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柏林自由大學

鎖定
柏林自由大學(德文:Freie Universität Berlin)創建於1948年,前身為柏林大學,主校址位於柏林達勒姆區(Dahlem),是德國首都規模最大的研究型綜合性大學,歐洲大陸頂級高校之一,德國精英大學德國U15大學聯盟同一個歐洲大學聯盟歐洲首都大學聯盟歐洲大學協會成員。
冷戰期間,位於菩提樹下大街的原柏林大學劃歸東柏林,受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管治。為了追求學術自由,原柏林大學的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絕大師生出走,在美英法等西方陣營的支持下在西柏林成立了"自由的柏林大學",即今柏林自由大學,到了五十年代以其人文社科研究蜚聲歐美,成為西德學術重鎮。
“真理、公平、自由”是1948年柏林自由大學建校時的校訓。在其相對較短的建校史中,誕生了7位諾貝爾獎得主,18位萊布尼茨獎得主,15位德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張首晟也畢業於此校。
中文名
柏林自由大學
外文名
Freie Universität Berlin(德文)
Free University of Berlin(英文)
簡    稱
FU Berlin
創辦時間
1948年
創辦人
邁內克
辦學性質
公立大學
學校類別
綜合類研究型大學
學校特色
德國精英大學
德國U15大學聯盟成員
柏林大學聯盟成員
同一個歐洲大學聯盟成員
歐洲首都大學聯盟成員 展開
現任領導
Günter M. Ziegler(校長,2018年5月2日起)
專職院士數
德國科學院院士15位
國家重點學科
英語語言文學/北美研究
教育科學
心理學
經濟學
地理學 展開
國家重點學科
英語語言文學/北美研究
教育科學
心理學
經濟學
地理學
人類醫學
數學
生物學
化學
物理學 收起
校    訓
Veritas, Iustitia, Libertas(真實,公平,自由)
校慶日
12月4日
院    訓
真理、公平、自由
地    址
德國柏林
主要獎項
諾貝爾獎萊布尼茨獎洪堡研究獎、馬克斯·普朗克-洪堡研究獎、索菲婭·柯瓦列夫斯卡婭獎
學生人數
23,592(2024年) [1] 
教職員數
1,415(2024年) [1] 

