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林達美

鎖定
他是革新鐵道運輸專業的組織者,是將鐵路站場設計納入鐵路運輸學科的先驅者,大力倡導將電子計算技術運用於鐵路運輸工作。他為中國培養了大批鐵路運輸高級專門人才,對中國鐵路運輸學科的發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1] 
中文名
林達美
別    名
字子堅,又名煥章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05年11月29日
逝世日期
1996年
畢業院校
北京交通大學(交通大學北平鐵道管理學院)
主要成就
革新鐵道運輸專業的組織者
出生地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
祖    籍
四川省南充縣

林達美簡介

林達美 林達美
林達美(1905——1996年),1929年畢業於交通大學北平鐵道管理學院(即今北京交通大學)運輸系,1944年獲美國伊利諾爾大學經濟學碩士。他從鐵路基層站段工作做起,直至1949年受母校北京交大之聘,任運輸系教授兼系主任。1963年當選為甘肅省政協委員。1985年任鐵道部科學技術顧問委員會委員。1996年病逝於蘭州

林達美人物簡歷

1905年11月29日生於歸綏(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
1929年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北平鐵道管理學院鐵道運輸系。
1929—1935年任北寧鐵路局副站長、列車長、站長。
林達美 林達美
1935—1937年任南京國民政府鐵道部主任科員。1938—1941年任重慶國民政府交通部業務處專員。
1941—1942年在美國華盛頓公路局及芝加哥汽車公司實習。
1943—1944年美國伊利諾爾大學研究生,獲經濟學碩士學位。
1944—1947年在美國華盛頓任駐美中國物資供應委員會交通處秘書。
1947—1948年任瀋陽鐵路局副局長、粵漢鐵路局專門委員。
1948—1949年任台灣航業公司總務處長、台灣省公路局副局長、粵漢鐵路局專門委員。
1949—1958年任中國交通大學北京鐵道學院(1951年起學校改名為北方交通大學)運輸系教授兼系主任。
1958—1987年任蘭州鐵道學院運輸系教授兼主任。
1987年11月退休。

林達美生平概況

林達美,字子堅,又名煥章,祖籍四川省南充縣。1905年11月29日出生於歸綏(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自幼受工詩善文的母親蔣氏的薰陶,刻苦好學,博聞強記。1921年至1924年在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讀書,打下了良好的英語基礎。1925年9月考入國立交通大學北平鐵道管理學院鐵道運輸系,1929年7月畢業。畢業後至1941年,在北寧鐵路局、南京國民政府鐵道部及重慶國民政府交通部先後任副站長、列車長、站長及主任科員、業務專員等職。
北方交通大學 北方交通大學
1941年12月,通過考試選派至美國公路局及汽車公司實習。1943年至1944年9月在美國伊利諾爾大學攻讀並取得經濟學碩士學位。這一段經歷,使他了解了美國公路交通情況並增長了經濟學知識,眼界更為開闊。1944年9月至1947年5月在華盛頓任駐美中國物資供應委員會交通處秘書。1947年7月回國後,曾任瀋陽鐵路局副局長,粵漢鐵路局專門委員、台灣航業公司總務處長、台灣省公路局副局長等職。
1949年4月,他以接家眷為名,從台灣經衡陽北上漢口,迎接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粵漢鐵路。同年10月,受中國交通大學北京鐵道管理學院之聘,任該校運輸系教授兼系主任。1958年7月調新建的蘭州鐵道學院,負責創建運輸系,並任該系教授兼系主任。1984年2月因年事已高,不再兼任系主任。1987年退休。他在鐵路高校辛勤耕耘了38年,桃李滿天下,是中國著名的鐵路運輸學家和教育家。
林達美於1957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58年至1984年曾擔任中國民主同盟甘肅省委員會常務委員、顧問。1963年8月當選為甘肅省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77年至1984年任甘肅省政協委員。1978年國務院決定編輯出版《中國大百科全書》,林達美被聘為交通編輯委員會委員和“鐵路運輸和組織”分支學科主編。1987年任中國鐵道學會第一屆理事、甘肅省鐵道學會第一屆副理事長。1983年任中國交通運輸協會第一屆理事。1985年任鐵道部科學技術顧問委員會委員。

