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柏源村

鎖定
柏源,又叫源柏。因近音變成“黃柏”。位於福建省屏南縣西南方,半(圳)嶺(頭)(於1976年開通)公路12公里800米至13公里600米處。(2004年夏至2005年在張地接邊田尾建水庫,公路改從東邊張地過,比原路長出800米)2004年11月20日開始鋪設水泥路。村沿溪兩岸均有民房。主村在公路東岸,分為:洋當厝、上墩、頂頭厝三個部分。坐東向西,水出丁。公元1980年後,在公路東邊新形的有:橋拖丘、(過溪)蔣厝裏、上當洋三個部分。全村280户,1686人,其中蘇姓988人(不包括婆、妻、媳)。但也有雜姓:陳、林、柯、魏、徐、楊、謝、李、鄭、嚴、吳、董、陸等。本村自然條件優越,土壤資源、生物資源、水資源、旅遊資源等十分豐富,水稻、水果、食用菌、林木是本村的主導產業·特別是柏源溪是屏南縣第三大水系,2003年屏南縣閩鋒實業有限公司開發柏源溪梯級電站,年發電量達600萬度。同時還在柏源村建立有臍橙種植基地,成為本村的主導產業。
中文名
柏源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福建省屏南縣西南方
人口數量
686人

柏源村祠堂簡介

蘇氏宗祠 蘇氏宗祠
(1)蘇氏宗祠,俗稱祠堂。坐落在上墩村尾第二排第二座。坐艮寅,水出丁,土木結構(北面的土牆於1998年改成磚牆)。共有下廊、正廳與後兩伍的單層平房。正廳六柱透裏,共四扇。門前有一方形坪,原用溪石鋪地(1996年冬改鋪水泥坪)從坪踏上一步,又一南北長方形坪。祠前共三個門:正門用條石門框,左、右兩小門用青磚拱成出入安全門。下廊左、右設酒樓,中央戲台(前台向東)。台前浮基亭(露天方形坪),三面溝井南北西三環抱於“亭”前,寬三尺許。從下廊左右兩邊上正廳經七步石階。從“浮基亭”上正廳經五步石階,全用長條石鋪成。正廳扛梁四產,廳尾北面有青磚拱安全門通後路弄。正廳的正中四柱用鼓形青梨石磉珠,每個磉珠有上下雙層“鼓釘”,四柱共計568粒。其中:左裏柱上70、下74,計144;左前柱上78、下63,計141;右裏前上75、下70,計145;右前柱上70、下68,計138粒。下廳廳頭神龕,安放歷代公婆牌(靈位牌,又稱神子牌)。後廳天井,天井後廚房及三間儲存室,供祭祀與元宵(上元)會餐之用。
(2)旗牌杆:旗杆在宗祠前路弄邊豎旗杆四柱,現存僅八字形青梨石旗杆夾八塊,刻有“同治壬戌(1862年)恩科中式恩貢蘇冠馨立”;“同治二(1863)年照錫大淵獻荔月吉日”;圍牆裏蘇萬水厝門前弄豎有“道光戊戌(1838)年九月吉日貢生蘇萬水立”;頂頭厝上弄豎旗杆四柱,現在存旗杆夾八兩柱,刻有:“道光戊戌梅月吉日貢生蘇瑞立”;兩柱刻有“道光已酉(1849)年鄉薦歲貢蘇標元立”。
石牌坊 石牌坊
(3)石牌坊:其一在村之東南方,洋當厝左前方。是十七世祖蘇萬椿髮妻林氏節孝坊。左邊刻有“道光十一(1831辛卯)年十二月十一禮部請奉。中間
“聖旨”。聖旨下而刻:“操凜冰霜”四字。右邊刻:“旌表故儒士蘇萬椿髮妻林氏孝節,男標桂立”;其二、在洋尾嶺翻過岔的“北壇公殿”左前方約30米處原去張地等大路後山旁。因左邊刻字倒塌看不出字,中間“聖旨”。聖旨下面:“女有士行”四字。右邊刻着:“旌表節孝儒士蘇萬户髮妻林氏立,男庠生冠馨、監生冠瀛建”。
(4)土主公殿。位於村之東南方山邊,“金雞孵蛋型”山。傳説:“因擴建(向後加深)時,向後開挖地基時,挖出橢圓型大石蛋18個,最小重30多斤。現村內尚存有幾顆。小石蛋,型似鵝蛋的為數較多”。於清道光拾伍(1835乙未)年秋八月初九日午時重修;1997年再修。從門前平路上11步嶺階才達到殿門前坪,再上三步進門,入殿。正中通道,兩邊天井,靠牆兩邊走廊。共有:下廊、正廳、後兩伍、後廳,左邊牆外廚房等五個部份。下廊上三步達正廳,後兩伍兩邊靠牆各設一個“錢爐”(燒化兩邊其他神像:有陳、林、李三位大奶(夫人),虎、馬二將軍,師傅公,齊天大聖王等等(陳、林、李三尊神像,兩尊是木刻,一尊是泥溯。木刻兩尊於1999年春被小偷盜走下落不明))。

柏源村傳統文化

(1)元宵節:每年正月十五的元宵(上元)節,從早晨就熱鬧非常。福首與兒童們趕到佛殿觀看“法官”(道士)判起馬,恭迎土主公(香亭)、虎、馬二將軍、夫人奶。將諸神像找迎到上墩,繞後弄,經橫弄、溪乾路一週後進入祠堂。當神像到祠堂門口時,眾人異口同聲地大聲吶喊,將神像跑步急進正廳桌上放穩。意思是:“土主公進祠堂驅逐邪魔,保佑村民”。日間排供禮請諸神,道士“做福”。傍晚吃罷上元夜晚飯。“法官”判起馬後,將諸神像送還佛殿。送神時又有一翻熱鬧,神像由祠堂弄經後弄轉橫弄,從溪乾路(從1990年代起,新建有後門洋厝及道路,與過溪公路邊厝後),再轉下橋頭公路到佛殿。當神像到誰家門前,家家户户點香、鳴炮(放爆竹)。是年,有誰家店鋪生意興隆,或是新開張店家,到他門前,送神的人們把爆竹在其門前不斷地鳴放,店家也放。這樣你一個,他一個,號稱“賽炮”。看“火炮”的存量是誰多。有時持續午夜十一、二點鐘。待決賽後,才把神像送歸土主公殿,進殿時也是大喊一聲急進,這叫“佔殿”。上元分上、中、下三境。上境四桌;中境八桌;下境四桌會餐。上境福首將一尊大奶恭奉自己廳頭,中、下境把神像恭迎在祠堂。
(2)七月十三:每年農曆七月十三是土主公“蘇公明王生日”。也是柏源村特有的傳統節日,每家每户都都呼朋引伴活邀請親戚來看戲,這一天柏源村的人流量都會比平常多出好幾倍。戲演幾天不等,起碼是十二至十四的三日神戲。戲資是用批田錢,或按人口出“丁錢”。批田錢是每年秋冬養鴨羣人出錢承批田的租金。除三日外,再多演,就是喜戲,誰遇有喜事者,就喜捐,也有樂捐。捐獻多,就多演戲,所以不等。演戲時也請土主公“觀看”,戲班來時,演員化妝成“八仙”到佛殿打八仙后道士判起碼,供迎到祠堂,戲去送神歸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