柏林自由大學辦學歷史

柏林自由大學 柏林自由大學
柏林大學德國曆史名校。冷戰期間,位於柏林菩提樹下大街(Unter den Linden)的原柏林大學劃歸東柏林,受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管治。為了追求學術自由,原柏林大學的部分師生出走,在美英等西方陣營的支持下在西柏林成立了自由的柏林大學,即柏林自由大學,成為西德學術重鎮。
1810年柏林大學創校,校區原址位於菩提樹下大街。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為止,柏林原本只有一個“柏林大學”(拉丁文校名:Alma mater berolinensis)。冷戰期間,柏林大學被劃入東柏林境內,部分師生從原校出走,並在以美國、英國及法國為首西方陣營的支持下,1948年於西柏林成立了「自由的柏林大學」(即今柏林自由大學),成為西德學術重鎮。“真實、公平、自由”是柏林自由大學建校以來的校訓。柏林大學分裂之後,位於東柏林的原址校區則於1949年改名為現今的柏林洪堡大學,以紀念大學創辦人、德國著名教育改革家威廉·馮·洪堡兄弟。這兩所“柏林大學”如今是各自獨立的大學。兩所“柏林大學”的醫學院於2003年合併成柏林夏裏特醫學院(Charité - Universitätsmedizin Berlin)。
柏林自由大學 柏林自由大學
2006年1月,德國研究協會(DFG)和科學委員會在波恩公佈德國精英大學候選名單中,柏林自由大學位列其中。2007年10月19日,德國第二輪“精英大學”評選最終揭曉,柏林自由大學正式成為德國九所精英大學之一。
2018年10月10日,柏林自由大學、柏林洪堡大學、柏林工業大學和柏林夏裏特醫學院組成了柏林大學聯盟,並於2019年7月19日在“精英計劃”評選中成為德國第一個“精英聯盟”。
在精英選拔中脱穎而出
柏林自由大學 柏林自由大學
柏林自由大學是德國精英大學之一,在德國政府“精英計劃”評選中通過三個資助標準的考核,並使學校的精英未來規劃獲得國家資助。至此,自由大學得以將自己在高校競技中定位為“擁有國際化網絡的研究型大學”。大學的未來規劃包括三個戰略中心:精英羣體發展,國際交流和研究生項目。在三個“重點領域”——地區研究,人文科學生命科學方向,相關科研項目的發展和評估正在準備之中。大學辦公室在國外的設立成為了國際交流合作的切入點,分別在布魯塞爾、聖保羅、聖彼得堡、紐約、北京和莫斯科。受益於精英選拔結果,大學還有更多的研究生項目和跨專業的關聯研究項目獲得了資助,也就是所謂的精英羣體。
語言學圖書館位於人文和社會科學教學樓羣中央。圖書館由頂級的建築設計師Lord Norman Foster設計建造,自2005年正式投入使用以來一直廣受關注並好評如潮。
為學術自由而建
美國前總統約翰 肯尼迪於1963年到訪自由大 美國前總統約翰 肯尼迪於1963年到訪自由大
柏林自由大學由一批學生、學者在美國同盟和一些柏林政治家的支持下於1948年12月4日創立。二戰後,東德蘇區的學術自由由於政治原因受到限制,這成為了這一事件的催化劑。自由大學的教授和大學生們希望能夠擺脱政治的影響,自由地進行學習和科研活動。
自由大學部分中心教學樓的建立得益於美國的捐助,這其中包括大學附屬Benjamin Franklin醫院綜合樓 、Henry-Ford大樓中心教學樓。由於這些歷史原因,自由大學在校徽中仍保留着真實、公正、自由的歷史校訓。為了表彰所有為維護自由而做出的貢獻和努力,大學頒發榮譽“自由獎”。
始於國際化
自由大學的成功創立與國際各方的支持是分不開的,國際化的衝擊也一直深深影響着科學研究的進程。為了保持學術性 和思考力,自由大學積極維護着自己與德國、歐洲乃至全世界的組織機構和重要人士的溝通和交流。這一成功戰略成績斐然:自由大學有着與世界範圍內的160多個科研機構的友好合作關係,其中也包括中國高校和科研機構(含香港)。對於國際學者,自由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德國研究機構;與慕尼黑大學一樣,自由大學是最受洪堡獎的學者們歡迎的大學。在160多個專業方向註冊在讀學生約28500人,博士生約為4300人。
追求卓越、高效進取
柏林自由大學自1990年德國統一以來,特別是在2000以後,重新規劃了未來發展的藍圖。對畢業人數(包括博 士畢業人數)和學術成果的統計結果顯示,大學的整體研究水平有了顯著提高。取得這一成績的前提是基礎改革,包括在行政體系中引入現代管理模式,進行院系重組和更有效地利用資源等。在企業管理原則方面,自由大學曾獲得經濟預測機構Prognos AG的好評。雖然部分院系師資被充實到柏林洪堡大學,但是2003年以來,大學陸續捆綁和整合了跨學科研究重點課題的科學生產力,形成科研集羣。2007年對於自由大學意義重大:大學在德國聯邦政府的“精英計劃”評選中勝出,並由政府為其未來發展戰略提供資助。
學科多樣化
柏林自由大學的達勒姆人文中心(Dahlem Humanities Center)在人文科學領域的研究寬度是德國獨一無二的。其區域研究涵蓋了北美拉丁美洲東歐中東東亞等地區以及歐洲各個國家。而Otto- Suhr學院——歐洲著名政治科研機構之一——將政治管理研究作為重要課題之一。
在自然科學領域,生命科學和地球科學被列為學科重點,如物理、數學以及德國最大的藥學培訓基地。自由大學和洪堡大學共同創辦的柏林夏裏特醫學院是歐洲最大的醫學院。

柏林自由大學學術研究

柏林自由大學科研成果

學校自然科學研究重點在於跨數學、物理和信息科學的生物和地理學研究。研究領域從日常文化到酵素的微生物分析和量子理論。女性研究一直是該校的傳統強項。
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學領域的研究面向國際,進行跨學科合作。著名物理學家邁特納奧托·哈恩和弗裏茨·斯特拉斯曼曾在位於柏林自由大學校園的奧托·哈恩樓裏進行試驗研究工作,他們一起發現了鏷元素,提出用反衝法分離放射性物質的構想。1935~1938年在研究鈾經中子轟擊後產生的放射性物質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最終導致核裂變現象的發現。

柏林自由大學科研平台

學校還成立了多個有關世界衝突的區域性研究所,如北美肯尼迪研究所、拉美研究所、東歐研究所以及東亞和歐洲國別中心研究所。
柏林自由大學的研究人員定期向公眾開放其研究機構、實驗室以及圖書館,比如在“科學長夜”或“開放日”活動中。 學校合作中心 而經常面向中小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其中包括“兒童大學”項目和被稱為“NatLab”和“PhysLab”等在專業實驗室進行的暑期學校項目。此外,大學還經常面向公眾舉行主題豐富多樣的講座。政治家、外國嘉賓、各國大使和經濟領域的代表經常出現自由大學的各項活動當中。

