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林百靈

(百靈科鳥類的一種)

鎖定
林百靈(學名:Lullula arborea):像雲雀,但略小。它的尾巴短小,其色調更為模糊。尾部的羽毛黑褐色。外尾羽尖端具有大塊奶油色,和外邊緣。頭部的顏色清楚,耳朵具深染色和清晰綿延的眉帶。下體胸部形成放射狀黑色條紋並延伸到兩側。兩性相同。幼鳥有黃色的嘴角。
喜歡乾燥的,比較疏散的、有許多林間空地的森林或者有鬆散樹木和灌木的草原。叫聲非常豐富,它可以叫出至100段不同的曲段。這些不同的曲段一般隨固定的順序被叫出來。叫聲很温和,每個曲段一般逐漸變輕。平時在地上尋食昆蟲和種子。主要以花苞、植物的綠色部分、蜘蛛和昆蟲為食。生活在歐洲中部和南部、亞洲西部和東部以及北非的山區中。
中文學名
林百靈
拉丁學名
Lullula arborea
別    名
木百靈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
亞    綱
今鳥亞綱
雀形目
百靈科
林百靈屬
林百靈
亞    種
2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 1758
外文名
Wood Lark

林百靈形態特徵

林百靈是一種小型鳴禽。身長14-15釐米,翼展30釐米,體重26-35克。喙纖細,腳小,翅膀比較寬,尾短。上體背部和前胸棕鏽色,帶有黑褐色的斑點。腹部顏色淺,帶有黑色的條紋,條紋在頸部非常短,呈斑點。眼睛附近淡褐色,翅膀黑褐色,中間的兩根尾羽棕色,其它尾羽黑色。眼睛深棕色,嘴角質地棕色,下部紅色。腳淡棕色。 [1] 
鳴管結構及鳴肌複雜,善於鳴囀,叫聲多變悦耳;離趾型足,趾三前一後,後趾與中趾等長;腿細弱,跗蹠後緣鱗片常癒合為整塊鱗板;雀齶型頭骨。雛鳥晚成性。

林百靈棲息環境

林百靈生活在歐洲中部和南部、亞洲西部和東部以及北非的山區中。喜歡乾燥的,比較疏散的、有許多林間空地的森林或者有鬆散樹木和灌木的草原。 [1] 

林百靈生活習性

林百靈的叫聲非常豐富,它可以叫出至100段不同的曲段。這些不同的曲段一般隨固定的順序被叫出來。叫聲很温和,每個曲段一般逐漸變輕。
平時在地上尋食昆蟲和種子。主要以花苞、植物的綠色部分、蜘蛛和昆蟲為食。 [1] 

林百靈分佈範圍

原產地: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安道爾、亞美尼亞、奧地利、阿塞拜疆、白俄羅斯、比利時、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保加利亞、克羅地亞、塞浦路斯、 捷克共和國、丹麥、埃及、愛沙尼亞、芬蘭、法國、格魯吉亞、德國、直布羅陀、希臘、匈牙利、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以色列、意大利、約旦、科威特、拉脱維亞、黎巴嫩、利比亞、立陶宛、盧森堡、馬其頓、馬耳他、摩爾多瓦、摩納哥、黑山、摩洛哥、荷蘭、挪威、巴勒斯坦地區、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俄羅斯聯邦、聖馬力諾、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西班牙、瑞典、瑞士、阿拉伯敍利亞共和國、突尼斯、 土耳其、土庫曼斯坦、烏克蘭、 英國。
遊蕩:阿富汗、巴林、法羅羣島、冰島、愛爾蘭、 哈薩克斯坦、列支敦士登、 沙特阿拉伯。 [2] 

林百靈繁殖方式

繁殖期較長,從3月、5月至6月,並可能延長至7、8月。營巢藏在密集的草中或灌木叢中。巢呈淺杯形,用雜草、毛髮、鳥羽、鬚根等構成,其上有垂草掩蔽,免受風和太陽的傷害。每年林百靈可以孵2至3次卵,每次產4-5枚卵。卵的顏色一般比較淺,帶有棕色和灰色的斑塊。兩性輪流孵化,孵化期12-13天雛鳥破殼而出。剛出殼的雛鳥赤身裸體,只在一些部位長有絨羽,留巢期9-15天,這期間由雙親共同哺育,主要是餵食昆蟲的幼蟲。 [2] 

林百靈亞種分佈

林百靈(2亞種)
1
林百靈指名亞種
Lullula arborea arborea
芬蘭、挪威、瑞典、丹麥、英國、法國、俄國、烏克蘭、西班牙、意大利和古巴爾幹東部。
2
林百靈普通亞種
Lullula arborea pallida
歐洲南部和非洲(包括地中海海島)、土耳其、高加索、以色列、伊朗和土庫曼的西南部。
[3] 

林百靈種羣現狀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羣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羣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2] 

林百靈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2] 
參考資料