陽灌區的修復和續建工作,1948 年在渠首上游修建柳石攔河壩2處,成立了查哈陽灌區水利工程處,負責灌區維修和續建工作。1951年黑龍江省政府曾組織甘南、龍江、訥河3 個縣,2期共3 800人,為灌區開挖東干渠工程。1954年因灌區田間地下水位高,影響機械作業,採納蘇聯專家建議,將田間渠系由原來南北方向統改為東西方向。1963—1966年黑龍江省組織有關部門對太平湖水庫大壩、泄洪洞及溢洪道進行了整修、加固和改建,並補建了渠首樞紐及9 孔泄洪閘。1968年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組建後,查哈陽灌區由地方劃歸墾區,兵團五師曾兩次組織萬人大會戰,進行灌區的田間改渠、縮格及清淤工程,把1954年改向的鬥、農渠又由東西向改回南北向。1976年農墾總局成立後,從1977年開始每年投入小水資金100萬元進行灌區工程配套,新開發建設28個方條田區,修建配套建築物176 座,打補水井24 眼,建小抽水站3處,並結合跌水工程修建了聯合水電站和新立水電站。整個灌區處於鞏固發展中,年種植水稻面積13.3千公頃以上,20世紀80年代又重點發展了噴灌,購置大型噴灌機44台,噴灌控制面積達8.8萬畝。
1998年嫩江流域發生了特大洪水,灌區毀壞嚴重,自1999年灌區列入國家“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計劃項目,至2000年共投資10 503萬元,完成了水毀建築物修復和渠道防滲等工程。1999年水利部松遼委批覆,又對太平湖水庫進行了消險加固,2003年竣工驗收。為進一步合理利用灌區的水土資源,1992年5 月農墾勘測設計院完成了“查哈陽灌區整修續建工程的初步設計”,水利部松遼委以松遼建管[1993]38號文件進行了批覆,灌區設計灌溉面積31.4萬畝(其中農場24.9萬畝,地方6.5萬畝)。1999年5月農墾勘測設計院在1992年已批覆的初步設計基礎上進行了補充初步設計,對灌區灌溉面積進行了調整,設計水田灌溉面積達到了48.5萬畝(其中農場42萬畝,地方6.5萬畝),旱田灌溉面積調整到17.0萬畝,設計總灌溉面積65.5萬畝。至此查哈陽灌區工程建設日趨完善,灌溉面積穩定發展,2005年水田灌溉面積已達37.7萬畝。 [1] 
參考資料
  • 1.    北大荒全書農業卷編纂委員會 .北大荒全書農業卷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2007 :339-346 .
  • 2.    查哈陽農場志編審委員會 .查哈陽農場志19912000 :查哈陽農場志編審委員會 ,2004 :211-218 .
  • 3.    黑龍江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黑龍江省志.地名錄: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2月:584-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