柏林自由大學學術資源

柏林自由大學的圖書館儲藏的圖書資料涵蓋所有學科領域,特別是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該圖書館成立於1948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它成功收集了19世紀和20世紀最重要的印刷品,還專門成立了一個小的場館用於收集孤本和善本書籍約有4,000件藏書。該圖書館的收藏品以各學科的印刷品、出版物和參考文獻為主,也包括一些電子資源,其中約有50,000件是西里西亞工業和社會民主黨人士Max Stein捐贈的。截至1952年,該圖書館作為西柏林唯一的綜合圖書館收藏了Berliner Verleger出版社出版的每本書的副本。從1965年到1994年,該圖書館收集了許多通常在其他圖書館看不到的圖書資料,比如:Berliner Handpresse出版社的珍版書,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初一些政治文件或著作以及有關德國學生運動的資料。語言學圖書館為自由大學師生提供了最好的工作學習環境。圖書館被劃分為12個分區,共擁有75萬冊書籍,並採用了最新的配套技術。
柏林自由大學的圖書館總館藏量超過800萬件,其中600多萬冊分佈在42個院系圖書館,200多萬冊藏於大學圖書館,這是一個公共圖書館,圖書和期刊均可出借,大約有30萬冊藏書以開架的形式陳列。2007年的藏書統計數據請點擊這裏。各院系專業圖書館請點擊這裏。圖書館還擁有數字圖書館數字資源中心。

柏林自由大學辦學條件

柏林自由大學學院設置

學院設置一覽
生物、化學和醫藥學院
(Department of Biology, Chemistry, and Pharmacy)
物理學院
(Department of Physics)
教育學與心理學學院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Psychology)
政治學與社會科學學院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s)
地球科學學院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法學院
(Department of Law)
歷史文化學院
(Department of History and Cultural Studies)
獸醫學院
(Department of Veterinary Medicine)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經濟學學院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s)
哲學與人文學院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and Humanities)
柏林夏裏特醫學院:柏林自由大學與柏林洪堡大學合作學院
(Charité - Berlin School of Medicine)

柏林自由大學課程設置

醫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學、猶太研究學、戲劇學,媒體研究等
柏林自由大學的教學和研究領域十分廣泛,其中醫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系是柏大最大的院系。柏林自由大學還擁有人文和社會科學領域眾多的“小專業”,比如猶太研究學、戲劇學,媒體研究和奧托·蘇爾政治學研究所等部備受歡迎。
Freie Universtät Berlin(李星良教授)
Freie Universtät Berlin(李星良教授)(2張)
學校還成立了多個有關世界衝突的區域性研究所,如北美肯尼迪研究所、拉美研究所、東歐研究所以及東亞和歐洲國別中心研究所。區域研究國際關係的雄厚實力使得其政治和國際研究學科蜚聲國際,據2015年最新版QS學科排行,自由大學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並列世界第19位,全德第1,歐洲大陸第2(巴黎政治學院歐陸第1)。社會學30位,歐洲大陸第2。 [8-9] 
自然科學研究重點在於跨數學物理信息科學生物地理學研究。研究領域從日常文化到酵素的微生物分析和量子理論。女性研究一直是該校的傳統強項。
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學領域的研究面向國際,進行跨學科合作。著名物理學家邁特納奧托·哈恩和弗裏茨·斯特拉斯曼曾在位於柏林自由大學校園的奧托·哈恩樓裏進行試驗研究工作,他們一起發現了鏷元素,提出用反衝法分離放射性物質的構想。1935~1938年在研究鈾經中子轟擊後產生的放射性物質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最終導致核裂變現象的發現。

