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枸杞負泥蟲

鎖定
昆蟲名·,屬鞘翅目(Coleoptera),葉甲科(Chrysomelidae)。該蟲肛門向上開口,糞便排出後堆積在蟲體背上,故稱負泥蟲。是中·國西北乾旱和半乾旱地區枸杞主要種植區為害枸杞的食葉性害蟲。該蟲為暴食性食葉害蟲,食性單一,主要為害枸杞的葉子,成蟲、幼蟲均嚼食葉片,幼蟲危害比成蟲嚴重,以3齡以上幼蟲為害嚴重。幼蟲食葉使葉片造成不規則缺刻或孔洞,嚴重時全部吃光,僅剩主脈,並在被害枝葉上到處排泄糞便,早春越冬代成蟲大量聚集在嫩芽上危害,至使枸杞不能正常抽枝發葉。
別    名
十點負泥蟲
背糞蟲
稀屎蜜
中文學名
枸杞負泥蟲
拉丁學名
Lema decempunctata Gebler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昆蟲綱 Insecta
鞘翅目(Coleoptera)
葉甲科(Chrysomelidae)
分佈區域
中·國西北乾旱和半乾旱地區枸杞主要種植區

枸杞負泥蟲形態特徵

枸杞負泥蟲成蟲

枸杞負泥蟲 枸杞負泥蟲 [1]
體長5-6mm。前胸背板及小盾片藍黑色,具明顯金屬光澤;觸角11節,黑色棒狀,第2節球形,第3節之後漸粗,長略大於寬;複眼碩大突出於兩側;足黃褐或紅褐色,基節、腿節端部及脛節基部黑色,脛端、跗節及爪黑褐色;頭部刻點粗密,頭頂平坦,中部有縱溝,中央有凹窩,頭及前胸背板黑色;前胸背板近長圓筒形兩側中央溢入,背面中央近後緣處有凹陷;小盾片舌形,末端較直;鞘翅黃褐或紅褐色,近基部稍寬,鞘端圓形,刻點粗大縱列,每鞘有5個近圓形黑斑,外緣內側3斑,均較小,位肩胛、l/3和2/3處,近鞘縫2斑較大,鞘翅,鞘面斑點數量及大小變異甚大,斑紋可部分消失或全部消失;腹面藍黑色,有光澤。中、後胸刻點密,腹部則疏。 [1] 

枸杞負泥蟲

橙黃色,長圓形,長1mm左右,孵化前呈黃褐色。 [1] 

枸杞負泥蟲幼蟲

枸杞負泥蟲卵圖 枸杞負泥蟲卵圖 [1]
體長1-7mm,灰黃或灰綠色,自己的排泄物揹負於體背,使身體處於一種粘濕狀態。頭黑色,有強烈反光,前胸背板黑色,中間分離,胸足3對,腹部各節的腹面有吸盤1對,用以身體緊貼葉面。 [2] 

枸杞負泥蟲生活習性

一年生5代。4~9月間在枸杞上可見各蟲態。成蟲喜棲息在枝葉上,把卵產在葉面或葉背面,排成人字形。成、幼蟲都為害葉片,幼蟲揹負自己的排泄物,故稱負泥蟲。幼蟲老熟後人土吐白絲黏和土粒結成土繭,化蛹於其中。 [3] 

枸杞負泥蟲發生規律

枸杞負泥蟲幼蟲圖 枸杞負泥蟲幼蟲圖 [2]
枸杞負泥蟲以成蟲及幼蟲在枸杞的根際附近的土下越冬,以成蟲為主,約佔越冬蟲量的70%左右,翌年4月上旬開始活動,4月下旬枸杞開始抽芽開花時,負泥蟲即開始活動,成蟲壽命長及產卵期長是造成世代重疊的主要原因,卵產於嫩葉上,每卵塊6-22粒不等,金黃色呈“人”字形排列。產卵量甚大,室內飼平均每雌產卵44.3塊356粒。卵孵化率很高,通常在98%以上,且同一卵塊孵化很整齊。1齡幼蟲常羣集在葉片背面取食,吃葉肉而留表皮,2齡後分散為害,蟲屎到處污染葉片、枝條。幼蟲老熟後入土3-5cm處吐白絲和土粒結成棉絮狀繭,化蛹其中。
各蟲態歷期卵歷期因世代而異,第1代12-15d,第2代7-8d,其餘各代5-6d,幼蟲期7-10d,蛹歷期8-12d,成蟲壽命長短不一,平均91d。幼蟲自5月上旬開始活動,此時危害常不明顯,於7月上旬開始出現第二代,大量的成蟲聚集產卵,8、9月為負泥蟲大量爆發時期。 [2] 

枸杞負泥蟲種羣分佈

分佈區域:內蒙、寧夏、甘肅、青海、新疆、北京、河北、山西、陝西、山東、江蘇、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四川、西藏。

枸杞負泥蟲防治方法

枸杞負泥蟲農業防治

枸杞負泥蟲為害圖 枸杞負泥蟲為害圖 [2]
可在冬季成蟲或老熟幼蟲越冬後清理樹下的枯枝落葉及雜草,早春清潔田園,可有效降低越冬蟲口數量。

枸杞負泥蟲物理防治

一旦發現有蟲害發生跡象,可以人工挑除負泥蟲幼蟲、成蟲、卵。同時及時修剪被危害枝,將蟲害控制在發生初期,一旦成蟲爆發,大量產卵,損失更加嚴重。

枸杞負泥蟲化學防治

幼蟲時期可以使用1.3%苦煙乳油1000倍進行噴灑。1.8%阿維菌素1000倍進行噴灑。
生物防治:可根據負泥蟲的體背上經常覆蓋有茶褐色蟲屎的特性考慮,可使用昆蟲病原線蟲進行了防治試驗,防效明顯。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