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道,是一種兩人徒手較量的競技運動。是一種能最有效地使用身心力量獲得最大效用的日本武道。柔道攻擊防守的對練和以柔克剛、剛柔相濟的技術特點。可使身體的敏捷性、靈活性、力量性和精神品質都得到鍛鍊與發展。
日本明治10年,嘉納治五郎通過汲取眾多柔術流派的長處,始創柔道。1895年,日本成立了“大日本武德會”,制訂了柔道比賽的統一規則。1948年,日本成功舉辦日本柔道錦標賽。1949年成立了全日本柔道聯盟。1964年,柔道成為奧運會比賽項目。
柔道的最高組織機構為國際柔道聯合會成立,1951年7月成立,總部設在日本。中國的柔道最高組織機構為中國柔道協會,成立於1979年12月27日。
柔道發展歷史
編輯柔道的前身是柔術, 柔術脱胎於中國武術,而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前幾乎所有的東西(包括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 都是借鑑、學習中國的。
明治維新時期,柔術被視為阻礙潮流之古代武術而遭到禁止,柔術因而沒落。明治15年(公元1882年),嘉納治五郎綜合了各流術派的精華, 把柔術改良為一種新興的運動“柔道”。
創始柔道初期,嘉納治五郎先後創辦了《國士》《運動界》《柔道》等刊物,解説柔道的技術,宣傳柔道的目標,他對天神真楊流派、起倒流派,以及其它各流派進行深入的研究,不視門户之見,博採眾家之長,經過整理改革,使柔術技藝理論和技術趨向完善,並制訂了一套較為系統的訓練方法,取消了具有危險性的動作,確立了以投技、固技、當身技三部分為主的新的柔術體系,從而使傳統柔術的面貌一新而改革創造成為現代柔道運動。
1883年,嘉納治五郎在東京的學習院設柔道場,親自指導。
1887年,在東京帝國大學、海軍學校設柔道場。作為獎勵與顯示修練者進步不同階段的方法,嘉納創建了段位制。段位分15個等級,由低到高順序為:5、4、3、2、1級;初段、2、3-10段。5、4級為白色腰帶,3級到1級為褚色,初段以上為黑色。
1930年,腰帶的顏色從6段到9段改為紅白斑點之帶,10段則為紅帶。
1939年,嘉納治五郎逝世,講道館的後繼者主動進行改革,使柔道成為世界範圍內被廣泛接受的運動競賽項目。如體重分級的採用;判定勝負方式的改革等等。日本國內的柔道比賽,開始是不分體重級別的,但為適應國際比賽,在世錦賽與奧運會的柔道比賽中均採用體重分級。
1949年,歐洲成立了柔道聯合會。
1951年7月,由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等12個國家發起成立了國際柔道聯合會。
1956年,第一屆世界柔道錦標賽在日本東京舉行。
1964年,男子柔道在東京奧運會上首次被列入正式項目。
1966年,首屆亞洲柔道錦標賽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辦。
1968年,奧運會上,柔道項目被取消。
20世紀70年代,女子柔道在全世界範圍內開展起來。
1972年,男子柔道再次成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1978年,國際柔道聯合會正式決定舉辦女子柔道比賽,並對女子比賽級別做了具體規定。這一決定很大程度上推進了女子柔道運動的迅猛發展。
1980年11月29日,第一屆世界女子柔道錦標賽在美國紐約舉行。
1986年9月在韓國舉行的第10屆亞運會上,男子柔道被列入正式比賽項目。
1988年,女子柔道首次被列入奧運會表演項目。
柔道技術要領
編輯柔道簡介
柔道的攻防技術分為立技(Tachi waza/Standing throw/Standing techniques),寢技(Newaza/Ground works/Mat techniques/Ground techniques),以及防身自衞擊打對方的當身技。當代柔道比賽中已不準使用當身技。
柔道投技
投技(Nage waza/Thorwing techniques):
①手技(Te waza/Hand throw/Hand techniques),主要用手臂的技術。
- 揹負投(Seoi-nage)
- 一本揹負投(Ippon-seoi-nage)
- 揹負落(Seoi-otoshi)
- 體落(Tai-otoshi)
- 山嵐(Yama-arashi)
- 浮落(Uki-otoshi):用兩手把對方拉倒。
- 隅落(Sumi-otoshi)
- 內股透(Uchi-mata-sukashi)
- 小內返(Kouchi-gaeshi)
- 雙手刈(Morote-gari)
- 掬投(Sukui-nage)
- 帶落(Obi-otoshi)
- 帶取返(Obi-tori-gaeshi)