柏林自由大學教學特色

作為一所綜合性大學,柏林自由大學的15學院和中心研究所提供涵蓋各領域的160多個專業。學生信息中心每年處理超過16萬次諮詢,幫助學生解答從入學到日常學習等各方面的問題。交換生項目從建校開始就扮演了重要角色:第一批交換生於1949年被派往美國斯坦福大學。不久前自由大學加入了歐洲Tempus和Erasmus交換項目,與50多所高校簽訂了直接交換協議。年輕科學家可以通過參加達雷姆研究院的科研項目而獲得資助。自由大學培養了大批人才,許多知名人士曾在這裏學習和研究。
本科階段的就業預備課程和學校就業服務機構為學生畢業後擇業提供諮詢和支持。此外,大學還資助在讀學生、畢業生和科學家們自主創業。分別設在四個地點的創業中心為新成立的公司提供辦公室、建議以及支持行動。很多企業都是在自由大學這樣的環境下走向成功的——無論是在計算機技術方向,第三產業方向,還是在自然科學領域。自由大學作為僱主也獲得了充分好評:採取環保措施以及由於關注員工機會平等而兩次獲得了平等獎(Total E-Quality Award“)。自由大學是柏林第一所被評為“家庭友好大學”的高校,大學設立的家庭事務辦公室專門負責為僱員和學生提供平衡家庭責任和職業生涯的諮詢支持工作。
柏林自由大學很多優秀科研項目獲得政府特殊資助,教學和研究領域十分廣泛,其中大部分研究生課程面向年輕的科研人員,為他們提供相應的研究型教學;大學也同樣關注國際博士研究生的培養,在自然科學(如化學,生物學,物理學,藥劑學等)學科中專門設置了英語授課形式。但對於希望在人文和社會科學領域學習的學生來説,熟練掌握德語卻是入學的必要條件之一。

柏林自由大學社會評價

  • 綜合排名
2024QS世界大學排名第98位 [7] 
2023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第91位 [2]  ,2023QS世界大學排名第118位 [1]  ,2023 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第87位 [3] 
2022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第83位 [2]  ,2022QS世界大學排名第127位 [1] 
2021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第118位 [2]  ,2021QS世界大學排名第130位 [5]  ,2021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第111位 [3] 
2020CWUR世界大學排名第59位 [4] 
2020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第117位 [2]  ,2020QS世界大學排名第130位 [1]  ,2020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第122位 [3] 
  • 學科排名
  • 學校聲譽
洪堡基金會報道,柏林自由大學、慕尼黑大學及海德堡大學是對外國學者最富吸引力的三所德國大學。

柏林自由大學合作交流

柏林自由大學對華合作

柏林自由大學自建校之初就建立了密切的國際聯繫。這種國際往來在柏林牆倒塌之前的較封閉的日子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如今這一傳統仍然在繼續。每年約有200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教授到此講學。同時,柏林自由大學還與北京大學等近150所世界各地的大學簽訂了協議,進行教師和學生的互換交流。為推廣中國文化與語言,柏林自由大學還開辦了德國第一所孔子學院,並將於2006年考試招生。校長迪特·藍森先生表示,他希望通過建設孔子學院,使柏林自由大學成為德國研究東亞問題的中心,希望教育德國的青年一代,與中國各階層人士進行廣泛的交流,促進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瞭解。

柏林自由大學合作院校

北京大學(1981)、南京大學(1999)、復旦大學(2001)、中山大學(2004)、香港中文大學(2005)、蘭州大學(2005)、上海交通大學(2008)、南京農業大學(2008)、同濟大學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暨南大學、國家留學基金委、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中心、上海社會科學院

柏林自由大學文化傳統

柏林自由大學為學術自由而建,“真實、公平、自由”成為影響大學歷史的座右銘

柏林自由大學學校環境

柏林德國首都,德國的最大城市。現有居民約340萬。位於中歐平原施普雷河注入哈弗爾河口處。柏林是德國第一大城市,有750年曆史,2000年成為德國的新首都。柏林的建築多姿多彩,蔚為壯觀。人們徜徉街頭,隨處可見到一座座古老的大教堂、各式各樣的博物館和巍然挺立的連雲高樓。既有巴洛克風格的燦爛絢麗的弗里德里希廣場,也有新古典主義風格的申克爾劇院,既有富麗堂皇的宮殿,也有蜚聲世界的現代建築流派作品。這些美不勝收而又經歷了歷史滄桑的各具特色的建築,使人強烈感受着柏林的古典與現代、浪漫與嚴謹的氛圍。柏林是座文化名城,全年幾乎都有文化節,常常瞬眼間,街道就變成了舞台,行人變成了觀眾。
柏林是世界重要的文化學術交流場所之一,有柏林愛樂樂團、柏林電影節、還有音樂劇目“巴黎聖母”和眾多國際著名的展覽和博物館。
柏林位於德國東北部,四面被勃蘭登堡州環繞。施普雷河和哈韋爾河流經該市。柏林扼東西歐交通要衝,北部距離波羅的海、南部距離捷克均不到200公里。柏林位於歐洲的心臟,是東西方的交匯點。城市面積883平方公里,其中公園、森林、湖泊和河流約佔城市總面積的四分之一,整個城市在森林和草地的環抱之中,宛若一個綠色大島。
在柏林自由大學進修的學者和學生非常受益於柏林豐富的研究機構、博物館和圖書館。柏林作為德國首都,不但是一個多元化的科學和文化名城,還在東、西歐之間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樑。在這裏每年都舉辦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和休閒活動

