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林道軒

(第四屆廣州市道德模範)

鎖定
林道軒,男,中共黨員。廣州市海珠區紅十字會醫院黨支部書記,援助非洲塞舌爾第一批志願者隊長,廣州市抗震救災醫療衞生隊、志願服務隊隊長。
中文名
林道軒
國    籍
中國
職    務
廣州市海珠區紅十字會醫院黨支部書記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主要成就
第四屆廣州市道德模範
性    別

林道軒個人簡介

林道軒曾獲廣東省青年崗位能手”、“廣東省抗震救災優秀共產黨員”、 “廣東省志願服務先進個人”、“廣州市十大傑出志願者”、“廣東省志願服務金獎”、“廣州市道德模範”、“第十一屆廣州十佳青年”等光榮稱號。 [1] 

林道軒人物事蹟

2007年,林道軒志願去物資匱乏的非洲國家開展援助服務三百多個日日夜夜;2008年,他又冒着生命危險,第一時間到達災區,奮戰在抗震第一線;2009年,他再次主動參加“健康直通車走進新疆”活動,在條件艱苦的牧區忍着傷痛開展義診;從新疆回來後,他又成為了首批亞運城市服務志願者,負責志願者招募、選拔、培訓及管理工作;11月,他又籌建了第一支由戒毒人員組成的“禁毒志願服務隊。
林道軒無論是在基層衞生院的小診室,還是在簡陋的手術室,無論是在國內,還是海外,他用青春的激情、紮實的技術,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着非凡的業績。1999年,林道軒本科畢業,分配到海珠區第二人民醫院工作。針對基層醫院的實際情況,他除了開展包括肝膽、胃腸、乳腺、肛腸在內的傳統外科手術外,對於當時國際先進的手術方法在基層醫院的推廣不遺餘力,開展新術式和先進治療理念在基層醫院得到迅速普及。在2006年擔任海珠區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後,他在行政管理、流程再造、技術推廣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並取得了年業務增長近千萬的成績,省、市、區等各級單位均把林道軒評為“青年崗位能手”。同時,林道軒還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公益活動,開展“健康進社區志願服務活動”及“大手拉小手山區助學行”,多次去山區進行志願服務工作。
2007年1月,他毅然放棄了優厚的工作條件,報名參加中國志願者海外服務計劃非洲塞舌爾項目,成為了中非合作論壇後首批赴非洲塞舌爾服務隊的隊長,在非洲島國執行了一年的志願服務。剛到塞舌爾,每位志願者都出現了水土不服的症狀,林道軒是最嚴重的一個:近40度的高燒,一天十幾次的腹瀉,全身疼痛、皮膚曬傷。但他沒有退縮,在生活中關心每一位隊員的健康和思想狀態,為身體不適的隊友提供藥物,帶病處理繁忙的隊務。在他的努力下,隊伍逐漸安頓下來。另外,這裏的物資短缺、物價高昂,摺合人民幣計算:60元一斤豬肉,15元一根黃瓜,10元一棵青菜……為了節省隊伍開支,他組織隊員做好隊伍的各項生活計劃,採用集體購買的方式來降低物資成本,做到勤儉節約,合理使用有限的補貼。隊員的居住問題也困擾着他:因為住房緊缺,十位隊員只分配到四間宿舍,而且還經常漏水、停水、停電、漏電。作為隊長,他把好的房子安排給隊友居住,自己整年都住在離工作單位最遠、位於貧民區、卧室不足5平米的房子。另一方面,他主動和大使館、當地衞生部取得聯繫,協商解決了隊伍居住環境中遇到的種種問題。在他的帶領下,隊員很快適應了新的生活環境,開始進入繁忙的工作。
