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枳實消痞丸

鎖定
枳實消痞丸,中醫方劑名,別名失笑丸。為消食劑,具有消痞除滿,健脾和胃之功效。主治脾虛氣滯,寒熱互結證。心下痞滿,不欲飲食,倦怠乏力,大便不暢,苔膩而微黃,脈弦。臨牀常用於治療慢性胃炎、慢性支氣管炎、胃腸神經症等屬脾虛氣滯,寒熱互結者。
中文名
枳實消痞丸
功    用
消痞除滿,健脾和胃
主    治
脾虛氣滯,寒熱互結證
分    類
消食劑-健脾消食劑
出    處
《蘭室秘藏》

枳實消痞丸歌訣

枳實消痞四君全,麥芽夏曲樸姜連,蒸餅糊丸消積滿,清熱破結補虛全。

枳實消痞丸組成

幹生薑、甘草、麥芽曲、白茯苓、白朮、半夏曲、人蔘、厚朴、枳實、黃連。

枳實消痞丸用量

幹生薑、甘草(炙)、麥芽曲、白茯苓、白朮各6g,半夏曲、人蔘各9g,厚朴(炙)12g,枳實、黃連各15g。

枳實消痞丸用法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湯下,食遠服。現代用法:共為細末,水泛小丸或糊丸,每服6-9g,飯後温開水送下,日2次;亦可改為湯劑,水煎服。

枳實消痞丸功用

消痞除滿,健脾和胃。

枳實消痞丸主治

脾虛氣滯,寒熱互結證。心下痞滿,不欲飲食,倦怠乏力,大便不暢,苔膩而微黃,脈弦。

枳實消痞丸方義

本方證因脾胃素虛,升降失職,寒熱互結,氣壅濕聚所致。常見心下痞滿,不欲飲食,倦怠乏力,大便不暢等症。此屬虛實相兼,寒熱錯雜,熱重寒輕,實多虛少之證。治宜行氣消痞,健脾補虛,平調寒熱。方中枳實苦辛微寒,行氣消痞為君;厚朴苦辛而温,行氣除滿為臣。兩者合用,以增行氣消痞除滿之效。黃連苦寒清熱燥濕而除痞,半夏曲辛温散結而和胃,少佐乾薑辛熱温中祛寒,三味相伍,辛開苦降,平調寒熱,共助枳、樸行氣開痞除滿之功;麥芽甘平,消食和胃;人蔘、白朮、茯苓、炙甘草(四君子湯)益氣健脾,祛濕和中,共為佐藥。炙甘草還兼調藥之用,亦為使藥。

枳實消痞丸配伍特點

全方用藥有消有補,有寒有熱,體現了消補兼施,辛開苦降的配伍特點。

枳實消痞丸運用

本方為治療脾虛氣滯,寒熱互結之心下痞滿證之常用方。臨牀應用以心下痞滿,食少倦怠,苔膩微黃為辨證要點。

枳實消痞丸加減化裁

脾虛甚者,重用人蔘、白朮以增益氣健脾之功;偏寒者,減黃連,加重乾薑用量,可再加高良薑、肉桂等以助温中散寒之力;脹滿重者,可加陳皮、木香以加強行氣消脹之效。

枳實消痞丸重要文獻摘要

1.原書主治 《蘭室秘藏》捲上:“治右關脈弦,心下虛痞,惡食懶倦,開胃進飲食。” [1] 
2.方論選錄 《成方便讀》卷3:“夫滿而不痛者為痞,痞屬無形之邪,自外而入,客於胸胃之間,未經有形之痰血飲食互結,僅與正氣搏聚一處為患。故以黃連、乾薑並用,一辛一苦,一散一降,則無論寒熱之邪,皆可開泄,二味實為治痞之主藥。然痞結於中,則氣壅濕聚,必漸至痰食交阻,故以枳實破氣、厚朴散濕、麥芽化食、半夏行痰,自無膠固難愈之勢。但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故必以四君子坐鎮中州,祛邪扶正,並駕齊驅。故此方無論虛實之痞,皆可治之。用蒸餅糊丸者,以谷氣助脾胃之蒸化耳。”
[2-3] 
參考資料
  • 1.    李東垣.《蘭室秘藏》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年07月
  • 2.    鄧中甲.《方劑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1年9月
  • 3.    汪昂.《湯頭歌訣》: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