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枸杞炭疽病

鎖定
枸杞炭疽病是由膠孢炭疽菌引起、發生在枸杞的病害。主要為害果實,也可侵染嫩枝、葉、蕾、花等。青果染病,初在果面呈現針尖大小的褐色小點,後擴大呈不規則形病斑。花和蕾受害後變黑,不能開花結果。 [1] 
枸杞炭疽病在中國各枸杞產區,均有不同程度的為害,其中以陝西、河南、河北等地為害嚴重。造成常年減產50%左右,最高達80%以上。陰雨日多、雨量大,病害發生嚴重。 [2-3] 
枸杞炭疽病的防治方法主要以農業防治和化學防治為主。首先收穫後及時剪去病枝、病果,清除樹上和地面上病殘果,集中深埋或燒燬,以減少初侵染源。其次進行化學防治。 [3] 
中文名
枸杞炭疽病
病    原
膠孢炭疽菌
為害植物
枸杞
為害部位
果實、蕾、花

枸杞炭疽病病原特徵

病原膠孢炭疽菌病原為膠孢炭疽菌(學名: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Sacc.)。分生孢子長橢圓形,無色,單胞,有1-2個油球,大小為8.2-16.4微米×3.9-5.0微米。分生孢子萌發的温度範圍為15-32℃,最適温度為28℃。在酸性溶液中有利於分生孢子的萌發,pH4.1,温度在28℃下6小時萌發率達83.9%。在0.2%糖液(低糖溶液)能促進分生孢子萌發。菌絲生長的温度範圍為8-35℃,最適温度為26-28℃。在PDA培養基上,菌落初為白色,後內層氣生菌絲為灰白色一暗灰色,培養基內菌絲變為黑色,在菌落的中心部分產生橘紅色的分生孢子堆。 [3] 

枸杞炭疽病為害症狀

枸杞炭疽病
枸杞炭疽病(5張)
枸杞炭疽病主要為害枸杞的青果,也可為害花和花蕾。青果被害時先在果面上出現1個至數個針頭大小的小黑點,或呈不規則形的褐斑,空氣濕度大時或在陰雨天,在果面上也可出現網狀病斑。在高温高濕條件下,病斑迅速擴展,3-5天即可蔓延全果,使果實全部變黑,故果農稱為黑果病,接着在病果表面長滿粉紅色的分生孢子堆。病菌侵人後,如遇天氣乾旱,在果實表面僅出現1毫米左右的圓形侵染點,瘸斑不再擴大,但果實變為畸形,果小而質劣。花受害後,在花瓣上出現蒜褐色圓形或不規則形的病斑,繼續擴大使花冠變黑,子房幹縮,不能結實。花蕾受害後,在蕾上出現小黑斑,輕者花變畸形,重者全蕾變黑,不能開放。 [3] 

枸杞炭疽病侵染循環

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在樹上或落在地上和土壤中的病果內越冬,次年條件適宜時產生大量的分生孢子,作為初次侵染來源。在陝西關中地區,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如遇1-2天陰雨,此病即可完成初次侵染。病菌主要靠風、雨傳播,經傷口和自然孔口入侵,但以傷口為主,當温度在21-31℃範圍內,潛育期為3-5天。温度高潛育期短,温度低則潛育期長,在25-30℃ ,潛育期最短。 [3] 

枸杞炭疽病流行規律

風雨交加的天氣,最有利於病害的傳播和蔓延,從4月下旬至8月下旬,無論晴天或雨天,均能捕捉到孢子,尤其以風雨天氣為多。病害的發生和發展與降雨量及相對濕度呈正相關,雨日多、雨量大的年份發病重。反之,雨日少、雨量小的年份則發病輕。因此,高温多雨是導致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 [3] 

枸杞炭疽病防治方法

枸杞炭疽病農業防治

收穫後及時剪去病枝、病果,清除樹上和地面上病殘果,集中深埋或燒燬。到6月份次降雨前再次清除樹體和地面上的病殘果,減少初侵染源。
發病期禁止大水漫灌,雨後排除杞園積水,澆水應在上午進行,以控制田間濕度,減少夜間果面結露。
根據各地氣候特點,結合修剪枝條,使結果期避開多雨感病季節。如中國河北、山東一帶,全年雨水多集中在7-8月,可實行冬春輕剪校,夏季重剪枝,確保春、秋果,放棄夏果的防病措施。 [4] 

枸杞炭疽病化學防治

6月份次降雨前先噴一次藥,可以在藥液中加入適量尿素,殺滅越冬病菌,增強樹體抗病性。
發病後重點抓好降雨後的噴藥,噴藥時間應在雨後24小時內進行,以防傳播後的分生孢子萌發和侵人。
發病期及時防蚜、蟎,防止害蟲攜帶孢子傳病和造成傷口。根據對該病的防治試驗,在化學藥劑中,以1%的波爾多液和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防治效果較好。在噴藥時間上,以定期噴藥為好。因該菌有潛伏侵染特性,單靠雨後噴藥效果欠佳。在中國關中地區,宜採用噴藥方法:4月下旬至5月初,根據天氣情況,在雨前進行第一次噴藥。5-6月份,每半個月噴藥一次。6月中旬至7月,每10天噴藥一次。
參考資料
  • 1.    何運轉,謝曉亮,賈海民.中草藥主要病蟲害原色圖譜: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9:136-138
  • 2.    鄭建秋著.現代蔬菜病蟲鑑別與防治手冊 全綵版:中國農業出版社,2004:652
  • 3.    孫小茹,郭芳,李留振著.觀賞植物病害識別與防治: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7:366-367
  • 4.    傅俊範主編.藥用植物病害防治圖冊: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