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林遵

鎖定
林遵(1905年—1979年7月16日),福建省福州市人。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獲一級解放勳章。
1979年7月16日於上海因病逝世。 [1-4] 
[5] 
中文名
林遵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江蘇南京
出生日期
1905年
逝世日期
1979年7月16日
畢業院校
英國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
職    業
軍人
主要成就
組建了新中國海軍,華東軍區—東海艦隊
祖    籍
福建福州

林遵人物生平

1924年入煙台海軍學校學習。
1929年赴英國,先後入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朴茨茅斯專科學校學習。
1934年畢業回國。任國民革命軍海軍槍炮員,航海官,副艦長。
1937年赴德國學習潛水艇技術。
1939年回國後,任國民革命軍海軍永綏軍艦代副艦長、第五遊擊佈雷大隊大隊長、國防部研究院海軍研究員、參謀總長辦公室海軍參謀。
1945年後任國民政府駐美國大使館海軍副武官,國民革命軍海軍海防第二艦隊司令。
1946年起任中國國民黨海軍進駐西沙、南沙羣島艦隊指揮官,海防第2艦隊司令。
1948年,與中國共產黨駐滬機構取得秘密聯繫。
1949年4月23日率海防第2艦隊艦艇25艘、官兵1271人,於南京笆斗山江面起義,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
1949年9月任華東軍區海軍第一副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軍事學院海軍教授會主任、海軍學院副院長。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獲一級解放勳章。
1975年5月起任東海艦隊副司令員。
1977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代表,第一、二、三、四、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79年7月16日於上海因病逝世。 [1-4] 
[5] 

林遵社會評價

合照 合照
毛澤東接見華東海軍司令員兼政委張愛萍(左三)、副司令員林遵(左二)。
在中國海軍歷史上,一個叫林遵的名字不可或缺。
林遵,1905年生於福建福州,是民族英雄林則徐的侄孫。日本投降後,他率“太平號護衞艦”、“中業”兩艦接收南沙羣島,將南沙主島以所乘軍艦艦名改為“太平島”,並在島上豎立紀念碑。南京海軍指揮學院海軍史研究專家高曉星説,如果沒有他當初的那些舉動,我國南海島嶼現在所面臨的處境會更為尷尬。
“南京江面上的壯舉”——毛澤東如此盛讚1949年4月23日林遵率國民黨海防第二艦隊起義。當天華東軍區海軍成立。那一天,也被定為海軍紀念日。

林遵人物軼事

林遵海軍世家

林遵,字遵之,福建省福州市人,1905年生於一個海軍世家,他的父親叫林朝曦,在清政府先後任海軍艇長和海軍電雷學校學監,經常教育他以林則徐為榜樣,做一個愛國的人。他先在私塾讀書,12歲進福州西城小學,畢業後入格致中學,1922年隨父親到南京金陵中學讀書,畢業後入煙台海軍學校。1926年為響應北伐,組織“新海軍社”,在校內宣傳革命,抨擊軍閥。山東軍閥張宗昌惱羞成怒,下令逮捕學生,封閉學校。第二年北京政府交通部把煙台海校學生轉送到福建馬尾海校。1928年林遵在馬尾海校畢業,分配到南京魚雷槍炮訓練班當見習生,1930年奉派去英國學習海軍,不久轉入英國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 ,1934年,期滿回國,先後在寧海、海容艦當槍炮員,不到半年,被調到福州馬尾學校當隊長。不久又調任“自強艦”副長,1937年3月以海軍武官身份參加“赴英祝賀英皇喬治六世加冕典禮特使團”赴英,5月,又奉命去德國接收向德國政府訂購的潛艇。就在這時候,“七·七事變”爆發了。

林遵抗戰報國

七七事變後,德、日加緊勾結,一拖再拖交船時間,以致於毀約。林遵忍無可忍,1939年5月便憤而回國。參加抗日戰爭。1940年國民革命軍海軍實行分段封鎖佈雷,林遵任第五遊擊佈雷少校大隊長,在長江中游的貴池縣活動。1月20日,在兩河口江面佈下15具漂雷,炸沉日軍一艘大型運輸船和一艘汽艇,受到上級嘉獎。11月,他又率領隊員27人在貴池、西河口、黃石磯冒險佈雷,擊沉敵艦1艘、汽船4艘、大火輪1艘。為此,他先後獲甲種乙等陸海空軍獎章、甲種二等光華獎章和陸海軍一等獎。林遵和他的佈雷大隊屢屢給日軍沉重的打擊。日軍貼出佈告,宣稱捉到姓林的隊長將給以重獎。
1942年2月,林遵通過林祥光同學介紹,到重慶國防研究院學習軍事科學,1944年畢業,被分配在軍事委員會參謀總長辦公室任海軍參謀。1945年8月,抗戰勝利,受命為中國駐美國大使館海軍上校副武官,同時被臨時調任國民黨海軍駐美國艦隊指揮官,負責率領在古巴的關塔那摩基地進行戰術科目訓練的八艘軍艦的一千名中國海軍官兵回國。但是1946年5月,當林遵順利率隊回國後,這支艦隊就被解體了,國民黨海軍總司令桂永清電令:“峨眉號”駛往青島,另有八艦直接到南京,接受打內戰的任務。

