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柑橘瘡痂病

鎖定
柑橘瘡痂病又稱疥瘡疤、癩頭疤、麻殼等,是由柑橘痂圓孢侵染所引起的、發生在柑橘上的一種病害。新梢生長不良,嚴重時引起大量幼果、嫩葉脱落,未落果實小、畸形,影響果實品質,影響果品價格。 [1] 
柑橘瘡痂病主要分佈在亞熱帶柑橘產區,中國浙江、江西等地發生嚴重。 [1]  病菌以菌絲體在枝、葉和果實上越冬。春季陰雨多濕,氣温上升到15℃以上時,越冬病菌產生分生孢子,經風雨或昆蟲傳播侵染新梢和嫩葉,開花時能侵害花瓣和花托,以後又侵害幼果。當氣温超過25℃時,病菌生長便受抑制。春梢、幼果發病重,夏、秋梢一般發病輕。 [2] 
柑橘瘡痂病防治重點在保護幼嫩器官,防止病菌侵染。由於該病病菌對温度的要求較低,應在春季温度在15-24℃期間加以防治。 [3] 
中文名
柑橘瘡痂病
外文名
Citrus scab
別    名
癩頭疤
為害作物
温州蜜柑、蕉柑、椪柑、檸檬等
為害部位
葉片、枝梢、果實
病    原
柑橘痂圓孢

柑橘瘡痂病病原特徵

病原為柑橘痂圓孢(Sphaceloma fawcettii Jenkins),屬半知菌亞門真菌。無性世代屬半知菌亞門(Sphaceloma fawcettii Jenkins),有性世代為(Elsinoe fawcettii But et Jenk.)屬子囊菌亞門。病菌以菌絲體在患病組織內越冬,其為柑橘痂圓孢分生孢子盤多埋於寄主表皮下,後突破錶皮;分生孢子梗密集排列,無色、單孢;分生孢子長橢圓形,兩端各有或無一個油滴。分生孢子盤散生或多數聚生,近圓形。孢子梗短,無色或灰色圓筒形,不分枝,有隔膜0-3個,大小(12-22)微米×(3-4)微米。分生孢子着生分生孢子梗頂端,長橢圓形,單胞,無色,內有油球,大小(6-8.5)微米×(2.58-3.5)微米。生長最適温度15-23℃,最高温度為28-32℃。 [1]  [3] 

柑橘瘡痂病為害症狀

柑橘瘡痂病主要危害柑橘的葉片,嫩枝和幼果。 [3] 
枝幹新梢發病,病斑周圍突起現象不明顯,受害後開始出現油漬狀黃色小斑點,後變成蠟黃色,病斑逐漸擴大並木栓化,有明顯的凸起。枝梢與正常枝相比較為短小,有扭曲狀。 [1]  [3] 
葉片發病初期產生油漬狀小點逐漸擴大,蠟黃色,木栓化。病斑多發生在葉背,斑較小,直徑0.3-2.0毫米,向葉背突起呈圓錐狀或瘤狀,表面粗糙。葉正面病斑凹陷,病斑不穿透葉片,散生或連片,病害發生嚴重時葉片扭曲、畸形。 [1] 
花器花瓣也可發病,發病後很快就凋落。花瓣落後不久幼果隨即發病,症狀與葉片相似,初生褐色小斑點,逐漸擴大後形成圓錐形病斑,黃褐色,木栓化。 [3] 
果實花瓣落後不久幼果隨即發病,症狀與葉片相似,豌豆粒大的果實染病,呈茶褐色腐敗而落果;幼果稍大時染病,果面密生茶褐色瘡痂,常早期脱落;殘留果發育不良,果小、皮厚、汁少,果面凹凸不平。近成熟果實染病病斑小,不明顯。有的病果病部組織壞死,呈癬皮狀脱落,下面組織木栓化,皮層變薄且易開裂。 [1] 

柑橘瘡痂病侵染循環

病原以菌絲體在病梢等受害部位越冬。春季氣温上升到15℃以上,遇陰雨連綿、霧大露重的天氣時,產生分子孢子借風、雨、昆蟲傳播,萌發芽管侵入春梢、嫩葉、幼果、花蕾侵入寄主約10天后,病部又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造成大量發生與流行。 [1] 

柑橘瘡痂病流行規律

橘類最易感病,柑類、柚類檸檬次之,而甜橙類及金柑類較抗病。温度和濕度是該病發生、流行的決定因素,最適温度是20-23℃,超過24℃時停止發生。多雨季節發病嚴重。苗木或幼齡樹發病重,老齡樹發病輕。 [1] 
  1. 天氣因子關係:在適温範圍內,温度對瘡痂病的發生起到關鍵性的作用,中國浙江青田縣春季雨水較多,所以春梢發病比較重。 [3] 
  2. 組織老嫩程度關係:瘡痂病只侵染幼嫩組織,剛抽出而未展開的嫩葉、嫩梢以及剛謝花的幼果最易受侵害,隨着組織不斷老熟,抗病能力逐漸增強,組織完全老熟後則不會感病。春梢、晚秋梢抽梢期,如遇連綿陰雨或早晨霧濃露重,該病即流行。夏梢期由於氣温較高,一般發病較輕。15年以上樹齡發病較輕,反之較重。 [3] 

柑橘瘡痂病防治方法

防治重點在保護幼嫩器官,防止病菌侵染。由於該病病菌對温度的要求較低,應在春季温度在15-24℃期間加以防治。 [3] 

柑橘瘡痂病農業防治

  1. 實行嚴格檢疫:柑橘種植新區的瘡痂病由苗木傳帶,所以對外來苗木要實行嚴格檢疫,防止瘡痂病菌傳入園地。 [3] 
  2. 清除侵染源:冬季結合修剪和清園,徹底剪除樹上殘枝,殘葉,並清除園內落葉,集中燒燬,噴灑0.5波美度石硫合劑封園,減少越冬病原。 [3] 
  3. 加強橘園栽培管理:合理修剪、整枝,增強通透性,降低濕度;控制肥水,增施有機肥,培育健壯樹勢,促使新梢抽發整齊,提高樹體抵抗力,減少侵染機會。 [3] 

柑橘瘡痂病化學防治

以防治幼果瘡痂病為重點,於春梢新芽萌動至芽長2毫米前及謝花2/3時噴藥,每隔7-10天防治1次,連續防治2-3次,①用0.5-1%的波爾多液;②70%甲基託布津(甲基硫菌靈)800-1000 倍液;③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④80%大生M-45可濕粉劑500-800倍液噴霧。⑤77%可殺得600-800倍液;⑥10%世高水分散粒劑1500-2000倍液噴霧。 [3] 
噴藥要注意天氣變化,靈活掌握用藥時間。選無風無雨天噴施,上午露水乾後至11時,下午2時後噴藥,噴藥後2小時內如下雨要及時補噴1次。噴藥要有重點,果園南面的植株、樹冠鬱閉和常年病情較重的樹噴藥更要周到,用藥量稍大。在做好春季防治的基礎上,秋梢如遇連續陰雨天也要注意防病。 [3] 
參考資料
  • 1.    郭書普主編,新版果樹病蟲害防治彩色圖鑑,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0.04,第125-126頁
  • 2.    高益編著,崇明區常見農業有害生物防治手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12,第96頁
  • 3.    陳勝,季偉靈.柑橘瘡痂病的發生與防治技術[J].果農之友,2015,(第9期):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