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柏蒂娜的苦淚

鎖定
《柏蒂娜的苦淚》是由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執導,瑪吉特·卡斯滕森、漢娜·許古拉、卡特麗娜·沙克主演的劇情片,於1972年6月25日在德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35歲離異的女畫家柏蒂娜·馮·康特經好友介紹,認識了漂亮的卡琳,她為卡琳提供了富裕的生活,但最後卡琳還是棄她而去的故事 [1] 
中文名
柏蒂娜的苦淚
外文名
Die bitteren Tränen der Petra von Kant
其他譯名
裴特拉·馮·康特苦澀的眼淚
類    型
劇情
出品公司
e-m-s the DVD-Company、New Yorker Films
製片地區
西德
拍攝日期
1972年1月
發行公司
Filmverlag der Autoren、Tango Film
導    演
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
編    劇
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
主    演
瑪吉特·卡斯滕森
漢娜·許古拉
卡特麗娜·沙克
片    長
124 分鐘
上映時間
1972年6月25日
對白語言
德語
色    彩
彩色
imdb編碼
tt0068278
製片成本
325,000德幣

柏蒂娜的苦淚劇情簡介

裴特拉·馮·康特(瑪吉特·卡斯滕森飾)是一個35歲女畫家,服裝設計師,她已經有了一個上中學的女兒,因不能再忍受夫妻之間的冷漠和虛偽與丈夫剛離了婚。好友西多尼從澳大利亞回來,裴特拉向她訴説對男人的看法,西多妮的婚姻幸福,她不認同裴特拉的看法。西多妮向裴特拉解紹她在澳大利亞認識的美國女子卡琳,精神苦悶的裴特拉對漂亮的卡琳一見鍾情,兩人不久開始同居。裴特拉給卡琳提供富裕的生活,並把卡琳當時裝模特竭力向外界推出,但卡琳並不願意被裴特拉左右,得知丈夫也到德國後,就立即離去了。裴特拉在卡琳離去後,終日精神恍惚焦急的等待卡琳回來,在她生日那天,她終於控制不住自己,大喊大叫,向所有的親朋好友翻臉。事後,裴特拉平靜下來,她意識到她並不愛卡琳,她只想佔有一個人而已,卡琳打電話來,她平靜地拿起話筒 [1] 

柏蒂娜的苦淚演職員表

柏蒂娜的苦淚演員表

角色 演員
裴特拉·馮·康特 瑪吉特·卡斯滕森
卡琳·蒂姆 漢娜·許古拉
西多妮 卡特麗娜·沙克
加布裏埃爾·康德 伊娃·曼特斯
Valerie von Kant Gisela Fackeldey
Marlene 伊爾姆·海爾曼

柏蒂娜的苦淚職員表

製作人 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
導演 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
副導演(助理) 科特·拉伯、Harry Baer
編劇 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
攝影 邁克爾·包豪斯
剪輯 Thea Eymèsz
造型設計 科特·拉伯
展開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來源 [2] 

柏蒂娜的苦淚角色介紹

  • 裴特拉·馮·康特
    演員 瑪吉特·卡斯滕森

    35歲女畫家,服裝設計師,她已經有了一個上中學的女兒,因不能再忍受夫妻之間的冷漠和虛偽與丈夫剛離了婚。經西多妮介紹認識了卡琳,並一見鍾情,兩人不久開始同居。裴特拉給卡琳提供富裕的生活,並將自己的全部都付出給卡琳。最終意識到她並不愛卡琳,她只想佔有一個人而已。

  • 卡琳·蒂姆
    演員 漢娜·許古拉

    生活在澳大利亞的美國女子,經西多妮介紹認識了裴特拉,開始同居生活。由於卡琳並不願意被裴特拉左右,得知丈夫也到德國後,就立即離去了。在她得知裴特拉由於自己的離去很難過時,主動給予裴特拉安撫。

  • 西多妮
    演員 卡特麗娜·沙克

    裴特拉的好友,結婚後與丈夫過得非常幸福。在得知裴特拉與丈夫離婚並對男人不滿的事情後,西多妮便向裴特拉介紹她在澳大利亞所認識的美國女子卡琳·蒂姆。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來源 [1]  [3] 

柏蒂娜的苦淚獲獎記錄

時間
獎項
具體獎項
獲得者
提名/獲獎
1972年
第2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金熊獎
納·維爾納·法斯賓德《柏蒂娜的苦淚》
提名
1973年
第23屆德國電影獎
金質電影獎-最佳女主角
瑪吉特·卡斯滕森
獲獎 [4] 
金質電影獎-最佳女配角
伊娃·曼特斯
金質電影獎-最佳攝影
邁克爾·包豪斯

柏蒂娜的苦淚製作發行

出品公司
製作公司
1. Tango Film
2. Filmverlag der Autoren
發行公司
1. New Yorker Films
2. e-m-s the DVD-Company
3. Filmverlag der Autoren
4. Cinegate Ltd.
5. Homescreen
上映日期
國家
日期
西德
1972年6月25日
西德
1972年10月5日
美國
1973年10月12日
丹麥
1974年2月8日
瑞典
1974年4月29日
中國香港
2000年2月25日
西班牙
2003年8月1日
美國
2003年10月8日
捷克
2003年11月12日
波蘭
2005年7月24日
希臘
2014年11月7日 [5] 

柏蒂娜的苦淚影片評價

《柏蒂娜的苦淚》是部舞台感非常強烈的影片。故事在一個封閉的空間中展開,故事的結構方式是“幕”,大量的台詞,罕有背景音樂。這些元素,都讓電影看起來更像是一台舞台劇,而不是電影。
該片導演法斯賓德,不僅僅只流連於舞台劇的表現方式。複雜的場面調度,以及攝影方便的表現,足以見到導演和攝影的功力與匠心。柏蒂娜的公寓,或者説是卧室,成為影片唯一的場景,故事中最主要的道具莫屬牀了,其次還有打字機。六個女人,兜兜轉轉,相愛相殺的一切情感糾結都在這個房間中發生、發展、結束。所謂的舞台化,大約指的場景單一,道具簡單,寫意性強。對於電影而已,豐富的室外空間讓鏡頭獲得解放,寫實讓電影有別於其他視覺藝術。多元的電影視聽語言,必然加強人物內心的豐富性和情感張力。法斯賓德並沒違反電影的常規語言,只是將視聽語言表達的更為極致,個人風格化明顯。在巴爾豪斯的鏡頭中,金屬的牀架是畫面中的亮色,但並不搶鏡,讓整個處於單色中的卧室背景,有些亮色,增加畫面的層次感和空間感。
同樣,柏蒂娜和卡琳身穿那些裝飾感強的禮服,身上的點點金屬色,也是畫面中的亮點,但這些亮點,只是作為畫面層次的補充,並不扎眼。該片人物的服裝也選用垂感強的材料,刻意的避免了大麴線出現在畫面中,打破刻意營造的強硬、乏味、缺乏流動性的畫面質感。人物內心如此扭曲,她卻不得不搭在一層又一次的緊閉之中。
巴爾豪斯實現了法斯賓德需要將規訓對象的空間隔離起來,用封閉空間通過恰當的佈置和分配後,可以更加的瞭解、監督和駕馭。影片的攝影風格化明確,矯情、造作、浮誇、空洞的氣氛濃重 [3]  (《虹膜》2018年1月下(No.106)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