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林西惠

鎖定
林西惠(1885年~1911年),出生於連江縣丹陽鎮朱山村一個農民家庭。1911年壯烈犧牲。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1] 
中文名
林西惠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85年
逝世日期
1911年
出生地
連江縣丹陽鎮朱山村

林西惠人物生平

林西惠(1885年~1911年),出生於連江縣丹陽鎮朱山村一個農民家庭。性憨直剽悍,喜耍拳弄棍。20歲時入長門練營當兵。他精湛拳術被稱為國術教師。行伍時,對滿清政府的政治腐敗極為憤慨,已有參加革命的思想基礎。退伍後,與“獨眼龍槍”魏金龍一起遊獵,並結成莫逆之交,同魏互相交流拳術槍法。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與金龍一同加入透堡“廣福會”組織,後擁吳適為“大哥”,改稱“光復會”,成為中國同盟會下屬的一個革命團體。常與陳清疇、黃忠炳等一起談論政治時勢,更加堅定革命信念,並以超羣拳技教練同志,共圖革命大業。 [1] 
1911年(宣統三年)春,得知孫中山決定在廣州舉行起義的消息後,積極報名參加。三月二十九日,與連江一行26名愛國志士一起編入黃興率領的第一路“選鋒隊”。在總攻督署中奮勇爭先,後在巷戰中戰死,時年26歲。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1] 

林西惠後世紀念

林西惠的故鄉在丹陽鎮朱山村,其故居在沃尾學前2號。生前,他的家只有約40平方米半瓦半草的兩間平房。現存的故居是1911年下半年修建的,位於朱山村後門山半山腰,距故居約百米之遙。 [2] 
林西惠故居坐北向南,四扇三間,前後廳堂用插屏隔開,正廳深4.4米,寬3.5米,前後廳是與辛亥革命生還義士鄭聖應合建的。東邊正房前後兩間為鄭聖應房屋,西邊偏房兩間為林西惠之子林平平房產。林、鄭兩家後代在同一廳堂生活,親如手足,和睦相處,並共同修擴建了樓房。 [2] 
辛亥革命勝利,推翻了清王朝統治,福建國民政府下撥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家屬撫卹金。當時,林西惠親屬撫卹金由黃花崗生還義士鄭聖應代領,途經福州北嶺返程時遭土匪打劫,後因裝銀元的錢袋裏還放着福建省國民政府領款通知書,土匪見了心驚膽顫,嚇得屁滾尿流。他們深知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用鮮血與生命換來的一丁點撫卹金是要不得的,連忙連夜冒雨把銀元悉數送還朱山林西惠親屬。鄭聖應與林西惠親屬就把這筆撫卹金修建了烈士故居。 [2] 
有詩為證:“年輕生命耀中華,甘灑熱血染黃花。感天動地英名在,竊匪強盜也懼怕。” [2] 
參考資料
  • 1.    張平官;張明驊;陳志中.連江縣誌(下冊)/第四十篇人物.連江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方誌出版社,2001年08月:1351
  • 2.    阮道明編著,連江歷史文化叢書 連江勝覽,海峽出版發行集團 福建美術出版社,2015.11,第8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