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日蔭菅

鎖定
日蔭菅是腳苔草的別名,根據內蒙古植物誌(第二版)第五卷,腳苔草共有三個別名,分別為日蔭菅、柄狀苔草、硬葉苔草。
拉丁學名
Carex pediformis
別    名
日蔭菅
柄狀苔草
硬葉苔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單子葉植物綱 Monocotyledoneae
莎草目 Cyperales
莎草科 Cyperaceae
亞    科
苔草亞科 Caricoideae
苔草族 Cariceale
苔草屬 Carex
亞    屬
苔草亞屬 Subgen. Carex
中文名
腳苔草

日蔭菅植物學史

Carex pediformis C. A. Mey. in Mem. Acad. St. Petersb. Sav. Etr. 1: 219, t. 10, fig. 2, 1831; Kom., Fl. Mansh. 1: 400, 1901; Kukenth. in Engl., Pflanzenr. Heft 38 (IV, 20): 490, 1909; V. Krecz. in Kom., Fl. URSS 3: 368, 1935; Ohwi, Cyper. Japon 1: 400, 1936; Akiyama, Caric. Far East. Reg. Asia 233, 1955: T. Koyama in Journ. Fac. Sci. Univ. Tokyo III, 8 (4): 174, 1962; 東北草本植物誌11: 114, 圖版52, 圖1-6, 1976: 秦嶺植物誌1 (1): 253, 218, 1976; 內蒙古植物誌8: 90, 圖版39, 圖1-5, 1985; 北京植物誌下冊: 1308, 圖1575, 1987. ——Carex rhizina Blytt ex Lindom. in Bot. Not. 98, 1839. ——Carex kilinowii Turcz. in Bull. Soc. Nat. Moscou 28: 340, 1855; 東北植物檢索表534, 1959. ——Carex pediformis C. A. Mey. a genuina Maxim., Prim. Fl. Amur. 309, 1859. ——Carex pediformis C. A. Mey. var. foribunda Korsh. in Acta. Hort. Petrop. 12: 409, 1892. ——Carex macroura Meinsh. in Acta. Hort. Petrop. 18: 404, 1901; V. Krecz. l. c. 367, 1935; 東北植物檢索表534, 圖版196, 圖4.1959. ——Carex rhizodes Blytt var. abbreviata Meinsh. l. c.——Carex pediformisC. A. Mey. var. macroura (Meinsh.) Kukenth. l. c. 491, 1909. ——Carexsutschanensis Kom. in Bull. Jard. Bot. St. Petersb. 16: 155, 1916; Kitag., Lineam. Fl. Mansh. 111, 1939; 東北植物檢索表534, 1959. ——Carex aneurocarpa V. Krecz. l. c. 369. 1935. ——Carex hankaensis Kitag, in Journ. Jap. Bot. 17: 236, 1941. ——Carex supermascula V. Krecz. in Not. Syst. Herb. Inst. Bot. Acad. Sci. URSS 9: 188, 1946. ——Carex ayouensis X. Y. Mao et Y. C. Yang in Fl. Intramongol. 8: 87, t. 33, 1985. [1] 