林遵捍衞主權

林遵是反對內戰的,好在1946年7月,國民黨行政院通過海軍總司令部派遣林遵作為總指揮率領一支艦隊去接收南沙羣島和和西沙羣島,於是林遵離開了內戰的戰場,率艦出海。
南沙羣島和西沙羣島先後被法國、日本侵佔了幾十年,日本投降後,根據《波茨坦公告》和1945年9月2日日本簽署的《無條件投降書》的有關條款,由中國政府派遣海軍艦隊與行政長官前往接收。10月26日,艦隊在上海集中,29日由吳淞口起航,經舟山羣島珠江口直駛虎門。11月6日,由虎門駛進海南島榆林港,然後分兩路前進,一路由林遵率領進駐南沙羣島;另一路由艦隊副總指揮姚汝鈺率領進駐西沙羣島。時值南海東北風季節風狂浪大,第一次不能登島,第二次經過兩三天與風浪搏鬥才在南沙羣島的一個較大島上登陸。林遵等人拔掉島上日本人原豎着的石碑,換上“太平島”的中國主權碑,同時舉行國旗典禮。在南沙羣島同樣被命名的還有“中業島”。姚汝鈺在西沙羣島同樣,豎起主權碑,命名兩個大島嶼為永興島中建島。林遵行使主權,使南沙羣島和西沙羣島永遠回到祖國的懷抱。

林遵南京壯舉

圖為解放軍第八兵團司令陳士榘(右二)在林遵(右一)陪同下參觀“永綏號”艦
參觀“永綏號”艦 參觀“永綏號”艦
林遵終於沒有躲過內戰的漩渦。1948年2月,他被任命為海軍海防第二艦隊司令,駐防長江地區,配合中國國民黨陸軍抵禦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下。何去何從,進退兩難。他與上海地下黨員、海軍總司令部新聞處上校專員、《海軍月刊》社社長郭壽生聯繫。郭壽生動員他率部起義。他欣然接受,開始積極籌備。1949年2月25日,國民黨海軍“重慶號巡洋艦”在上海吳淞口宣佈起義,林遵得到鼓舞和推動,即派親信參謀歐陽晉去找郭壽生,進一步商量起義的具體事項。中共中央社會部通知解放軍第三野戰軍速與聯繫,但因故未能聯繫上。社會部又改派上海地下黨的林亨元與林遵聯繫,傳達中共中央的指示,要求先按兵不動,待解放大軍渡江時,再突然調轉炮口起義。1949年4月20日,國民黨政府拒絕在《和平協定》上簽字,接着桂永清命令林遵的第二艦隊全部集中南京江面,並要林遵23日拂曉前到海軍總司令部報到,接受新任務。
“去不去?”林遵猶豫不決,考慮再三,還是去好。他不計個人安危説:“萬一我回不來,就由戴參謀長代理我指揮。起義的計劃不能改變!”當晚率領第二艦隊各艦艇到南京笆斗山江面錨泊待命,自己登岸到總司令部去。桂永清見林遵來很高興,拉着手就説:“總部決定,凡停在南京江面的艦艇,全部都交給你指揮,駛往上海。路遙知馬力,國難見忠臣,這是黨國和蔣總裁對你的信任和重視。”林遵故意麪有難色説:“此事關係重大,我恐難承擔,恭請總座坐鎮指揮,我當全力效命。”桂永清鼓勵他好好幹,即使最後只剩下一艘軍艦,也要為你請功,呈請任命你為海軍副總司令,並頒授青天白日勳章。林遵裝作勉為其難的樣子,只得回到艦隊。林遵既回,立即發信號,通知各艦艦長和炮艇艇長馬上到旗艦開緊急會議,傳達總部的命令後又説:“我不能盲目聽命而置大家於不顧,我當聽取大家意見,再作最後決定。”很快,分成了兩派,有人主張起義,有人反對。林遵見時機成熟,胸有成竹説:“現在以無記名投票形式決定是否起義?”投票結果,贊成起義的佔多數。於是,林遵鄭重宣佈:“第二艦隊決定全體起義!”又通過給毛主席的致敬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5軍聯絡部部長張普生拉着林遵的手高興地説:“我代表中國共產黨和第三野戰軍首長歡迎你們,並祝賀你們起義成功。”國民黨獲悉,馬上派6架飛機,對着艦艇狂轟濫炸。林遵指揮各艦反擊。是晚,33軍通知各艦舍艦保人,讓起義官兵全部離艦上岸,安全轉移。5月18日,毛主席覆電,稱讚這次起義是“在南京江面上的壯舉”。
起義的第二艦隊“永 綏號” 起義的第二艦隊“永 綏號”
1949年4月23日,國民黨海防第二艦隊司令林遵率1200餘名官兵、25艘艦艇在南京籬斗山江面起義。
圖為起義的第二艦隊“永綏號”。

林遵奮鬥終生

1949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海軍成立,林遵被任命為第一副司令。1951年1月,調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海軍教授會主任。1955年被授於少將軍銜,榮獲一級解放勳章。1957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事學院副院長,並由劉伯承元帥推薦,參加《辭海》軍事條目的編審工作,為培養合格海軍人才做出重大貢獻。1972年4月因患鼻咽癌,先後在南京、上海、青島等地治療休養,1974年病癒,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東海艦隊副司令員。他從1949年9月起,先後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第一至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國防委員會委員。197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任東海艦隊黨委委員。1979年7月16日因鼻咽癌復發,在上海病逝,終年74歲。遵照林遵生前的遺言:“我一生愛海軍,愛海洋,又是東海艦隊的副司令,坦骨東海,正是死得其所。”把他的骨灰撒在東海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