- 肩車(Kata-guruma)
- 朽木倒(Kuchiki-taoshi)
- 踵返(Kibisu-gaeshi)
②腰技(Koshi waza/Hip throw/Hip techniques),主要用腰背把對方摔倒。
- 浮腰(Uki-goshi)
- 大腰(O-goshi):抱住對方軀幹,把對方背到背上摔下去。
- 釣腰(Tsuri-goshi)
- 腰車(Koshi-guruma)
- 釣入腰/釣込腰(Tsurikomi-goshi)
- 袖釣入腰/袖釣込腰(Sode-tsurikomi-goshi)
- 掃腰/払腰(Harai-goshi)
- 跳腰(Hane-goshi)
- 移腰(Utsuri-goshi)
- 後腰(Ushiro-goshi)
③足技(Ashi waza/Foot or leg throw/Foot and leg techniques),主要是用腿腳把對方摔倒。
- 大外刈(O-soto-gari)
- 大外車(O-soto-guruma)
- 大外落(O-soto-otoshi)
- 大外返(O-soto-gaeshi)
- 大內刈(O-uchi-gari)
- 小內刈(Ko-uchi-gari)
- 內股(Uchi-mata):用腿把對方挑起來摔下去。
- 足車(Ashi-guruma)
- 大車(O-guruma)
- 膝車(Hiza-guruma)
- 支釣入足/支釣込足(Sasae-tsurikomi-ashi)
- 掃釣入足/払釣込足(Harai-tsurikomi-ashi)
- 大內返(O-uchi-gaeshi)
- 小外掛(Ko-soto-gake)
- 小外刈(Ko-soto-gari)
- 送足掃/送足払(Okuri-ashi-harai)
- 出足掃/出足払(De-ashi-harai):用腳把對方踢倒。
- 燕返(Tsubame-gaeshi)
- 跳腰返(Hane-goshi-gaeshi)
- 掃腰返/払腰返(Harai-goshi-gaeshi)
- 內股返(Uchi-mata-gaeshi)
④真捨身技(Ma sutemi waza/sacrifice throw/Supine or rear sacrifice techniques),是施技者主動先倒下,背部着地,然後再製服對方。
- 巴投(Tomoe-nage):施技者先向後倒,兩手拉着對方,用腳蹬對方的腹部,使受技者從施技者身上翻滾過去,倒在墊上。
- 隅返(Sumi-gaeshi)
- 引入返/引込返(Hikkomi-gaeshi)
- 俵返(Tawara-gaeshi)
- 裏投(Ura-nage)
⑤橫舍身技(Yoko sutemi waza/Side sacrifice throw/Side sacrifice techniques),是施技者身體先側倒,再把對方摔倒。
- 橫落(Yoko-otoshi)
- 谷落(Tani-otoshi)
- 浮技(Uki-waza)
- 橫分(Yoko-wakare)
- 橫掛(Yoko-gake)
- 橫車(Yoko-guruma)
- 抱分(Daki-wakare)
- 外捲入/外卷込(Soto-makikomi)
- 內捲入/內卷込(Uchi-makikomi)
- 跳捲入/跳卷込(Hane-makikomi)
- 大外捲入/大外卷込(O-soto-makikomi)
- 內股捲入/內股卷込(Uchi-mata-makikomi)
- 掃捲入/払卷込(Harai-makikomi)
- 小內捲入/小內卷込(Ko-uchi-makikomi)
- 蟹挾(Kani-basami)*
- 河津掛(Kawazu-gake)*
其中真捨身技與橫舍身技合稱捨身技(Sutemi waza/Sacrifice throw/Sacrifice techniques)。
柔道固技
固技(Katame waza/Grappling techniques)分為抑込技、絞技、關節技。
①抑込技(Osaekomi waza/Hold down techniques/Pinning techniques),是把對方的背部按壓在墊子上,使之不能逃脱,而施技者保有行動自由。如果施技者的腿被對方的腿夾住,則不算使用固技成功。如“橫四固”就是施技者跪在仰卧的受技者體側,抱壓住對方。
- 袈裟固(Kesa-gatame)
- 崩袈裟固(Kuzure-kesa-gatame)
- 後袈裟固(Ushiro-kesa-gatame)
- 裏固(Ura-gatame)
- 橫四方固(Yoko-shiho-gatame)
- 浮固(Uki-gatame/knee on belly)
- 肩固(Kata-gatame)
- 縱四方固(Tate-shiho-gatame)
- 上四方固(Kami-shiho-gatame)
- 崩上四方固(Kuzure-kami-shiho-gatame)
