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柏林猶太人博物館

鎖定
柏林猶太人博物館位於德國首都柏林第五大道和92街交界處,現在已經成為柏林的代表性建築物。該博物館設計時代背景為二戰之後,德國從未停止對歷史的反省,德國對歷史的態度,使德國人、法國人甚至整個歐洲的人民都感到輕鬆和安全。為了表示"勿忘歷史"的決心,德國還為猶太人修建了一座大屠殺紀念館。2005年12月15日,柏林猶太人紀念館最終落成。 [1] 
中文名
柏林猶太人博物館
類    別
歷史類
開放時間
2005年12月15日
地    點
德國首都柏林第五大道和92街交界處

柏林猶太人博物館建築佈局

柏林猶太人博物館 柏林猶太人博物館 [2]
丹尼爾·裏伯斯金(D.Libeskind)設計的“柏林博物館(猶太人博物館)”建築,稱得上是濃縮着生命痛苦和煩惱的稀世作品:反覆連續的鋭角曲折、幅寬被強制壓縮的長方體建築,像具有生命一樣滿腹痛苦表情、藴藏着不滿和反抗的危機。
反覆連續的鋭角曲折、幅寬被強制壓縮的長方體建築,像具有生命一樣滿腹痛苦表情、藴藏着不滿和反抗的危機,令人深感不快。丹尼爾·裏伯斯金設計的“柏林博物館(猶太人博物館)”的整個建築,可以稱得上是濃縮着生命痛苦和煩惱的稀世作品。
丹尼爾·裏伯斯金(D.Libeskind)稱該博物館為“線狀的狹窄空間”。理由是在這座建築中潛伏着與思想、組織關係有關的二條脈絡。其一是充滿無數的破碎斷片的直線脈絡,其二是無限連續的曲折脈絡。這二條脈絡雖然都有所限定,卻又通過相互間的溝通,而在建築和形式上無限地伸展下去。
依據相互離散、遊離的處理手法,形成了貫穿這座博物館整體的不連續的空間。這二條脈絡是“猶太人博物館”的特徵,同時又是裏伯斯金所特有的“二元對立二律背反”的觀點。
柏林的痕跡,不僅僅是物理的,據説其中還有説不清因果關係的根源,或者是既往性夾雜在裏面。從德國人和猶太人的外在關係來觀察,他下了這樣的結論。他執着地追求曾對猶太人的傳統和日爾曼文化做出貢獻的作家、音樂家和藝術家們的生活蹤跡,並將其模式化。

柏林猶太人博物館館藏文物

柏林猶太人博物館 柏林猶太人博物館 [3]
柏林猶太人博物館是歐洲最大的猶太人歷史博物館,其目的是要記錄與展示猶太人在德國前後共約兩千年的歷史,包括德國納粹迫害和屠殺猶太人的歷史,而後者是展覽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例如包括對於大屠殺(Holocaust)的追念,其展品以歷史文物與生活記錄為主,多達3900件,其中1600多件是原件。博物館多邊、曲折的鋸齒造型像是建築形式的匕首,為人們打開了時光隧道,全面展示了德國猶太人兩千年的生活歷程,他們對德國藝術、政治、科學和商業作出的卓越貢獻,及在20世紀經歷的那段悲慘歷史。 [1] 

柏林猶太人博物館歷史意義

其一是內容。該博物館共有4個隱喻情結。
其二是根據作曲家阿諾德。施昂拜格未完成的歌劇“摩西和阿龍”的腳本而構成的。在此處,表現了由於歌的存在,而歌詞不清,相反,歌不存在,而能幫助對歌詞的理解的不合情理性。
其三,在大屠殺年代被驅逐出柏林,在里加和烏其的強制收容所中死亡人的名字和死亡地名。第四,是以瓦特。本傑明的“一側通行路”形成的。沿着曲折型建築,引入了60個連續的斷面。如此一覽“猶太人博物館”的話,正如街談巷議所説,裏伯斯金充滿晦澀的形而上學的超俗的思考,對我們一般人來説是難以接近的。
其四,存在與不存在的概念,他從自身的體驗,給予了非常明確的解釋。
雙重自相矛盾的邏輯,是符合“猶太人博物館”所體現的觀點。一種藝術,由於作為其核心的主體的喪失,例如像沒有情節的文學,沒有旋律的音樂那樣的沒有展示品的博物館,其不存在性、非在的存在性的緣由,好像已是新型文化形式的一種傾向。
充滿被驅逐、遭受屠殺的(成為不存在)猶太人的悲痛與苦惱的“猶太人博物館”,僅僅超越了設計的特異性和觀念的前衞性,將作為一個民族的悲慘命運的歷史封印。同是一個猶太系的音樂家古斯塔瓦·馬勒,所內含的如在第九交響曲所奏出的旋律那樣深沉暗淡的精神才是傑出的。
牆面上的折線線條不僅是採光作用,立面效果作用,而且更是設計者與整個建築的一種呼應,為了表現納粹德國屠殺猶太人後給猶太民族造成的那種恐怖印象,猶如在光亮建築外表面上那幾道摺痕一樣然人感覺難受,就好比心靈上的疤痕。

柏林猶太人博物館設計人簡介

建築師:丹尼爾·列別斯基(D.Libeskind) 建築師:丹尼爾·列別斯基(D.Libeskind)
丹尼爾·列別斯基(D.Libeskind):故鄉波蘭,從6歲起學彈鋼琴,後來移居以色列,成為精通鋼琴的音樂名人。曾經贏得美國-以色列文化基金會舉辦的著名的音樂競賽(同賽的有伊薩克。帕爾曼、P。祖克爾曼、巴倫伯伊姆)。後來其音樂天才移向了建築設計。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