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林路

(福建龍巖烈士)

鎖定
林路(?-1938),福建省龍巖縣人。1928年參加中國共產黨,1930年調閩南工作,任中共漳州縣委組織部長。1938年1月任中共漳州中心縣委常委,同年6月14日在平和縣小溪鎮坑裏村開展抗日救亡活動時遭國民黨頑固派暗殺,英勇犧牲。 [1] 
中文名
林路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福建省龍巖縣
性    別
政治面貌
黨員

林路人物生平

林路,福建龍巖人,出生年月不詳。他童年讀過幾年私塾,後因家境貧困,十四五歲就去當搬運工人,挑起生活重擔。在資本家和工頭的層層盤剝下,他終日勞累而不得温飽,還時常慘遭資本家和工頭的毒打。階級的壓迫和剝削,使林路幼小的心靈開始孕育反抗精神,他與工友們一道自發掀起反抗剝削和壓迫的鬥爭。後來,他在共產黨員郭滴人的幫助教育下,逐步接受革命思想而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並於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0年,林路受黨的派遣,到閩南工作,任中共漳州縣委組織部長。他與縣委書記李金髮及王佔春等人一起領導漳州工農運動,組織工會、農會,發動工人爭取加薪、農民要求減租減息的鬥爭。1932年4月中央蘇區主力紅軍入漳,林路與縣委其他領導人一道積極籌糧籌款,發動工農羣眾參軍,為中央蘇區主力紅軍東征做了大量的工作。
1934年初,漳州中心縣委趁國民黨當局忙於應付十九路軍“閩變”而放鬆對根據地進攻之機,在靖和浦邊區領導農民分田分地,建立蘇維埃政權。林路被派到平和縣山前村一帶領導分田鬥爭。他按照中央蘇區土地革命的經驗,帶領工作人員深入發動羣眾,白天與農民同勞動,夜間挨門串户,向農民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把政策交給羣眾,使這一帶的分田鬥爭進行得十分順利,很快完成了分田任務。分田結束後,林路便利用農民羣眾得到土地後的高昂情緒,對農民加強階級教育,提高他們階級覺悟,並進一步把農民羣眾組織起來,成立了農民協會,緊接着又建立了區、鄉蘇維埃政府。在此基礎上,漳州中心縣委又委派林路、吳庭堅、李若松3人組成靖和浦邊區蘇維埃政府籌備處,着手領導區、鄉蘇維埃政府逐級選舉蘇維埃代表大會代表。在林路等人的努力下,同年春便成立了靖和浦邊區蘇維埃政府,林路任主席。
1934年5月,中共閩粵邊區臨時特委成立,林路當選為委員,併兼任靖和浦中心縣委委員。特委成立後,閩粵邊區革命鬥爭出現新的局面。1935年,林路調雲和詔縣委擔任領導工作。8月,林路根據特委關於“將大芹山區建設成紅軍、游擊隊集結休整的大後方”的指示,將雲和詔縣委機關搬進平和大芹山山內地區開展工作。林路到山內住進圓邊村,隨即召集工作團主任和有關負責人彙報工作,瞭解情況,然後傳達了特委對山內工作的指示,並與大家一起認真研究開闢大芹山區的工作計劃和工作方法。一會兒後,在林路的領導下,首先在當地建立和發展了黨團組織,隨後林路又將工作團和武工隊編成3個小組分頭髮動羣眾。通過廣泛深入的宣傳發動,山內地區各項工作蓬蓬勃勃地開展起來。
此後,為了進一步擴大根據地,林路決定向大溪方向發展。起初,大溪的羣眾在國民黨的白色恐怖下不敢接近工作團同志。林路及時找黨員幹部商量對策,耐心引導鼓勵大家刻苦工作,努力學習和宣傳黨的政策,主動接近羣眾,關心羣眾疾苦,在羣眾中逐步樹立黨的威信,讓羣眾消除恐懼心理,相信黨、相信游擊隊。在林路的引導啓發下,共產黨員陳天才帶領幾個武工隊員以走親戚的名義來到大溪,並首先與村裏人接觸混熟,交上朋友。然後故意串連一些青年農民夜間到地主的池塘捕魚,進而把魚藥死,全部捕光。