②絞技(Shime waza/Strangling techniques)是兩人倒在墊子上,用手臂或柔道衣勒絞對方的頸部使之窒息而認輸(以拍擊墊子動作示意)。
- 三角絞(Sankaku-jime)
- 裸絞(Hadaka-jime)
- 十字絞——並十字絞(Nami-juji-jime)/逆十字絞(Gyaku-juji-jime)/片十字絞(Kata-juji-jime)
- 送襟絞(Okuri-eri-jime)
- 片羽絞(Kataha-jime)
- 片手絞(Katate-jime)
- 兩手絞(Ryote-jime)
- 袖車絞(Sode-guruma-jime)
- 突入絞/突込絞(Tsukkomi-jime)
- 胴絞(Do-jime)*
③關節技(Kansetsu waza/Joint locks/Joint techniques)是倒在墊子上,逼迫對方的肘關節,使之疼痛而認輸。關節技只許應用肘關節。
[3]
- 腕挫十字固(Ude-hishigi-juji-gatame)
- 腕挫腕固(Ude-hishigi-ude-gatame)
- 腕挫膝固(Ude-hishigi-hiza-gatame)
- 腕挫腹固(Ude-hishigi-hara-gatame)
- 腕挫腋固(Ude-hishigi-waki-gatame)
- 腕挫手固(Ude-hishigi-te-gatame)
- 腕挫腳固(Ude-hishigi-ashi-gatame)
- 腕挫三角固(Ude-hishigi-sankaku-gatame)
- 腕緘(Ude-garami)
- 足緘(Ashi-garami)* [11]
柔道比賽規則
編輯柔道級別
柔道比賽按運動員體重分為8個級別。
男子是60公斤級、65公斤級、71公斤級、78公斤級、86公斤級、95公斤級、95公斤以上級和不分體重的無差別級(從1988年第24屆奧運會開始,不設無差別級比賽)。
柔道賽制
柔道技術判定
根據運動員使用的技術,按其效果和質量評為2種分數:
- 一本。站立時使用的技術有速度、有力量,把對方摔成大部分的肩揹着地;把對方的背固定在墊子上達20秒鐘;逼迫對方的肘關節或勒絞對方頸部使之拍墊子認輸;對方受到取消該場比賽資格的處罰;均得一本。運動員得一本後,該場比賽即結束,算是獲得“一本勝利”。
柔道犯規罰則
運動員有犯規行為或是超出比賽區,根據情節輕重受到“指導”(koka)、“注意”(yoko)、“警告”(半分)、“取消該場比賽資格”(一本犯規)的處罰。運動員在一場比賽中,受到兩次警告,就取消該場比賽資格,判對方獲勝。最為嚴重的犯規是一本犯規,但在判罰前,裁判需與邊裁商定。
不可擊打對方,不可用頭、肘、膝頂撞對方,不可抓對方頭髮及下部。用手、腳、腿或胳膊擊打對手的臉部是絕對不允許的。除了肘關節外,不許對其他關節使用反關節的動作。任何可能傷害對方頸椎或脊椎的動作均被禁止。此外,在比賽中防守過度,被對手推擠出比賽區域或故意躲避對手,給對手造成危險都屬於犯規。
超出比賽區域指的是柔道選手身體的任何部分超出了比賽區域。如果參賽一方將另一方摔出,而本身由於失去重心而跌出場外,則按照被摔選手的落地時間來判斷其是否犯規:被摔選手若先着地,則不算犯規,反之,算犯規。在比賽中被對手用合乎規則的動作摔出場外則不屬犯規。
[4]
柔道硬件要求
編輯- 場地
比賽場地面積最小為14*14米,最大為16*16米,場地必須是用塌塌米或類似塌塌米的合適材料鋪設。顏色通常為綠色。比賽場地分為兩個區域,區域之間應有一個約1米寬,通常為紅色的危險。危險區與比賽場地四周平行,並構成整個比賽場地的一部分。危險區以內幷包括危險區稱為比賽區,其面積最小為9*9米,最大為10*10米。危險區以外稱為安全區,其寬度約3米(不能小於2.5米)。在比賽區中央相距4米應分別標出25釐米長、6釐米寬的紅色和白色標誌,指出比賽者在比賽開始和比賽結束時的位置。紅色標誌應在主裁判右側,白色標誌應在主裁判左側。當使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相鄰的比賽場地時,允許在兩個場地之間共用1個不小於3米的安全區。比賽場地必須設在有彈性的地板或後台上。在比賽場地周圍要保留一個不小於50釐米的空間。
- 服裝
柔道衣為白色長袖上衣和白色長褲。繫腰帶、赤足。衣袖寬大,袖長略過前臂中部。衣長為繫帶後能覆蓋臀部。褲長略過小腿中部。腰帶長度為圍腰兩圈,束緊打扁結,兩端各餘20~30釐米。一方系紅色帶,一方系白色帶,以示區別。女子柔道運動員要在柔道衣內穿白色短袖圓領衫。
[2]
柔道重要賽事
編輯奧運會柔道比賽
1964年5月,在日本東京舉行的第18屆奧運會上,男子柔道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1968年奧運會柔道項目被取消。到1972年奧運會柔道再次成為正式比賽項目,1992年女子柔道被列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每四年舉辦一次。