林道軒和隊員克服了氣候炎熱、水土不服、工作客觀條件差、高感染風險、語言交流障礙等困難,迅速地開展工作。在工作業務崗位上,他積極主動、勤勤懇懇、認真細心,善於溝通。在不到兩週的時間裏,他基本掌握了塞舌爾外科多發病常見病的常規診療,對於每一個病例,他都給予耐心的指導,提出正確的處理意見,對於病情嚴重的患者收入住院部或儘快施行手術。他的工作能力很快得到醫院的肯定和信任,並逐漸成為業務工作的骨幹。
他熟悉掌握了塞舌爾外科多發病、常見病的常規診療,由於整個國家只有6名外科醫生,林道軒的工作量十分巨大:在外科病房、兒科病房、監護室進行常規查房,到急診處理外科病人的病情,在手術枱上完成手術,一刻也不能停歇。塞舌爾的艾滋病感染率很高,而且政府規定,在不徵得患者同意的情況下不可以查病人艾滋病的感染情況,所以,他們一直在不知道患者是否感染艾滋病的情況下處理急診病人、給病人做手術的。醫院設施簡陋,醫護人員沒有工作服,在臨牀操作時不戴口罩帽子,工作人員的無菌觀念比較差,病人的傷口感染率很高。在病房裏進行的所有操作,也沒有更多的保護,有時候檢查各種手術後留置管道、或者是在病房做手術操作,飛沫、血液濺到林道軒的衣服上、身上、臉上,都是常有的事情……在外科感染性傷口特別多,而他每天查看病人潰爛的傷口,都是徒手接觸,感染的傷口不斷滲着膿血,併發出陣陣惡臭,十分難以忍受。記得有一天,林道軒為一個病人做胸腔閉塞引流,由於胸腔壓力大,當穿過胸膜時,一股膿血噴射而出,由於距離太近,膿血直接飛射他的眼睛和麪上、衣服粘滿血跡,而令人恐怖的是病人是由於肺結核而導致的膿血胸……有時候回想起工作的情景,自己也為自己捏一把汗。但他從來沒有絲毫的畏懼和退縮,一直堅持平等、認真對待每一個病人,做好每一台手術,處理好每一個急診病人。
林道軒不僅承擔了對大量外科疾病的臨牀診斷和治療,還承擔了在服務崗位上對普外科、神經外科、小兒外科、肛腸外科以及糖尿病足專科治療等專科開展業務指導工作。每天,他都在病房、手術室、急診、監護室間奔忙:查房、上手術、處理急診病人、參加會診……經常加班加點,一天連續做十幾台手術,任勞任怨,很多時候要連續在醫院工作和手術30多小時才能下班。他用踏實的工作作風、奉獻的志願精神紮實地開展工作。一年來,他開展手術500多台次,處理急診外傷病人1200多人次,極大地幫助了當地的醫療衞生事業的發展,獲得了服務國家政府的高度評價。塞舌爾的米歇爾總統在國慶酒會上,稱讚來自廣州的志願者為塞舌爾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塞舌爾人民又增添了一座友好城市——廣州;在胡錦濤主席訪問塞舌爾期間,他還受到胡主席、商務部長、外交部長等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在他的帶領下,服務隊完滿完成了援塞任務,團中央、商務部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隆重的表彰會,授予“中國青年志願服務獎章”。
2008年5月12日,林道軒再次被任命為廣州市抗震救災醫療衞生志願服務隊隊長,帶領來自不同的單位17人醫療志願服務隊奔赴災區。林道軒帶領隊員團結一心,克服了艱辛的客觀條件,在斷水斷電、餘震不斷的情況下,冒着暴發疫情的危險,完滿的完成了抗震救災的任務,受到了當地救災指揮部門、衞生行政部門和救援中心的的高度評價,在艱苦的崗位上體現着當代青年黨員的風采和志願者的精神風貌。林道軒每天都全身心的投入到救災工作中。一到達重災區都江堰市,林道軒和幾位隊員就馬上參加該市的急診救援中心,負責120出車救治和現場發掘急救。由於剛到營地,很多的生活物資還沒有安頓好,林道軒就馬上整裝待發,向救援中心請戰進行現場急救和傷員救治。搜尋、挖掘、救治,手術,當天夜裏,他們就在一個叫“荷花池”小區廢墟前奮戰了十幾個小時。沒有手術室,廣場上搭建的臨時帳篷就是簡易的工作間;沒有無影燈,同伴們舉着蠟燭為生命照明。包紮、止血、縫合、固定,一切都在爭分奪秒地進行。都江堰市的幾個鎮鄉,受損都十分嚴重,林道軒經常要在瀕臨倒塌的危房廢墟上進行現場救治;而每一次去鄉鎮的倒塌現場,都要來回一個小時的顛簸車程,而如果要去邊遠山區等災區進行搶救任務,由於公路已經完全毀壞,需要冒着山體滑坡的危險翻越幾座大山,來回近十個小時。