日蔭菅形態特徵

日蔭菅 日蔭菅
腳苔草為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短縮,斜升。稈密叢生,高18—40釐米,纖細,鈍三稜形,平滑,上部微粗糙,下部生葉,老葉基部有時捲曲。基部葉鞘褐色,細裂成纖維狀;葉片稍硬,扁平或稍對摺,灰綠色或綠色,通常短於稈或近等長,寬1.5—2.5毫米,邊緣粗糙。苞片佛焰苞狀,苞鞘邊緣狹膜質,鞘口常截形,最下1片先端具明顯短葉片(長1釐米以上);小穗3—4個,上方2個常接近生,或全部遠離生;頂生者為雄小穗,棍棒狀或披針形,長0.8—1. 8釐米,不超出或超出相鄰雌小穗;雄花鱗片矩圓形,鏽色或淡鏽色,長3—4毫米,具1條脈,邊緣白色膜質;側生2—3個為雌小穗,矩圓狀條形,長1—2釐米,稍稀疏,具長為1—3. 5釐米的粗糙柄;穗軸通常直,稀彎曲;雌花鱗片卵形,鏽色或淡鏽色,長3.5—4毫米,中部淡綠色,具1—3條脈,先端近圓形,具短尖或芒尖,邊緣白色寬膜質,稍長於果囊或近等長;果囊倒卵形,鈍三稜狀,長3—3.5毫米,中部以上密被白色短毛,背面無脈或基部稍有脈,腹面凸起,具數條不明顯脈,基部漸狹為斜向的海綿質柄,頂端驟縮為外傾的喙;喙極短,喙口微凹。小堅果緊包於果囊中,倒卵形,三稜狀,長約3毫米,淡褐色,具短柄;花柱基部膨大,向背側傾斜,柱頭3。花果期5—7月。2n=70。 [2] 
腳苔草根狀莖短或長而斜生。稈密或疏叢生,高25-40釐米,纖細,粗約1.5毫米,三稜形,稍粗糙,略堅挺。葉短於稈或與之等長,平張,寬2-3毫米,稍堅挺,基部具褐色或暗褐色分裂成纖維狀的宿存葉鞘。苞片佛焰苞狀,苞鞘下部褐色,背部綠色,上部邊緣白色膜質,苞葉甚短,或呈剛毛狀。小穗3-4個,下部的1個略疏遠,其餘的較接近,或全部均彼此較疏遠;頂生的1個雄性,不超出、微超出或明顯超出其下的雌小穗,棒狀圓柱形,長8-20毫米,粗約3毫米,具少數或多數密生的花;側生的2-3個小穗雌性,長圓形或長圓狀圓柱形,長1-2釐米,粗3-3.5毫米,具多數稍密生或疏生的花;小穗柄通常不伸出或微伸出苞鞘外;小穗軸直。雄花鱗片長圓形,長4-4.5毫米,頂端漸尖,紙質,兩側褐色,有寬的白色膜質邊緣,中間綠色,具1條中脈;雌花鱗片倒卵形、卵形、卵狀長圓形或長圓形,長4-4.5毫米,頂端鈍或急尖,具短尖或短芒,紙質,兩側褐色或褐紅色,有寬的白色膜質邊緣,中間綠色,有1-3條脈。果囊稍短於鱗片,倒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鈍三稜形,長3.5-4.5毫米,淡綠色,密被白色短柔毛,背面通常無脈或具不明顯的短脈,腹面具2側脈並具數細脈或短脈,少有無脈,基部漸狹成長柄,頂端圓,驟縮成外彎的短喙,喙口微凹。小堅果倒卵形,三稜形,長2.5-3毫米,成熟時黃褐色,基部具短柄,頂端具極短而外彎的喙;花柱基部增粗,柱頭3個。 [1] 

日蔭菅生長環境

腳苔草為中旱生植物,生於山地、丘陵坡地、濕潤沙地、草原、林下及林緣、草原、山坡、疏林下或林間坡地,海拔500-2000米。為草甸草原、山地草原優勢種,山地山楊、白樺林伴生種。

日蔭菅分佈範圍

腳苔草見於興安北部、嶺東、興安南部、嶺西、呼錫高原、陰山、西阿拉善、賀蘭山等州。產呼倫貝爾盟(海拉爾市、滿洲裏市、牙克石市、新巴爾虎左旗、額爾古納左旗與右旗、扎蘭屯市、鄂温克族自治旗、鄂倫春自治旗)、興安盟(扎賚特旗、科爾沁右翼前旗)、赤峯市(克什克騰旗)、錫林郭勒盟(錫林浩特市、東烏珠穆沁旗、西烏珠穆沁旗、正蘭旗)、烏蘭察布盟(卓資縣、武川縣、大青山)、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賀蘭山)。分佈於我國東北、河北、山西、陝西、甘肅、新疆;朝鮮、蒙古、中亞、西伯利亞、遠東、蒙古也有分佈。模式標本採自東西伯利亞。

日蔭菅物種分類

腳苔草變化大,其雄小穗的形狀、大小、雄小穗與雌小穗的相對位置、果囊的脈、葉的長短等均有很多變化,一些學者曾將分為幾個種。內蒙古植物誌作者們觀察了內蒙古不同地區的大量標本,認為許多性狀往往是交叉的,因此暫作為一個種來處理。 [2] 
優良牧草,在形態上為多型性的種,從以上的形態描述可看出,無論是小穗、鱗片與果囊均有較多的變異性狀。長期以來,一些作者只取其中的某些極端性狀作為劃分種的依據,從而發表了C. macroura Meinsh., C. hankaensis Kitag.和C. supermascula V.Krecz.…等若干名稱。但是,通過研究和觀察了我國的大量標本材料以後,發現了這些極端性狀存在着變異的連續性。《東北草本植物誌》 (1976) 將上述的名稱均併入了本種。中國植物誌 [1]  作者認為,這一分類處理是符合自然的。

日蔭菅主要價值

腳苔草為優良牧草,耐踐踏,為一種放牧型牧草,牛、馬、羊喜食,乾草還可用作編織各種墊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