世界柔道錦標賽
1956年,在日本京藏前國技館舉行了第1屆世界男子柔道錦標賽,有21個國家31名選手參加了比賽,比賽不分體重級別;1980年11月29日,第1屆世界女子柔道錦標賽在美國紐約市舉行,有27個國家147名選手參加了比賽。世界柔道錦標賽從屬於國際柔道聯合會,每逢雙年輪流在世界各地舉行。
亞運會柔道比賽
1986年9月在韓國舉行的第10屆亞運會上,男子柔道被列入正式比賽項目,設8個級別。1990年第11屆亞運會在中國北京舉行,女子柔道首次進入亞運會。
亞洲柔道錦標賽
柔道組織機構
編輯國際柔道聯合會:該會是在1951年由英國、法國、意大利、比利時、聯幫德國、瑞士、奧地利、荷蘭、盧森堡、加拿大、古巴、日本十二個國家聯合發起組成的。1962 年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承認柔道為永久性項目。國際柔道聯合會有會員協會約118個,正式工作語言為法語和英語,總部設在日本東京。國際柔聯最高權力機構是代表大會,每兩年舉行1次。每個會員協會有1票表決權。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國際柔聯的領導機構為理事會。理事會經代表大會選出,由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副秘書長、司庫、運動主任和運動副主任組成,任期4年,連選得連任。
[6]
亞洲柔道聯合會:該會1956年5月成立,現有會員協會22個,總部設在日本東京。亞洲柔聯最高權力機構是代表大會,每4年舉行1次。如主席、副主席認為必要或3個以上會員組織提議,可召開特別代表大會。
[6]
中國柔道協會:該會是由中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解放軍、各行業體協、計劃單列市或法律、法規認可的柔道運動組織自願結成的、專業性組織。該協會是推動本項運動發展,促進柔道運動普及和技術水平提高的全國性、非盈利性社會體育團體,中國柔道協會是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的團體會員,是中國奧委會承認的、代表中國參加相應的國際柔道組織的唯一的合法組織。
[7]
柔道代表人物
編輯嘉納治五郎:日本明治到昭和時期的柔道家、教育家,講道館柔道的創始人,在日本開始了柔道的運動,是現代柔道的創始人,人稱“柔道之父”。
[1]
山下泰裕:前日本柔道運動員,曾在在1977—1985年的9年時間裏,連續取得203場比賽的勝利,9次蟬聯全國冠軍,3次榮獲世界冠軍,獲得日本最高榮譽獎“國民榮譽獎”。
[8]
莊曉巖:中國柔道運動員,在1990年北京亞運會獲得柔道女子無差別級冠軍,在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中,莊曉巖代表中國隊出戰72公斤以上級比賽,為中國獲得了奧運會歷史上的第一枚柔道金牌。
[9]
柔道段位級別
編輯1884年設立柔道段位制。共分為十段五級,以腰帶顏色來表示段位。由初段到五段的腰帶為黑色,六段到八段為紅白相間,九段到十段為紅帶,五級由低級到高級顏色分別是:咖啡色、藍色、綠色、橘色、黃色;未進入級數的新手為白帶。目前世界上只有極少數人到達紅帶的段位,但是在大型運動會上為了便於分辨,往往規定一方系白色腰帶、一方系紅色腰帶。
[10]
- 參考資料
-
- 1. 柔道項目介紹 .中國柔道協會[引用日期2020-08-21]
- 2. 柔道比賽規則簡介 .中國柔道協會[引用日期2020-08-21]
- 3. 柔道比賽規則簡介 .中國柔道協會[引用日期2020-08-21]
- 4. 柔道 .新浪體育[引用日期2020-08-21]
- 5. 虞重幹.專項訓練-重競技運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1:第286-287頁
- 6. 林茂春.體育知識百科全書 3:延邊人民出版社,2000.01:第2555頁
- 7. 關於協會 .中國柔道協會[引用日期2020-08-21]
- 8. 全日本柔道聯盟來常交流校園柔道運動|柔道|二實小|聯盟 .新浪體育[引用日期2020-08-21]
- 9. 奧運柔道冠軍莊曉巖:生活艱苦忙奔波 未來初見曙光 .新浪體育[引用日期2020-08-21]
- 10. 衞曉波.日本概況:旅遊教育出版社,2016.06:第142頁
- 11. Sport and Organisation Rules .國際柔聯[引用日期2022-08-12]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