隨着救災工作的深入,災區的抗災重點從救治傷員轉向疾病預防。作為專業隊伍,林道軒成為了都江堰市疾病預防工作小組的成員,並參加了都江堰市組織的第一次全市大規模的現場消殺工作,特別是在災難發掘現場進行消殺,協助發掘人員尋找遇難者和進行遺體消毒,這項工作十分艱鉅。林道軒要揹着沉重的設備,需要連續工作幾個小時。他冒着危房倒塌的危險,在廢墟里與戰士一起戰鬥,協助他們進行遇難者遺體發掘,受到當地衞生行政部門的好評。因為疫區流動人口多,很多人都出現了疫情的初始症狀。得知這個情況,林道軒馬上向指揮部申請幫助他們建立消毒隔離體系,開展外來人口的疾病預防工作。隊伍在幾個人流集中的區域,建立了該地區的第一個消毒帳篷通道,每天處理約近萬人次的往來災區人員的消毒,從無到有地建立了一套用於災後特殊區域的消毒隔離體系,受到當地救援指揮部的高度讚譽。
除了進行現場救治傷員和急診出診外,林道軒還利用專業知識為災區人民服務,實施醫療救治。針對災後疾病的不斷增加,林道軒與當地衞生部門聯繫,在不同的城區共設立了五個醫療點,他們每天分成好幾個小組,分別到這幾個醫療點為當地災民進行醫療救治,整個隊伍每天共診治大約五百個病人左右,受到當地災民的歡迎。每一天,他們設置的醫療點前總是擠滿了附近的鄉親們,隊伍的醫療工作,極大的緩解了當地的醫療壓力。在很多山區,很多災民由於交通的不便,很多物資和藥物都不能及時獲得。為此,隊伍還特地到各個受災嚴重的山區和鄉村,建立“流動醫療志願帳篷醫院”,林道軒和隊員們一起,到各個村莊為村民送醫送藥,有時要走遍方圓十幾公里的山路,挨家挨户的為災民們看病診療,每天大約診治和送藥1000個村民左右,村民們都十分感激。
以林道軒為隊長的整個隊伍創造了多個“第一”:第一支到達都江堰的志願醫療隊,建立了該地區的第一個“消毒帳篷通道”,建立了一套用於災後特殊區域的消毒隔離體系,協助當地第一次開展全市大規模的預防消殺工作,建立了第一個“發熱門診帳篷診室”,建立了第一個“流動醫療志願帳篷醫院”下鄉為災民送醫送藥。整個隊伍受到了災區人民的極大歡迎,當地主要報刊曾五次報導隊伍的服務開展情況,受到當地的高度讚譽,並受到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同志的親切接見,完滿地完成了救援任務。從災區回來後,林道軒被中共廣東省委授予“廣東省抗震救災優秀共產黨員”、並被各級政府授予抗震救災先進個人等稱號。同年7月,林道軒作為“廣東省抗震救災先進事蹟報告團”成員,赴廣東省各地級市進行巡迴報告。
2009年9月,林道軒參加由團省委組織的“健康直通車走進新疆”活動,在新疆哈密地區開展為期半月的醫療志願活動。在條件艱苦的牧區,林道軒與隊員一起開展義診、教學查房、健康教育、送醫送藥等活動。在醫療活動中,林道軒不慎右手受傷,腫起了一大塊,不能活動,但由於當時衞生條件差,林道軒沒有作更多的處理,一直撐到“健康直通車”活動結束,回到廣州拍片,才發現原來是“右手第五掌骨的橫斷骨折”,這時已經距離受傷已經是7天了。
在參與志願活動中,林道軒還積極的參加廣州志願學院的籌建工作,並長期參與志願精神的傳播工作,與趙廣軍一起籌辦“志願精神高校行”,多次在大學、社區舉行一系列的志願精神傳播活動,開展了近20場講座,聽眾達7000餘人次。2009年11月,林道軒還籌建了“廣州市禁毒志願服務隊”,幫助吸毒人員自願戒毒,並感化他們成為戒毒志願者,穩定社會邊緣人羣,這個項目將成為社會禁毒與志願服務的新亮點。2008年林道軒被評為“廣州市十大傑出志願者”。2009年12月榮獲團省委授予的“廣東省志願服務金獎”。2010年2月,林道軒被評為“第四屆廣州市道德模範”。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