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柘溪草堂圖

鎖定
《柘溪草堂圖》是清代畫家吳宏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藏於南京博物館。
該畫繪村前一座小橋,湖水繞村,樹木繞齋,樹林裏樓台面水,賓主登樓安坐對談,超然世外。筆墨挺健,景緻平遠,具有濃厚的寫實風格。 [1] 
中文名
柘溪草堂圖
作    者
吳宏
創作年代
清代
規    格
縱160.8釐米,橫79.8釐米
現收藏地
南京博物館
材    質
絹本
畫作類型
設色畫
幅    式
立軸

柘溪草堂圖畫作內容

此畫遠處為較為平緩的山巒,山頭僅露出水面。隱隱約約,煙霧濛濛,茫茫一片,山坡間新篁密密麻麻,白馬湖東岸,在叢樹掩映下的臨水小村,一條清溪繞莊而行,竹樹繞齋,樓台面小,並不華麗的莊園建築,在蒼松翠竹紅楓的簇擁下顯得古樸典雅;賓主登樓端坐其間,正在語笑風生,突然間一人回首遠眺,似在觀賞周圍一片金秋美色,村邊座落着一小板橋。一扁舟自遠方來,泊於橋頭,舟中一人捧物躬身而出,作獻物狀,岸上溪邊另一人緩步走來作迎接狀,神態自若。
此圖款署“壬子秋九月,擬李鹹熙筆意,呈石翁先生教之,金溪吳宏、”鈐印“吳宏私印”“遠度”。畫的裱邊及玉池中有查士標,梁清標兩人題詩,朱彝尊、程邃等七人題詞。 [2] 
查士標題詩:
我愛白田好,來向白田去。白田城南有拓溪,聞是白田最佳處。溪邊草堂稱清幽,古木千章竹萬頭。奇石名花看不足,湖光更上東南樓。向年獲識石林子,為言別業正在此。太公九十瑞人間,早歲棄官遂知止。閒來倚石手一編,倦即拋書石上眠。華髮蕭蕭眸炯炯,無人知是地行仙。石林先生行最少,能讀父書得其要。芥拾榮名自等閒,翰墨聲詩兼眾妙。命餘為作草堂圖,佳句傳來幻有無。伸紙躊躇筆不下,儼如咫尺貌蓬壺。名園勝地世多有,輞川吟詠視平泉,主者何人斯不朽。千載流傳復誰久。柘溪之水清且漣,湖波萬頃繞平田。太平樂事長如此,還為高人結大年。
梁清標題詩:
侍御結廬溪水潯,萬株桑柘晝陰陰。迤邐晴沙眠野鷺,高低灌木鳴春禽。編籬插槿蔽風雨,琴書北窗何蕭森。門無車馬驚鈴索,中有幽人事苦吟。幽人為誰侍御是,直節當年山嶽峙。正笏曾陳痛哭書,拂衣早辦登山履。經綸袖手賦歸來,白頭高卧草堂裏。海水揚塵歲月移,草堂無恙日舒遲。蒹葭秋色霜飛後,雞犬村扉晝閉時。巾車野服臨湖岸,載酒輕船泛射陂。屏居白眼向寥廓,聞説先生猶健在。令子忻看傍鳳池,閒身不羨圖麟閣。倚杖頻耕萬畝雲,延年豈假千金藥。遙望伊人水一方,客來獨拜德公牀。疑是李願住盤谷,不然種柳如柴桑。我欲從之問丹訣,放歌散發濯滄浪。 [3] 

柘溪草堂圖創作背景

《柘溪草堂圖》作於康熙十一年(1672),此圖為應寶應喬萊之請,畫其父可聘居處柘溪草堂秋景。 [4] 

柘溪草堂圖藝術鑑賞

柘溪草堂圖意境

此畫採用以實寫虛的方法,借湖水、古木、草堂,以寫雲煙變幻,求得“有限中出無限,無畫處成妙境”的藝術境地。此圖中的物象並無高山峻嶺,而只是湖天淼茫,屬於通常所説的“平遠”之景。但在吳氏的筆下卻顯示出“高遠”的意境。 [2] 

柘溪草堂圖技法

《柘溪草堂圖》局部
《柘溪草堂圖》局部(2張)
畫法不拘泥於前人,落筆大膽而收拾嚴整。筆墨蒼秀,厚重勁健。板橋和山石等的勾勒,也皆是頓挫雄壯的陽剛之風。山石以亂柴皴間雜斧劈皴畫之,水墨暈染,樹木畫法工細,繁而不亂,人物、房舍、扁舟表現自然,敷色清雅明亮。此畫面有較大的空白,不僅體現了藝術家想象的本領,而且可以引起讀者豐富的審美想象。 [2] 

柘溪草堂圖作品評價

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教授張長虹:儘管帶有應酬性質,吳宏此畫仍屬成功之作,這可能與其豪邁性格有關。 [5] 

柘溪草堂圖作者簡介

吳宏,生卒年未詳、清代畫家。宏,一作弘,字遠度,號竹史,江西金溪人,寓江蘇汀寧(今南京)。詩書均精。幼好繪事,自闢蹊徑。順治十年(1653)曾渡黃河,遊雪苑,歸而筆墨一變,縱橫放逸,得諸家之長而能出己意。偶作竹石,亦有水墨淋漓之致。與樊圻、鄒喆、葉欣、胡慥、謝蓀、高岑、龔賢為“金陵八家”。 [2] 
參考資料
  • 1.    劉玉成主編.中國山水名畫鑑賞 第4卷:九州出版社,2002.04:341
  • 2.    蔣文光主編.中國曆代名畫鑑賞 (下冊):金盾出版社,2004年09月第1版:1880-1884
  • 3.    趙啓斌主編.中國曆代繪畫鑑賞: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16.06:546-549
  • 4.    周衞明,徐建融編著.中國曆代繪畫精品100幅賞析: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10:167
  • 5.    潘耀昌主編.中國美術名作鑑賞辭典:浙江文藝出版社,1999.08: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