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柄蓋蕨(原變種)

鎖定
柄蓋蕨(原變種)是產於雲南西北部(貢山)、西藏(拉薩、波密)的品種,植株高0.8-2米。
中文名
柄蓋蕨(原變種)
植株高
0.8-2米
1.5-2釐米
基部寬
2.5-5毫米

柄蓋蕨(原變種)形態特徵

根狀莖直立,短粗,木質,先端密被鱗片;鱗片卵狀披針形,長1.5-2釐米,基部寬2.5-5毫米,邊緣有棍棒狀短毛,厚膜質,棕色或紅棕色而有光澤。葉簇生;柄長25-65釐米,基部粗5-10毫米,棕禾稈色,被與根狀莖上同樣的鱗片,鱗片極稠密並較大,向上為深禾稈色,有光澤,連同葉軸密被褐色的長鑽狀鱗片,向上的鱗片較疏並逐漸變小,脱落後常留下近圓形或長形隆起的褐色鱗痕,上面有縱溝;葉片長卵形,長70-130釐米,基部寬32-70釐米,先端漸尖,三回羽狀至四回羽裂;羽片15-20對,對生,向上的漸變為互生,斜展,彼此接近,有短柄(長約1釐米),下部2-3對羽片同大,相距7-8釐米,橢圓形或橢圓披針形,略成鐮刀狀,長23-28釐米,中部寬8-10釐米,先端漸尖,基部不變狹或略變狹,兩側近對稱,下側小羽片較大,三回羽裂;小羽片15-20對,有短柄,下部的近對生或對生,近平展,相距1.5-2釐米,通常略縮短,向上互生,近平展或斜展,相距1.8-2.2釐米,彼此接近或稍覆疊,中部下側的小羽片較大,長5.8-7釐米,寬2.3-2.8釐米,闊披針形,略呈鐮刀狀,先端短漸尖,基部平截並與羽軸平行或緊靠羽軸,二回羽裂;末回小羽片9-16對,下部2-4對對生,向上互生,無柄,平展,彼此以狹間隔分開,長1-1.5釐米,寬4-5毫米,橢圓形,鈍頭並有圓齒,基部近平截或為圓截形,羽狀深裂幾達小羽軸;裂片4-5對,對生,橢圓形,長3-4毫米,寬約2毫米,先端平截或圓截形,邊緣全緣或僅於頂端有2-3個不明顯的小圓齒。葉脈不明顯,在裂片(或末回小羽片)近羽狀,纖細,小脈單一,幾達葉邊,先端有略膨大的水囊。葉紙質,幹後褐棕色,上面疏被深棕色短粗節狀毛,下面無毛或偶有短毛;葉軸、羽軸及小羽軸均為深禾稈色,羽軸及小羽軸略被長鑽狀、邊緣有疏睫毛的棕色鱗片和棕色捲曲的節狀毛,上面均有淺縱溝。孢子囊羣球形,直徑約1毫米,包於圓球形的囊羣蓋內,通常每末回小羽片或裂片各有1枚,背生於基部上側一小脈上,沿小羽軸兩側各成1行;囊羣蓋革質,初為棕色,後變為褐色,有細長柄(柄長於囊羣蓋,背生於末回小羽片或裂片下面的基部上側一小脈上),成熟時自頂部開裂成2-3瓣,裂瓣褐色,幾通常不等大,宿存。染色體2n=82。 [1] 

柄蓋蕨(原變種)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2 000-2 400米的林下溝邊。

柄蓋蕨(原變種)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雲南、中國西藏、印度北部、尼泊爾、錫金及緬甸北部。模式標本產地:尼泊爾。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