地主知道後揚言要抓人,農民們感到害怕,主動找到工作團的同志,問該怎麼辦。工作團同志鼓勵他們不用怕,可請紅軍游擊隊來保護。這個主意得到羣眾的擁護。於是,陳天才他們就派人向林路報信,很快游擊隊就開到大溪,把作惡的地主抓起來。將地主一抓,羣眾立即發動起來,這大片區域很快便成為黨的工作基點。
林路工作作風正派,平易近人,善於利用黨的政策威力,做深人細緻的思想工作。開展黨的統戰工作中,他認真做好統戰人物的工作。他部署地下黨員和工作團骨幹,分別插到各個保去工作,主動接觸灰色人物,啓發教育他們向革命靠攏。不久,便把許多保長爭取過來,原來害怕共產黨而逃跑的保長也被爭取回來,有的還主動為共產黨送情報。經過近兩個月的工作,大芹山周圍30多個保中有19個保成為白皮紅心的兩面政權。
隨着大芹山區革命鬥爭的迅速發展,1935年12月建立了中共和中區委,大芹山區的革命出現了欣欣向榮的景象。大芹山遊擊根據地的開闢,使這裏成為溝通閩南、閩西、粵東各根據地的樞紐。此後,林路又組織領導區委籌建抗日救國會。至1936年初,大芹山區各個保相繼成立了抗日救國會,以合法的救國會取代保甲政權。他教育黨員幹部在新的形勢下要講究新的工作方法。在開闢大芹山遊擊根據地的過程中,林路採取不分田、不建蘇維埃政權,但實行抗租、抗債、抗税、減租減息、部分調整土地的辦法,廣泛團結抗日反蔣力量。這一新的工作方針,充分調動了遊擊根據地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並迅速掀起大生產熱潮,羣眾為紅軍游擊隊籌集了大量糧食。部隊一來,便在深山密林中安營紮寨,這樣,既不干擾羣眾又便於部隊休整,保留了遊擊根據地的灰色色彩。
1937年7月,國民黨頑固派製造漳浦事件,閩粵邊區黨和紅軍遭到嚴重損失,革命進入困難時期。為了恢復和發展紅軍隊伍,林路指導中共和中區委召開緊急會議,要求動員黨員積極發動青年參軍。會後僅經十多天的宣傳、鼓動,有90多名青年入伍,編成一個連。為取得閩西方面紅軍的幫助,林路寫信給閩西南軍政委員會,請求派武裝援助閩南。同年9月初,譚震林率領閩西一個武裝排來到平和山內,林路隨即向他彙報商討。不久,譚震林派人從閩西送來40多支槍,重建平和紅軍游擊隊。在閩西武裝排協助下,平和游擊隊積極鬥爭,鎮壓反革命,打擊豪紳地主,消滅地主武裝,打擊頑固派的囂張氣焰,極大鼓舞了紅軍戰士和廣大羣眾的鬥志。
1938年春,閩南紅軍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二支隊,開赴蘇皖抗日前線。為適應新形勢,閩粵邊區特委改稱中共漳州中心縣委,林路任常委。他留在閩南工作,積極致力於抗日救亡運動。他經常深入城鎮農村,宣傳和組織抗日救亡活動,為救國救民日夜奔波。可是國民黨頑固派對他恨之人骨,欲殺之而後快。同年6月14日晚,正當林路等人在平和小溪鎮坑裏村進行抗日救亡宣傳時,慘遭國民黨頑固派暗殺。 [1] 

林路後世紀念

1938年6月23日,中共漳州中心縣委發出《為追悼林路同志告同胞書》,稱讚林路“一向都是為廣大羣眾謀利益,為民族謀幸福的”,“他是人民大眾的領袖,民族革命的戰士”,他的犧牲“不僅是敝黨的重大損失,而且是國家民族沉痛的損失”。 [1]  6月25日,中共漳州中心縣委發表《為林路同志等被害致各軍政黨及各界人士書》,進一步揭露反動派殘酷殺害林路等同志的罪行。 [2] 
參考資料
  • 1.    中共福建省委黨史研究室.福建英烈傳略 上.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663-665
  • 2.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華安縣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文史資料選輯 第2輯:漳州,198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