林達美鐵道運輸

金士宣 金士宣
林達美在擔任中國交通大學北京鐵道管理學院運輸繫系主任之初,就與中國著名鐵路運輸專家金士宣教授等一道,對鐵道運輸專業的發展前途及革新改造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他青年時代在鐵路現場工作時,就深感當時中國鐵路受不同債權國控制,管理方法、規章制度因路而異,極不統一。後在美國實習、學習期間,又感到美國鐵路分屬各大公司,運輸能力大於運量需求,談不上實行全國鐵路統一調度指揮,提高運輸能力。因此,按照舊的運輸管理系的課程設置和內容培養的大學生不能適應今後鐵路對運輸管理人員的要求。他們認為中國的鐵路調度指揮必須高度集中,重要規章制度必須統一,必須加強運輸組織工作,挖潛擴能,這是中國鐵路的路情。鐵路高等學校培養出來的高級專門人才,必須適應這種路情。當時適逢鐵道部聘請的蘇聯專家團來華工作,他們瞭解到蘇聯高校運輸專業的設置情況,認為兩國路情基本相似,應加速向蘇聯學習。他們又請在蘇聯鐵道學院學習的第一批中國留學生,寄回蘇聯鐵道運輸專業教學計劃,作為參考。
鐵道運輸 鐵道運輸
1950年9月決定將運輸系改稱運輸工程系,減少了原來的財務和會計等課程,增設了工程方面的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如測量學工程製圖、電工學等。加強了有關鐵路運輸設備方面的課程,如鐵路選線、機車車輛、鐵路信號及通信等,使學生畢業後在工作崗位上能合理有效地綜合運用這些設備,組織好運輸工作,提高鐵路運輸的安全、效率和效益。林達美在擬定教學計劃的同時,多方延聘新課程的教師,並登報招聘。鐵道部認為這個改革的方向是正確的,陸續選派鐵路現場工程師到學校任教。1951年至1953年的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中,先後有上海交通大學運輸管理系等4所大學的名稱各異、培養目標相同的系併入北京鐵道學院,1956年至1958年,唐山蘭州、上海、長沙4所鐵路高校又新建了運輸系,所以從1953年至1960年,北京鐵道學院運輸工程系是全國培養出本專業大學本科畢業生的系。爾後其它鐵路高校建立的運輸系,基本沿襲了林達美1950年主持制定的教學計劃。按照革新的鐵道運輸專業培養出來的畢業生,許多人已成為鐵路運輸方面的技術骨幹,不少人擔任高、中層領導工作,不少人已成為路內知名的專家、教授,證明當年鐵道運輸專業的革新改造是正確的。

林達美鐵路學科

《鐵路工程學》 《鐵路工程學》
林達美於1949年在鐵路高校執教之初,對比了蘇聯與中國南北交通大學運輸管理系的課程設置和內容。他贊同蘇聯將鐵路車站和樞紐設計作為運輸工程系的三門主要專業課之一,使學生在高年級運用測量學工程製圖、鐵道工程以及鐵路行車組織、鐵路貨運組織等基礎、專業知識,深入學好鐵路車站和樞紐設計的理論和技能,使之適合於鐵路運營工作的需要。例如對樞紐內各種車站、線路、機務段、車輛段等的配置是否合理,車站股道數及其長度能否滿足作業量的要求,編組站內列車和機車運行交叉干擾是否降至最低,車站應變能力是否很強,在車流大量到達時能否避免堵塞、保持鐵路運輸的暢通無阻,車站在運營作業中能否保證安全、高效等等,都需要設計人員對鐵路運營工作有整體的、深入地瞭解。他認為這樣的人才在運輸工程系培養更為適宜。因此,在擔任系主任從事繁忙的教學組織及領導工作的同時,以驚人的毅力和刻苦鑽研的精神,自學俄文,購買俄文有關書籍,邊學邊譯,並參考英文、德文日文書籍中有益部分和其他教師的翻譯資料,鑽研過去未學習過的內容,經過消化吸收,融會貫通,編寫出系統性、理論性、實用性較強的《鐵路車站樞紐》教材。他親自講課,並深入淺出不厭其煩地解答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難題。時過四十多年,當年的學生,今日的專家教授,提起這段往事,對他嚴謹治學、誨人不倦的精神,仍然記憶猶新,倍感親切。實踐證明,他的這番努力是有成效的。例如中國目前幾個設計合理、運營方便、不易堵塞的大樞紐、大編組站的總體設計,就是出自他五十年代初期所培養的學生之手。林達美又較早地講授了《鐵路調車理論》、《列車編組計劃》、《鐵路行車組織》等新課。1956年發表了《關於改善列車編組計劃計算方法的問題》科研論文,為本學科的科學研究,帶了一個好頭。因此,路內同行專家公認他是發展鐵路運輸學科的先驅者。