柏林自由大學傑出校友

國內外眾多傑出人士曾獲得自由大學頒發的名譽博士證書:聯合國前秘書長科菲安南,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Orhan Pamuk和Günter Grass,以及文學批評家Marcel Reich-Ranicki和作家Salman Rushdie。
  • Friedhelm von Blanckenburg,地球科學系,地球化學系和GFZ(德國地球科學研究中心)
  • Gabriele Brandstetter,戲劇研究所哲學與人文系
  • Leo Brunnberg,獸醫學,臨牀和綜合診所
  • Regine Hengge,生物/微生物研究所,生物,化學,藥學
  • Irmela Hijiya-Kirschnereit,日本研究所歷史文化研究所
  • Joachim Küpper,哲學系和人文,彼得·斯宗迪學院為一般和比較文學
  • Jörn Manz, 生物學系,化學,藥劑學,化學研究所
  • Holger Martens,獸醫生理學研究所獸醫學系
  • Randolf Menzel,生物研究所生物學,化學,藥學
  • Angelika Neuwirth,猶太教和阿拉伯學研討會
  • Johanna Plendl,獸醫解剖學研究所獸醫學系
  • Brigitta Schütt,地理科學學院地球科學系
  • Günter Schultz,柏林慈善大學,本傑明·富蘭克林大學醫院(UKBF)
  • Klement Tockner,生物學研究所化學,藥劑學系
  • Günter M. Ziegler, 數學研究所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系
諾貝爾獎獲得者
  • Ernst Ruska, (教授,物理學獎 1986);
  • Reinhard Selten, (教授,經濟學獎 1994);
  • 大江健三郎, (客座教授,文學獎 1994)
  • Gerhard Ertl,(教授,化學獎 2007);
  • Ulrich Cubasch,(教授,參與政府間氣候變化專業委員會的氣候評估報告,和平獎 2007)
  • Herta Müller, (教授,文學獎 2009)
  • Emmanuelle Charpentier,(馬普分子遺傳所所長,化學獎,2020)
萊布尼茨研究獎 (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Preis)獲得者
  • Wofram Saenger,生物化學(1988); Volker Erdmann, 生物化學 (1988);
  • Randolf Menzel, 神經生物學 (1991); Irmela Hijiya-Kirschnereit, 日語研究 (1992);
  • Jürgen Kocka, 歷史學 (1992); Johann Mulzer, 有機化學 (1994);
  • Peter Schaeffer, 猶太研究 (1994); Emo Welzl, 計算機科學 (1995);
  • Onno Oncken, 地質學 (1998); Regine Hengge-Aronis, 微觀生物學 (1998);
  • Günther Ziegler.數學 (2001)Joachim Küpper, 羅馬語言文學 (2001);
  • Rupert Klein, 數學 (2003);Hélène Esnault, Mathematik (2003),數學
  • Gerhard Huisken (2003, 數學和計算機科學學院名譽教授/馬克斯-普朗克引力物理研究所);
  • Gabriele Brandstetter, 戲劇研究 (2004); Gyburg Radke, 傳統語言學 (2006)
  • Beatrice Gründler,阿拉伯研究 (2017)
政治界
  • Hans Eichel(1999—2005,德國聯邦財政部部長)
  • Otto Georg Schily(1998-2005,德國聯邦內政部部長)
  • Klaus Wowereit (1995年-2011,柏林市長)
  • Roman Herzog(1994—1999,德國聯邦總統)
  • Walter Momper(1989—1990,德國聯邦參議院議長,1990—1991,柏林市長)

柏林自由大學申請條件

一、申請條件:
1. 重點大學(國家211工程院校)四年制本科或五年制本科,至少修滿一個學期;
2. 國家承認的普通大學四年制本科或五年制本科,至少修滿三個學期。
3. 完成一年的預科課程並通過預科的結業考試即“大學入學資格鑑定考試”
二、個人需要提交的材料:
1、 小學畢業證書,初中畢業證書,高中畢業證書,高中三年各學期成績單,高考成績單;
2、大學在校證明,大學畢業證書(學位證書);大學各學期成績單;
3、德語學時證明;
(以上1-3項均需提交中英文[或德文]公證件四套)
4、中英/德文個人簡歷四份;
5、身份證150%的複印件2份;
6、護照複印件或身份證100%的複印件1張;
7、護照照片12張.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