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柏林分離派

鎖定
柏林分離派(Berlin Sezession)是19世紀末由德國柏林官方藝術組織中分離出來的美術家聯盟。一批青年藝術家在法國藝術改革浪潮的鼓勵下,重新拾起反主流的旗幟,堅決抵制古典主義學院派,反對德國政府狹隘專斷的民族文化政策,推崇現實主義和印象派繪畫,提倡藝術探索自由精神,形成這一時期特有的藝術現象—分離派運動。 [1] 
德國最早的分離派組織誕生於慕尼黑,1892年由威廉·特呂布納威廉·烏德、弗朗茨·馮·施圖克等人發起。同一時期,柏林美術學院舉辦了挪威畫家愛德華·蒙克畫展,以柏林美術學院馬克思·利貝曼為首的一批年輕畫家創辦起十一人社。1898年,十一人社與1893年創立的自由藝術家聯盟中的主要成員共同組建“柏林分離派” [2] 
中文名
柏林分離派
外文名
Berlin Sezession
組織者
馬克思·利貝曼
組織地
德國柏林
組織時間
19世紀末

柏林分離派概念簡介

19世紀末,一批德國青年藝術家對保守的學院派極為不滿,強烈抗議政府所採取的狹隘專斷的民族文化政策,他們紛紛退出官方正式的藝術家組織,這一行為被稱為分離派運動。最早的分離派運動出現在慕尼黑,1898年,柏林美術學院以利貝曼為首的十一人社也與1893年成立的自由藝術家聯盟中的主要成員共同組成柏林分離派。他們極力推崇法國現實主義和印象主義繪畫,以新的藝術目標與學院派及官方藝術相抗衡。其創作活動一直延續到1914年,成為當時德國影響最大的分離派組織,也推動了其他地區分離派組織的形成。 [3] 

柏林分離派歷史背景

19世紀末,受法國美術思潮的影響,一批富有改革精神的青年畫家要求脱離學院派因襲守舊的清規戒律,探討新的藝術風格。他們勇敢地退出了官方支持的藝術家聯盟,自由結社、自辦展覽,形成了“分離派”及其運動。分離派運動是德國的美術革新運動,與印象主義和象徵主義有密切聯繫,是德國20世紀初現代主義運動的先驅,對錶現主義有直接的影響。 [2] 

柏林分離派發展沿革

1892年,慕尼黑地區的藝術家特呂布納、烏德和施圖克等人率先成立了一個小規模的獨立藝術家團體,這是慕尼黑分離派的前身。法國的藝術運動很大程度地影響到了這些畫家的思維方式,這種與時尚潮流相契合的行動受到了許多同行業者的讚賞,該團體的影響力在德國不斷擴大。
慕尼黑分離派的成功興起間接幫助了柏林分離派的建立,後者具備更大影響力和歷史意義。
19世紀末,作為分離派運動在德國最大的一個代表性團體,柏林分離派成立,其正式成立的時間是1898年。他們的活動一直延續到1914年,運動過程跨越了一戰前完整的西歐美術改革時期。
在1910年,柏林分離派中有一批成員脱離了團體形成了新分離派,其中一部分畫家後來經過風格演變逐漸投向表現主義。隨着藝術改革進入後期,第一批新生的藝術流派逐漸被第二批誕生的衍生流派所替代。1914年,柏林分離派剩餘的成員有近一半的人員退出,形成了又一個名為“自由分離派”的團體。至此,柏林分離派名存實亡。
柏林分離派主要畫家為利貝曼、施圖克、史雷佛格特以及路易斯柯林特。

柏林分離派代表人物

柏林分離派弗朗茨·馮·施圖克

代表作品:《斯芬克斯之吻》、《The sin》、《Wounded Amazon》
施圖克是德國分離派運動的代表,他崇拜瑞士畫家阿諾德·勃克林,深受其影響,他的作品具有明顯的象徵主義特色和主題性寓意。
以莎樂美和斯芬克斯為題材的一系列作品是他的代表作,通過畫面中各式女性人體,表現“性”和“美色”的““惡之華”。施圖克的才能在雕刻、建築和版畫領域也有頗有成就。

柏林分離派馬克思·利貝曼

《慕尼黑的啤酒花園》,利貝曼 《慕尼黑的啤酒花園》,利貝曼
代表作:《牽山羊的婦女》、《慕尼黑的啤酒花園》。
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重要畫家。曾在巴黎生活6年,結識了約翰·埃弗裏特·米萊斯柯羅並深受影響,90年代之前是重要的批判現實主義畫家。
利貝曼自1884年定居柏林之後,大多描繪孤兒院和養老院及社會底層勞動者們的形象。1933年德國法西斯政變以前他擔任柏林美術學院院長。利貝曼的作品善於描繪對大自然及社會的直接印象,不強調對象形體的輪廓線,在表現手法上融入了印象派的藝術方法,同時還注意突出描繪對象的一些細節。90年代開始明顯吸收印象派技法,並轉向單純地表現外光與運動感,組織十一人社,成為反學院派的領袖。1899年,利貝曼被推選為柏林分離派的主席。

柏林分離派畫派評價

柏林分離派曾對德國其他地區產生過巨大的影響。繼柏林分離派之後,德累斯頓分離派、巴登分離派、達姆斯塔特分離派紛紛宣告成立,加速了德國美術發展的進程。柏林分離派極力推崇法國現實主義和印象主義繪畫,以新的藝術目標與學院派和官方藝術相抗衡。各派的成立,標誌着德國藝術進入了繁榮發展的新階段。 [2] 
參考資料
  • 1.    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美術編輯委員會.中國大百科全書 美術1.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0.12
  • 2.    肖鋒.當代運動與藝術潮流 世界美術流派史卷: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5
  • 3.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2-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