林達美科技應用

60年代初期,林達美根據世界上電子計算技術飛速發展的趨勢,敏鋭地感到引進電子計算技術研究解決鐵路運輸問題,對豐富鐵路運輸學的理論,提高鐵路運輸能力、效率和效益將產生重大作用。於是他又刻苦自學當時還是機器語言的電子計算機程序設計英文書籍,併力圖將其應用於鐵路運輸。1963年他與夏澤政合編了《電子數字計算機及其在鐵路運輸中的應用》教材,並在蘭州鐵道學院鐵道運輸專業開設了這門課程。他們在教材中指出,利用電子計算機可解決鐵路運輸計劃編制的自動化、複雜技術文件編制的自動化及列車運行與控制工作的自動化等問題。這一創舉在其他鐵路高校運輸系引起強烈反響。唐山、上海兩鐵道學院運輸系都派教師來蘭州鐵道學院進修,回原校後開設這門課程。其他鐵路高校運輸專業也先後開了這門課。
1963年春,蘭州鐵道學院運輸系首屆應屆畢業生做畢業設計時,林達美又親自指導兩名學生做用電子計算機編制列車運行圖的題目。今天看來,這兩篇畢業設計雖然還不成熟,但當時卻是難能可貴的探索。1974年他與夏澤政合作,編寫了《電子計算機程序設計基礎》一書,1976年由人民鐵道出版社出版。1980年起,他又由趙宏源、夏澤政協助,指導兩名碩士研究生,寫出《鐵路貨車管理信息系統——貨車數據庫系統及貨車運用查詢系統分析研究》兩篇碩士論文。鐵路貨車管理信息系統的建立,將能及時準確地掌握鐵路貨車的動態,從根本上改變中國鐵路目前依靠各級調度人員掌握推算車流費時費事且不夠準確及時的落後狀況,對經濟合理地組織貨車運用,提高鐵路運輸能力有重要意義。這是林達美在鐵路運輸學中又一次向新的領域開拓。目前,鐵路運輸學的理論由於引入電子計算技術而大大豐富了內容,鐵路運輸實際工作中運用電子計算機也遠比二三十年前廣泛、深入,並取得一定效果,林達美倡導之功,實不可沒。
在1986年出版的《中國大百科全書交通卷》中,林達美與吳風在合寫的《鐵路運營》條目中提出:“鐵路運營理論的發展趨勢是藉助電子計算技術和系統工程理論等現代科學技術成就,力求對鐵路運營活動進行定量的、動態的、系統最優的研究,制定相應的數學模型,為實現鐵路運營工作的最優化和逐步實現鐵路運營工作綜合自動化提供理論依據”,又一次指出了鐵路運輸學的發展方向。由此可見林達美對鐵路運輸學及數學、工程方面的知識,功底深厚,能超前、準確地預見到學科發展前景,是一位思想敏鋭、思路活躍、勇於創新的先驅者。

林達美人才培養

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實行開放政策,林達美認為必須迅速提高高校教師外語水平,以便對外進行學術交流,吸取外國之長,為我所用。1982年,在他77歲高齡時,仍毅然應聘回到母校北方交通大學任兼職教授,為運輸系中青年教師講授專業英語。在教學中,認真細緻地備課,不厭其煩地講解。特別是在口語教學中,與每位學員用英語直接對話,糾正學員讀音、用詞、語法的不當。有時患了感冒也不誤課,直到後來患病較重返回蘭州,才不得已停課。參加學習的學員,無不為他這種認真負責、熱情培養下一代的精神所感動,個個發奮努力,考試都取得優秀成績,更重要的是學習了他優良的教書育人的師德,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又多了一個學習的榜樣。
1987年11月,林達美以82歲的高齡退休。他雖然離開了工作崗位,但仍然念念不忘他畢生從事的鐵路建設事業,為鐵路建設的每一個成就興奮不已。他在家中熱情地接待每一位登門求教的人,誨人不倦。更為難得的是,他以耄耋之年,着手編纂預計有10萬個條目的《英漢成語大辭典》。截至93年秋,編纂工作已經過半,體現了他孜孜不倦,追求知識老而彌篤的精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